山东艺术学院

学院现状

山东艺术学院  学院现如今设有音乐学院、美术学院、戏剧学院、音乐教育学院、设计学院、艺术文化学院、传媒学院、舞蹈学院、戏曲学院及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学院、国际艺术交流学院、国际创意设计学院、附属中等艺术学校等教学单位,现有本科专业19个、专科专业14个。以本科教育为主,同时音乐学、美术学、艺术学、设计艺术学、戏剧戏曲学、电影学、广播电视艺术学、舞蹈学等学科招收硕士研究生,形成了多层次的办学结构。学院有艺术学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予权,为全国首批“艺术硕士专业学位”(MFA)教育试点单位和同等学力在职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美术学、音乐学为省级重点学科。其中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在校生8000余人,另有研究生580余人,现有专职教师43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教师职务的占40%以上,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3人、省级拔尖人才和中青年学术骨干、学科带头人30余人。建校以来,学院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艺术人才。彭丽媛、倪萍、陈瑾、刘曦林、王沂东、隋建国等一批著名的歌唱家、节目主持人、演员、美术理论家、画家等从这里走出,成为深受人民大众喜爱的文艺工作者;许多毕业生用他们的才情、智慧和拼搏的汗水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为学院赢得了荣誉。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学院将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以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态度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向着把学院建设成为高水平的综合性艺术大学的目标奋力前进。

50多年来,山东艺术学院为祖国的艺术事业输送了近8000名各类艺术人才。著名歌唱家彭丽媛,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倪萍,著名演员王绘春,著名画家中央美院教授王沂东、隋建国,著名美术理论家中国美术馆研究部主任 刘曦林,著名演员第十七届飞天奖最佳女主角获得者陈谨、著名电台主持人非凡(孙钦敏)等,都是从这里毕业的。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建设和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学院面向社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树立现代教学思想和办学理念,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管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逐步形成了基础教学扎实、专业教学规范的办学特色。

学院简况

山东艺术学院是全国省属六所综合性艺术院校之一,即中国六大艺术院校之一,是山东省唯一的一所综合性高等艺术学府。山东艺术学院前身是1958年建立的山东艺术专科学校,197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改建为山东艺术学院,开设本科专业。

山东艺术学院坐落于泉城济南,现拥有济南文东和长清两个校区,占地1313亩,其中长清校区1200亩。学校产权建筑总面积351126㎡,其中教学行政用房面积170090㎡;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687357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623.33万元,齐全的配套设施很好地保障和满足了教学需要。

部分名师

袁振娴

袁振娴,字闲云,别称闲人,祖籍北京。1982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美术系国画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86年结业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助教进修班。1998年结业于文化部重彩高级研究班。

其作品《孔子见老子》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唐人放鸳图》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佳丽·放鸳》入选第九届美展,并获山东省美术作品展览一等奖;《天凉好个秋》入选全国中国画人物画展,并获山东省首届中国人物画展一等奖;连环画《邢天挥舞着盾牌和斧子》获得山东省首届青年美展一等奖,并由山东友谊书社出版发行;《佳丽·晨妆》获全国第四届工笔大展银牌奖;《佳丽·春风》获全国工笔重彩画大展银牌奖;《睦》获全国首届岩彩画展优秀奖。

王世慧

王世慧,1955生,现任山东艺术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1971年02月沂源县文工团演员,1980年07月沂源县文化馆工作,1985年04月调入山东艺术学院。

研究方向及主讲课程:民族声乐表演艺术,民族声乐专业课。1996年获得山东省第五届艺术节一等奖;1997年获得山东省“迎香港回归、爱我中华”演唱会最佳表演奖;1999年11月,荣获山东省大学生艺术节优秀指导教师二等奖;2000年,由山东省委宣传部主办本人演唱的《山妮》获山东省精品工程奖;2001年,由本人演唱的《山妮》荣获第六届“康佳杯”中国音乐电视大赛铜奖(中央电视台曾多次播出);2001年5月,在由省高教工委、省教育厅联合主办的全省大学生艺术歌曲演唱比赛中获指导教师二等奖;2001年8月,在由中宣部、教育部、文化部、广电部、共青团中央联合主办的全国大学生艺术歌曲演唱比赛中获指导教师三等奖。1997年,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CD专辑,本人主唱,由香港雨果国际文化交流音像出版社出版;1999年,山东民歌专辑CD,本人担任部分独唱,由山东友谊出版社出版;2002年,《我的家乡沂蒙山》MTV在山东电视台播出;2003年,《山妮》王世慧演唱专辑CD,由齐鲁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2005年,《放歌沂蒙》CD,本人主唱,由文化厅音像出版社出版;

朱宏昆

朱宏昆,青年男高音,毕业与中央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师从我国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黑海涛教授,在校期间多次参加黑海涛教授的学生音乐会,并且参加了纪念我国伟大的声乐教育家沈湘教授诞辰80周年的音乐会。此外,还多次参加了社会艺术实践活动,最终,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后进入山东艺术学院工作。工作期间,代表学院参加了大量的演出活动和省级、国家的比赛获得优异成绩。在教学方面上一些学生也获得省级、市级的奖项。

2003年7月,受文化部邀请代表中央音乐学院参加了"首都大学生庆奥运"的演出。2003年7月在人民大会堂担任万人大合唱的领唱。2004年9月,选入中国音协。中央音乐学院联合举办的加拿大"20歌舞剧院"音乐总监阿兰诺纳先生的大师班,因表现出色,当场被邀请赴渥太华和蒙特利尔参加歌剧精品音乐会演出,成为全球29位青年歌唱使者之一。2004年11月在中央音乐学院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国际选拔赛"中获得男子组第一名。2005年4月,在中央音乐学院举办了个人独唱音乐会,是建院以来第一位本科生成功举办独唱音乐会的男高音。2005年6月,受罗马尼亚布拉索夫歌剧院音乐总监的邀请,赴罗马尼亚布拉索夫歌剧院演出多尼采蒂的歌剧<<拉美莫尔的露齐亚>>和贝利尼的歌剧<<诺尔玛>>。2005年8月,作为全国24位入围选手之一参加了由中国音协、中央音乐学院联合举办的世界十大男高音之首卡洛.贝尔贡齐大师班。2006年11月受北京音乐家协会的邀请赴北京参加"中国十少男高音的演出"。另外还多次参加山东省重大演出。

丁相杰

丁相杰,现任山东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大提琴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管弦教研室主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山东大提琴学会副会长。1970-1978年,山东省歌舞团任乐队大提琴演奏员;1978-1982年,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学习,主修大提琴专业,获学士学位;1982--- 至今,在山东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担任大提琴教师和室内乐课教师。研究方向及主讲课程:大提琴演奏、教学,室内乐演奏、教学。

杨秀玉

杨秀玉,1978年考入山东艺术学校音乐科,1981年考入山东艺术学院音乐系,1985年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现为山东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担任琵琶专业课教学。

发表专著:《琵琶教册》、《琵琶教学曲论精选》。发表论文:《琵琶演奏中的弹挑及其应用》、《琵琶教学方法浅探》、《浅谈琵琶名曲十面埋伏》、《琵琶教学创新的几点思考》、《解读刘德海“金三角”理论的立体艺术观》、《琵琶发音技巧的掌握》、《关于琵琶教学中的触弦与弹挑练习》、《阿炳与大浪淘沙》等。CD一张:《弹拨乐》。出版乐曲:《对花》、《恋》、《楼兰梦》。获奖:《琵琶教学曲论精选》 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琵琶演奏中的弹挑及其应用》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奖 一等奖、《琵琶发音技巧的掌握》山东艺术教育优秀论文 三等奖、《琵琶教学方法浅探》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解读刘德海“金三角”理论的立体艺术观》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阿炳与大浪淘沙》 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奖 二等奖、《恋》山东省文化厅新作品奖、《楼兰梦》文化部新作品奖等。

沈凯

沈凯,山东艺术学院音乐学院钢琴教研室副教授,主要担任钢琴、理论作曲、音乐学课程的教学,注重钢琴音乐各种时期不同作曲家风格的把握及表演感染力,挖掘多种触键方法及音色对比,充分展现钢琴音乐的歌唱魅力。发表论文《钢琴考级后的思考与教学体会点滴》、《浅谈钢琴同音复奏》、《气息与钢琴演奏》等。

何清涛

何清涛,1985年考入山东艺术学院作曲专业,1989年毕业并获学士学位,后留校任教。2002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攻读二十世纪作曲与音乐分析专业硕士学位。现任音乐学院作曲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音乐学院教师党支部书记,资料室主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高等学校音乐教育学会会员。曾被多次评为院优秀教师和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多年来,主要从事于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的教学与科研等工作。曾经担任的课程有:《作曲》、《作品分析》、《音乐欣赏》、《民乐配器》、《管弦乐法》、《钢琴伴奏写作》、《乐队排练课》(担任指挥)、《现代乐理》、《二十世纪音乐赏析》、《现代音乐分析》、《现代音乐语言及其流派》等。

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体裁多样。主要作品有音乐剧《小白龟》、《宝贝儿》、《少年大舜》、《森林之歌》、《天鹅之歌》、《健康一起来》等,管弦乐作品《蒹茄》、《破阵子》、《齐风鲁韵》,单簧管独奏《陕北风情》、《海》,小提琴齐奏《大雁的歌》,古筝独奏《大观灯》,室内乐三重奏《鲁腔》、《梅笛》、《合--和》,合唱《回归的钟声》,独唱《祖国,我向你倾诉》、《祖国永恒》、《云游》等几十首声乐作品。其中《小白龟》、《宝贝儿》分别获文化部第六、九届“文化奖”, 获山东省委宣传部“精品工程奖”、获文化部等七部委颁发的第八届“中国人口文化奖”一等奖。作品《森林之歌》获第六届山东文化艺术节作曲二等奖。小提琴独奏曲《青藏高原》获第六届山东文化艺术节编曲二等奖。小提琴齐奏《大雁的歌》获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艺术节二等奖。担任作曲的儿童音乐剧《宝贝》获山东省儿童戏剧比赛作曲一等奖。《天鹅之歌》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陕北风情》获山东省器乐比赛优秀作品奖和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创作》编辑部与山东省音乐家协会联合举办的“学院杯”中小型器乐作品比赛三等奖。《祖国,我向你倾诉》获山东省文化艺术节一等奖,《鲁腔》参加2002年在汉城举办的中、韩现代音乐节展演等。多次参与山东省政府、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联合举办的大型晚会的策划、创作、编配活动。多次参加院系组织的合唱和管弦乐队的排练、指挥工作。曾排练演出过《长征组歌》、《黄河大合唱》、钢琴协奏曲《黄河》、《红旗颂》、《春节序曲》、《北京喜讯到边寨》等大型合唱、合奏作品。在山东省大学生“迎回归、爱我中华”大型合唱比赛中所指挥的合唱《怒吼吧!黄河》获一等奖第一名。歌舞《五十五支红烛》参加山东省庆祝建国五十五周年大型晚会,室内乐《梅笛》参加2004年新作品音乐会,歌舞《爱心同在》参加2005年山东省“慈善之光”大型晚会,纪念“5、23”既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音乐会,参加纪念“反法西斯60周年”大型演出的编配、创作、指挥等工作,参加欢迎澳大利亚格利菲斯等友好学校音乐会,山东省高校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永恒的足迹》文艺晚会,山东艺术学院“艺苑金秋”新作品音乐会等创作、指挥工作。交响组曲《齐风鲁韵》之四唱秧歌获山东艺术学院“艺苑金秋”艺术节表演类新作品一等奖。

参与各类学术研讨活动多次,并做大会发言和论文研讨。参与了省教委组织的《视唱练耳》重点改革课程的课题组,参与了全国七所艺术院校共建题库的建设工作,并担任《视唱练耳》专业试题库建设负责人,2002、2004年两次参加了在天津音乐学院和四川音乐学院举办的两界国际现代音乐节既作曲家论坛,并向大会提交作品。2005年11月参加了在天津音乐学院召开的全国音乐艺术院校曲式与作品分析研讨会,本人提交论文一篇《蒂佩特〈双弦乐队协奏曲〉的音乐分析》,并做大会发言。个人申报了文化厅重点课题一项《现代音乐语言及其流派》,撰写了《蒂佩特〈双弦乐队协奏曲〉的音乐分析》、《利盖蒂〈六首钢琴练习曲〉之四的技法研究》、《中国吹管协奏曲〈神曲〉的作曲技术初探》等多篇论文,并发表。为山东经济广播电台撰写并主讲《音乐欣赏》系列讲座。为山东电台文艺台举办多次专题音乐讲座。

院系设置

音乐学院

音乐学院是山东艺术学院主干院(系)之一,学科专业齐全,为省级重点学科,国家硕士学位授予点。学 山东艺术学院作品院坚持以教学、科研、艺术实践为中心,并形成了自己的学科优势和办学特色。学院现有五大教研室,分别是声乐教研室、管弦教研室、民乐教研室、键盘教研室和理论教研室。设有音乐表演、音乐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三个本科及研究生专业的八个方向:⒈演唱、⒉管弦(打击)乐器演奏、⒊中国乐器演奏、⒋键盘乐器演奏、⒌音乐学、6钢琴调律、⒎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⒏电子音乐作曲与制作。

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奋斗,音乐学院已拥有专业实力雄厚、职称结构相对合理的师资队伍。现如今共有教师69人,其 中教授12人,副教授19人,博士学位教师5人,硕士学位教师19人,师资队伍阵容强大,人才济济。在老一辈专家教授的带领下,一批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他们不仅在省内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并且已成为省内此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其中有的学科及学术带头人已跻身于国内同类学科中的先进行列。多年来,在国家级、省级出版社出版专著、教材数十部;发表学术论文、艺术创作数百件;完成省级重点科研数十项;参加和出席国际、国内演出、重要学术会议几十次;获得国内外重大比赛奖若干项。

音乐学院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艺术功能拓展的需要, 积极探索新型的音乐办学模式,大力改进专业结构及课程设置,狠抓教学常规管理,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为社会培养了大量训练有素、德艺双馨的艺术人才,不少毕业生已成为艺术精英和教育界、演艺界的知名人士。

现如今共有在校生711人,应届本科毕业生210人。近些年来,学院学生在全国各类创作、演出比赛中屡屡获奖,科研成果显著;以学生为主的交响乐团、民族管弦乐团、合唱团、管乐团、室内乐团,经常参加国内外的演出与交流,并得到了一致好评。

美术学院

美术学院是学科调整后成立的一个美术学学科专业齐全的教学单位,是省级重点学科。共设绘画、雕塑、 美术学(师范类)、美术学(史论)4个专业。分设:中国画、油画、版画、壁画与公共艺术、新媒体艺术、综合绘画、书法、雕塑、美术教育、美术史论11个方向的本科和硕士学位点。现有教职工78人,教师65名,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21人,兼职教授8人,兼职副教授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32人。美术学院有深厚的学科基础,优良的教学传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优秀毕业生,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艺术骨干。为适应时代的需要,美术学院进行了全面规划、调整和改革,其基本发展思路为:以进一步明确院党代会为学院确定的总体定位和发展目标为前提,转变人才观念,更新教育理念,以创新思想和创新意识为办学精髓,抓住革新教学管理模式这一中心环节推进美术学院的全面改革。实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构建一个即能培养高级专门的精尖艺术人才,又能培养复合型美术应用人才的合理学科体系,充分发挥其美术重点学科的龙头作用,推动艺术教育向现代化迈进。

戏剧学院

是1958年山东艺术学院始建时最早建立的系科之一,至今已走过半个世纪的历程。四十九年来,在老一辈艺术家、教育家的精心培育下,经过全系教职工的辛勤耕耘,戏剧学院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专业体系和规范的教学管理体系。

山东艺术学院戏剧学院现有戏剧影视表演、戏剧影视导演、戏剧影视文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形象策划艺术、舞台美术设计、影视美术设计、戏剧影视服装设计等八个专业;现设有表导演教研室、语言艺术教研室、基础课教研室、戏剧影视文学教研室、戏剧影视美术设计教研室及戏剧影视美术设计基础课教研室。全系现有教职工51人其中专任教师46人,教授、副教授21人,讲师16人。戏剧学院专业设置合理,师资力量充实,基础训练扎实,教学质量规范,教学质量优异,主要培养适应戏剧影视艺术所需要的专门人才。

四十多年来,由戏剧学院培养的毕业生已遍布省内外专业艺术团体、电影厂、电视台、广播电台、文艺刊物、艺术院校等,一大批人成为所在单位的中坚和骨干力量,有的已是国内著名艺术工作者或知名演艺人员,如倪萍、陈瑾、徐少华、王绘春、苏岩、刘涛、侯继林、王静等。 由戏剧学院师生排演、拍摄的戏剧影视作品曾多次获得国家级奖励。如由学生创作演出的戏剧小品《主要任务》、《送礼》分别获得全国电视小品大赛二等奖、铜奖。由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师生创作拍摄并演出的20集电视连续剧《快乐的编剧班》在中央电视台三次播放,受到青年观众和专家的好评。

戏剧学院教学基础训练扎实、规范,专业教学与综合素质教育有机统一,注重艺术实践,提倡各专业间的融合交流,有些经验受到有关专家和兄弟院校的充分肯定和认同。在千龙网关于全国表演本科专业排名中,01年、02年连续两次排名第一。戏剧学院培养的学生综合素质较好,成材率、就业率较高,很受用人单位好评。

音乐教育学院

山东艺术学院音乐教育学院创建于1985年,现有在职教师29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3人,讲师4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1人。其所属二级学科音乐学为国家硕士学位授予点、首批国家MFA艺术硕士学位授予权试点单 山东艺术学院音乐教育学院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音乐教育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一定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音乐教师及音乐教育研究人员。音乐教育学院努力提升办学层次,强调与时俱进,专业结构与布局以培养“多能一专”的音乐教师为主线展开,构建了科学的课程体系。强调以岗位所要求的能力、技能的培养为主,并根据音乐教育专业的特点修订了教学大纲,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专业课、实践课等六大部分。要求毕业生应具有音乐教育基础理论知识,能独自完成音乐教学的各个环节,具有较强的学科知识应用能力和个人发展能力。 音乐教育学院教学、科研、艺术实践工作硕果累累,教师承担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共完成论著、论文百余项,其中80%在省级艺术教育优秀成果论文评奖中获奖,师生在全国、全省各类音乐表演比赛中获奖200余人次,多次参加省内外重大演出活动。近些年来,应届毕业生考取研究生的比例达10%以上。注重“精品意识”,鼓励“群体攻关”,不断加强与国内外院校的交流与合作,多次主办国内外著名艺术家音乐会、举办各种教学课题的讲学活动,营造了学院的学术氛围。

设计学院

山东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前身是美术设计系,始建于1983年,是国内较早设立艺术设计专业的少数院校之一,2004年12月正式改 山东艺术学院为设计学院。

设计学院现设有艺术设计、艺术设计学、广告学、摄影,四个专业,其中艺术设计专业设有装潢设计、书籍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景观设计、产品造型设计、展示设计、陶瓷艺术设计、装饰艺术设计、数字多媒体艺术9个专业方向。艺术设计学专业设有设计管理专业方向,广告学专业设有广告设计、影视广告和广告策划与管理3个专业方向,摄影专业设有影视摄影、传媒摄影、人文地理摄影、数字多媒体4个专业方向。

2005年开始,设计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分别与澳大利亚格林菲斯大学、韩国檀国大学、又松大学合作设立“2 2”双学士学位教育项目,作为国内较早与国外院校开展实质性合作的实践者之一,从这两个项目的洽谈和合作过程中,进一步促进了设计学院的相关专业教学及课程建设与国际接轨的改革进程。

2003年获得设计艺术学硕士学位研究生授予资格,2004年开始招收设计艺术学硕士研究生,并获得授予设计艺术学同等学力硕士研究生资格,2005年成为中国招收艺术硕士(MFA)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首批试点单位。

山东艺术学院设计学院现有教职工36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1人,博士及在读博士学位3人,硕士及在读硕士学位10人,另特聘教授3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3人。同时,根据山东艺术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要求,设计学院还将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从全国各大著名院校引进高学历、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充实教师队伍。

2006年,设计学院搬入长清新校区后,将拥有多媒体教室,电脑教室,专业中外文资料室和网络资料室,木工工艺、金属工艺、纤维工艺、模型制作、印刷工艺、陶艺、数字艺术、影像艺术等实验室,以及相应的各类专业教室,以充足的教学环境条件和先进的教学设施提高设计学院的综合教学水平。

戏曲学院

戏曲学院成立于2001年,当时称戏曲系,2004年戏曲中专部并入,2006年成立戏曲学院。现设有研究生、本科、中专三个教育层次。现如今本科教育包括表演专业(戏曲表演方向)、音乐表演专业(戏曲音乐伴奏、中国乐器演奏方向)、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戏曲化传播)3个专业4个方向;研究生教育拥有戏剧戏曲学科的三个研究方向——戏曲表演艺术研究、中国戏曲史、戏曲音韵学。现有任课教师80人,其中教授 山东艺术学院14名,副教授33名,讲师16名;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名,硕士学位教师13名。作为山东艺术学院最具艺术特色和地方特色的教学单位之一,戏曲学院已经成为山东省唯一的、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戏曲高等教育单位,也是集戏曲表演、戏曲创作、戏曲理论研究于一体的重要基地,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全面培养戏曲艺术人才、实现戏曲艺术的继承与创新做出了重要贡献。

戏曲学院秉承“闳约深美”的办学宗旨,以山东丰富的戏曲资源和五十年的戏曲教育传统为底蕴,立足于优秀的国粹艺术和齐鲁戏曲艺术文化,继承与创新结合、传统专业与新兴学科交融,以大艺术观培养技艺兼备的高素质戏曲艺术专业人才。

艺术文化学院

艺术文化学院成立于1992年9月,现有美术学系、艺术学系、文化管理系、传媒系,教师及职员36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7人,其中博士后1人。现设有美术学、公共事业管理(文 山东艺术学院化艺术管理)、广播电视编导、文化产业管理4个专业,以及公共事业管理(艺术学)、广播电视编导(影视学)等专业方向,同时承担艺术学、美术学(美术史论方向)、广播电视艺术学、电影学等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与理论研究工作,现有19个研究方向,还设有“文化产业研究所”“艺术史论与管理研究所”、“民间文化与艺术研究所”。2000年,公共事业管理(文化艺术管理)专业被批准为山东省普通高校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其集体教学成果“文化艺术管理专业的学科建设与教学探索”获得2001年度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教学成果“大学生成长心理学课程体系的建构探索”获得2005年度山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004年至2006年,该院“艺术学概论”、“艺术心理学”、“文化产业概论”、“艺术传播学”“艺术民俗学”五门课程被评为山东省精品课程。

传媒学院

传媒学院2010年6月正式成立的。传媒学院现有在校生891人,其中研究生37人。教职员工35名,其中有教授1名,副教授6名,硕士生导师3名,博士7名。学院现有广播电视编导、动画两个本科专业,设有文艺编导系、影视制作系、媒体策划系、传播系、动画系五个专业系,下设电视文艺编导、电视剧编导、纪录片编导、动画艺术、游戏设计、影视剪辑、影视摄像、影视录音、影视包装、网络艺术、传媒创意、影视学、传播管理等十三个专业方向,同时承担广播电视艺术学、电影学等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与理论研究工作。学院拥有传媒制作实验室、动画实验室和影视艺术教学实验中心,硬件设施齐全,为学生创建了优秀的办学环境。

办学特色

音乐学科是学院的重要学科之一,也是最具教学实力的学科之一。设有音乐学、音乐表演(包括演唱方向、管弦打击乐器演奏方向、中国乐器演奏方向、键盘乐器演奏方向)和音乐学(师范类)等本科专业。

早年曾有与冼星海一起留学的李杰民,弘一大师的弟子刘质平以及山东古筝、古琴、吹奏乐传人任教。著名音乐教育家李华萱、郭承新、薛奇峰、朱德九、王音璇、孙继南等在校执教多年。现如今在校执教的著名歌唱家王世慧副教授曾荣获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二等奖,还有声乐教师罗余英、王忠副教授,单簧管教师聂立家,二胡教师张令杰副教授,长笛教师向兆年副教授,竹笛教师郝益平副教授,小提琴教师刘玉霞副教授,钢琴教师王瑶副教授等一批中青年教师、在在国内外比赛中多次获奖,并成为教学骨干。

中国乐器演奏专业是山东省重点专业,多年来在继承和发展民族民间传统乐器演奏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特别是牟善平、王俊生、 卜庆孝、刘炳辰等在科研和器乐改革方面先后有四项成果获文化部科研成果奖和国家专利。由张令杰副教授创作并指导的二胡齐奏《山里行》获首届全国大学生文艺汇演专业组一等奖。近些年来音乐学专业迅速发展,从1998年起设立硕士学位授予点,现有研究生4名。青年教师徐学吉副教授、李云涛副教授、郭建勇副教授等在教学之余,从事音乐创作,先后有不少作品在国内外获奖。

长清校区美术学科在全院分布最广,门类最多,除传统的国画、油画、版画、雕塑外,从80年代又陆续设置了环境艺术、装饰艺术、戏剧影视美术设计、美术学等专业。98年设立美术学硕士学位授予点。 美术学科师资力量雄厚,早年有与徐悲鸿一起留学欧洲并同时回国的李超士,有留学海外的戴秉心、刘家裕、吕品、王企华,以及在国内早有影响的画家于希宁、关友声、黑伯龙、柳子谷、宗惟成、张彦青、刘鲁生在校任教。美术教育家赵玉琢、李振才、段谷风、史振峰、彭昭俊、曹昌武、杨松林、张洪祥等都在美术教育战线多年耕耘,为山东美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近些年来又成长起一批在国内颇有影响的青年画家,如现任院长、国画山水画家张志民,国画家岳海波、梁文博、王晓晖等,油画家王力克、毛岱宗、李广元、杨庆义、闫平等,水彩画家陶世虎等。

油画专业是山东省首批重点专业,在山东油画教学、创作、科研方面处于重要地位。自八十年代以来,先后有36人获全国性大奖42次,如:张洪祥教授的油画《长街行》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铜奖;王力克教授的油画《雀巢》和路璋教授的油画《发亮的眼睛》在第七届全国美展上分获银奖和铜奖;在第八届全国美展上顾黎明副教授的油画《线版色版》,毛岱宗教授的《山林雪霁》,陶世虎教授的水彩画《故乡萦怀》分别获大奖;在第九届全国美展上王玉萍副教授的油画《远海》获铜奖,国画、版画、雕塑、影视美术、美术设计等专业也有长足的发展,教学、科研、创作成绩斐然,许多师生的作品在国内各大美展中获得引入注目的荣誉,如岳海波副教授的连环画《三国演义》获第八届全国美术展大奖,刘大力副教授的雕塑《希望》、青年教师刘雪茜的设计《关注2000》获第九届全国美展铜奖。雕塑专业师生还为孔庙塑像,为诸葛亮家乡制作铜像纪念碑,为泉城广场设计制作名人塑像,为省会和一些城镇设计城市雕塑等。

美术设计专业教师刘庆孝教授、张建辛、李乐玉设计的泰宝石金银镶嵌红木屏风《巍巍泰山喜迎回归》,被山东省政府作为庆香港回归礼品赠送给香港特别行政区。 影视舞台美术专业李乐王、张洪忠、李刚等设计的山东省国庆彩车,参加了天安门国庆50周年庆典活动,并被评为“十佳”彩车。

戏剧学科重点是培养戏剧及影视表演人才。多年来,教师和学生结合教学和艺术实践共同创作的许多戏剧和影视作品参加了全国和省内的比赛或汇演,获得了许多荣誉,如: 由倪萍和85级同学在校时创作排演的小品《主要任务》获全国电视戏剧小品大赛二等奖,《一盘和棋》获优秀奖;小品《铅笔盒与连心锁》在九五年首届全国高等艺术院校戏剧表演教学比赛中获二等奖;《公寓门前》获优秀奖。播音主持、公关礼仪专业的毕业生很受各地电台、电视台的欢迎,许多毕业生已成为省台、各地方台的业务骨干。艺术教育专业建立以来已为全省高、中等专业院校输送了大量教师。她培养的艺术新苗,已经崭露头角。

校友倪萍在山艺 文化艺术管理和美术学、广播电视编导、文化产业管理等新兴专业正加快发展,1998年艺术学硕士点批准招生,使学院的专业结构更加完善合理。近些年来,广大教师潜心艺术理论研究,已取得了丰硕成果。《艺术学导论》《文化艺术管理学》《数字艺术编辑》《艺术民俗学》等许多理论著作被国内艺术院校作为教材使用。田川流教授、张强教授等五人的著作和论文分别获第一、第二届山东省刘勰文艺评论奖。杨丽娅、田川流、李锦程、刘家亮、王伟、李景平等教师分别入选山东省文化艺术专家库。

2001年3月,山东省政府将原省戏曲学校并入艺术学院,学院规模进一步扩大。原戏曲学校是一所设有戏曲、舞蹈、音乐、美术、群文、杂技等艺术门类的国家重点中专学校,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5000余名合格毕业生。他们当中100余人次获得国家级和国际级奖励。其中郭跃进获全国“梅兰芳”金奖大赛金奖;王宇、周龙获全国戏剧“梅花奖”;王晓娜等人获蒙特卡洛国际杂技马戏节金奖(金小丑奖)和两项文化部“文华奖”。戏剧独立创作演出大型舞蹈《龙魂》,应国家文化部邀请进京演出,获得成功,并被评为山东省“精品工程”。

学校重视学生社会实践,2007年,在央视举办的《挑战主持人——高校版》的总决赛中,山东艺术学院代表队在带队老师们的悉心指导下,经全体参赛同学的默契配合、辛勤努力,一举将本次比赛的总冠军拿下,成为这次赛事中唯一的“双冠王”。

学院十分重视艺术科学的研究工作,近10年来,共承担国家教委及山东省下达的科研项目149项,省刘勰文艺评论奖5项,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奖2项,省教委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22项,获国家专利2项,获奖著作中《中国音乐近代史简编》、《东方色彩学》、《中国画论系统论》等多部著作在学术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有的在全国许多院校作为教材使用,有的被视为研究生必读书目。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学院也走出国门,与国外艺术院校或民间团体广泛开展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先后有38位师生出国访问考察、讲学、演出、举办画展。学院还成功地举办了第一届美国音乐国际研讨会。中日大型水墨画交流会等国际性学术会议。学院先后聘请了多位外国专家来校授课,还与美国新墨西哥州大学艺术学院、澳大利亚昆士兰美术学院等建立了友好校际关系。

历史沿革

学院文东校区位于泉城东郊万木葱笼的千佛山下,南面泰山,北依黄河。独特的地理环境加之博大精深 的传统文化,尤其是齐鲁文化的滋润,使她成为南山北水之间散发着璀璨光芒的一颗明珠。建校51年来,在几代山艺人的辛勤耕耘和不懈努力下,学院的各项事业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办学规模扩大,办学层次提高,师资力量雄厚,学科门类齐全。2001年,经山东省政府批准,山东艺术学院与山东省戏曲学校合并,为艺术教育发展拓展了新的空间。

交流学院

山东艺术学院山东艺术学院国际艺术交流学院、国际创意设计学院是山东艺术学院教学改革中扩大教育规模,提高教学效益,向外向型拓展的新的教学主体形式。2001年山东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成立国际艺术交流学院(中俄合作),2002年正式批准成立国际创意设计学院(中新合作)。其性质是非独立设置的二级学院,实施高等学历教育,招生和毕业分配均属国家统招、统分,与山东艺术学院其他院系相同。 2008年共有10个专业,分别为戏剧影视美术设计(化妆美容设计)(本科,试招生)、影视动画、文化事业管理(韩语秘书)、环境艺术设计(建筑景观设计)、人物形象设计(化妆美容设计)、文化事业管理(旅游与酒店管理)、表演艺术(模特表演)、美术(油画)、影视多媒体技术(媒体制作)、装潢艺术设计。其中戏剧影视美术设计、影视动画和文化事业管理(韩语文秘)为山东艺术学院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由该院负责招生和教学。除戏剧影视美术设计(化妆美容设计)为本科专业外,以上其余各专业均为专科专业,可以两种形式专升本。学生通过招生考试录取,先在该院进行两年的专科学习,经考试合格,获得山东艺术学院专科学历证书。学生可有国内校外 “专升本”的机会,继续攻读学士学位;有意出国深造者,经测试,外语和专业达到相关国家大学的入学要求,可出国到新加坡科文创意设计学院插班学习一年获高级大专学历证书,或者到澳大利亚、俄罗斯及韩国相关大学插班学习两年,攻读学士学位;大学本科毕业后可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

国际艺术交流学院 国际创意设计学院在校生人数共计600余人。现有外籍教师10人,教职工 38 人,其中专职班主任 13人,外聘兼职教师数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