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性质类别:综合类
通讯地址: 成都市高新西区团结学院街65号
邮政编码: 611745
联系电话: 028-87953080、87953086
电子邮箱: csdcdxy@126.com
学校网址:http://www.cdxy.edu.cn
招生网址: http://www.csdcdxy.com
就业网址: http://jy.csdcdxy.com
学院简介
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独立学院,系全国统一招生、实施本专科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学院坚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努力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和爱岗敬业品质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十年建设和办学硕果累累,已为省内外经济社会发展培育了一万多名高素质的各类应用型人才,在各行各业表现突出,深受社会欢迎。教学设施齐全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 学院位于成都市高新西区,校园占地800余亩,在校学生13000余人,校园环境优美、设施完善、交通方便。学院建有现代化的教学楼群、实验大楼、艺术大楼、图书馆、综合型体育馆、学生公寓楼群、学生餐厅、学生活动中心、塑胶草坪标准运动场;学院还设有校医院、邮局代办点、自动提款机、购物超市、生活服务区等服务设施。学院建有通信实验室、汽车电子实验室、思科网络实验室、微波实验室、电子商务实验室等66个实验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校园网配有万兆设备、千兆宽带,实现了校园无线上网,能满足上万人的上网需求。现代化的教学和生活设施,为师生营造了良好的教育、学习和生活环境,是莘莘学子求学成才的理想家园。师资力量雄厚
学院以培养和建设一支品德高尚、专业精湛、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为目标,多年来实施外引内培的“人才强院”战略,积极推进教师队伍的整体建设。目前,学院拥有一支以教授、副教授为主体,优秀中青年教师为骨干的教师队伍,并建有5个院级教学团队,还聘请国内外IT产业高级技术人员、经济管理类资深专家、艺术领域有较高造诣的教师和外教从事教学工作,构建了一支学历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发展潜质巨大的师资队伍。学院还建设了一支“信念坚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辅导员队伍,为学生的健康成才提供有力保障。校园活动丰富
学院建立了31个学生社团,紧密结合专业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第二课堂内容,提高了学生综合协调能力和素养。学院定期举办校园科技节、文化节、艺术节、运动会,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文化底蕴,激励学生自强不息、勤奋学习、努力拼搏、开拓创新、立志成才。学生就业竞争力强
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从新生入校直到毕业,学院全程把《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作为必修课贯穿到教学计划中,每个学生均建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竞争能力档案,引导学生从进校开始就规划自己的学业和职业生涯,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学院还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和创新实验区建设,大力推进校地企合作和“订单式”的培养,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改革,进一步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同时,学院还设立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为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提供一个新的平台,进一步完善学院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实力。多年来,学院各届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5%左右,中央电视台CCTV-4对我院创新人才培养、毕业生就业及校地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新模式进行了报道,已毕业的学生中涌现出一批自主创业的杰出校友,其创业事迹被教育部主管的《中国大学生就业》、《四川日报》、《天府早报》、《华西都市报》、《成都商报》、成都人民广播电台等专题报道。2011年,四川省教育厅授予我院 “就业工作优秀单位”荣誉称号。
院系设置
经济与管理系
系主任龙运书教授寄语:
经济与管理系的大门已向你敞开, 在团结、和谐、开拓、奋进的大家庭中,我们将给你腾飞的翅膀,竭诚圆你成才之梦!
咨询电话:028-87953082 系网址:http://jgx.cdxy.edu.cn 邮箱:csdcdxyjgx@126.com
学科带头人
冉恩贵 经济与管理学教授
现担任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经济与管理系副主任。先后在四川大学和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担任教学工作。教学效果良好,受到广大师生普遍欢迎和好评。具有丰富的企业管理实践及运作经验。
苏彦 高级经济师
现担任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经济与管理系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中心主任。具备丰富的高校教学经验和企业实践经验。个人事迹被收录入《中国专家人才库》。在教学工作中提出了“走近企业、走进企业;认识社会、改造社会”的实践性教学主张。
方晨曦 教授
主讲《政治经济学》、《邓小平理论概论》、《财政与金融》、《货币银行学》等课程,教学效果好,受到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和参与国家民委等单位的科研课题近10项。
蒋南平 经济学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
先后主持、主研国家、省、市及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科研课题40余项,获全国、省、市各级政府及学会科研成果奖30余项。出版专著9部。主编、副主编教材11部,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
黄方正 教授、经济学硕士
前苏联莫斯科大学留学访问学者。主讲西方经济学、市场营销等课程。出版专著、教材16部,在《新华文摘》、《莫斯科大学学报》、《求是》(内部文稿)等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主持省部级重点课题4项,获奖成果30余项。
林霖 硕士研究生、副教授
具备多年企业、高校工作经历。先后任教于绵阳师范专科学院、四川省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先后担任成都通德集团项目开发部主任、浙江华联商贸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四川新路桥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良明 教授
1988年任四川省粮油食品有限公司主管进出口业务、技术副经理,2009年历任成都理工大学系主任。擅长电子商务、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课程。以中国代表团、四川省代表团团员身份多次出访日本、加拿大、法国、德国、美国等国家。
童玉琴 副教授
从事教学工作近三十年,主要担任基础会计与实务、应用统计、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多门课程的教学工作。曾在国家和省级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12篇,参编教材《统计学基础》和《新统计原理》,主编教材《应用统计》、《会计基础》等。
系介绍
经济与管理系组建于2004年,是一个发展迅速,规模不断壮大的系。目前共有五个本科专业,两个专科专业,在校学生已达4000余人。
经济与管理系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师德高尚、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其中教授、副教授占近60%,形成了以教授、副教授为主体,优秀中青年教师为骨干的师资结构。为了加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引进了一批既有深厚专业理论知识,更有长期企业实际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目前该系“双师型”教师已占到教师总数30%。
该系以特色专业为依托,组建了以龙运书教授为学科带头人的市场营销特色专业和以蒋南平教授为学科带头人的财务管理教学团队、财务管理精品课程。
该系硬件设施较为齐全,专供该系学生使用的教学实验室有《电子商务实验室》、《企业管理沙盘实战演练实验室》、《企业管理实验室》、《财会手工操作实验室》、《会计电算化实验室》等。此外,丰富的专业图书资料为广大师生教学、学习提供了有力支持。
经过多年发展,该系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教学条件不断完善,教学秩序井然。该系教育教学工作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成才为中心,以就业为落脚点,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加强与企业的零距离接触,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培养企业欢迎的具有经理潜质的应用型人才。这种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了社会和企业的广泛认可。各届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5%,被学院评为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电子工程系
系主任鲁顺昌教授寄语:
电子电气工程师的摇篮承载您的理想,求实创新的教育托起明天的太阳!
咨询电话:028-87953090 系网址:http://dzx.cdxy.edu.cn 邮箱:csdcdxydzx@126.com
学科带头人
施洪昌 技术少将军衔、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测控专委会主任,测量控制自动化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有多项重要科研成果,《风洞数据采集处理系统》获得了全国科学大会奖,还获得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奖多项。
汪光宅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原在中国地质科学院探矿工艺研究所工作,主要针对岩土工程的特定需要和环境,依托应用电子技术及机电一体化等技术从事岩土工程检测系统的研发工作。长期在该系主讲“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等课程。
杨燕翔 教授、硕士生导师
西华大学应用技术学院院长,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四川赛区专家组成员,全国优秀指导教师,获多项科研、教学成果奖,承担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及企业科研1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
吴卫 教授、硕士生导师
承担和参与科研项目10余项,其中两项通过四川省教育厅成果鉴定;先后与企业合作开展横向科研4项,承担过“九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和国家“十五”863项目等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先后在国内外共发表科研论文20篇。其中多篇文章被SCI、EI收录。
唐德修 教授、高级工程师、双师型教师
几十年的企业工作经验和教学生涯使其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实训基地建设、就业市场开拓、科教研工作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独立编写3部教材和专著;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参与并主持科研项目6项,获得专利13项。
陶学明 教授、硕士生导师
主研《工程造价专业的创办与建设》获四川省教学成果奖三等奖。主编本科教材2部,公开发表论文近30篇,主持完成科研项目10余项。主持完成了四川地方铁路工程、四川省电力建设工程等100余项上百亿的工程造价咨询工作。
李颖 教授、硕士生导师
已编著教材3部,已公开发学术论文10余篇。参加科研项目4项。参加教学研究的项目《工程造价专业的创办与建设》获四川省教学成果三等奖。担任西南交通大学新校区图书馆工程等200余项工程招投标的评标专家工作。
系介绍
电子工程系现有50多名业务优秀的专业教师,其中,教学名师1名、教授8名、副教授10名。该系建设有省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综合改革项目”、“电子技术基础”省级精品课程、省级“电子与电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项目等,旨在促进创新型、应用型高级电子、电气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该系有在校学生1700名。
该系建有单片机应用与开发、电子技术基础、嵌入式、汽车电子技术、汽车构造、汽车检测与诊断、机电一体化等专业实验室,实验室设备齐全, 实行全日制开放,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工程实践环境。2010年全国电子专业人才设计与技能大赛全国总决赛中,3名学生获得一等奖、3名学生获得二等奖、6名学生获得三等奖、10名学生获得优秀奖;2011年全国电子专业人才设计与技能大赛全国总决赛中,3名学生获得二等奖、5名学生获得三等奖、8名学生获得优秀奖。
本系所设专业为国家长期重点资助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专业发展和人才需求旺盛而持久,学生就业面广,历届毕业生就业率高。同时每年都有为数不少毕业生参加考研,被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南京邮电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工程学院等重点大学录取。
通信工程系
系主任罗万可教授寄语:
使理想乘坐数据高速公路的列车,驾驭掠过苍穹的电波到达科学的彼岸。
咨询电话:028-87953085 系网址:http://txx.cdxy.edu.cn 邮箱:csdcdxytxx@126.com
学科带头人
隗永安 教授、硕士生导师
多年来从事通信工程、地下无线通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有著作《现代通信原理》、《数字通信原理》、《模拟通信原理》等,并获得西南交通大学优秀教材三等奖。主持完成了多项科研开发项目。
金炜东 教授、博士生导师
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通信工程系客座教授。主要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信息处理、优化与系统仿真、视频监控技术、信息系统、控制技术等。
吴自恒 教授
先后在中国矿业大学、西华大学担任教学以及科研工作。中国矿业大学大学期间,担任博士生导师,在西华大学担任硕士生导师,承担本科生的《电子技术》、《电子线路设计-实验·测试》、《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电视原理与广播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现代通信系统》等多门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与实验,教学效果良好,多次评为优秀教师。一直担任四川省评标专家(计算机通信网络、电子信息工程)
先后荣获国家级奖1项;获省部级奖4项;科研成果产品化2项,其它鉴定科研、开发成果15项。
林刚 副教授
近几年主要承担《随机过程分析》、《脉冲与数字电路》、《现代防雷技术基础》、《射频电路》等课程的教学。参与编写专业教材《防雷技术及工程应用》。
向军 副教授、通信工程系基础教研室主任
主要担任《通信原理》、《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锁相技术及其应用》、《微机原理及其应用》的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通信信号处理、锁相理论及其应用等。
系介绍
通信工程系有一批具有教授、副教授职称,教学阅历长、研究成果丰富的老教师队伍,有一批年富力强、掌握先进科学知识、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队伍,还有一批实践动手能力丰富的实验课指导教师。
该系多年来为社会培养了大量具有深厚的基础理论知识,扎实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宽广的专业知识的社会急需适用人才。该系学生基础知识扎实,勤奋刻苦,勇于钻研,在软件编程和硬件开发方面的动手能力较强。2010年,参加工信部组织的全国电子专业人才设计与技能大赛获得3个一等奖、4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和5个优秀奖;参加四川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得2个一等奖和1个二等奖。2011年,参加全国软件专业人才与设计大赛获得四川赛区2个三等奖,2个优秀奖;参加全国信息应用水平大赛获得1个三等奖和3个优秀奖。2012年,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获得1个二等奖。
该系自成立以来,每届都有应届毕业生考取西南交通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重庆邮电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等重点院校的公费研究生,是全院考取研究生比例最高的系。多年以来,毕业生就业率均超过95%,就业质量高,连续三年被学院评为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系主任蒋明礼教授寄语:
努力学习,刻苦实践,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开创信息化建设新天地。
咨询电话:028-87953079 系网址:http://jkx.cdxy.edu.cn 邮箱:csdcdxyjkx@126.com
学科带头人
邓昌延 教授
曾获铁道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被铁道部评为有特殊贡献的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主讲课程:图像处理系统、微机系统分析与设计、电子设计自动化(EDA)。
刘义常 教授
主讲《操作系统》、《微机原理》、《汇编语言》、《计算机网络》、《网络工程》等课程,分别获得原三机部部级三等奖,二等奖,一等奖。曾编写出版《计算机网络标准教程》、《计算机网络实用教程》、《实用网络工程》、《操作系统原理》等本科教材。
王邦千 副教授
1992年毕业于河南工业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国家计算机类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计算机高级程序员,现任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统专业教研室主任。
严兵 副教授
参加了多个计算机方面横向和纵向课题的研究,发表科研论文8篇,其中EI收录1篇。曾获四川省人民政府颁发的“面向设计的计算机基础理论课的改革与实践”教学成果三等奖。
梁玉国 副教授
长期从事电子政务、计算机网络、软件开发、信息系统规划与建设等方面的工作。主要研究的项目及课题有:高校经营性无形资产的评估、知识经济条件下会计教育目标研究、信息化与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研究等。
邱晓初 副教授、西南交通大学在读博士
主要科研成果:在国内公开发行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六篇,其中EI检索2篇。负责纵向科研一项,横向科研六项。主讲《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汇编语言》等课程。
系介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现有36名老、中、青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其中,教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10名,讲师、工程师14名,助教、助理工程师、助理研究员12名。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占60% 。教师的科研开发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是青年学生的良师益友。
该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在各专业的教学计划中,理论教学占60%,实践教学占40%,保证学生有大量的实践动手机会。该系以培养应用型IT专业技术人才为宗旨,与IT行业著名企业联合办学、专业共建。每一个专业或专业方向,都以一至二个IT企业为依托,IT企业在校内建有实习、实训基地。从教学、实习、实训到毕业生就业,进行全方位的校企合作。本科实行“3+1”培养模式,专科实行“2+1”培养模式。本科前三年、专科前两年,学生在校内完成各门课程的理论学习、实验、实习,最后一年到IT企业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和顶岗实习。
该系各届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强、综合素质高,毕业时为其提供专业对口的就业岗位,由IT企业直接录用或推荐就业,每届毕业生就业率均达到95%以上。
人文社会科学系
系主任阙海宝教授寄语:
开拓者的足迹是历史前进的起点,奋斗者的肩头是科学登高的阶梯,让我们一起为系的美好明天而共同奋斗!
咨询电话:028-87909823 系网址:http://rwsk.cdxy.edu.cn 邮箱:csdcdxyrwx@126.com
学科带头人
张大川 教授
四川省出版协会委员,四川美术出版社一编室主任,“四川出版荣誉纪念章”获得者,其多部作品在《人民日报》发表,作品《巴蜀情·邓小平与四川》获1994年中宣部全国“五一工程”奖。
郑志荣 教授
四川省新闻奖评委,中国地市报新闻奖评委,先后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其中三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独著三部,合著两部,曾获四川省新闻奖、中国地市报新闻奖21个。
朱志宽 副教授
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曾先后在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参与编写全国和省级教材三部,曾获省教育厅“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西华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荣获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
吉新 副教授
全国优秀教师,曾先后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著书三部,1998年收录至中国人事出版社出版《中国专家大词典》。
王文浩 副教授
毕业于德国卡塞尔艺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长期从事视觉传达设计教育,专长视频新媒体、摄影、当代艺术创作。
侯荣 副教授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主要作品参加第四、第七届美展,作品《织》中国美术馆收藏,《蓝天白云》获得“93博雅全国油画大赛”特等奖。
王宇可 副教授
中共党员,曾先后在《西南民族大学学报》、《成都大学学报》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主编教材两部。
系介绍
人文社科系是一个集结了政治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等学科门类优质师资,长期从事教育与科研的教学组织,现有专任教师48人,全国优秀教师2名,专任教师中教授、副教授21人,占总数的44%。近三年来全系教师已承担课题十余项,发表科研、教研论文几十余篇。该系担任全校各个层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大学语文和应用写作等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同时,作为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科研阵地,为了培养与提高全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还开设了多门新型、实用的人文社科类选修课程,为广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断适应社会的需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该系始终倡导“知行合一”的办学理念,重视实践教学,加强实践环节,注重与用人单位的紧密合作。按照“文理兼容、拓宽基础、强化能力、注重应用”的原则,该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强调融知识、能力和素质为一体、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相结合,培养适应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多样化需求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该系现有教师中“双师型”比例较高,并且要求学生毕业时获得“双证”——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从而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难题,该系2011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3%。
外语系
系主任黄毅教授寄语:
“努力学习,发奋成才;知识改变命运,实力成就未来!”
The eagle that flies highest does not depend on its wings but its determinations.
“盥?ってくれ、明るい未来が待ってるよ!”(努力吧,光明的未来就在前头!)
咨询电话:028-87953897 系网址:http://wyx.cdxy.edu.cn 邮箱:csdcdxywyx@126.com
学科带头人
李伟彬 教授、硕士生导师
四川省外语教学研究会理事,长期致力于语言学和外语教学法研究、及英语口译工作。公开发表论文“从语言文化对比角度看中医翻译的基本原则”等30余篇,主编和参编《医学专业英语》等著作10部。主持教育部、四川省教育厅等科研项目十余项。
徐润琪 教授
现任外语系日语专业教研室主任,1999年至2002年毕业于日本岐阜大学生物资源科学专业,获农学博士学位,原任教于西华大学,发表多篇论文。
王荣生 教授
主讲英语专业本科高年级美国文学、英国文学与精读,参与由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实用英汉多用词典》编撰(汉英部分20万字)。担任四川省级课题“四川省中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课程研究与开发”课题组长;主讲的“英美文学作品选读”申报省级精品课程;正在参编新教材《中西方文化简论》。
柳吉良 教授
成都电子高专外语系主任,四川省高校外研会理事、英语专业分会理事、西南高校英语教研会理事,高评委副组长。从事高等师范教育23年,担任过十余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多次获学校优秀教师称号,并于1997年获四川省政府教学成果二等奖。
苏联波 教授
研究方向为语言学和英语教育,主要教授英语语法、英语听力、大学英语等课程。先后主编出版《基础英语教程》、《新世纪应用英语教程》、《实用英语应用文写作》、《新编英语双解词典》、《新编英语多用词典》、《英语双解学生词典》、《多功能现代汉语词典》、《休闲英语沙龙系列丛书》等,并发表论文、译文十余篇。
向明松 副教授
现任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外语系大学英语教研室主任,发表多篇论文,参与编撰《四川省大学英语三级考试新大纲全真模拟试题与详解》,主编《四川省大学英语三级考试应试精练》。
系介绍
外语系秉承“用新机制培养一流新型应用外语人才”的理念,且始终按照“外语基础+专业方向+职业技能”的教学管理模式,不断开拓创新,努力用最新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现代经济社会急需的外语人才。外语系的专兼职教师均来自省内外重点院校,其中英语专业教师74人,日语专业教师22人。
该系成立了 “英语爱好者”、“演讲与口才”等5个协会,并有每周定期与外教交流的“英语角”、“OFFICE HOUR”、“日本遮の?”。 该系已建成12个教学实习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开设了5个海外留学实习项目,选拔多名优秀毕业生参加校外实习和海外留学项目。
该系重视科研、教学改革工作,教师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及教学改革。目前该系教师参编“十一五”规划教材1部,省级以上项目立项2项,市厅级项目2项,院级项目4项,精品课程1门,主持和参与课题项目研究的教师40人次,发表学术论文40篇。该系2名教师在 “外教社杯”大学英语授课大赛中分别获四川赛区综合组三等奖和优胜奖。
在最近三年举行的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该系有27名学生分专业组获一、二、三等奖。该系认真组织学生报考教师资格证书、剑桥商务英语证书等职业资格考试,并在2011年涉外文秘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中,共260名同学参加,188名通过考试,过级率达到了72.3%。近年来,已有450人次学生获得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和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等荣誉和奖励。
外语系的课程设置与人才市场的需求紧密联系,教学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精巧对接,充分体现“外语基础扎实、专业特色鲜明、职业技能突出”的办学特色。该系学生平均毕业率为99.7%、授位率为94.4%、就业率为95.1%。
艺术系
系主任雷文彬教授寄语:
设计人生的蓝图,绘就理想的色彩。艺术系是承传与创新,助你成才圆梦的地方。
咨询电话:028-87953070 系网址:http://art.cdxy.edu.cn 邮箱:csdcdxyysx@126.com
学科带头人
徐建新 教授
现任艺术系副系主任,中国民间美术协会会员,四川美术家协会会员。多次获四川省各类展览一、二、三等奖,三次获文化部全国群星奖优秀作品奖。作品多次赴国外展出,被瑞士国家自然艺术博物馆,及法、德、意、挪威等收藏者收藏。
邓乐 教授
中国城雕艺委会委员、英国皇家雕刻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文联委员、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数十件作品参加国内外各类雕塑作品展,曾多次获金、银、优秀奖。出版多部学术专著及参与国家级城雕学术会议及高峰论坛。
徐伯初 教授、博士生导师
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教授。专长工业设计、公共艺术,主持过国内多项重要设计项目,其作品频繁参加国际国内重要展览并多次在国内外举办展览,多件作品被国外机构收藏。
王崇东 副教授
四川美术家协会会员、陶艺专委会委员,作品《风》、《龙卷风》、《黄桷垭别墅》、《风之痕》、《被封存的记忆》获奖,先后在国内权威核心期刊发表数十篇专业学术论文。主持省部级课题1项,省厅级课题多项。主编教材1部,副主编教材1部。
罗仕明 系主任助理
四川美术学院美术批评与策划专业硕士研究生,现任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艺术系理论教师,系主任助理。专业研究方向为当代视觉文化与思想史研究。2004年—2008年任教于四川音乐学院绵阳艺术学院,2009年起任职于川师成都学院艺术系,工作期间曾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
系介绍
艺术系是为了满足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于2005年设置并开始招生。艺术系现有一支老中青结合的师德优良、技艺高超、教学精湛的师资团队。该系现设有1个本科艺术设计专业(其中共设置视觉传达、动画设计、广告艺术、环境艺术与景观设计、园林艺术、工艺产品设计6个专业方向),3个专科专业:视觉传达艺术设计、装饰艺术设计和装潢艺术设计。本专科在校学生2200余人。
艺术系遵循学院整体办学指导思想,本着“立足成都、着眼四川、服务西南、辐射全国”的教学定位,结合艺术设计各专业发展现状和市场需求趋势,构建了“教室、实验室、工作室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专业特色鲜明、教学效果显著、实践能力突出”的整体建设目标。
舞蹈系
系主任刘付生教授寄语:
律动激情美态,舞动艺术人生。
咨询电话:028-87953615 系网址: http://wdx.cdxy.edu.cn 邮箱:csdcdxywdx@126.com
学科带头人
邹明惠 教授
从事国际标准舞二十多年,一直担任教学工作,担任国际标准舞考官及评审,兼四川省舞蹈家协会国际标准舞考级管理部主任。
成思珏 教授
从事国标舞二十多年,一直担任教学工作,担任评审及四川省舞蹈家协会国际标准舞学术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王丹 副教授
从事国际标准舞十多年,一直担任教学工作,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及踏实的工作作风。
韩莉 副教授
先后毕业于四川省舞蹈学院、北京舞蹈学院。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国际头脑创新大赛中国赛区艺术评委;国际美模成都赛区评委;中国民族之花四川赛区艺术总监(编导);中国第五代青春美少女艺术总监。从事舞台艺术表演、艺术教育、舞蹈编导等工作三十六年。
袁景 副教授
西南财经大学法学硕士研究生,四川省普通话省级测评员,2011年主持了四川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课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企业文化的影响与实践研究》,教学经验丰富。
系介绍
舞蹈系是一个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集体。现设有舞蹈学(国际标准舞方向)(体育舞蹈)、舞蹈学(舞蹈表演方向)、舞蹈学(现代舞方向)、音乐学(学前音乐及舞蹈教育方向)、音乐学(音乐舞蹈方向)5个本科专业方向以及舞蹈表演和国际标准舞2个专科专业,目前全系共有在校学生600余人。
舞蹈系的专业设计与市场紧密结合,重视实践教学,加强实践环节,注重与校外的企事业和团体的合作,现已经建成校外实习基地100余家。舞蹈系还积极组织学生外出参加专业舞蹈比赛,使广大学生的经验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并赢得多项殊荣。
2011年4月,在“健康重庆·首届体育舞蹈邀请赛”中舞蹈系学子共获得冠军11项、亚军13项、季军14项;2011年5月,在“全国部分城市暨四川省第十一届国际标准舞锦标赛”中,舞蹈系学子共获得冠军20项、亚军21项、季军23项;2011年11月,在“第六届中国•重庆国际标准舞全国公开赛暨CBDF国际标准舞职业和业余积分赛”中,舞蹈系学子获得冠军4项、亚军4项、季军2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项。
教育成果
学院不断鼓励学生自强不息,勤奋学习,努力拼搏,立志成材。近年来,学院学生参加国家级的大学生设计竞赛和各类社会实践并多次获奖。在2006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四川赛区的竞赛中,有六名学生获二等奖,六名学生获三等奖,是四川独立学院中唯一获奖的学校;在“和谐中国”全国公益设计比赛中,艺术系一名学生获全国三等奖,九名学生获全国优秀奖;2007年4月,学院学生首次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三名学生分别获得B、C、D组的全国三等奖。各届毕业生都有部分同学考上硕士研究生继续进行深造,如2004级本科学生张雨参加200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成绩优异,被四川大学破格录取。学院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新农村建设”活动中,获得优秀组织奖,涌现出多名先进个人,受到当地党委政府表彰。
学院校徽
校徽1 以“csdcdxy”字母为主体,是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汉语拼音的缩写,形成高速列车形象,意为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如高速奔驰的列车长在快速持续发展。
2 2001 是学院建校时间,说明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的创立,扬帆远航、历经风雨、信念不变、团结奋进、走向辉煌。
3 CScdxy 的上方的英文是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Chendu College的缩写 “SCNUCDC”表明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坚持开放性办学,具有国际意识先进理念。
学院社团
学生社团联合会是由院团委团体部发展而来。学生社团联合会团体部成立于2002年,本着“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拓展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宗旨,经过八年的探索,内部机构逐渐完善,程序健全,相应下属机构:办公室、宣传组、监察组、外联组,对社团的进行相应管理、监督及扶持工作。 为了更好地丰富我院学生第二课堂,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着力打造特色社团活动,突显社团在校园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进一步加强社团管理,促进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和谐校园的建设。因此,院团委团体部及16个社团向院团委领导申请成立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社团联合会。
学生社团联合会在于2009年9月正式成立。学生社团联合会以学生社团代表大会为最高权力机构,学生社团联合会委员会是学生社团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的最高权力机构,下设主席团及常设职能部门,包括办公室、监察部、活动部、财务部、外联部、宣传部,共拥有34名干部干事,争取以最佳的组织架构来实现最佳的资源配置。
在学生社团联合会的带领下,我院社团已由最初的16个社团发展到27个社团,涵盖社会科学、学术、艺术、公益、体育等诸多门类。
目前,学院共有27个协会,主要分为实践类、艺术类、学术类和体育类。协会每年开展活动达百余次,参与人数达四千人次,学生团体不仅是我院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开发潜能、展现自我的舞台。
学术类
1、包括:电子工程协会、计算机科技协会、通信协会、英语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爱好者协会、青昱文学社等
2、活动方向:通过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交流活动、学术讨论会、专业知识讲座等形式,进一步巩固专业知识,拓宽知识面,展现智慧魅力,达到学有所用的目的。
3、特色活动:电脑维修培训、电子竞技大赛、焊接练习、过级培训、口语风暴、创办《青昱文学社》等。
实践类
1、包括:未来企业家协会、绿色行动环境保护协会等
2、活动方向:通过一定的技能培训和讲座,开展各项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挖掘其创新潜力,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3、特色活动:就业与择业知识讲座、参观知名企业、参加招聘会、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等。
艺术类
1、包括:JOY魔术协会、艺术设计协会、枫美艺术交流协会、音乐协会、戏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学院社团活动(20张)剧协会、书法协会等
2、活动方向: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协会活动,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充分发挥出各协会的优势,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艺术水平。
3、特色活动:景泰兰制作大赛、古城镇外拍活动、Cosplay秀、书法大赛、乐器培训、校园歌手大赛、等。
体育类
1、包括:武术协会、乒乓球协会、羽毛球协会、篮球协会、足球协会等
2、活动方向:通过开展各种运动的技巧培训和比赛,培养坚忍不拔的运动精神,使同学们不仅拥有一个强健的体魄,还具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精神。
3、特色活动:篮球赛、全院足球联赛等。
地理位置
成都火车北站乘36路公交至九里堤公交站转362路直达我院
成都火车北站乘44路公交至茶店子公交站转310路直达我院
成都郫县公交总站乘360路公交直达我院
成都金沙车站乘311路公交至西南交大新校区转362路(荣校方向)直达我院
成都金沙车站乘305路公交至犀浦镇犀浦路口转310路直达
成都西门车站乘211路公交至犀浦镇团结路口转310路直达
成都五桂桥车站乘4路公交至茶店子公交站转转310路直达
成都五块石客运站乘226路公交至大丰 客运站转747路公交直达
学院贴吧
百度贴吧 智源亭 吧是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百度官方贴吧 。智源亭吧取名于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的一处风景亭。(智源亭吧原是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吧的替代吧,现在搜索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吧,只需在百度贴吧搜索输入: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即可跳转。)
师资力量
经济与管理系
龙运书经济与管理系系主任
教授,中共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委员会委员,经济与管理系党总支书记。长期从事政治经济学、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等课程的教学,教学成果显著。 2009年6月被中共四川师范大学委员会评为2006—2008年优秀党务工作者,2009年9月被评为“四川省教育系统优秀教师”,2010年被评为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教学名师,2011年被评为“四川省高等学校优秀共产党员”、“四川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冉恩贵经济与管理学教授
现担任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经济与管理系副主任。先后在四川大学和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担任教学工作。教学效果良好,受到广大师生普遍欢迎和好评。具有丰富的企业管理实践及运作经验。
苏彦高级经济师
现担任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经济与管理系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中心主任。具备丰富的高校教学经验和企业实践经验。个人事迹被收录入《中国专家人才库》。在教学工作中提出了“走近企业、走进企业;认识社会、改造社会”的实践性教学主张。
方晨曦教授
主讲《政治经济学》、《邓小平理论概论》、《财政与金融》、《货币银行学》等课程,教学效果好,受到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和参与国家民委等单位的科研课题近10项。
蒋南平经济学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
先后主持、主研国家、省、市及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科研课题40余项,获全国、省、市各级政府及学会科研成果奖30余项。出版专著9部。主编、副主编教材11部,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
黄方正教授、经济学硕士
前苏联莫斯科大学留学访问学者。主讲西方经济学、市场营销等课程。出版专著、教材16部,在《新华文摘》、《莫斯科大学学报》、《求是》(内部文稿)等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主持省部级重点课题4项,获奖成果30余项。
林霖硕士研究生、副教授
具备多年企业、高校工作经历。先后任教于绵阳师范专科学院、四川省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先后担任成都通德集团项目开发部主任、浙江华联商贸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四川新路桥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良明教授
1988年任四川省粮油食品有限公司主管进出口业务、技术副经理,2009年历任成都理工大学系主任。擅长电子商务、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课程。以中国代表团、四川省代表团团员身份多次出访日本、加拿大、法国、德国、美国等国家。
童玉琴副教授
从事教学工作近三十年,主要担任基础会计与实务、应用统计、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多门课程的教学工作。曾在国家和省级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12篇,参编教材《统计学基础》和《新统计原理》,主编教材《应用统计》、《会计基础》等。
电子信息工程系
鲁顺昌电子工程系系主任
教授、硕士生导师、系党总支书记,毕业于重庆大学电机系并留校任教,三十多年来一直从事智能测试仪器和汽车电子技术等学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编著教材2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多篇论文被EI等国际重要检索机构检索、收录,有多项重要科研成果和专利成果。现为中国电子学会、中国电机学会高级会员。2010年被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评为教学名师。
施洪昌技术少将军衔、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测控专委会主任,测量控制自动化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有多项重要科研成果,《风洞数据采集处理系统》获得了全国科学大会奖,还获得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奖多项。
汪光宅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原在中国地质科学院探矿工艺研究所工作,主要针对岩土工程的特定需要和环境,依托应用电子技术及机电一体化等技术从事岩土工程检测系统的研发工作。长期在该系主讲“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等课程。
杨燕翔教授、硕士生导师
西华大学应用技术学院院长,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四川赛区专家组成员,全国优秀指导教师,获多项科研、教学成果奖,承担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及企业科研1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
吴卫教授、硕士生导师
承担和参与科研项目10余项,其中两项通过四川省教育厅成果鉴定;先后与企业合作开展横向科研4项,承担过“九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和国家“十五”863项目等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先后在国内外共发表科研论文20篇。其中多篇文章被SCI、EI收录。
唐德修教授、高级工程师、双师型教师
几十年的企业工作经验和教学生涯使其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实训基地建设、就业市场开拓、科教研工作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独立编写3部教材和专著;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参与并主持科研项目6项,获得专利13项。
陶学明教授、硕士生导师
主研《工程造价专业的创办与建设》获四川省教学成果奖三等奖。主编本科教材2部,公开发表论文近30篇,主持完成科研项目10余项。主持完成了四川地方铁路工程、四川省电力建设工程等100余项上百亿的工程造价咨询工作。
李颖教授、硕士生导师
已编著教材3部,已公开发学术论文10余篇。参加科研项目4项。参加教学研究的项目《工程造价专业的创办与建设》获四川省教学成果三等奖。担任西南交通大学新校区图书馆工程等200余项工程招投标的评标专家工作。
通信工程系
罗万可通信工程系系主任
教授,邮电部教育指导委员会教学管理组、有线电信测量组成员。多年从事教学管理工作,有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和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的教学理念,实践经验丰富动手能力强。正式出版著作有《有线电信测量实验指导书》、《常用通信终端设备的原理与维修》、《手机、传真机、电话机、寻呼机维修实战》、《四川省职业技术学校教务工作手册》。
隗永安教授、硕士生导师
多年来从事通信工程、地下无线通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有著作《现代通信原理》、《数字通信原理》、《模拟通信原理》等,并获得西南交通大学优秀教材三等奖。主持完成了多项科研开发项目。
金炜东教授、博士生导师
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通信工程系客座教授。主要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信息处理、优化与系统仿真、视频监控技术、信息系统、控制技术等。
吴自恒教授
先后在中国矿业大学、西华大学担任教学以及科研工作。中国矿业大学大学期间,担任博士生导师,在西华大学担任硕士生导师,承担本科生的《电子技术》、《电子线路设计-实验·测试》、《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电视原理与广播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现代通信系统》等多门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与实验,教学效果良好,多次评为优秀教师。一直担任四川省评标专家(计算机通信网络、电子信息工程),先后荣获国家级奖1项;获省部级奖4项;科研成果产品化2项,其它鉴定科研、开发成果15项。
林刚副教授
近几年主要承担《随机过程分析》、《脉冲与数字电路》、《现代防雷技术基础》、《射频电路》等课程的教学。参与编写专业教材《防雷技术及工程应用》。
向军副教授、通信工程系基础教研室主任
主要担任《通信原理》、《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锁相技术及其应用》、《微机原理及其应用》的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通信信号处理、锁相理论及其应用等。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蒋明礼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系主任
教授,硕士生导师。1984年毕业于重庆大学无线电系。完成了台、天线测试平台升降控制系统、环境检测系统和金属疲劳测试系统等一系列科研,并著有《微型计算机硬件》、《计算机文化基础》等6本教材。研究方向:计算机控制系统、计算机数据采集、嵌入式系统等。发表论文《泵阀数控测试系统》等多篇。
邓昌延教授
曾获铁道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被铁道部评为有特殊贡献的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主讲课程:图像处理系统、微机系统分析与设计、电子设计自动化(EDA)。
刘义常教授
主讲《操作系统》、《微机原理》、《汇编语言》、《计算机网络》、《网络工程》等课程,分别获得原三机部部级三等奖,二等奖,一等奖。曾编写出版《计算机网络标准教程》、《计算机网络实用教程》、《实用网络工程》、《操作系统原理》等本科教材。
王邦千副教授
1992年毕业于河南工业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国家计算机类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计算机高级程序员,现任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统专业教研室主任。
严兵副教授
参加了多个计算机方面横向和纵向课题的研究,发表科研论文8篇,其中EI收录1篇。曾获四川省人民政府颁发的“面向设计的计算机基础理论课的改革与实践”教学成果三等奖。
梁玉国副教授
长期从事电子政务、计算机网络、软件开发、信息系统规划与建设等方面的工作。主要研究的项目及课题有:高校经营性无形资产的评估、知识经济条件下会计教育目标研究、信息化与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研究等。
邱晓初副教授、西南交通大学在读博士
主要科研成果:在国内公开发行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六篇,其中EI检索2篇。负责纵向科研一项,横向科研六项。主讲《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汇编语言》等课程。
人文社会科学系
阙海宝学院副院长兼人文社会科学系系主任
教授,硕士生导师。先后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核心24篇,主持省级课题五项,主持、参与国家级课题5项,参编论著5本。曾获省政府哲社三等奖,省教育科研成果三等奖。四川省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张大川教授
四川省出版协会委员,四川美术出版社一编室主任,“四川出版荣誉纪念章”获得者,其多部作品在《人民日报》发表,作品《巴蜀情·邓小平与四川》获1994年中宣部全国“五一工程”奖。
郑志荣教授
四川省新闻奖评委,中国地市报新闻奖评委,先后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其中三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独著三部,合著两部,曾获四川省新闻奖、中国地市报新闻奖21个。
朱志宽副教授
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曾先后在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参与编写全国和省级教材三部,曾获省教育厅“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西华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荣获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
吉新副教授
全国优秀教师,曾先后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著书三部,1998年收录至中国人事出版社出版《中国专家大词典》。
王文浩副教授
毕业于德国卡塞尔艺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长期从事视觉传达设计教育,专长视频新媒体、摄影、当代艺术创作。
侯荣副教授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主要作品参加第四、第七届美展,作品《织》中国美术馆收藏,《蓝天白云》获得“93博雅全国油画大赛”特等奖。
王宇可副教授
中共党员,曾先后在《西南民族大学学报》、《成都大学学报》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主编教材两部。
外语系
黄毅外语系系主任
教授 ,四川省翻译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全国独立学院外语协会常务理事。主讲《高级英语》、《英美文学》、《彝英双语》等课程。主持四川省《大学英语》科研项目,主译《走进西昌》、《走进大凉山》等书籍,主编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新编大学英语-快速阅读教程》第三册。
李伟彬教授、硕士生导师
四川省外语教学研究会理事,长期致力于语言学和外语教学法研究、及英语口译工作。公开发表论文“从语言文化对比角度看中医翻译的基本原则”等30余篇,主编和参编《医学专业英语》等著作10部。主持教育部、四川省教育厅等科研项目十余项。
徐润琪教授
现任外语系日语专业教研室主任,1999年至2002年毕业于日本岐阜大学生物资源科学专业,获农学博士学位,原任教于西华大学,发表多篇论文。
王荣生教授
主讲英语专业本科高年级美国文学、英国文学与精读,参与由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实用英汉多用词典》编撰(汉英部分20万字)。担任四川省级课题“四川省中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课程研究与开发”课题组长;主讲的“英美文学作品选读”申报省级精品课程;正在参编新教材《中西方文化简论》。
柳吉良教授
成都电子高专外语系主任,四川省高校外研会理事、英语专业分会理事、西南高校英语教研会理事,高评委副组长。从事高等师范教育23年,担任过十余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多次获学校优秀教师称号,并于1997年获四川省政府教学成果二等奖。
苏联波教授
研究方向为语言学和英语教育,主要教授英语语法、英语听力、大学英语等课程。先后主编出版《基础英语教程》、《新世纪应用英语教程》、《实用英语应用文写作》、《新编英语双解词典》、《新编英语多用词典》、《英语双解学生词典》、《多功能现代汉语词典》、《休闲英语沙龙系列丛书》等,并发表论文、译文十余篇。
向明松副教授
现任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外语系大学英语教研室主任,发表多篇论文,参与编撰《四川省大学英语三级考试新大纲全真模拟试题与详解》,主编《四川省大学英语三级考试应试精练》。
艺术系
雷文彬艺术系系主任
教授,多项科研项目获奖,担任西华大学的省级精品课程《素描》、校级精品课程《色彩》和成都理工大学广播影视学院的省级精品课程《立体构成》等在建课程的主讲教师。指导并评审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国画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曾担任川大艺术学院国画硕士研究生毕业答辩主席。独著《动画速写》获教育部颁发优秀奖。
徐建新教授
现任艺术系副系主任,中国民间美术协会会员,四川美术家协会会员。多次获四川省各类展览一、二、三等奖,三次获文化部全国群星奖优秀作品奖。作品多次赴国外展出,被瑞士国家自然艺术博物馆,及法、德、意、挪威等收藏者收藏。
邓乐教授
中国城雕艺委会委员、英国皇家雕刻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文联委员、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数十件作品参加国内外各类雕塑作品展,曾多次获金、银、优秀奖。出版多部学术专著及参与国家级城雕学术会议及高峰论坛。
徐伯初教授、博士生导师
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教授。专长工业设计、公共艺术,主持过国内多项重要设计项目,其作品频繁参加国际国内重要展览并多次在国内外举办展览,多件作品被国外机构收藏。
王崇东副教授
四川美术家协会会员、陶艺专委会委员,作品《风》、《龙卷风》、《黄桷垭别墅》、《风之痕》、《被封存的记忆》获奖,先后在国内权威核心期刊发表数十篇专业学术论文。主持省部级课题1项,省厅级课题多项。主编教材1部,副主编教材1部。
罗仕明系主任助理
四川美术学院美术批评与策划专业硕士研究生,现任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艺术系理论教师,系主任助理。专业研究方向为当代视觉文化与思想史研究。2004年—2008年任教于四川音乐学院绵阳艺术学院,2009年起任职于川师成都学院艺术系,工作期间曾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
舞蹈系
刘付生舞蹈系系主任
教授 ,国际标准舞国家级考官、国家级评审、国家级教师。中国火车头西南西北一至五届国际标准舞锦标赛评审长,中国火车头第五届全国锦标赛评审长,全国部分城市暨四川省国际标准舞锦标赛连任四至九届评审长,四川省舞蹈家协会常务理事,四川省国际标准舞学术委员会秘书长。
邹明惠教授
从事国际标准舞二十多年,一直担任教学工作,担任国际标准舞考官及评审,兼四川省舞蹈家协会国际标准舞考级管理部主任。
成思珏教授
从事国标舞二十多年,一直担任教学工作,担任评审及四川省舞蹈家协会国际标准舞学术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王丹副教授
从事国际标准舞十多年,一直担任教学工作,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及踏实的工作作风。
韩莉副教授
先后毕业于四川省舞蹈学院、北京舞蹈学院。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国际头脑创新大赛中国赛区艺术评委;国际美模成都赛区评委;中国民族之花四川赛区艺术总监(编导);中国第五代青春美少女艺术总监。从事舞台艺术表演、艺术教育、舞蹈编导等工作三十六年。
袁景副教授
西南财经大学法学硕士研究生,四川省普通话省级测评员,2011年主持了四川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课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企业文化的影响与实践研究》,教学经验丰富。
收费标准
收费标准
学院学费收费标准为:理工类本专科(含外语类、广告学)每生12000元/年、文史类本专科每生11000元/年、艺术类本专科每生15000元/年,如遇有关部门进行政策性调整,则按调整后的新标准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