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经贸大学

基本信息

办学类型:普通本科

所在地: 北京

性质类别:财经类

通讯地址: 对外经贸大学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10号

邮政编码: 100029

联系电话: (010)64492178

电子邮箱: zhaosheng@uibe.edu.cn

学校网址:http://www.uibe.edu.cn

招生网址: http://zhaosheng.uibe.edu.cn

就业网址: http://career.uibe.edu.cn/[1]

学院简介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座落于首都北京朝阳区。校园草木葱郁,环境幽雅。功能齐全的教学楼,藏书丰富、实现自动化管理的图书馆,拥有卫星地面站和现代化语言实验室的教育技术中心,设备先进齐全的网络与计算中心,可供正式比赛使用的运动场和游泳场,舒适方便的学生公寓,神采飞扬的学生,温文尔雅的教师……一切,都透露出这所高等学府的青春活力、现代气息。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创建于1951年。对外经贸大学2000年以前为原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所属。2000年6月,原中国金融学院与原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合并成立新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转为教育部直属。这是一所随着国家的发展而迅速扩展的全国重点大学,是一所在国内外享有声誉的著名学府。1997年成为首批被列入国家高等教育“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目前正朝着一流大学的目标奋进。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实行校、院、学系管理体制,现设有14个学院和2个直属系,设有研究生部和体育部,共有25个本科专业、14个博士点、39个硕士点、两个博士后流动站、两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和1个国家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这是一所以经济学、法学、管理学、文学为主干学科的财经外语类多科性全国重点大学。学校的国际贸易学、国际法学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学校的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于1988年获得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的承认,这标志着中国的工商管理教育首次为世界所接受。学校也是国家培训高级经济管理干部的基地之一,设有政府委托或与外国合办的10个高级在职培训机构。学校的学术研究在我国对外经贸科研领域占有重要地位,设有国际经济研究院、中国WTO研究院等10个研究单位,中国WTO研究院是全国唯一的研究世界贸易组织的国家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学校主办并公开发行多种学术刊物,其中《国际贸易问题》、《国际商务》、《日语学习与研究》等享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学校出版社每年出书百余种,在高校出版社中享有较高声誉。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现有教职工1500多人,对外经贸大学其中专任教师650多人,学校每年还聘请外国专家100多人次。这是一处群英荟萃之地,老教授中名家耀眼,中青年教师里新秀辈出。大批获得政府特殊津贴、受聘担任政府学术机构成员的专家学者工作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大部分中青年教师在国外留学或进修过,教学科研水平高,许多人被评为省部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入选国家优秀人才培养工程。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贡献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改革开放以来,学校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获得高水平科研成果奖项近百项。学校多次举办大型国际学术研讨会,国际影响不断提高。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现有各类学生1万余人,其中在校普通全日制本科生6400余人,研究生近3500人,来自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近1700人。学校培养的学生一直以专业知识和技能扎实、外语娴熟、思维活跃、创新能力强而受到社会的普遍欢迎,就业前景十分广阔。几年来,学生参加全国外语类等级考试的成绩和通过率均名列前茅,在各类外语比赛中屡屡获奖。学校学生代表队已五次代表中国参加“全球企业管理挑战赛”并蝉联两届世界冠军。2004年,学校两支代表队更分别在“欧莱雅全球在线商业策略竞赛”中获得了本科和MBA全球总排名第一的优异成绩,为中国的工商管理教育赢得了世界荣誉。学校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的对外经济贸易部门及中国驻外商务、金融机构,为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尤其是经贸事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于1989年1月在国内率先成立了校董会。对外经贸大学李岚清同志任首届校董会主席,荣毅仁、霍英东等任名誉主席,现任校董会主席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同志。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受到海内外广泛关注和支持,政府机构、企业家、财团、大公司等纷纷捐资、设立基金或奖学金。目前,社会力量在学校设立的奖学金、奖教金等已达20多项,院系级基金则更多。学校与美、英、法、德、日、俄、意、澳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所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的交流合作关系。德国大众汽车、日本瑞穗集团等大型国际企业集团成为学校的赞助团体。不断开展的对外交流与合作,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面向世界的办学特色更加鲜明。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才兼备、善于创新、基础宽厚、专业扎实、具有跨文化交流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专门人才。学校倡导更新教育理念,努力实现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学习和生活环境的现代化。

中国的对外开放,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动力和机遇。在过去的50多年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为自己一直能够吸引全国最优秀的学生入校学习而感到自豪。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展的今天,学校欢迎更多的海内外学生来校攻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永远是培养面向世界的高素质人才的摇篮!

发展简史

1951年,学校前身“中央人民政府贸易部高级商业干部学校”成立,受贸易部和教育部双重领导。

1952年,贸易部撤销,学校划归对外贸易部,受对外贸易部和教育部双重领导。

1953年,学校更名为“北京对外贸易专科学校”,由教育部委托对外贸易部领导。

1954年,中国人民大学贸易系对外贸易专业并入学校,以北京对外贸易专科学校为基础成立“北京对外贸易学院”,同年上海财经学院(现上海财经大学)国外贸易专业并入学校。

1960年,学校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成为当时的64所重点大学中唯一一所经济类重点大学。

1969年,受文革冲击,学校迁至河南省固始县,后就地解散。1973年于北京恢复。

1978年,学校再次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

1982年,国际经济管理学院并入。

1984年,学校更名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1997年,学校被列为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2000年6月,原中国金融学院与原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合并成立新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划归教育部直属,成为全国72所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之一,新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成为一所在经济、金融、保险、管理、法律等教学和科研领域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多科性财经外语类大学。

2010年12月28日,教育部、商务部在京举行签字仪式,合作共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王玲

校长:施建军

党委副书记:杨逢华、陈建香

副校长:刘亚、胡福印、林桂军、张新民、赵忠秀

纪委书记:杨逢华(兼)

学院设置

国贸学院

学院拥有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统计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和一级学科博士点

人工湖教学科研学系:

国际贸易学系、金融学系、经济学系、数量经济学系、国际运输与物流学系、财政税务学系、政治经济学系、国际商务与合作学系

招生专业

本科:

经贸学院本科按照大类招生,除荣誉学士实验班之外统一纳入经济学类大类招生,并在大二下学期分为国际贸易、金融学、物流管理、经济学国税方向四个专业招生。同时,为适应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学院自2009年起设立三语实验班,分为日语,法语和西班牙语三个方向,大二下成绩达标学生可优先选择国际贸易专业,毕业时获取双学位。

国际经济与贸易(含奢侈品管理方向、国际贸易方向等第二学士专业)、金融学、物流管理、经济学(国际税务方向)、经济学荣誉学士实验班

硕士:

区域经济学、金融学(含保险学)、财政学(含税收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020206)、数量经济学

博士:

区域经济学、财政学(含税收学)、产业经济学、金融学(含保险学)、国际贸易学(020206)、数量经济学。[5]

远程教育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远程教育学院(简称“贸大远程”)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直属学院之一,经教育部批准于2002年3月成立,归口管理全校网络教育的专科、本科、研究生等各层次的日常工作。贸大远程以学校深厚的国际化背景和国内首屈一指的外经贸特色为依托,立足高、精、特,涵盖专、本、研,针对广大在职人员为主的社会公民,通过建立各地远程学习中心,覆盖全国、面向国际,在虚拟空间领域树立学校良好品牌,构建学生获取真知的网上家园,努力引导和培养学习社会的求知人、网络时代的现代人、跨越时空的主动人和经贸领域的国际人。

贸大远程由北京经华智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平台的质量和性能居世界领先水平,为学院实施双语教学、案例教学、互动教学,实现“7+1”教学模式(网络课堂 + 网上答疑 + 光盘自学 + 导学教材 + 网上作业 + 适量面授 + 集中考试,第二课堂活动等)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经济状况、不同学习习惯的需要,学院提供了网络加强型(A型)和导学加强型(B型)两种学习模式。贸大远程通过各地远程学习中心面向全国招生,开设了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法学、商务英语、会计学、工商管理、行政管理、保险、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计算机应用方向)、行政管理(海关管理方向)、物流管理、电子商务12个专业,涉及高中起点专、专升本两种学历层次。时机成熟时将开设研究生课程班、多种非学历培训并面向国际招生。

贸大远程实行完全学分制(高中起点专、专科起点本各80+4学分),弹性学制为2.5-5年,标准学制为3年。学生在弹性学制内完成全部学分(专科生另须撰写并通过实践报告;本科生另须通过教育部规定的部分公共课程全国统考,撰写并通过毕业论文),即可获取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加注“网络教育”字样的毕业证书,国家承认学历。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毕业生,可获得学位证书。贸大远程在2003、2004、2005年度蝉联新浪网、搜狐网、择校网、中国电脑教育报等机构联合评出的全国“十佳网络教育机构”称号;在2008、2009、2010年度,我院开发的《世贸组织概论》、《商务英语写作》、《商务英语》、《营销学原理》、《公司理财》、《国际贸易》、《跨文化交际导论》等7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网络教育),位居全国69家试点高校第一方阵;同时在2009年举行的全国远程教育十年庆典表彰活动中,贸大远程披金夺银,一举荣获网络教育教材建设奖金奖、国家精品课程(网络教育)建设组织奖银奖、优秀网络课程推广奖银奖、优秀论文奖和远程教育突出贡献奖等五项大奖,成为全国69家试点高校获奖最多的高校之一。[6]

商学院(BS)

学院拥有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点项下产业经济学二级学科博士点

教学科研学系

会计学系、管理学系、营销学系、统计学系

招生专业

本科:

财务管理、会计学、工商管理(全球管理实验班)、工商管理(中法兰斯2+3双学位项目)、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全球营销方向)

硕士:

企业管理学、会计学、技术经济与管理

专业硕士:

MBA、EMBA、翻译硕士、法律硕士等

博士:

企业管理(含: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产业经济学

金融学院(SBF)

(原中国金融学院,即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本科生部)

学院拥有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点项下金融学二级学科博士点

教学科研学系

金融学系、投资学系、金融工程学系

招生专业

本科:

金融学、金融工程学、投资学

硕士:

金融学专业

博士:

金融学专业

英语学院(SIS)

外语学院共享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获翻译硕士(MTI)学位授予权

教学科研学系

英语语言文学学系、翻译学系、商务英语系、通用英语系

招生专业

本科:

商务英语、翻译(英语)、英语(传媒方向)

硕士:

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商务英语方向等)

专业硕士:

翻译硕士(MTI)

外语学院(SFS)

学院与英语学院共享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

教学科研学系

阿拉伯语系、俄语系、日语系、朝鲜(韩)语系、德语系、法语系、西班牙语系、葡萄牙语系

意大利语系、越南语系

招生专业

本科:

阿拉伯语、俄语、日语、朝鲜(韩)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意大利语、越南语

硕士:

阿拉伯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法语语言文学、西班牙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亚非语言文学(越南语)、欧洲语言文学(意大利语)

法学院(SL)

学院拥有法学一级学科博士点

教学科研学系

国际法学系、经济法学系、民商法学系、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系、诉讼法学系、法学理论学系

招生专业

本科:

法学(国际经济法方向)

硕士:

法学理论、国际法学、经济法学、民商法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诉讼法学

专业硕士:

法律硕士J.M.(非法学)和法律硕士J.M.(法学)

博士:

国际法学(含: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民商法学

国际关系学院

学院拥有政治学一级学科硕士点

教学科研学系

政治学系、国际政治学系、国际政治经济学系、外交学系

招生专业

本科:

国际政治(经济外交方向)

国际政治(公共外交方向)

硕士:

政治学理论、中外政治制度、国际关系、外交学

保险学院

学院拥有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点项下金融学二级学科博士点

教学科研学系

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 、员工福利和社会保障学系、统计与精算学系、健康管理学系、中国风险管理与保险研究中心、保险法研究中心

招生专业

本科:

保险

硕士:

金融学(保险)

博士:

金融学(保险)

公共管理学院

学院拥有行政管理一级学科硕士点

教学科研学系

公共经济系、公共事业管理系、海关系、行政管理系

招生专业

本科:

行政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

劳动与社会保障

海关管理

硕士:

行政管理

信息学院

学院拥有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点项下产业经济学二级学科硕士点

教学科研学系

电子商务系、信息管理系、应用数学系

招生专业

本科:

信息管理、电子商务

硕士:

产业经济学(电子商务)

金融学(金融服务外包)

博士:电子商务与网络金融

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教学科研学系

文学系、对外汉语系、经贸汉语系、通识系

招生专业

本科:

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

统计学院(SS)

学院拥有统计学一级学科博士点

教学科研学系

经济统计系、数理统计系、应用数学系、统计与决策研究所

研究生院

2011年9月20日 作为首批获得批准成立独立研究生院的财经类高校之一,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院挂牌成立。至此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成为第一所拥有获教育部批准成立的独立的研究生院的财经类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院的成立,是几代贸大人的夙愿,是学校研究生教育发展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中国财经类高等教育的一大盛事 此前全国正式成立研究生院的高校共计56所,但无一所是财经类院校,这也成为全国财经类院校的一大“心病”。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一直致力于研究生院的筹建工作,2011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作为牵头单位,联合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财经类高校同时申建研究生院,最终获得国务院学位办批准。

自1981年中国开始实行学位制度起,对外经济贸易学员就成为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之一,经过30年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蓬勃发展,已经拥有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1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涵盖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理学五大学科门类,已建成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国际贸易学、国际法学、管理学、经融学等学科体系。

据了解,近30年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共计授予博士学位440人、硕士学位17046人,为国家贸易、外交、法律、金融、管理等领域培养了大批高层次的国际化人才。学校研究生规模已经超过4600人,共有硕士生、博士生导师500余人。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在学科建设、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飞跃发展,为研究生院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拥有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1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二级学科博士点31个 硕士点65个(含9个专业学位点)博士后流动站2个,涵盖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和理学五大学科门类,已建成国内一流的国际贸易学、国际法学、管理学和金融学等学科体系。学校研究生教育规模超过4600人,现有硕士生、博士生指导教师500余人。

合作交流

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受到海内外广泛关注和支持:政府机构、企业家、财团、大公司等纷纷向学校捐资设立基金或奖学金,许多国际著名的跨国企业成为学校的赞助团体。至今,社会力量在学校设立的奖学金、奖教金等已达20多项,院系级基金则更多。学校与美、英、法、德、日、俄、意、澳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所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合作交流关系,不断开展的对外交流与合作,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面向世界办学的特色更加鲜明。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是中国最早开展国际学术交流的院校之一。学校已和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法国、芬兰、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新西兰、俄罗斯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六十多所院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

历任校长

李秋野(1951.11-1954.9)

解学恭(1954.9-1958.12)

李秋野(1958.1-1968.6)

刘征 (1968.3-1969.10)

郭玉谦(1969.10-1970.8)

赵长春(1973.10-1977.5)

王文波(1977.5-1978.7)

田光涛(1978.10-1980.3)

田光涛(1982.12-1984.11)

孙维炎(1984.10-1999.3)

陈准民(1999.4-2009.4)

施建军(2009.5-今)

杰出校友

于旭波

现任中粮集团有限公司总裁,中国粮油(控股)有限公司(HK0606)董事总经理。2009年8月28日起任蒙牛董事长。

刘福春

2000年至2007年5月,任中国粮油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现中粮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董事、总裁(副部级)。现任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外部董事

薛国平

现任中粮集团董事、副总裁。1976年加入中粮集团,曾长期在海外工作。

孙忠人

现任中粮集团董事。1978年加入中粮集团。在香港、伦敦工作多年。1997年至2000年任中国驻南非大使馆第一任商务参赞。

周文重

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美利坚合众国特命全权大使,至2010年卸任。2010年7月出任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

高西庆

1992年至1995年任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首席律师、发行部主任;1997年至1999年任中国银行港澳管理处副主任、中银国际副董事长兼执行总裁;1999年7月至2002年12任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2003年至今任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

秦立儒

自2005年10月起担任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托管及投资者服务部总经理。2005年5月至2005年10月任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托管及投资者服务部负责人。2004年4月至2005年5月任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全球金融市场部总经理。2002年7月至2004年4月任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资金部总经理;1999年6月至2002年7月任香港中银集团外汇交易中心总经理;1997年9月至1999年6月任广东省银行香港分行(香港中银集团)总经理;1995年11月至1997年9月任中国银行总行资金部副总经理,主管全球资金交易;1991年5月至1995年11月历任中国银行纽约分行资金部经理、助理总经理、副总经理;1987年10月至1991年5月历任中国银行总行资金部副处长、处长;1982年8月至1987年9月任中国银行卢森堡分行外汇部经理;1978年2月至1982年7月,先后在中国银行总行财会部、中国银行伦敦分行、卢森堡分行从事资金交易工作。

张宝和

历任对外贸易部四局科员、处长、副局长,驻菲律宾大使馆商务参赞,中国仪器进出口总公司总经理。

李辉

2001年7月出任中化公司副总裁。

1987年8月至2000年1月,就职于中国五金矿产进出口总公司,曾派驻科威特、英国和巴西长期工作,历任五矿集团五矿贸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南美五矿有限公司副总裁、总裁,北京经济技术投资开发区总公司副总经理。在国际贸易领域具有丰富的经验,对国际贸易和资本市场的运作和发展均有较为深刻的理解。现主管中化公司石油贸易及相关实业投资业务,兼任石油中心主任。

冼明

中化国际控股董事、常务副总经理

曾任中化辽宁进出口公司副总经理、该公司风险管理部副总经理、储运公司副总经理、总经办/企业管理部总经理 、出口事业总部总经理、中化国际新加坡公司董事总经理 、该公司副总经理。

总经理助理:李雪涛

曾任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橡胶公司轮胎科业务员、化进贸易公司副总经理(主持工作);中化国际橡胶事业总部副总经理、总经理;现任公司总经理助理兼橡胶事业总部总经理。

总经理助理:李大军

曾任太原市教育学院助教;陕西省对外经贸厅主任科员;陕西省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公司副总经理;陕西省化工进出口公司总经理;2002年加入中化国际,曾任总经办副主任、农化事业部总经理;现任公司总经理助理兼化工实业总部总经理。

蒋伟

华润(集团)有限公司

蒋先生为华润集团总会计师,兼任华润集团财务部总经理。蒋先生亦为华润创业有限公司、华润电力控股有限公司及华润水泥控股有限公司之非执行董事,华润置地有限公司之董事,中国资本(控股)有限公司之非执行董事,持有中国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对外贸易学士学位及国际业务与财务硕士学位,于一九八八年加入本集团。

朱金坤

朱先生为华润励致有限公司主席。朱先生亦为华润微电子(控股)有限公司及沈阳华润三洋压缩机有限公司之董事长,曾任职于中国国家对外经济贸易部(现称商务部),持有中国南京大学文学学士学位及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EMBA学位,于一九九一年加入本集团。

朱丹

朱先生为华润创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先生亦为华润石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持有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于一九八四年加入本集团。

周明臣

曾先后担任中国五金矿产进出口总公司副总经理,中国仪器进出口总公司、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总公司总经理,现任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商标协会、中国粮食协会 、中国绿色食品协会副会长。

周迈

现任中国仪器进出口(集团)公司副总裁。曾先后担任中仪国际招标公司副总经理,中仪万诺公司总经理,中国仪器进出口(集团)公司副总裁,中国机械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通用技术集团医药控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拥有多年国际贸易及管理经验。

严卫京

1984年至1986年任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商务三秘,1991年至1992年作为访问学者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瑞尔森学院进修学习。2002年毕业于中欧国际工商管理学院,获得国际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严卫京先生1981年至1989年在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国际贸易研究所商务信息处任职,负责咨询信息工作;1992年至1994年在该研究所科研部任副主任,负责科研组织与协调工作;1994年调入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任《商业周刊 ∕中文版》副主编;1999年任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社长兼《商业周刊 ∕中文版》社长、主编至今。

单伟建

新桥国际投资集团(NEWBRIDGE)董事总经理

时国庆

历任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国外业务二处营业科副科长、国外部一处副处长、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澳门分公司总经理、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国际保险部副总经理、中保人寿保险公司副总经理、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总经理助理。现任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副总经理、中国人寿保险(海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赵博雅

历任中国纺织品进出口总公司办公室科长、副主任、主任,中纺纱布进出口公司总经理,中国纺织品进出口总公司副总裁。现任中国纺织品进出口总公司总裁。

段超

曾任原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局办公室秘书,原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人事司副处长、部团委书记,中国上海外贸中心金茂经济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中国国际贸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总监。现任国贸物业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石广生

1988年12月任对外经济贸易部进出口司司长。1991年5月任对外经济贸易部部长助理、党组成员。1993年5月至1998年3月任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副部长。1994年11月任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党组副书记。1998年3月至2003年3月任外经贸部部长、党组书记。现为全国人大常委、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

佟志广

1972年出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三秘、二秘,1977年任中国粮油食品出口总公司副总经理,1985年任香港华润集团总经理,1991年任对外经济贸易部副部长,1994年任中国进出口银行董事长。曾任中国“复关”首席谈判代表、中美贸易谈判代表团团长。第八届、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王之栋

1966年外交学院研究生毕业进入外交部工作,1968年下放到牛田洋解放军生产基地劳动锻炼,1971年分配到欧美司工作,1973年开始担任外交信使达19年之久,1992年任西藏自治区外办副主任,1996年任中国驻曼彻斯特总领事。

金立刚

曾在外经贸部三局北美大洋洲处工作(主管对美事务),先后任西欧中国贸易中心(西德汉堡)董事长兼总裁助理、办公室副主任、外经贸部美洲大洋洲司副处长、处长、副司级,驻美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处经商参赞,驻纽约总领馆经济商务室经商参赞,现任北京决策咨询中心理事。

张利平

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董事总经理兼中国业务总管

谷永江

历任驻加拿大大使馆商务处三等秘书,中国机械进出口总公司副处长、副总经理、总经理。中国华润公司董事长。

赵承璧

外经贸部条法司原司长。

林建海

毕业后在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和乔治·华盛顿大学学习,并获国际金融博士学位,1989年进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2年3月22日起担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秘书长。

大事年表

1951年至1973年

1.1951年7月,中央贸易部设立的中央人民政府贸易部高级商业干部学校成立。

2.1953年1月,根据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计划,高级商业干部学校更名为北京对外贸易专科学校。10月,学校成为中央高等教育部委托对外贸易部领导管理的高校。

3.1954年1月,中央高等教育部决定,中国人民大学贸易系对外贸易专业与北京对外贸易专业科学校合并,以北京对外贸易专科学校为基础,成立北京对外贸易学院。同年8月25日,北京对外贸易学院正式成立。

4.1959年11月,经中共中央研究决定,李秋野担任北京对外贸易学院院长。

5.1960年10月,根据中央《关于增加全国重点高等学校的决定》文件精神,北京对外贸易学院被列为新增加的44所重点院校之一。

6.1969年10月,根据上级部署,北京对外贸易学院迁至河南省固始县。同年10月,对外贸易部宣布北京对外贸易学院就地撤销。

7.1973年3月,国务院批准:同意恢复北京对外贸易学院。同年4月24日,北京对外贸易学院开始启用印鉴。

1982年至1989年

8.1982年,北京对外贸易学院建立国际经济管理系,下设国际经济管理专业。

9.1983年1月,为了适应国家机构改革和对外经济贸易事业发展的需要,经国务院研究决定,国际经济管理学院与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学院合并,合并后的北京外贸易学院增设国际经济合作系。

10.1984年1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北京对外贸易学院贸易专业有权授予经济学博士学位,国际经济专业有权授予法学博士学位。

11.1984年9月,北京对外贸易学院正式更名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校增设研究生部、国际经济法系。同年11月,孙维炎出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

12.1985年,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访问,并就世界经济贸易问题发表了演讲。

13.1986年,学校增设人文科学系。

14.1987年4月,由原联邦德国经济合作部援建的华德公寓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举行奠基仪式,原联邦德国经济合作部国务秘书冷格尔出席了仪式。

15.1988年,学校成立对外贸易德语系。

16.1988年,关贸总协定总干事邓克尔来对外贸易大学演讲。

17.1988年3月,对外经济贸易部决定,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实行校长负责制和三长制,设秘书长、教务长、总务长,协助校长工作。

18.1988年11月,美国权威教学评估机构一纽约州立大学董事会向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贸易工商管理硕士学位颁发了承认证书。

19.为加强学校与社会的横向联系,开拓办学的路子,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于1989年11月成立校董会,国家副主席荣毅仁任名誉主席,李岚清任第一届校董会主席。

1993年至1999年

20.1993年,学校向外经贸部提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关于申请列入中国高等教育“211工程”计划的请示》。

21.1993年,学校制订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学改革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并全面实施学分制,建立主、副修制和淘汰制。

22.1993年5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为全国第二批工商管理硕士试点单位。

23.1994年,外经贸部批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实行校、院、系三级管理体制,在国际贸易系、国际经济合作系的基础上组建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在国际企业管理系的基础上,组建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在外贸英语系、外贸德语系的基础上组建国际交流学院;在成人教育部、函授教育部、经济英语培训中心的基础上组建继续教育学院,海关管理系、国际经济法系和人文科学系仍为学校直属系。

24.1994年5月,关贸总协定总干事萨瑟兰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演讲。

25.1994年9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隆重举行四十周年校庆。江泽民、李鹏、荣毅仁、李岚清等为学校题词。外经贸部部长吴仪、全国政协主席安子介和校董事会以及有关兄弟院校领导和我校校友3000多人参加了庆典。

26.1994年,该校被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北京市教委评审为“文明校园”。

27.1995年6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第二届校董会第一次会议暨1995年年会召开,外经贸部部长吴仪出任第二届校董会主席。

28.1995年6月,外经贸易部对该校进行了“211工程”重点建设预备立项的基础和条件,并认为将我校列入国家高等教育“211工程”对推动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事业的发展,对整个国家的经济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一致同意我校通过“211工程”部门预审。

29.1995年10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召开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会议研究了今后一个时期该校的总体发展目标、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学校与发展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务,为学校步入新世纪描绘了宏伟蓝图。

30.1996年2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被国家教委、国家计委、财政部列为“211工程”第一批重点建设的四十所高等学校之一。

31.1996年3月,学校在原国际经济法系的基础上,正式成立了法学院,下设国家经济法和法律两个学系。

32.1996年6月,国家教委经过严格审查,原则同意将我校国际贸易、国际经济法、英语(经济贸易)和国际企业管理学科列为“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从而确立了我校上述四门重点学科在国内同学科中的地位。

33.1996年3月,经校学术委员会扩大会议研究决定,学校确立了在本科教育方面最能体现办学特色、教学力量较为雄厚的15门校级重点建设课程,即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国际金融、宏微观经济学、国际企业管理、管理学原理、营销学原理、会计学原理、应用统计、基础英语、商务英语、中国经济概论、计算机应用基础。

34.1997年5月,该校“211工程”建设方案通过原国家教委论证审核,7月 外经贸部、国家教委向国家计委报批。1998年5月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复立项。

35.1999年3月,外经贸部任命陈准民为校党委书记兼校长,学校组成了新的校级领导班子。

2000年至今

36.2000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经国务院批准的《关于调整国务院部门(单位)所属学校管理体制和布局结构的实施意见》决定,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与中国金融学院合并,划转教育部管理。

37.2000年6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金融学院合并大会召开,新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诞生。许其立任校党委书记,陈准民任校长。

38.2006年10月,学校以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评估。

40.2009年6月5日,教育部任命施建军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

41.2010年4月26日,学校荣获教育部“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称号

42.2010年12月28日,商务部和教育部12月28日在京举行签字仪式,合作共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商务部部长陈德铭、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代表两部门签署共建协议并讲话。

43.2011年1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开放经济与国际科技合作战略研究中心(SCOT)被教育部科技委批准为全国13个战略研究基地之一。

44.2011年7月,教育部副部长鲁昕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施建军签署了教育部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共建教育与经济研究中心的合作协议,这是教育部签约成立的第二个教育规划与战略领域的研究中心。

校园文化

校训校风

校训“博学,诚信,求索,笃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训

“团结,爱校,敬业,创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风

1994年6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颁布了经学校师生员工广泛讨论后通过的新校训——博学,诚信,求索,笃行。

“博学、诚信、求索、笃行”八字校训从学业、品德、精神、实践四个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其释义如下:

博学:学识广博,即宽厚的基础理论、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娴熟的基本技能;文理兼容,百科兼纳,专业领域游刃有余,高质量、复合型,德智体全面发展。

诚信:诚实不欺,讲求信用。忠诚于党,忠诚于祖国,忠诚于人民的事业;有远大理想、崇高信念;有社会主义的高尚思想品格和修养。

求索:不断探索,锐意创新,追求新知,奋发向上,探索真理,开拓事业。

笃行:实事求是,不尚空谈,努力实践,坚忍不拔,执着追求,乐于奉献。

“博学、诚信、求索、笃行”八字校训,不仅是全校学生的行为准则和奋斗目标,也是全校教职员工的行为准则和奋斗目标。全校教职员工应言传身教,全校教职工应自觉遵守,努力实践。

校歌

UIBE之歌

曲:刘欢

UIBE,名声响亮,

经贸先锋,五洲远航,远航。

充满活力,充满自信

满怀热情,满怀希望,希望。

博学,诚信,求索,笃行,

代代相传,永远发扬。

英才荟萃,桃李芬芳,

任重道远,前途辉煌。

UIBE,名声响亮,

经贸先锋,五洲远航,远航。

充满活力,充满自信

满怀热情,满怀希望,希望。

博学,诚信,求索,笃行,

代代相传,永远发扬。

英才荟萃,桃李芬芳,

任重道远,前途辉煌。

专业介绍

专业介绍
专业类型 专业名称 专业层次 专业名称 专业层次
文学类 汉语言文学 本科 英语 本科

俄语 本科 德语 本科

朝鲜语 本科 日语 本科

商务英语 本科 翻译 本科

对外汉语 本科 法语 本科

西班牙语 本科 意大利语 本科

葡萄牙语 本科 阿拉伯语 本科
法学类 法学 本科 国际政治 本科
理学类 信息与计算科学 本科

管理学类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本科 工商管理 本科

电子商务 本科 市场营销 本科

会计学 本科 财务管理 本科

人力资源管理 本科 行政管理 本科

公共事业管理 本科 公共管理类 本科

工商管理类 本科 劳动与社会保障 本科
经济学类 经济学 本科 国际经济与贸易 本科

金融学 本科 保险 本科

金融工程 本科 投资学 本科

经济学类 本科

收费标准

2012年学费为外国语言类本科生每学年6000元人民币,其他专业本科生每学年5000元人民币。华侨学生的收费标准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中法兰斯双学位项目的项目费以学校有关部门的规定为准。另外,学校将根据住宿条件的不同向在校生收取不同标准的住宿费。

专业设置

专业课程

现代汉语、实用英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外国文化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英语表达与沟通(实践环节)毕业论文等。

培养目标

本自考专业注重汉英(或另一种外语或少数民族语言)双语教学,培养具有较扎实的汉语和英语基础,对中国文学、中国文化及中外文化交往有较全面的了解,有进一步培养潜能的高层次对外汉语专门人才;以及能在国内外有关部门、各类学校、新闻出版、文化管理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及中外文化交流相关工作的实践型语言学高级人才。

相关新闻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 6484 次

  • 更新时间: 2015-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