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条件
贸大名师
李志伟
著名经济学家,芝加哥大学博士。是著名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唯一的嫡传中国弟子。创立了国内第一门应用统计课程。
袁贤能
著名的经济学家,曾有“南马(马寅初)北袁”之称。纽约大学博士。著有《经济学》、《经济思想史导言》、《柏拉图的经济思想》、《亚里士多德的经济思想》、《亚当斯密前的经济思想史》,并有多篇重要论文散见各种杂志;抗战期间因抗日言行和拒绝出任伪职三次入狱,并创办私立天津达仁经济学院兼任院长,收留沦陷区拒绝与日军不合作的学生。建国之初,他主持南开大学经济学院的工作,不久渡江南下,任上海财经学院和杭州之江大学教授,后长期在对外经济贸易学院(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任教,译有《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对劳动的迫害及其救治方案:或强权时代与公理时代》《人口原理》(合译),并有《中古时期经济思想》手稿,至今尚未出版。
沈达明
著名法学家,巴黎大学博士。沈达明先生是中国法律界具有国际影响的法学家之一,是中国国际贸易法学和国际商法学的主要开创者,是比较民商法学领域公认的权威。
张素该
张治中先生长女,曾就读于金陵女子大学,后留学英国,抗战爆发后回国。全国解放后,她任北京外国语学院、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和全国妇联执行委员、副主席,同时被选为民革第六、七届中央委员和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冯大同
冯大同,一九六一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长期从事国际经济法教学与科学研究工作,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法系的创建人之一。曾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法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法学评议组成员,中国法学会理事,中国国际经济法学会副会长,是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委员。香港国际仲裁中心仲裁员等职。
姚曾荫
姚曾荫教授,早年留学美国,建国前任中华研究院研究员,28岁成为教授。建国后在北京大学任教,院校合并后,来到北京外贸学院从事国际贸易教学与研究。1958年在“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中,她们学生到全国各地外贸公司和生产基地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以姚先生为首的一些教授留在学校选编《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国际贸易》。改革开放以后,鉴于他对国际贸易资深的研究和贡献,该校成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个批准的国际博士点。他成为国内国际贸易学科的最早博士生导师和学科带头人。他主编的《国际贸易概论》获国家特等奖。他为中国国际贸易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作出了卓越的 贡献,获全国劳动模范的荣誉称号。
吴永珣
著名经济学家,先后就读于芝加哥大学和维斯康辛大学。师从芝加哥大学的国际贸易学著名教授范纳先生。先后执教于暨南大学和上海财经学院;1954年全国外贸院系调整,调来北京外贸学院。
张培基
张先生1945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英国文学系,同年任《上海自由西报》英文记者、英文《中国评论周报》特约撰稿者兼《中国年鉴》(英文)副总编。1946年赴日本东京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任英语翻译,随后留学美国,就读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英国文学系研究院。1949年新中国成立,他便毅然飞回了祖国的怀抱。张先生1951年到北京外文出版社从事编译工作,历四载。1955年起他便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校(今洛阳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执教,1980年张先生转业到地方,开始在北京对外贸易学院(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任教,1991年退休。他曾任研究生导师,北京市高级职称评委,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理事,外文出版社英文翻译顾问,获国务院颁发的突出贡献者特殊津贴。他的名字已经被列入《中国翻译家词典》,在当今中国翻译界有着重要的地位。几年来,他一直在为《中国翻译》杂志的“翻译自学之友·汉译英练习”专栏撰稿,这些译文自然流畅并且极具文采,充分体现了译者的翻译理念,实乃翻译作品的经典,令许多读者和翻译爱好者受益匪浅。这些译文后来被收进《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集结出版,不但为中国学者进一步研究翻译理论与技巧提供了丰富的实例文章,而且为外国学者研究中国五四以来知识分子的思想发展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他还担任《英语世界》杂志的顾问。
张培基先生在译坛孜孜不倦地耕耘了50年,他的译著和专著(详见文后译著年表和专著年表)在学术界有着广泛的影响,被国内外图书馆收藏。长期以来海内外一直有学者在研究他的作品。早在1992年,时任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系主任的金圣华女士就撰文"张培基教授",称对张先生所著的《英语声色词与翻译》和《习语汉译英研究》两本书"印象十分深刻"。被许多高校选定为英语专业翻译课教材的《英汉翻译教程》也是由张先生主编的。该书自80年初版以来已32次印刷,印数达100多万册。另外,《暴风骤雨》、《阿诗玛》、《春蚕集》、《中国人名大词典》、《先师孔子》、《中国画》、《中国农村经济改革》等对外发行的著作的英文稿都是经过他反复推敲亲自审定的。总而言之,张培基先生为中国翻译学的发展以及中外文化的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张冰姿
1952年毕业于北大西语系,曾任西班牙文、英文和匈文翻译,联合国工发组织高级英文翻译。1960年调入北京外贸学院,写下《温哥华来客》(TheMan from Vanvouver)、《出访英伦》(Trade Mission to London)、《客商经验谈》(BusinessmenTalking about Business)、《国际贸易热点话题》(Briefings on International TradeDevelop ment)和《电视外贸英语》(Business English onTV.),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电视台连续反复播出,亲自播讲,颇受欢迎。曾去英国访问,为BBC主持一年的英语节目,并三次作为访问教授,赴美国Sf.Thomas大学讲授《亚洲政治经济》受到该校的高度评价。
廖雅章
1922年生于台湾,19岁赴日本学习外语和经济。1945年日本投降后,他在东京大学等学校边念书边参加东京华侨总会工作。后响应周总理及廖承志等领导同志希望海外华人知识分子回到新中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号召,于1957年从日本回到祖国大陆。1978年调至北京外贸学院工作。廖雅章先生除担任人大代表外,还在全国侨联、台盟、致公党等民主党派和组织中任职。
廖馥君
是国内知名的德语权威,鲁迅先生的朋友,曾把鲁迅的作品译成德文。他早在1914年之前就去德国留学,二战结束后才接德国夫人回国,一直担任同济大学新生院院长。院系调整后被中央贸易部抢先调至该校。他是全国政协特邀代表。廖老博学,是一位忠厚长者,讲课生动活泼,很有耐心。
杨公兆
教授,民国初期政坛名人杨度之子(后来杨度在上海被周恩来发展为中共党员做秘密工作)。他曾留学德国和美国,解放不久受到周总理的接见。杨先生温文尔雅,知识渊博,三十岁时曾任清华大学秘书长。
陈封(可)
著名学者陈寅恪的侄子,生于书香门第,祖父是晚清著名诗人,“七七事变”时为了抗议日军侵略在北京绝食而死,轰动一时。陈先生曾任外交官,中文造诣很深,“九一八事变”后国际联盟派代表团来华调查,他曾任德语翻译。
张定令
1947年在美国获得工商管理博士学位,后任外贸学院国际经济管理系主任。
胡鹤年
1948年毕业于美国宾州大学沃顿商学院,外贸学院国际经济管理系副主任。
刘欢
流行歌手、著名歌唱家。他演唱的很多歌曲在中国大地广为流传、经久不衰,其创作和演唱的作品多次获奖。主要歌曲有《少年壮志不言愁》、《千万次的问》、《弯弯的月亮》、《好汉歌》、《从头再来》等,深受广大群众喜爱。早在1987年的抽样调查中知名度就已达87%,自1985年夺取首都高校英语和法语两项歌曲大赛的冠军以来,一直屹立于歌坛之巅,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流行歌坛“大哥大”。北京2008奥运会开幕式上,刘欢和莎拉·布莱曼演唱主题歌《我和你》。现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主要教授《西方音乐史》等课程。
院系设置
院系一览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活动照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语学院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信息学院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统计学院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活动照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其他教学机构
中法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卓越国际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
远程教育学院
体育部
思想政治教研部
文化艺术教学部
研究生院
2011年9月20日 作为首批获得批准成立独立研究生院的财经类高校之一,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院挂牌成立。至此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成为第一所拥有获教育部批准成立的独立的研究生院的财经类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院的成立,是几代贸大人的夙愿,是学校研究生教育发展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中国财经类高等教育的一大盛事 此前全国正式成立研究生院的高校共计56所,但无一所是财经类院校,这也成为全国财经类院校的一大“心病”。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一直致力于研究生院的筹建工作,2011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作为牵头单位,联合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财经类高校同时申建研究生院,最终获得国务院学位办批准。
自1981年中国开始实行学位制度起,对外经济贸易学员就成为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之一,经过30年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蓬勃发展,已经拥有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1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涵盖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理学五大学科门类,已建成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国际贸易学、国际法学、管理学、经融学等学科体系。
据了解,近30年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共计授予博士学位440人、硕士学位17046人,为国家贸易、外交、法律、金融、管理等领域培养了大批高层次的国际化人才。学校研究生规模已经超过4600人,共有硕士生、博士生导师500余人。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在学科建设、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飞跃发展,为研究生院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拥有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1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二级学科博士点31个 硕士点65个(含9个专业学位点)博士后流动站2个,涵盖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和理学五大学科门类,已建成国内一流的国际贸易学、国际法学、管理学和金融学等学科体系。学校研究生教育规模超过4600人,现有硕士生、博士生指导教师500余人。
教学建设
博士点
一级学科博士点: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工商管理、法学、统计学
硕士点
一级学科硕士点:
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工商管理、法学、外国语言文学、统计学、政治学、行政管理学
应用经济学包含的二级学科硕士点有:
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财政学(含:税收学)、金融学(含:保险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劳动经济学、统计学、数量经济学、国防经济
工商管理包含的二级学科硕士点有:
会计学、企业管理(含: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
法学包含的二级学科硕士点有:
法学理论、法律史、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刑法学、民商法学(含:劳动法学、社会保障法学)、诉讼法学、经济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国际法学(含: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军事法学
外国语言文学包含的二级学科硕士点有:
英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法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印度语语言文学、西班牙语语言文学、阿拉伯语语言文学、欧洲语言文学、亚非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专业硕士点
法律硕士(J.M.)(法学、非法学)、工商管理硕士(MBA)(含EMBA)、翻译硕士(MTI)
国际商务硕士、会计硕士、保险硕士、公共管理硕士、税务硕士、金融硕士、审计硕士
博士后流动站
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
法学博士后流动站
历史沿革
沿革简介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风景照
1951年,学校前身“中央人民政府贸易部高级商业干部学校”成立,受中央贸易部和教育部双重领导。
1952年,中央贸易部撤销,学校划归对外贸易部,受对外贸易部和教育部双重领导。
1953年,学校更名为“北京对外贸易专科学校”,由教育部委托对外贸易部领导。
1954年,中国人民大学贸易系对外贸易专业并入学校,以北京对外贸易专科学校为基础成立“北京对外贸易学院”,同年上海财经学院(现上海财经大学)国外贸易专业并入学校。
1960年,学校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成为当时的64所重点大学中唯一一所经济类重点大学。
1969年,受文革冲击,学校迁至河南省固始县,后就地解散。1973年于北京恢复。
1978年,学校再次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
1982年,国际经济管理学院并入。
1984年,学校更名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1997年,学校被列为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2000年6月,原中国金融学院与原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合并成立新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划归教育部直属,成为全国72所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之一,新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成为一所在经济、金融、保险、管理、法律等教学和科研领域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多科性财经外语类大学。
大事记
1951年至1973年
1951年7月,中央贸易部设立的中央人民政府贸易部高级商业干部学校成立。
1953年1月,根据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计划,高级商业干部学校更名为北京对外贸易专科学校。10月,学校成为中央高等教育部委托对外贸易部领导管理的高校。
1954年1月,中央高等教育部决定,中国人民大学贸易系对外贸易专业与北京对外贸易专业科学校合并,以北京对外贸易专科学校为基础,成立北京对外贸易学院。同年8月25日,北京对外贸易学院正式成立。
1959年11月,经中共中央研究决定,李秋野担任北京对外贸易学院院长。
1960年10月,根据中央《关于增加全国重点高等学校的决定》文件精神,北京对外贸易学院被列为新增加的44所重点院校之一。
1969年10月,根据上级部署,北京对外贸易学院迁至河南省固始县。同年10月,对外贸易部宣布北京对外贸易学院就地撤销。
1973年3月,国务院批准:同意恢复北京对外贸易学院。同年4月24日,北京对外贸易学院开始启用印鉴。
1982年至1989年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风景照1982年,北京对外贸易学院建立国际经济管理系,下设国际经济管理专业。
1983年1月,为了适应国家机构改革和对外经济贸易事业发展的需要,经国务院研究决定,国际经济管理学院与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学院合并,合并后的北京外贸易学院增设国际经济合作系。
1984年1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北京对外贸易学院贸易专业有权授予经济学博士学位,国际经济专业有权授予法学博士学位。
1984年9月,北京对外贸易学院正式更名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校增设研究生部、国际经济法系。同年11月,孙维炎出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
1985年,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访问,并就世界经济贸易问题发表了演讲。
1986年,学校增设人文科学系。
1987年4月,由原联邦德国经济合作部援建的华德公寓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举行奠基仪式,原联邦德国经济合作部国务秘书冷格尔出席了仪式。
1988年,学校成立对外贸易德语系。
1988年,关贸总协定总干事邓克尔来对外贸易大学演讲。
1988年3月,对外经济贸易部决定,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实行校长负责制和三长制,设秘书长、教务长、总务长,协助校长工作。
1988年11月,美国权威教学评估机构一纽约州立大学董事会向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贸易工商管理硕士学位颁发了承认证书。
为加强学校与社会的横向联系,开拓办学的路子,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于1989年11月成立校董会,国家副主席荣毅仁任名誉主席,李岚清任第一届校董会主席。
1993年至1999年
1993年,学校向外经贸部提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关于申请列入中国高等教育“211工程”计划的请示》。
1993年,学校制订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学改革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并全面实施学分制,建立主、副修制和淘汰制。
1993年5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为全国第二批工商管理硕士试点单位。
1994年,外经贸部批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实行校、院、系三级管理体制,在国际贸易系、国际经济合作系的基础上组建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在国际企业管理系的基础上,组建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在外贸英语系、外贸德语系的基础上组建国际交流学院;在成人教育部、函授教育部、经济英语培训中心的基础上组建继续教育学院,海关管理系、国际经济法系和人文科学系仍为学校直属系。
1994年5月,关贸总协定总干事萨瑟兰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演讲。
1994年9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隆重举行四十周年校庆。江泽民、李鹏、荣毅仁、李岚清等为学校题词。外经贸部部长吴仪、全国政协主席安子介和校董事会以及有关兄弟院校领导和该校校友3000多人参加了庆典。
1994年,该校被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北京市教委评审为“文明校园”。
1995年6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第二届校董会第一次会议暨1995年年会召开,外经贸部部长吴仪出任第二届校董会主席。
1995年6月,外经贸易部对该校进行了“211工程”重点建设预备立项的基础和条件,并认为将该校列入国家高等教育“211工程”对推动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事业的发展,对整个国家的经济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一致同意该校通过“211工程”部门预审。
1995年10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召开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会议研究了今后一个时期该校的总体发展目标、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学校与发展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务,为学校步入新世纪描绘了宏伟蓝图。
1996年2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被国家教委、国家计委、财政部列为“211工程”第一批重点建设的四十所高等学校之一。
1996年3月,学校在原国际经济法系的基础上,正式成立了法学院,下设国家经济法和法律两个学系。
1996年6月,国家教委经过严格审查,原则同意将该校国际贸易、国际经济法、英语(经济贸易)和国际企业管理学科列为“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从而确立了该校上述四门重点学科在国内同学科中的地位。
1996年3月,经校学术委员会扩大会议研究决定,学校确立了在本科教育方面最能体现办学特色、教学力量较为雄厚的15门校级重点建设课程,即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国际金融、宏微观经济学、国际企业管理、管理学原理、营销学原理、会计学原理、应用统计、基础英语、商务英语、中国经济概论、计算机应用基础。
1997年5月,该校“211工程”建设方案通过原国家教委论证审核,7月 外经贸部、国家教委向国家计委报批。1998年5月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复立项。
1999年3月,外经贸部任命陈准民为校党委书记兼校长,学校组成了新的校级领导班子。
2000年至今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风景照2000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经国务院批准的《关于调整国务院部门(单位)所属学校管理体制和布局结构的实施意见》决定,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与中国金融学院合并,划转教育部管理。
2000年6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金融学院合并大会召开,新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诞生。许其立任校党委书记,陈准民任校长。
2006年10月,学校以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评估。
2009年6月5日,教育部任命施建军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
2010年4月26日,学校荣获教育部“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称号
2010年12月28日,商务部和教育部12月28日在京举行签字仪式,合作共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商务部部长陈德铭、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代表两部门签署共建协议并讲话。
2011年1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开放经济与国际科技合作战略研究中心(SCOT)被教育部科技委批准为全国13个战略研究基地之一。
2011年7月,教育部副部长鲁昕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施建军签署了教育部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共建教育与经济研究中心的合作协议,这是教育部签约成立的第二个教育规划与战略领域的研究中心。
竞争实力
财经类院校排名(网大)
2011年中国财经类大学排行榜
排名 | 大学名称 | 升降 | 综合得分 | 声誉得分 | 学术资源得分 | 学术成果得分 | 学生情况得分 | 教师资源得分 | 物资资源得分 |
1 | 上海财经大学 | 44.0 | 67.8 | 31.8 | 10.7 | 75.5 | 41.2 | 32.3 | |
2 | 对外经贸大学 | 升3 | 41.0 | 63.5 | 13.6 | 15.7 | 74.1 | 42.7 | 39.3 |
2 | 中央财经大学 | 升2 | 41.0 | 66.0 | 20.0 | 17.1 | 70.6 | 40.1 | 32.7 |
4 | 西南财经大学 | 降2 | 40.0 | 58.8 | 30.7 | 8.8 | 71.9 | 32.1 | 37.6 |
5 | 东北财经大学 | 降2 | 37.0 | 59.2 | 20.1 | 5.2 | 75.2 | 39.2 | 22.6 |
6 | 天津财经大学 | 升1 | 30.0 | 51.6 | 7.5 | 3.5 | 58.4 | 39.9 | 24.3 |
人民网教育频道2010年高校综合评估
2012年中国大学50强高考排名
排名 | 学校 | 理科招生 | 文科招生 | 综合得分 |
1 | 清华大学 | 99.71 | 98.50 | 99.60 |
2 | 北京大学 | 99.24 | 98.54 | 98.94 |
3 | 复旦大学 | 93.68 | 91.65 | 92.97 |
4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92.54 | 92.54 | |
5 | 上海交通大学 | 92.65 | 85.72 | 92.42 |
6 | 中国人民大学 | 92.80 | 91.73 | 92.24 |
7 | 南京大学 | 90.12 | 87.47 | 89.28 |
8 | 浙江大学 | 87.67 | 84.91 | 87.35 |
9 | 中央财经大学 | 88.24 | 84.27 | 87.11 |
10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87.22 | 86.14 | 86.68 |
MBA前10名榜单
1.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86.05
2.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85.45
3.南开大学商学院 83.95
4.中山大学81.50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友活动
5.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80.95
6.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79.92
EMBA 前10名榜单
1.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 87.68
2.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 84.75
3.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84.14
4.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82.07
5.中山大学 80.55
6.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 79.59
2010教育年度总评榜
(暨搜狐教育年度盛典)
中国十大品牌商学院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
长江商学院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北大国际(BiMBA)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商学院
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
中国传媒大学MBA学院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友活动中国十大最具魅力校长
清华大学校长 顾秉林
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
人民大学校长 纪宝成
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
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施建军
厦门大学校长 朱崇实
中央财经大学校长王广谦
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
2011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数
院校 立项数
外经贸大 36
中南财大 34
中央财大 25
东北财大 24
上海财大 16
江西财大 15
西南财大 13
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数
院校 立项数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友活动中南财大 28
外经贸大 24
江西财大 24
中央财大 20
东北财大 17
上海财大 15
西南财大 12
2011年国家自然基金立项数
院校 立项数
外经贸大 29
上海财大 28
中央财大 26
江西财大 23
东北财大 22
西南财大 17
中南财大 13
(注:国家社科基金,自然基金,教育部人文是考察文科学校的基本指标)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王玲
校长:施建军
党委副书记:杨逢华、陈建香
副校长:刘亚、胡福印、林桂军、张新民、赵忠秀
纪委书记:杨逢华(兼)
历任校长
李秋野(1951.11-1954.9)
解学恭(1954.9-1958.12)
李秋野(1958.1-1968.6)
刘 征(1968.3-1969.10)
郭玉谦(1969.10-1970.8)
赵长春(1973.10-1977.5)
王文波(1977.5-1978.7)
田光涛(1978.10-1980.3)
田光涛(1982.12-1984.11)
孙维炎(1984.10-1999.3)
陈准民(1999.4-2009.4)
施建军(2009.5-今)
相关新闻
学校与海关总署教培中心续签合作培养海关MPA协议
续签合作培养海关MPA协议2013年10月22日下午,海关总署教培中心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合作培养海关MPA协议续签仪式在行政楼1002会议室隆重举行。学校施建军校长出席签约仪式。学校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彭向刚和海关总署教培中心主任邱月玲代表学校和海关总署签署协议。
施建军校长回顾了学校与海关系统合作的历史,介绍了学校的学科建设发展情况,指出海关专业的发展与我国开放型的经济形势密不可分。他强调,海关管理专业有其区别于其他管理专业的特殊性,应重视海关管理专业特殊人才,大力发展海关事业,争取早日形成本科教学、MPA培养与在职人员培训三位一体的系统合作。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EMBA新春晚会
相关图片2013年12月14日,"E路踏歌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EMBA新春晚会在校图书馆报告厅隆重举行,这也是"快乐商学院"2013年众多"第二课堂"活动之后的一个收官之作。
已经举办了7年的"E路踏歌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EMBA新春晚会一向都受到EMBA师生的欢迎,即便毕业多年的EMBA学员,很多也都回到母校参加EMBA新春晚会;对外经贸大学校领导、商学院领导、战略合作企业的高层的莅临,也让"E路踏歌行"的活动隆重了很多;而在读EMBA学员的精彩的歌舞表演带给观众视听和心灵上的享受;本次EMBA新春晚会特邀曾主演《甄嬛传》的著名影视明星,也是EMBA影视传媒班的学员孙茜领衔主持。
学术研究
研究机构
国家级重点研究基地
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
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是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主办的一个科研、教学与咨询服务一体化的实体机构。其前身是1991年5月成立的关贸总协定研究会,1995年1月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关贸总协定研究会更名为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2000年1月,在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的基础上经改制,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中心正式成立。
2000年8月,研究中心被教育部评选为“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是全国103个基地中唯一以WTO为研究主题的研究机构。
2002年7月,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中心更名为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研究院的宗旨是根据中国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该国策,以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客观要求,专门从事以世界贸易组织为基础的多边经济贸易体制、经济一体化及各国相关经贸政策等综合性国际问题研究,为中国融入国际经济体系、参与国际竞争和进行现代化建设服务。研究院会按照教育部对重点研究基地的要求,努力建设成为中国WTO领域的科学研究基地、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全国学术交流和资料信息基地、咨询服务基地和科研体制改革的试验基地。
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特聘原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副部长龙永图为首席顾问,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王林生教授为名誉院长,院长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张汉林教授,薛荣久教授为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招生专业:
硕士:世界经济、国民经济学
博士:世界经济
省部级重点研究基地
中国开放经济与国际科技合作战略研究中心
北京企业国际化经营研究基地
教育与开放经济研究中心
校级重点研究基地
现代服务业研究中心 | 商务英语与跨文化研究中心 |
区域国别研究中心 | 应用金融研究中心 |
国际财务与会计研究中心 | 外国直接投资,研究中心 |
竞争法,研究中心 | 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中心 |
其他研究机构
公司法与证券法研究中心 | 租赁研究中心 |
金融市场与投资研究中心 | 特许经营,研究中心 |
农产品国际贸易,政策研究中心 | 国际商务研究中心 |
供应链研究中心 | 中国-俄罗斯,/独联体研究中心 |
台港澳,经济研究,中心 | 中国―欧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 |
技术经济研究中心 | 全球营销研究中心 |
中小企业研究中心 | 区域国别研究所 |
亦禾关务研究中心 |
中国风险管理与保险(数据)研究中心 | 国际新能源战略研究中心 |
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 | 中国资本运营研究中心 |
社会稳定与,危机管理,研究中心 | 比较法,与欧盟法研究所 |
英美文学研究所 | 保险法,与,社会保障法,研究中心 |
祥祺,奢侈品,研究中心 | 英语国别文化研究所 |
应用,语言学,研究所 | 理论语言学,研究所 |
国际商务英语,研究所 | 翻译研究所 |
跨国公司研究中心 | 金融研究所 |
金融产品,与投资研究中心 | 国际金融战略研究中心 |
发展金融研究中心 | 大田,物流研究中心 |
WTO法律研究中心 | 国际,商法,研究所 |
国际经济研究院 | 国际财经新闻研究所 |
文化资本,与跨文化研究中心 | 中国能源,环境研究中心 |
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意,法学,研究所 | 私权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
青年发展研究中心 | 资本市场与投融资研究中心 |
产品质量与安全法制研究中心 | 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 |
管理科学研究中心 | 国际招投标,与政府采购研究中心 |
中国消费产业与投资研究中心 | 国际贸易与金融法律研究所 |
信息化研究中心 | 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研究中心 |
公共政策,研究所 | 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研究中心 |
国际,低碳经济,研究所 | 金融市场研究中心 |
技术管理中心 | 中国开放型经济研究所 |
行业税收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 | 企业风险管理,研究中心 |
深圳研究院
2013年6月3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入驻深圳虚拟大学园并成立深圳研究院。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把研究新型开放性经济转型升级形态,培养走向世界的开放型人才,成为深圳市经济发展的智库,为地方政府和企业提供高端服务。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深圳研究院成立,会有效提升深圳在对外经贸方面的研究,希望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在大数据应用、新媒体产业、电子商务、电子商务市场监管、WTO以及国际化人才培养等方面,在深圳搭建科研成果转化和应用的推广平台。
协同创新中心
中国企业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
中国企业“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由对外经贸大学牵头,采用全新的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真正做到协同整合、创新导向。商务部、浙江省义乌市、国家开发银行、联合国贸发会议、联合国工发组织、日内瓦国际贸易与可持续发展中心等协同单位都会从国家战略、地方政策、金融支持、跨国经营、国际经验和国际制度等不同角度,为协同创新中心的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全球治理与国际法治协同创新中心
全球治理与国际法治协同创新中心是由中国政法大学作为牵头高校,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和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等国内外高校共同建立起来的协同创新中心。该中心把整合国内有关全球治理与国际法治最主要的研究力量和践行国际法治、推行全球善治的有关部门专家和思想库,吸收北美、欧洲和澳洲主要大学的国际法学者,旨在有机利用各自单位的研究力量与资源,探索跨学科、跨部门、跨国界的新型合作机制,提升该国在该领域的创新与发展能力。
中央文献对外翻译与传播协同创新中心
中央文献对外翻译与传播协同创新中心,是天津外国语大学与中共中央编译局、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南开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强强联合组成的哲学社会科学协同创新体。该中心把立足“翻译”与“传播”两个基本点,瞄准“国家急需,世界一流”,以“文化传承创新”为主攻方向,确立“中央文献对外翻译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央文献在海外(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和中东)的传播与影响研究”、“中央文献对外翻译的学科交叉研究”三大具体任务,通过“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着力服务于中国话语的国际表达需要,着力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了解和认识。
合作交流
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受到海内外广泛关注和支持:政府机构、企业家、财团、大公司等纷纷向学校捐资设立基金或奖学金,许多国际著名的跨国企业成为学校的赞助团体。至今,社会力量在学校设立的奖学金、奖教金等已达20多项,院系级基金则更多。学校与美、英、法、德、日、俄、意、澳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所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合作交流关系,不断开展的对外交流与合作,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面向世界办学的特色更加鲜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是中国最早开展国际学术交流的院校之一。学校已和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法国、芬兰、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新西兰、俄罗斯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六十多所院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
学校概述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校前身为“高级商业干部学校”,创建于1951年,是新中国第一所外贸院校,在2000年以前直属于外经贸部(外贸部)。学校于1989年11月在国内率先成立了校董会。原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任首届校董会主席,原国家副主席荣毅仁、原全国政协副主席霍英东任名誉主席。上世纪90年代学校是当时全国唯一一所外贸重点院校,曾以超越清华北大的文科录取分数线,云集了数省状元。1997年,学校被列为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0年6月,学校与原中国金融学院合并成立新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划归教育部直属。2010年12月28日,教育部、商务部在京举行签字仪式,合作共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校成为唯一一所商务部在全国和教育部共建的高校。2011年9月20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院挂牌成立,学校成为第一所拥有获教育部批准成立的独立的研究生院的财经类大学。2012年9月20日,学校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牵头高校,商务部、浙江省义乌市、国家开发银行、联合国贸发会议、联合国工发组织等成为协同单位。学校也是全球治理与国际法治协同创新中心、中央文献对外翻译与传播协同创新中心的参与高校。
学校形成了以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理学学科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学校现设国际经济贸易学院、金融学院、国际商学院、英语学院、外语学院、法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远程教育学院、国际关系学院、信息学院、国际学院、保险学院、中国语言文学院、统计学院和研究生院及思政部、体育部、文化艺术教学部,开设经济、贸易、金融、企业管理、法律、语言、信息管理等40多个专业的本科、硕士和博士学位课程。学校拥有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法学、统计学),4个博士后流动站(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法学),3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6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含10个专业学位点),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国际贸易学、国际法学),1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北京市重点学科(含2个交叉学科),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1个教育部战略研究培育基地(中国开放经济与国际科技合作战略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智囊机构(教育与开放经济研究中心),1个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北京企业国际化研究基地)。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人工湖
学校现有教职工16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950余人,学校还聘请一定数量的兼职教师及外国专家。截止2010年底,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58人,占54.70%;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158人,占18.90%,在国外取得最后学位的教师130人,占15.5%. 此外,高层次人才队伍进一步扩大,1人入选“千人计划”、2人入选长江学者、1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8人入选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12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学校现有各类学生1.5万余人,其中在校本科生8000余人,研究生4000余人,来华留学生3000余人,留学生学历生比例位居全国高校前三。学校培养的学生一直以专业知识和技能扎实、外语娴熟、思维活跃、实践能力强而受到社会的普遍欢迎,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的外贸、金融、三资等行业领域及国家机关、中国驻外商务机构。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学校与WTO有着深厚的渊源。中国复关与入世谈判的四任团长中,沈觉人、佟志广、谷永江等三任团长均出自对外经贸大学。现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秘书长林建海,原国务院港澳台办主任郭东坡,原外经贸部部长、中国入世谈判协议签署人石广生,博鳌亚洲论坛主席、前任驻美大使周文重,现中投公司总经理、原证监会副主席高西庆,中粮集团有限公司总裁于旭波,中国中纺集团公司总裁赵博雅等均是学校的杰出校友代表。
历经几代师生员工的艰苦创业和努力奋斗,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已经发展成为一所拥有经、管、法、文四大门类,以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国际经济法)、金融学、工商管理、外语(商务外语)等优势专业为学科特色的多科性财经外语类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校园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惠园。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之歌称为《With U ,I Be》。
学校图书馆现有文献总量150余万册(件),其中民国海关资料堪称孤本,异常珍贵。学校主办并公开发行多种学术刊物,其中《国际贸易问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日语学习与研究》等享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学校出版社每年出书百余种,在高校出版社中享有较高声誉。
在职教育
在职研究生教育
对外经贸大学的在职研究生教育也一直走在前列,学校形成了以金融、国际贸易、英语、经济学、企管会计位置的几大专业几十个研究方向:
1、国贸学院国际贸易专业
国际贸易管理与实务方向
进出口管理与战略方向
现代物流管理方向
国际项目管理方向
奢侈品管理方向
国际贸易远程班
国际市场营销与品牌管理
国际商务管理(双语班)
国际贸易管理与实务(双语班)
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2、国贸学院金融学专业
金融管理与投资实务方向
国际金融与投融资方向
风险投资与私募股权方向
信用管理与风险控制方向
注册财务策划师方向
融资租赁
财富管理与理财规划
国际金融与投资(双语班)
金融管理与投资实务(双语班)
金融网络班
3、金融学院金融学专业
CFA方向
金融投资与证券实务方向
公司金融与投融资方向
金融理财与投资分析方向
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方向
4、统计学院金融学专业
注册国际投资分析师(CIIA)
金融统计分析与决策
资产管理与量化投资
金融衍生产品投资与管理
5、企业管理专业
企业管理
营销管理
EMBA
6、会计学专业
会计学
财务管理
7、英语专业
商务英语方向
经贸翻译方向
跨文化商务交流方向
英语语言文化方向
商务英语方向(暑期班)
经贸翻译方向(暑期班)
8、国际法专业
国际经济法方向
公管学院行政管理专业
企业行政管理方向
文化事业管理方向
政府治理与决策方向
9、保险学院金融学专业
保险管理与社会保障方向
保险经济与金融理财规划(CFP)方向
风险管理与精算方向
人力资源管理方向
10、财政学专业
财政与税务管理
企业财税管控与税务筹划
11、经济学专业
经济管理与市场经济
应用经济与投资
经贸合作与商务外交
经贸合作与商务管理
区域规划与招商引资
国际投资与跨国经营(英文授课)
知名校友
于旭波
现任中粮集团有限公司总裁,中国粮油(控股)有限公司(HK0606)董事总经理。2009年8月28日起任蒙牛董事长。
刘福春
2000年至2007年5月,任中国粮油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现中粮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董事、总裁(副部级)。现任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外部董事。
薛国平
现任中粮集团董事、副总裁。1976年加入中粮集团,曾长期在海外工作。
孙忠人
现任中粮集团董事。1978年加入中粮集团。在香港、伦敦工作多年。1997年至2000年任中国驻南非大使馆第一任商务参赞。
周文重
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美利坚合众国特命全权大使,至2010年卸任。2010年7月出任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
高西庆
1992年至1995年任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首席律师、发行部主任;1997年至1999年任中国银行港澳管理处副主任、中银国际副董事长兼执行总裁;1999年7月至2002年12任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2003年至今任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
秦立儒
自2005年10月起担任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托管及投资者服务部总经理。2005年5月至2005年10月任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托管及投资者服务部负责人。2004年4月至2005年5月任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全球金融市场部总经理。2002年7月至2004年4月任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资金部总经理;1999年6月至2002年7月任香港中银集团外汇交易中心总经理;1997年9月至1999年6月任广东省银行香港分行(香港中银集团)总经理;1995年11月至1997年9月任中国银行总行资金部副总经理,主管全球资金交易;1991年5月至1995年11月历任中国银行纽约分行资金部经理、助理总经理、副总经理;1987年10月至1991年5月历任中国银行总行资金部副处长、处长;1982年8月至1987年9月任中国银行卢森堡分行外汇部经理;1978年2月至1982年7月,先后在中国银行总行财会部、中国银行伦敦分行、卢森堡分行从事资金交易工作。
张宝和
历任对外贸易部四局科员、处长、副局长,驻菲律宾大使馆商务参赞,中国仪器进出口总公司总经理。
李辉
2001年7月出任中化公司副总裁。1987年8月至2000年1月,就职于中国五金矿产进出口总公司,曾派驻科威特、英国和巴西长期工作,历任五矿集团五矿贸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南美五矿有限公司副总裁、总裁,北京经济技术投资开发区总公司副总经理。在国际贸易领域具有丰富的经验,对国际贸易和资本市场的运作和发展均有较为深刻的理解。现主管中化公司石油贸易及相关实业投资业务,兼任石油中心主任。
冼明
中化国际控股董事、常务副总经理。曾任中化辽宁进出口公司副总经理、该公司风险管理部副总经理、储运公司副总经理、总经办/企业管理部总经理 、出口事业总部总经理、中化国际新加坡公司董事总经理 、该公司副总经理。
李雪涛
总经理助理。曾任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橡胶公司轮胎科业务员、化进贸易公司副总经理(主持工作);中化国际橡胶事业总部副总经理、总经理;现任公司总经理助理兼橡胶事业总部总经理。
李大军
总经理助理。曾任太原市教育学院助教;陕西省对外经贸厅主任科员;陕西省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公司副总经理;陕西省化工进出口公司总经理;2002年加入中化国际,曾任总经办副主任、农化事业部总经理;现任公司总经理助理兼化工实业总部总经理。
蒋伟
蒋先生为华润(集团)有限公司总会计师,兼任华润集团财务部总经理。蒋先生亦为华润创业有限公司、华润电力控股有限公司及华润水泥控股有限公司之非执行董事,华润置地有限公司之董事,中国资本(控股)有限公司之非执行董事,持有中国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对外贸易学士学位及国际业务与财务硕士学位,于一九八八年加入本集团。
朱金坤
朱先生为华润励致有限公司主席。朱先生亦为华润微电子(控股)有限公司及沈阳华润三洋压缩机有限公司之董事长,曾任职于中国国家对外经济贸易部(现称商务部),持有中国南京大学文学学士学位及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EMBA学位,于一九九一年加入本集团。
朱丹
朱先生为华润创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先生亦为华润石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持有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于一九八四年加入本集团。
周明臣
曾先后担任中国五金矿产进出口总公司副总经理,中国仪器进出口总公司、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总公司总经理,现任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商标协会、中国粮食协会 、中国绿色食品协会副会长。
周迈
现任中国仪器进出口(集团)公司副总裁。曾先后担任中仪国际招标公司副总经理,中仪万诺公司总经理,中国仪器进出口(集团)公司副总裁,中国机械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通用技术集团医药控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拥有多年国际贸易及管理经验。
严卫京
1984年至1986年任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商务三秘,1991年至1992年作为访问学者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瑞尔森学院进修学习。2002年毕业于中欧国际工商管理学院,获得国际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严卫京先生1981年至1989年在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国际贸易研究所商务信息处任职,负责咨询信息工作;1992年至1994年在该研究所科研部任副主任,负责科研组织与协调工作;1994年调入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任《商业周刊 ∕中文版》副主编;1999年任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社长兼《商业周刊 ∕中文版》社长、主编至今。
单伟建
新桥国际投资集团(NEWBRIDGE)董事总经理。
时国庆
历任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国外业务二处营业科副科长、国外部一处副处长、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澳门分公司总经理、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国际保险部副总经理、中保人寿保险公司副总经理、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总经理助理。现任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副总经理、中国人寿保险(海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赵博雅
历任中国纺织品进出口总公司办公室科长、副主任、主任,中纺纱布进出口公司总经理,中国纺织品进出口总公司副总裁。现任中国纺织品进出口总公司总裁。
段超
曾任原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局办公室秘书,原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人事司副处长、部团委书记,中国上海外贸中心金茂经济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中国国际贸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总监。现任国贸物业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石广生
1988年12月任对外经济贸易部进出口司司长。1991年5月任对外经济贸易部部长助理、党组成员。1993年5月至1998年3月任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副部长。1994年11月任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党组副书记。1998年3月至2003年3月任外经贸部部长、党组书记。现为全国人大常委、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
佟志广
1972年出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三秘、二秘,1977年任中国粮油食品出口总公司副总经理,1985年任香港华润集团总经理,1991年任对外经济贸易部副部长,1994年任中国进出口银行董事长。曾任中国“复关”首席谈判代表、中美贸易谈判代表团团长。第八届、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王之栋
1966年外交学院研究生毕业进入外交部工作,1968年下放到牛田洋解放军生产基地劳动锻炼,1971年分配到欧美司工作,1973年开始担任外交信使达19年之久,1992年任西藏自治区外办副主任,1996年任中国驻曼彻斯特总领事。
金立刚
曾在外经贸部三局北美大洋洲处工作(主管对美事务),先后任西欧中国贸易中心(西德汉堡)董事长兼总裁助理、办公室副主任、外经贸部美洲大洋洲司副处长、处长、副司级,驻美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处经商参赞,驻纽约总领馆经济商务室经商参赞,现任北京决策咨询中心理事。
张利平
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董事总经理兼中国业务总管。
谷永江
历任驻加拿大大使馆商务处三等秘书,中国机械进出口总公司副处长、副总经理、总经理。中国华润公司董事长。
赵承璧
外经贸部条法司原司长。
林建海
毕业后在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和乔治·华盛顿大学学习,并获国际金融博士学位,1989年进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2年3月22日起担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秘书长。
文化传统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训
校训
1994年6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颁布了经学校师生员工广泛讨论后通过的新校训——博学,诚信,求索,笃行。八字校训从学业、品德、精神、实践四个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
其释义如下:
博学:学识广博,即宽厚的基础理论、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娴熟的基本技能;文理兼容,百科兼纳,专业领域游刃有余,高质量、复合型,德智体全面发展。
诚信:诚实不欺,讲求信用。忠诚于党,忠诚于祖国,忠诚于人民的事业;有远大理想、崇高信念;有社会主义的高尚思想品格和修养。
求索:不断探索,锐意创新,追求新知,奋发向上,探索真理,开拓事业。
笃行:实事求是,不尚空谈,努力实践,坚忍不拔,执着追求,乐于奉献。
“博学、诚信、求索、笃行”八字校训,不仅是全校学生的行为准则和奋斗目标,也是全校教职员工的行为准则和奋斗目标。全校教职员工应言传身教,全校教职工应自觉遵守,努力实践。
校风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徽
团结,爱校,敬业,创新。
校歌
《UIBE之歌》
词:集体
曲:刘欢
UIBE,名声响亮,
经贸先锋,五洲远航,远航。
充满活力,充满自信
满怀热情,满怀希望,希望。
博学,诚信,求索,笃行,
《UIBE之歌》
代代相传,永远发扬。
英才荟萃,桃李芬芳,
任重道远,前途辉煌。
UIBE,名声响亮,
经贸先锋,五洲远航,远航。
充满活力,充满自信
满怀热情,满怀希望,希望。
博学,诚信,求索,笃行,
代代相传,永远发扬。
英才荟萃,桃李芬芳,
任重道远,前途辉煌。
特色专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
该专业培养能较系统地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中国对外贸易和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现状,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惯例与WTO规则,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了解主要国家与地区的对外贸易状况,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和科研院所从事国际经济与贸易业务、管理、调研与教学科研等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的高级专门人才。
经济学专业(国际税务方向)
本专业旨在培养专业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广,既通晓国内外财经理论及相关税务专业知识,又具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适应经济全球化对国际税务高级人才的需要,专业理论和业务素质兼备,胜任在涉外税务、海关、税务代理、企业财务等部门工作,实践应用能力强的高层次、复合型税务专门人才。主要课程:财政学、税收学、公共经济学、税收经济学、税收制度与政策、中国税制、税收筹划、税务管理、税务检查、避税与反避税、国际税收、财务管理、税务会计、税收法律等。
金融学
传统优势与现代金融技能相结合的强势专业,培养适应全球金融一体化的金融专业人才,使学生掌握具备扎实的外语、计算机、数量方法、经济学及财会学基础,熟练掌握金融市场业务、银行管理和投资分析等方面的基本技能,以迎接不断变化和日益复杂的金融市场的挑战。主要课程:国际金融、财务会计、投资分析、商业银行管理、金融衍生市尝金融时间序列模型、公司金融战略、宏微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