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绍
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原西北工业学校),始建于1979年,原隶属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后划归甘肃省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办公室。2009年4月划归甘肃省教育厅管理。1992年被能源部授予“职业技术教育先进学校”的称号,1992、1995年被甘肃省人事厅、省教委、省计委评为“毕业生分配先进学校”。2001年经甘肃省高校设置评审委员会评审(全票通过)、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学校改制为——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具有高等学历的教育招生资格的普通高等院校。
学院位于中国历史文明古城——甘肃省天水市,毗邻文明中外的麦积山石窟。处于规划中的天水市新城区中心。学院始建于1979年,是甘肃省最早成立的高职院校之一。学院占地327亩,校舍建筑总面积127333平方米,图书馆藏书32万余册。学院教学、实习、运动、生活设施配套齐全,校园布局合理、花木繁茂、碧草如茵、环境优美。
经过30多年的发展壮大,学院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科学的办学体系,具有较强的办学实力和强劲的发展潜力。设有地质学院、测绘学院、建筑学院、化工学院、电信学院、艺术学院、经管学院、旅游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共九个二级学院。共设置32个高职招生专业和50多个专业方向,专业设置呈现出“以工科为主,文、经、管类兼顾,协调发展”的建设格局。其中区域地质调查与矿产普查、水文与工程地质、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岩土工程技术、钻探技术、工业分析与检验、工程测量技术、旅游管理等专业已发展为特色优势专业。
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素质高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545人(含外聘教师254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研究员、高级实验师)63人,讲师(工程师)104人,“双师型”教师182人。学院面向全国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现有在校生近9000人,至今已为国家培养了13000多名中、高级应用型人才。学院从实际出发,结合我院办学特点,树立“科研服务意识”。自升高职以来,在国内外期刊公开发表论文256篇,完成省、校级科研项目60项,出版著作(教材)32部。学院现设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成人研究生教育、成人本科教育、成人专科教育以及各种职业技能培训教育,成立了工程勘察所、工程测绘研究所、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点、劳动部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站、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会计电算化培训考试点和天水旅游培训中心等,在教学上实行“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现代技能”的一体化模式,推行“一凭多证”制度(即学生完成学业后,除取得毕业文凭外,还可考取相关专业的执业资格证书),以提高并强化学生的就业竞争实力。学院在十余家企业建立了长期固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与西北师范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大学、西北统计学院、甘肃工业大学高等院校联合开展成人学历教育,架起了“学习——就业——深造”的人才立交桥;并同全国十八个省市建立了稳定的人才供需关系,和四川长虹集团、广东TCL集团、德赛集团、深圳创维集团等大型企业集团开展“校企联合”的培养模式,为学生的就业创造了有利条件,该院应届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稳居90%以上。
在3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中,学校秉承核工业系统的创业之火炬,激扬“勤教、笃学、奉献、创新”之精神,形成了“团结、拼搏、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学院正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增强服务社会功能,积极拓宽学生就业领域,实现我院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努力把我院建设成为一所“行业著名,地方闻名,国内知名”的高等职业院校。在“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的推动下,在西部大开发的热潮中,我院必将成为西部高校群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院系设置
地质学院
地质学院是在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全方位进行机构、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成立起来的二级学院,由原来的资源勘查系和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系重新组合而成。现设有区域地质调查及矿产普查、地球物理勘探技术、金属矿床开采技术、水文与工程地质、岩土工程技术、钻探技术等6个国家重点建设专业。
自1979年建校,学院所属专业相继开设,经过30多年的发展壮大,学院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积极适应市场需求,形成了科学的办学体系,具有较强的办学实力和强劲的发展潜力。已成为我院的优质特色专业,在甘肃省乃至全国都是开办时间长、影响大、毕业学生多的地矿类高职专业,其中区域地质及矿产普查专业成为省级特色专业。为社会培养了5000余名地质、物探、水文、工程地质、岩土工程等专业人才,分布于全国各地的地矿、核工业、有色金属、交通、建筑等各个行业,大多已成为所在单位的技术骨干和主要领导,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地质学院在校学生1300余人,28个专业班级。学院建设有矿物、岩石、构造、古生物、矿床、物探、钻探、岩土、水文等多个实习实训室,实验设备及实习标本总值达960余万元,并建有1个国防科技工业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校外建有陕西汉中、四川马角坝、峨眉山、甘肃天水麦积山、陇南、白银等多个认识实习及地质填图实习基地。并且在校外与各地质队,各地质局等相关单位建立了长期的校企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充分满足了专业教学实习实训的要求。
地质学院现有教职员工35人,其中高级职称8人,中级职称5人,硕士学历7人。这些专业教师同时承担了多项教科研课题,公开发表论文多篇,主编、参编教材多部。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成为一支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专业实践能力强、以“双师素质”教师为主的教师队伍。
地质学院不断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逐步形成了“2+0.5+0.5”、“2+1”、“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等多种办学模式及“实训→试用→就业一条龙”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和“课程精品化”建设,已建成一门省级精品课程《水文地质学概论》和多门校级精品课程。毕业生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养,通过培训可获得相关专业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在全国资源勘查类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团体、个人金奖6项,银奖8项,铜奖15项,充分显示了地质学院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经过整合的地质学院将在院党委的领导下,全面开展专业群建设、提高教学质量;依托专业、课程搞好教学改革;建设国防实训基地项目,建成更加完备、仿真、现代的实训基地;加强毕业生就业推荐工作,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教育部高职高专教学水平评估,努力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办学特色
多层次的办学模式
以高职(专科)教育(含“三职生”起点专科教育)和五年一贯制专科教育为办学主体,辅以中专教育,大学本科教育(专科毕业生可参加我省对口院校对口专业的“专升本”考试),成人专科教育,成人本科教育,成人研究生教育及各种职业技能教育等,以满足不同层次的教育需求,全方位,多层次的构建了人才立交桥。学院招生立足甘肃,面向全国,积极推行高等教育大众化,为一切有志深造者提供学习机会。
一流的教学管理体系
学院建立了以相关行业的密切联系及沟通机制,除在学院教师中推行“双师型”模式外,还面向社会选聘优秀教师,实行动态管理,多中求优,优中求稳,让学生接受一流师资的教诲,形成知识结构的优化态势。同时密切追踪市场需求变化,根据国民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需求申办设置专业,为社会培养实用,紧缺人才。
严格的学生制度管理
学院对学生实行住宿公寓化,教学单班化,活动多样化。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用《学生手册》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来严格管理学生。
有力的就业保障
入校伊始,新生与学院将签定具有法律效力的就业协议书,保证毕业时为每一位毕业生安置就业岗位。经过多年的努力,学院已同中国十八个省市的用人单位建立了稳定的人才供需关系,为学院就业创造了有利条件。学院培养的学生基础理论扎
建校二十多年来,学院一直以“教风严,学风实,校风好,就业兴”而著称,并把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作为检验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准,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一专多能,多能多证,复合型,技能型,实用型”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学院的奋斗目标是:“本科层次,万人规模,职教名校,全国一流。”在西部大开发的热潮中,本院必将成为西部高校群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精品课程
旅游系
《甘肃导游实务》(省级精品课程)
课程介绍:《甘肃导游实务》是旅游专业课程中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社会各界每年报考全国导游资格(简称全导)考试、甘肃旅游景区景点资格(简称省导)考试中,涉及内容最多,所占比例最大的一门课程。该课程信息量大,地方特色非常显著。教学内容不仅适用于高职高专院校旅游类专业学生,对其他层次旅游专业学生和旅游相关人员也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于1998年和天水市旅游局、麦积山风景管理局共同联合开办旅游管理专业,是全省最早设立旅游专业的院校之一,开设专业同时即开设《甘肃导游实务》课程,课程开设已有8年的历史。教学队伍从仅有1名助讲发展到了有副教授、讲师、助讲及特聘实习指导教师队伍组成;教学方法从一支粉笔发展到多媒体教学,从单纯讲授知识发展到情景教学、旅游景点导游实训一体化;考核方式从基本理论知识考核发展到理论知识、实践技能综合考核。完成了自编教材、电子教案、习题库、资源库等一整套专业基础资料建设。形成了本门课程独具特色的教学、实践、考核体系。除承担本校该课程外,还承担每年全国导游资格考试考前辅导班天水班教学任务以及甘肃旅游景区景点导游资格考试考前辅导班的教学任务。
主要教师:
闫瑜,1962年出生,中共党员。1982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生物系生物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96年-1999年参加兰州大学财务会计专业学习,2002年9月参加教育部组织的高职高专教学管理培训班学习。1995年晋升副教授。现任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主任、甘肃省天水市旅游协会常务理事。2002年,获得国际旅行社总经理资格证。主授课程为《甘肃导游》、《旅游社交礼仪》、《旅游办公自动化》、《旅游心理学》、《景点(景区)导游实习》、《旅行社实习》等。同时承担全国导游员资格考试和甘肃省景区、景点导游员资格考试考前辅导班相关课程。主编有《甘肃导游实务》、《旅游办公自动化》、《导游实习指导书》、《旅行社实习指导书》、《前厅、客房、餐饮服务实习指导书》等教材。
主要教学研究课题:
1、《旅游职业教育、培训创新研究》课题2003-2005年已通过天水市市级科研成果鉴定
主要教学相关论文:
1、《天水生态型城市研究》独著,《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
2、《高职高专特色探析与实践》独著被《职业技术教育》载于2003年第十六期
3、《甘肃旅游发展模式叹惜》独著,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10期
4、《西部城市发展会展的探索》独著《甘肃社会科学》2004年第3期
李玉林,男,汉族,1978年生,中共党员,助讲,中级导游员。2002年7月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2002年7--2004年7月参加西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课程班学习。2005年考取国家级旅游经济师资格证。现为旅游系双学历、双师型专业教师。主授课程为《甘肃导游》、《旅行社经营管理》、《旅游学概论》、《旅游英语》、《景点(景区)导游实习》、《旅行社经营管理》等。同时承担中国导游员资格考试和甘肃省景区、景点导游员资格考试考前辅导班相关课程的讲授。参编教材有《旅游英语》、《导游实习指导》等。
主要学术研究课题:
1、《旅游职业教育、培训创新研究》课题2003-2005年已通过天水市市级科研成果鉴定
主要学术论文:
1、《旅游活动和旅游业的社会影响分析》,独著,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2、《论汉地佛寺导游讲解的尝试》,独著,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
3、《甘肃红色旅游开发的思考》,独著,科技信息与开发,2006年第7期
经管系
《基础会计》
课程简介:《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学习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等专业课程的基础。对于其他专业来讲,本课程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有助于优化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
学好本课程的前提是必须先深刻理解会计工作的内容。会计的实质是一个信息系统(也有人认为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其目标是提供有用的经济信息,提供信息的方式是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主要是会计报表),报表的数据来自于分类反映各种经济业务的会计账簿,而记账的依据则是各种会计凭证。因此,会计核算就是从凭证到账簿再到报表的过程。此外,会计工作不是反映单位发生的全部经济活动,而只反映能够用货币表现的经济业务,因此需要界定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哪些可以纳入会计核算系统,在什么时间、以什么金额、在什么载体上进行反映。所以,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就成了会计核算的四个主要环节,同时也是四种主要方法。实际上,会计特别是基础会计课程主要就是介绍会计确认(解决核算的空间范围和时间范围)、计量(解决核算的价值标准)、记录(以凭证和账簿为载体)、报告(以报表形式对外提供信息)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课程负责人:
王淑萍
王淑萍,女,本科学历,副教授。1988年毕业于河北地质学院会计学本科,经济学学士,在职18年间,主要从事教学工作,所上的课程主要有《基础会计》,《会计电算化》《商业会计》,《电算化模拟实习》,《基础会计模拟实习》,《财务会计模拟实习》等,在《甘肃社会科学》刊物上发表过数篇专业及其他论文,主要研究方向为会计基础和会计电算化。
信息系
《电子商务网站建设》、《VisualFoxPro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网络教学平台
《电子商务网站建设》
课程简介:《电子商务网站建设》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电子商务发展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在政府的大力倡导和扶持下,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的商业运作模式,推动着社会流通方式的创新,正深入企业活动和百姓生活,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源。从大型的电子商务、政务系统,到普通的在线购物和复杂的电子商务,电子商务网站在当今时代占据着重要地位,制作电子商务网站成为一个热点。
主讲教师:
刘亚琦
刘亚琦,男,1966年1月生,本科学历,副教授。研究方向:电子类、计算机类课程,网络安全。
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基于Web的安全技术研究与实现,校园网站建设。
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1、2003学院优秀教师
2、2005年甘肃省高职高专计算机竞赛一等奖
3、2007年甘肃省高职高专计算机竞赛二等奖
4、2007年甘肃省大学生创新杯计算机竞赛一等奖霍成义
霍成义,男,1972年7月生,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分布式计算、数据库安全。
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基于web的用户身份认证访问控制模型研究,Web安全技术研究。学术论文:《CSP的扩展及其在匿名混淆协议形式化中的应用》、《一种双向匿名通信协议的研究与实现》、《一种基于页面-角色的访问控制方法与实现》、《重路由匿名通信系统中前驱攻击模型研究》、《网络安全动态防御模型研究》。
《VisualFoxPro程序设计》
课程简介:当今信息时代,数据库应用无处不在,社会需要大量熟悉数据库系统建立、管理与开发的人才。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是数据库技术、管理信息系统和其它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技术课程,它是为满足中国对数据库技术和管理信息系统专门人才的需求而设置的。
课程介绍VFP中数据库、表的创建与维护、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查询与视图、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的用户界面设计、报表标签打印。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得到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的训练,掌握基本的数据处理和信息管理的数据库的应用技术,开发一般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程序,掌握面向对象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为今后学习其他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
课程通过多媒体演示和课堂现场演示教学使学生能快速掌握VFP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和各种操作方法。本课程已有完整的课程教学文件,教材和学习指导书齐全,还有配套丰富的单元知识练习,通过各单元的教学、课后作业练习和上机训练,能很好地掌握本课程各知识点的,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主讲教师:刘亚琦(详细资料见上面)
卢宏才,男,1978年8月,本科学历,助讲,研究方向: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网络管理、数据库。
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校园网站建设(2006年)
发表论文:基于B/S结构的考试系统构建科技信息省部级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