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师范大学

办学规模

院系专业

吉林师范大学二级院系详细

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

吉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吉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吉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吉林师范大学数学学院

吉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

吉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

吉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吉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

吉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吉林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

吉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吉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吉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吉林师范大学信息技术学院

吉林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吉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吉林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吉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吉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吉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吉林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吉林师范大学大学外语部

吉林师范大学职业技能教研部

资料来源:

专业设置

学校大门

截至2013年,吉林师范大学有60个本科专业,即汉语言文学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学、民族学、运动训练、英语、俄语、日语、朝鲜语、教育学、心理学、小学教育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地理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教育技术学、体育教育、美术学、音乐学、电子信息工程地理信息科学、环境工程、生物技术、通信工程、应用物理学应用化学公共事业管理、编辑出版、旅游管理、新闻学、法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统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视觉传达设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汉语国际教育、音乐表演、绘画、广播电视编导、学前教育、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社会工作、环境科学、应用统计学经济统计学、环境设计、产品设计和商务英语、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商务英语。[4-5]

学科建设

教学楼

截至2013年,学校有1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满族语言文化”博士人才培养项目,1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含11个自主设置二级学科),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有6个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19个校重点学科。 学校拥有教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翻译硕士、出版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及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的培养权。

硕士学位授权点:马克思主义哲学、伦理学、科学技术哲学、法学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体育教育训练学、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英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美术学、专门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基础数学、计算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应用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含化学物理)、自然地理学、材料物理与化学、物理电子学、计算机应用技术。

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物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化学、历史学、中国语言文学、哲学;

校重点学科

汉语言文字学

体育教学训练学

英语语言文学

美术学

计算机应用技术

物理电子学

中国古代史

物理化学

课程与教学论

材料物理与化学

伦理学

应用数学

自然地理学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动物生态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马克思主义原理

中国现当代文学

校重点学科参考资料来源:

师资力量

截至2013年11月20日,吉林师范大学共有教职工1514人,专任教师1078人(含外聘)。其中,双聘院士1人体育馆

,博士生导师10人,硕士生导师255人,教授222人(含外聘)、副教授325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0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人,省拔尖创新人才10人次,省高级专家2人,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8人,省主讲教授2人,省教学名师7人,省优秀教师8人,省跨世纪学术和科技带头人后备人选3人,省中青年骨干教师5人。

教学建设

吉林师范大学

截至2013年,学校占地9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8余万平方米,拥有教学仪器设备价值近1.3亿元,固定资产总值7.9亿元,有全日制本科在校学生16302人,研究生1844人,留学生336人,成人教育学生15131人。

学校先后8次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评为“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学生在“挑战杯”、“电子作品设计”、“大学生艺术节”等全国性大学生科技、文体竞赛中多次获奖。 学校是“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吉林省大学生文化素质示范基地”、“吉林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基地”、吉林省高中骨干教师培养中心、吉林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

吉林师范大学每年选派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骨干到韩国、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和德国等发达国家名校进行考察学习;先后与韩国仁川大学、吉林省社科院、吉林省教育学院、吉林农业大学、北方液晶工程中心等科研院所和高校签署了正式合作办学协议。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职务

姓名

校长

杨景海
副校长齐奎、祖国华、 张勇

党委书记

张波

党委副书记

张振华、 高林波
纪委书记王亮

现任领导参考资料来源:

历任领导

历任党委书记:刘文、张东凤、张文江、李金中、彭山、王春先、刘震海、康子重、程永亮、胡文勤、孙兆坤、徐作宣、李克声、郭志林、赵淑华、卓越;

历任校长:邹群、 刘文、苏 醒、贺凌、孟宪林、吕潼、郭恒权、方嘉琳、程永亮、肖振常、幸志明、宗占国、孙伟志、张伯军。

历史沿革

吉林师范大学前身是建于1958年9月15日的四平师范专科学校。建校之初,有教职员工29人,学生285人,分中文、数理、地生、政史四个专业。

1960年,四平师范专科学校开始招收首批四年制本科生129人。同年9月,校舍从四平一中西楼的二楼迁到新校址(原四平专署办公用房),结束了借地办学的历史。10月,四平师范学校从公主岭迁回四平并入四平师范专科学校,学校在校学生达到1070人,教职员工达到184人。

1962年至1966年,吉林省政府先后将通化师专、白城师专、吉林师吉林师范大学

专并入四平师专,校名为四平师范专科学校。1966年,学生总数达到1228人,教职员工总数达到393人,占地面积达到1500亩,分东西两校办学。

1973年,经上级批准,四平师范专科学校升格为四平师范学院

1979年,学院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

1984年,学院设立外事机构,扩大学院对外交流。国际上,与美国、俄罗斯、日本、澳大利亚、乌克兰、韩国等国家的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

1985年,学校各系全部迁入西校,结束了长达20年的东西两校办学的格局。

1998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四平师范学院增列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2002年3月21日,经教育部批准,四平师范学院更名为吉林师范大学。

2004年12月1日,学校被省政府确定为吉林省重点大学

本科专业

理学10个

统计学 心理学 生物技术 生物科学
地理科学 应用化学 化学 应用物理学
物理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

工学7个

环境科学 环境工程 软件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通信工程 电子信息工程

法学5个

思想政治教育 民族学 社会工作 政治学与行政学">政治学与行政学
法学

文学9个

新闻学 商务英语 朝鲜语 日语
德语 俄语 英语 汉语国际教育
汉语言文学

经济学2个

国际经济与贸易 金融学

管理学6个

旅游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财务管理
市场营销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艺术学8个

环境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 绘画 美术学
动画 广播电视编导 音乐学 音乐表演

教育学4个

体育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

历史学类1个

历史学

文学 1个

编辑出版学">编辑出版学

其它1个

光电信息工程

文化教育大类1个

初等教育
以上部分内容来自 高考派
  • 学术科研

    科研成果

    图书馆

    2006年至2013年,学校教师共发表学术论文6000余篇。其中被SCI等三大索引收录论文1300余篇,CSSCI收录期刊论文5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教材200余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70余项,获得授权19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70余项。共承担国家、省(部)、厅局级科研项目800余项。其中主持国家863计划项目2项、合作2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项目27项,合作4项,主持国家社科规划项目6项,国家社科单列学科教育科学基金项目2项,主持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5项、合作1项,主持科技部科技人员扶持企业项目3项,主持吉林省科技厅、吉林省社科规划、教育部科技、人文社科规划等省部级科研项目合计400余项。有4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9-10]

    科研机构

    截至2013年,吉林师范大学拥有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2个省科技厅科技创新中心、3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省科技厅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4个吉林特色文化研究基地、3个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首批高等教育研究基地等18个省级以上科研创新平台。设有30个研究所。

    吉林师范大学科研机构

    吉林师范大学凝聚态物理与材料科学研究所

    基础数学研究所

    德育研究所

    中国语言研究所

    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

    应用化学研究所

    计算机应用研究所

    心理研究所

    英语语言研究所

    区域经济研究所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满族文化研究所

    文艺学研究所

    生态环境研究所

    遗传生理研究所

    教育研究所

    东亚研究所

    东北文化研究院

    课程与教学论研究所

    法学理论研究所

    哲学研究所

    体育科学研究所

    应用数学研究所

    城市文化研究所

    英美女性文学研究所

    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

    书画艺术研究中心

    李玉刚艺术研究中心

    资源保护与利用
    研究所

    传媒艺术与区域文化研究所

    吉林师范大学科研机构参考资料来源: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功能材料物理与化学实验室、校园一角

    环境友好材料制备与应用实验室;

    吉林省科技创新中心:吉林省磁性与发光材料科技创新中心、精细化学品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吉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功能材料物理与化学实验室、环境友好材料制备与应用实验室、生物资源与环境信息重点实验室;

    吉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东北文化研究中心、吉林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心(与省社科院合作)、吉林省语言文字应用研究中心;

    吉林省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吉林省医药中间体工程研究中心;

    吉林省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医药中间体吉林省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

    吉林特色文化研究基地:满族文化研究基地、东北谱牒文化研究基地、二人转文化研究基地(与省艺术研究院合作)、东北民间文化研究基地;

    吉林省首批高等教育研究基地:吉林省高校德育研究中心;

    吉林省科技厅重点实验室:吉林省植物资源科学与绿色生产重点实验室。

    学术交流

    校园美景(30张)

    吉林师范大学对外学术交流十分活跃,校际合作广泛。在国内,与全国各师范大学及部分综合性大学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国际上,学校与美、英、澳、俄、日、韩等国家的20多所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吉林师范大学图书馆为吉林省图书馆学会常务理事馆,吉林省高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馆,是在原四平师范学院图书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截至2012年,图书馆建筑面积25341平方米,设阅览席位4326个,收藏重点为文理各专业教学科研所需的文献资料,以文史文献为特色的藏书体系,藏书150.7万册。

    大学学报

    校园风光(28张)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创刊于1973年,原名《松辽学刊》,2003年更名为《吉林师范大学学报》。由吉林省教育厅主管,吉林师范大学主办,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刊号CN 22-1393/N、ISSN 1674-3873)的综合性学术季刊。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中和评价数据库来源刊,荣获《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被清华光盘、万方、维普等大型数据库全文收录。

    文化传统

    校标

    校标

    本标志通过异质同构的造型手段将"JL"、“翻开的书本”、“树苗”、“笔尖”四种造型元素结合成一个整体。在充分表达吉林师范大学地域性(JL)和行业特征(书本)的基础上,又表达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苗)和勤勤恳恳(笔尖)的办学理念。蓝的色彩表现不仅具有强大的视觉冲击力,而且表达了吉林师范大学包容、宽厚、博学的文化精神。具有时代精神的标志同大气磅礴的书法标准字体的结合,预示着文化的传承。

    校训

    好学近知,力行近仁。

    出于《中庸》“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内涵:热爱学生为人师表的职业素养;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价值取向;终身学习知行统一的行为准则;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理想追求。

    校歌

    我们是祖国栋梁

    ——吉林师范大学校歌

    词:孙伟志

    曲:徐沛东

    松江辽水源远流长,莘莘学子沐浴朝阳。

    青春在这里飞翔,理想在这里起航。

    我们挽起气色阳光,奔向知识的海洋。

    好学近知惟实创新,力行近仁团结向上。

    我们是人民园丁,我们是祖国栋梁!

    白山黑土雄浑坦荡,灿灿桃李播撒芬芳。

    青春在这里闪光,理想在这里高昂。

    我们采集百花芳香,回报智慧的土壤。

    好学近知为人师表,力行近仁志在四方。

    我们是时代骄子,我们是祖国栋梁。

    历年录取分数线

    理科 理科 文科


    北京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河北 河南 山东 江苏 山西 陕西 甘肃 四川 青海 湖南 湖北 江西 安徽 浙江 福建 广东 广西 贵州 云南 海南 内蒙古 新疆 宁夏 西藏


    年份 最高分 平均分 最低分 录取批次
    2013 487 487 487 二批
    2012 446 443 441 二批
    2010 511 511 511 二批
    2009 468 468 468 二批
    2008 477 470 463 二批
    2007 526 492 458 二批
    2006 504 498 492 二批

    学校荣誉

    1999、2004、2009年,学校连续3次被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评为“模范集体”。

    2005年被吉林省教育厅评为“全省高校为振兴老工业基地服务先进单位”。

    2006年,学校被评为全省社科规划项目管理工作和全省教育科研工作先进单位。

    2006年,学校被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评为“人才工作先进单位”。

    2009年,学校先后被吉林省教育厅和国家教育部授予“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称号。

    2010年,学校被吉林省教育厅授予“吉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称号。

  • 各专业录取分数线

    理科 理科 文科


    2013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北京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河北 河南 山东 江苏 山西 陕西 甘肃 四川 青海 湖南 湖北 江西 安徽 浙江 福建 广东 广西 贵州 云南 海南 内蒙古 新疆 宁夏 西藏


    专业名称 平均分 最高分 录取批次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487 487 第二批
  • 相关新闻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 1783 次

    • 更新时间: 2015-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