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简介
南京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是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全国重点大学,坐落在钟灵毓秀、虎踞龙蟠的古都南京。1953年9月,新中国军工科技最高学府——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简称“哈军工”)在哈尔滨创建(第一任院长为陈赓大将。当时,学院分设空军、炮兵、海军、装甲兵、工程兵五个工程系),南京理工大学即由哈军工炮兵工程系分建而成。1966年4月,学校根据中央和军委的决定转制,退出部队序列,下放地方,改名为“华东工程学院”。先后经历了炮兵工程学院(南炮工)、华东工程学院、华东工学院几个发展阶段,1993年更为现名,为”军工六校“之一、国防七校之一、兵工七子之一。
国防七校:一共七所,北航、北理、南航、南理、哈工大、哈工程、西北工大;这七所院校属国防科工委,归工信部管辖,其学校的领导是工信部任命。
1998年9月,江泽民同志为学校亲笔题写了校名。1995年学校成为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11年获批建设“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在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历程中,学校秉承哈军工的优良传统,凝练出“以人为本、厚德博学”的办学理念,发扬“团结、献身、求是、创新”的优良校风,已建成一所以工为主,理、工、文、经、管、法、教、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等学府。是“111计划”“卓越计划”“中俄工科大学联盟”成员。
南京理工大学北依紫金山,西临明城墙,校园占地3118亩(约208万平方米)。校园内曲塘潋滟,佳木葱茏,碧草如茵,景色宜人,与中山陵风景区浑然一体,是修身治学的理想园地。校舍建筑总面积94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23亿元,各类基础设施齐全,后勤服务系统完善。学校拥有实验室59个,各类教学科研仪器设备7.8亿元;图书馆藏有中外文图书文献220余万册。
学校设有机械工程学院、化工学院、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学院等13个专业学院,建有研究生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并与合作方联合创办了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和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两个独立学院。拥有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学科覆盖的二级学科达9个),5个江苏省优势学科,7个江苏省一级重点学科,26个省部级重点学科;9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4个江苏省品牌特色专业,4个国防重点建设专业,4个国防特色紧缺专业;13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1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49个博士点,116个硕士点,以及分布于工、理、文、经、管、法、艺7个学科门类的67个本科专业;此外还具有EMBA(高层次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MBA(工商管理硕士)、MPA(公共管理硕士)和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并具有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的招生权。2012年学校共有各类在籍生3万余人。
学校立足培养素质全面的高质量人才,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坚持“宽专业、厚基础,重能力、高素质”的原则,以“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创新能力”和谐统一为目标,构建了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体系。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校以严谨的学风和执著的创新精神累计为国家培养输送了12万余名各类高级专门人才,其中10人当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许多人成为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和政府部门的领导和中坚,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教学力量
师资力量
南京理工大学学校具有教授任职资格整体审定权,可自评增列博士生导师。现有教职工3064人,其中专任教学科研人员1657人,高级职称教师1114人,博士生导师205人,工程院院士5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人,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奖”1人,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人,入选人事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9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8人,国防科技工业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人,入选国防科技工业“511人才工程”33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人,获“江苏省教学名师奖”6人,入选2006年度江苏省“333跨世纪学术、科技带头人二期培养工程”48人,入选2006年度江苏省高等学校“青蓝工程”培养对象19人。
学校立足培养素质全面的高质量人才,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坚持“宽专业、厚基础,重能力、高素质”的原则,以“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创新能力”和谐统一为目标,构建了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体系。近年来,教师中有800多人次获得国家、省部级等各类优秀教学成果奖、优秀教材奖、优秀课程奖等教学奖励500余项;在总共15次江苏省举办的大学生数学、物理竞赛中,获奖人数10次名列第一;学校有3名博士生的学位论文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研究生就业率达99.8%,本科毕业生年度就业率连续九年超过99%。五十多年来,学校以严谨的学风和执著的科学创新精神共为国家培养输送了10万余名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目前通过液压英才网长期输送精英液压工程师,其中7人当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许多人成为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和政府部门的领导和中坚,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院士风采
姓名 | 备注 |
李鸿志 |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王泽山 | 1999年当评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刘怡昕 | 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苏哲子 | 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崔向群 | 200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
杨绍卿 | 201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卢柯 | 2003年,37岁的卢柯成为改革开放以后当选的最年轻的中科院院士 |
院系设置
南京理工大学院系设置如下:
序号 | 学院 | 序号 | 学院 |
1 | 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 11 | 南京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2 | 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 | 12 | 南京理工大学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 |
3 | 南京理工大学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学院 | 13 | 南京理工大学设计艺术与传媒学院 |
4 | 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 14 | 南京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
5 | 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15 | 南京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
6 | 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 16 | 南京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学院 |
7 | 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 | 17 | 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
8 | 南京理工大学理学院 | 18 | 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 |
9 | 南京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 19 | 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 |
10 | 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 20 | 南京理工大学教育实验学院 |
学科设置
南京理工大学校园一景 学校设有机械工程学院、化工学院、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自动化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动力工程学院、理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外语系,建有研究生院、继续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并与合作方联合创办了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和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两个独立学院。学校现有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学科覆盖面达9个二级学科),20个省部级重点学科,33个省部级重点建设的品牌、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工程中心,1个国家级质检中心, 12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覆盖16个一级学科的40个博士点、覆盖36个一级学科的110个硕士点,以及分布于工、理、文、经、管、法6个学科门类的55个本科专业;此外还具有MBA(工商管理硕士)、MPA(公共管理硕士)和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并具有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的招生权。目前共有各类在籍生27149人,其中在校本专科生14950人,研究生4246人,外国留学生202人。
科教成果
学校既是教育中心,又是科技中心,设有科学研究院和30余个研究机构,拥有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质检中心,3个部省级重点实验室,并以此为依托形成了一批重点科研基地,承担了一大批国家重大科研任务。科技经费逐年上升,2006年达3.63亿元。“十五”期间,完成科研总经费13.82亿元,科技成果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128项,发表学术论文7235篇。学校重视科技创新,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均位居全国高校前列,是“全国专利工作试点示范高校”,创办了全国第一个依托大学和大学科技园建设的国家专利产业化试点基地,为推进成果转化、加强社会服务构建了一个新平台。
格莱特纳米科技研究所
作为学校巨资打造的人才特区,南京理工大学格莱特纳米科技研究所,于2012年12月揭牌成立。格莱特纳米科技研究所将以汇聚世界一流科学家为目标,在追寻创新性成果的科研实践中,打造世界顶级纳米技术研究团队和研究基地。
南京理工大学校园景色该所由国际纳米晶材料权威、德国科学院副院长,身兼德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印度科学院院士的赫伯特 ·格莱特教授领衔担任所长。格莱特教授于1980年首次提出纳米晶固体的构想,开创了全球纳米材料研究新方向,引发并推进了纳米科技的发展。
德国伊尔默瑙工业大学教授雷勇担任常务副所长,德国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霍斯特·哈恩教授,德国科学院院士、德国工程学院院士哈拉尔德·福克斯教授,世界上第一个单原子晶体管发明者托马斯·希梅尔教授为高级研究人员,默罕默德·加法里博士等为骨干研究人员。
兵器博物馆
南京理工大学兵器博物馆作为国内高校唯一的种类齐全、专业性强的兵器博物馆,经过数十年的广泛收集,珍藏了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各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各类武器装备,囊括了火炮类、轻武器类、弹药类、引言类、军事通讯和光学器材类等诸多门类计6000余件珍贵的藏品。
这个集文物收藏、教学科研、陈列展览于一身的兵器博物馆,旨在以珍贵的展品和丰富内容帮助世人了解兵器发展的历史轨迹,普及军事知识,增强国防意识,促进我国兵器研究和国防人才培养,使之成为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的重要基地。
重点学科
“十一五”国家重点学科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兵器科学与技术(含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兵器发射理论与技术,火炮、自动武器与弹药工程,军事化学与烟火技术4个二级学科)
光学工程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材料学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十一五”江苏省重点学科
光学工程
纳米材料及相关技术
通信与信息系统
计算机应用技术
工程热物理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对外交流
南京理工大学为推进教育国际化进程,学校先后与包括世界一流大学在内的近百所海外高校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开展各类交流合作。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学校与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举办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培养机器人专业硕士研究生;与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等30多所海外知名高校签署了联合培养人才协议,每年选派200多名学生到海外短期学习交流或攻读学位。学校注重与境外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开展科研合作,先后与俄罗斯乌法航空技术大学、白俄罗斯戈梅立国立大学等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联合研究中心或实验室,每年来校开展合作研究、讲学等学术交流活动的境外专家学者达400人次之多。
为争取海内外各界对南京理工大学发展的关心和支持,学校于1994年成立了由多家政府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组成的南京理工大学董事会,学校与董事单位形成深层次、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互利互惠、相互支持,实现了校企相互促进与和谐发展。为拓宽筹措办学资金渠道,凝聚各方兴学力量,学校于2006年成立了教育发展基金会,支持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领域不断追求卓越。每年社会各界通过基金会在学校设立各类奖教金、奖助学金40余项,受益师生千余人次。
历史沿革
时间 | 简介 | 主管部门 | 办学地点 |
1953,9-1960,6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简称哈军工)炮兵工程系 | 中央军委 | 哈尔滨 |
1953,11-1960,6 | 中国人民解放军武昌高级军械,技术学校 | 中央军委总军械部 | 武汉 |
1960,6-1962,9 | 两部合并,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工程学院 | 军委炮兵 | 武汉 |
1962.1.5 | 步兵兵器专业49名师生调往,后勤工程学院,军械勤务,系407名师生调往后勤学院 | ||
1962,9-1965,6 | 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工程学院(南炮工) | 军委炮兵 | 南京 |
1965,7-1966,3 | 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工程学院(南炮工) | 国防科委 | 南京 |
1966,4-1969,12 | 华东工程学院,退出,部队编制 | 国防科委 | 南京 |
1970,1-1984,9 | 华东工程学院 | 兵器工业,部 | 南京 |
1971.8 | 太原机械学院,轻武器,专业调入 | ||
1978.8 | 西北工业大学,航空炮专业调入 | ||
1984,11-1987,10 | 华东工学院 | 兵器工业部 | 南京 |
1987,11-1988,6 | 华东工学院 | 机械工业委员会 | 南京 |
1988,7-1990,12 | 华东工学院 | 机械电子工业部 | 南京 |
1991,1-1993,3 | 华东工学院 | 兵器工业总公司 | 南京 |
1993,4-1999,3 | 南京理工大学 | 兵器工业总公司 | 南京 |
1999,4-2008,4 | 南京理工大学 | 国防科工委 | 南京 |
2008,6-今 | 南京理工大学 | 工业和信息化部 | 南京 |
知名人物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校长兼党委副书记 | 王晓锋 |
党委书记 | 尹群 |
党委副书记 | 陈岩松 |
副校长兼党委常委 | 刘刚,钱林方,王连军,廖文和 |
校长助理 | 吴晓蓓,席占稳,韦志辉 |
历任领导
校名 | 姓名 | 职务 | 军衔或职称 | 任职时间 |
军事工程学院 | 陈赓 | 院长兼政委 | 大将 | 1953,7,1961,3 |
谢有法 | 政委 | 中将 | 1958,5,1966,4 | |
炮兵工程系 | 赵唯刚 | 系主任 | 大校 | 1953,1,1960,7 |
贺振新 | 系政委 | 少将 | 1955春,1960,7 | |
武昌高级军械技术学校 | 贾克 | 校长 | 大校 | 1954,1959 |
廖成美 | 政委 | 少将 | 1953,8,1960,7 | |
黄延卿 | 校长 | 大校 | 1960,1,1960,7 | |
炮兵工程学院 | 孔从洲 | 院长 | 中将 | 1960,6,1964,7 |
廖成美 | 政委 | 少将 | 1961,5,1966,4 | |
李仲麟 | 院长 | 少将 | 1964,7,1966,4 | |
华东工程学院 | 李仲麟 | 院长 | 少将 | 1966,4,1968,10 |
齐陶 | 革委会主任 | 1968,10,1975,9 | ||
周伯藩 | 革委会主任 | 1975,9,1977,7 | ||
霍宗岳 | 革委会主任 | 1977,7,1979,7 | ||
明朗 | 院长 | 1979,7,1981,1 | ||
李仲麟 | 院长 | 1981,1,1983,4 | ||
冯缵刚 | 院长 | 教授 | 1983,4,1984,10 | |
华东工学院 | 冯缵刚 | 院长 | 教授 | 1984,10,1988,1 |
李鸿志 | 院长 | 教授 | 1988,1,1993,2 | |
南京理工大学 | 李鸿志 | 校长 | 教授 | 1993,2,2000,3 |
徐复铭 | 校长 | 教授 | 2000,3,2006,12 | |
王晓锋 | 校长 | 教授 | 2006,12 |
知名校友
姓名 | 备注 |
任新民 | 航天技术和火箭发动机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1952年在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任教,曾任炮兵工程系(南京理工大学前身)副主任 |
李鸿志 | 著名瞬态力学专家,中间弹道学创始人,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1961年8月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工程学院(南京理工大学前身),1988年-2000年3月任南京理工大学校长 |
王泽山 | 含能材料,专家,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南京理工大学教授 |
潘德炉 | 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海洋遥感,专家,1968年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 |
刘怡昕 | 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专家,全军初级指挥院校第一位将军教官,中国工程院院士 |
崔向群 | 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
卢柯 | 2003年,37岁的卢柯成为改革开放以后当选的最年轻的中科院院士 |
王兴治 |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邢球痕 | 固体火箭发动机专家,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毕业于“哈军工”炮兵工程系(南京理工大学前身)固体火箭武器专业 |
陈志杰 | 中国工程院院士,空军装备研究院某研究所所长,少将 |
田禾 | 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院长兼精细化工研究所所长 |
祝榆生 | 中国,第三代主战坦克,总设计师 |
陈肇雄 | 78级学生,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共湖南省委,常委,副省长 |
范晓光 | 中将,成都军区,副司令员,华东工程学院(现南京理工大学),火箭弹,专业毕业 |
阮文同 | 越南留学生,65级,越南政府驻昆明领事馆总领事 |
段孟交 | 越南留学生,越南政府办公厅主任,越中友好协会,主席 |
沃尔夫冈·赫尔曼 | Wolfgang,A,Herrmann,慕尼黑工业大学校长,2003年获南京理工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
刘烈宏 | 86级系统工程,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副总经理 |
刘树海 | 少将,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学院,教授,炮兵,指挥自动化工程,专家 |
沈善普 | 1982年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加拿大籍华人科学家,科技部海外专家 |
韩延林 | 2008年1月任,总装备部,副部长,2007年7月晋升为,中将军衔 |
张国清 | 2013年4月,张国清同志任重庆市委委员,常委,副书记,曾在南京理工大学管理工程系对外经济贸易专业学习 |
龚艳德 |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 |
蒋定之 | 海南省委副书记,海南省人民政府,省长,获南京理工大学,工程硕士,学位 |
何泽华 | 国家烟草专卖局,副局长,在职攻读南京理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工程硕士学位 |
罗一民 | 江苏省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省委统战部部长,获南京理工大学,工程管理硕士,学位 |
吴冬华 | 江苏省政协副主席,毕业于南京炮兵工程学院(现南京理工大学)工程化学系火药专业 |
彭宏松 | 江西省委副书记 |
卢展工 | 河南省委书记,曾在华东工程学院(现南京理工大学)自动武器设计专业学习 |
杨卫泽 | 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获南京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
阎立 | 常州市委书记,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 |
刘国中 | 黑龙江省委常委,副省长,省政府党组副书记,华东工程学院(现南京理工大学)炮弹系触发引信设计与制造专业学生 |
罗群 | 南京市副市长,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毕业 |
李光辉 | 乌鲁木齐市委常委,副市长,市政府党组成员 |
张春福 | 常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曾任南京理工大学校长助理等职务 |
徐郭平 | 江苏省泰州市委副书记,市长 |
郭广银 | 东南大学党委书记 |
刘丽华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常委,纪委书记,曾任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 |
潘成胜 | 大连大学,校长,1987年获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 |
俞安平 | 南京财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曾任,南京理工大学教务处,处长,经济管理学院院长 |
姜建中 | 南京财经大学党委书记,南京理工大学,无线电引信,专业毕业 |
张元 | 河南工业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南京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 |
戴跃伟 | 江苏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原华东工学院自动控制,系兵器,系统工程专业硕士毕业 |
宋纪蓉 | 南京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故宫博物院,副院长 |
郑永刚 | 南京理工大学硕士,杉杉,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杉杉集团,董事长 |
孙为民 | 曾在南京理工大学执教,现任,苏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 |
邵占维 | 杭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南京理工大学,工学硕士 |
蒋跃建 | 江苏省科技厅,副厅长,南京理工大学管理学博士 |
交通指南
校园周边公交地铁站分布
【3号门】
南京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周边车站分布
公交理工大站:游2路、5路、9路、36路、49路、51路、55路、121路、142路、163路、314路、315路、805路、814路
地铁下马坊站:南京地铁2号线
【7号门】
公交玄武军休六所站: 51路 115路
公交长巷站: 115路 121路 314路
公交胜利村路站:51路 121路 314路
公交钟山花园城站: 4路 52路 115路 121路 128路 306路 314路 804路
【4号门】
公交胜利村路南站:51路
公交胜利村站:115路
公交牌楼站:17路 37路 51路 81路 110路
公交石林百货站:25路
公交银城东苑底站:4路、52路、128路、306路 、804路
【5号门】
公交紫金东路站:115路
【1号门】
公交孝陵卫站:游2路、5路、9路、36路、51路、55路、121路、142路、163路、179路、310路、314路、315路、805路、814路
地铁孝陵卫站:地铁2号线
学校往来各交通枢纽出行指南
一、公路枢纽
1、汽车客运南站——>南京理工大学
(1)到高铁南京南站的地铁站乘坐地铁1号线至新街口换乘地铁2号线至下马坊,4号口出站;也可以至孝陵卫,3号口出站。(2)南京南站乘坐84路公交车至理工大下。
? 2013 Baidu?- Data ??NavInfo?&?CenNavi?&?道道通
南京理工大学地址
南京理工大学——>汽车客运南站:
(1)在下马坊或孝陵卫地铁站乘坐地铁2号线至新街口换乘地铁1号线至高铁南京南下。(2)在理工大站乘坐84路公交车至南京南站下。
2、小红山汽车客运站——>南京理工大学
(尚未启用,暂拟方案)步行至地铁南京站乘坐地铁1号线至新街口换乘地铁2号线至下马坊,4号口出站;也可以至孝陵卫下,3号口出站。
南京理工大学——>小红山汽车客运站
(尚未启用,暂拟方案)在下马坊或孝陵卫地铁站乘坐地铁2号线至新街口换乘地铁1号线至地铁南京站下,步行至小红山。
3、中央门汽车站——>南京理工大学:
(1)在中央门南站乘坐25路公交车至终点站石林百货下。(2)步行至南京火车站地铁站乘坐地铁1号线至新街口换乘地铁2号线至下马坊,4号口出站;也可以至孝陵卫下,3号口出站。(注:到火车站步行较远,不建议!另外步行至火车站后还有其他方案,见下文“火车站”)
南京理工大学——>中央门汽车站:
(1)在石林百货乘坐25路公交车至中央门南站下。(2)在下马坊或孝陵卫地铁站乘坐地铁2号线至新街口换乘地铁1号线至南京站下,出站后步行至中央门汽车站。(注:前往火车站后还需不行一段路,不建议。另外前往火车站还有其他方案,见下文“火车站”)
4、长途东站——>南京理工大学:
在长途东站乘坐115路至胜利村(近4号门)或紫金东路(近5号门与南区)下。
南京理工大学——>长途东站:
在胜利村(近4号门)或紫金东路(近5号门与南区)乘坐115路到长途东站下。
二、铁路枢纽
1、铁路南京站——>南京理工大学:
(1)南京火车站地铁站乘坐地铁1号线至新街口换乘地铁2号线至下马坊,4号口出站;也可以至孝陵卫下,3号口出站。(2)至火车站东出站口乘坐36路公交车至理工大下。(3)至火车站东出站口乘坐17路公交车至牌楼下。
南京理工大学——>铁路南京站:
(1)在下马坊或孝陵卫地铁站乘坐地铁2号线至新街口换乘地铁1号线至南京站下。(2)在3号门理工大站乘坐36路公交车至南京车站(3)在牌楼乘坐17路公交车至南京车站。
2、铁路南京南站——>南京理工大学:
(1)在南京南站地铁站乘坐地铁1号线至新街口换乘地铁2号线至下马坊,4号口出站;也可以至孝陵卫下,3号口出站。(2)南京南站乘坐84路公交车至理工大下。
南京理工大学——>铁路南京南站:
(1)在下马坊或孝陵卫地铁站乘坐地铁2号线至新街口换乘地铁1号线至南京南站下。(2)在理工大站乘坐84路公交车至南京南站下。
三、民航枢纽
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南京理工大学:
(1)乘坐机场1号线(城东线)至西华门下后:A、步行至西安门地铁站乘坐地铁2号线至下马坊,4号口出站;也可以至孝陵卫下,3号口出站;B、步行至逸仙桥站,乘坐5路公交车至理工大下;C、步行至逸仙桥站,乘坐25路公交车至石林百货下。(2)乘坐机场1号线(城东线)至南京火车站下,参考上文“铁路南京站”方案(去火车站相当于绕圈了,不建议)。(3)乘坐机场2号线(城西线)至南京南站,参考上文“南京南站”方案。
南京理工大学——>南京禄口国际机场:
(1)瑞金路可乘坐机场大巴至机场,到瑞金路有:A、在3号门理工大站乘坐49路公交车至瑞金路下;B、在石林百货乘坐25路公交车至瑞金路下;C、在银城东苑底站或钟山花园城站乘坐52路公交车至瑞金路下;D、在胜利村(近4号门)或紫金东路(近5号门与南区)乘坐115路至瑞金路东下。(2)参考上文“南京南站”方案至南京南站,乘坐机场大巴至机场。(3)参考上文“铁路南京站”方案至火车站(东广场),乘坐机场大巴至机场。
学校往各观光、购物、文教中心出行指南
★景点★
【中山陵】出三号门步行至下马坊附近的中山博爱路,在下马坊公交站乘坐34路可达。(另,在理工大站乘坐游2路可达灵谷寺公园)
【玄武湖】地铁2号线至新街口换乘地铁1号线至玄武门下/在石林百货站乘坐25路至玄武湖公园下/在钟山花园城或银城东苑底站乘坐52路至玄武门下
【总统府】地铁2号线至大行宫下/在理工大站乘坐游2路至总统府下/在理工大站乘坐5、163路至大行宫下
【中华门】在理工大站乘坐49路车至中华门内下/乘坐地铁2号线至新街口换乘地铁1号线至中华门下(需要步行一段距离)
【阅江楼】在理工大站乘坐36路至火车站广场东换乘10路至兴中门下/在牌楼站乘坐17路至火车站广场东换乘10路至兴中门下
【鸡鸣寺】在钟山花园城站或银城东苑底站乘坐52路至鸡鸣寺下
【雨花台】地铁2号线至中华门下/在理工大站乘坐49路车至雨花台下/在牌楼站乘坐110路至雨花台下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地铁2号线至云锦路下
【南京长江大桥】在理工大站乘坐36路至火车站广场东换乘69路至南堡公园下/在牌楼站乘坐17路至火车站广场东换乘69路至南堡公园下/在石林百货站乘坐25路至公交总公司换乘15、38路至南堡公园下
【栖霞山】在胜利村路南站(近4号门)、胜利村路站(近7号门)乘坐51路至太阳城换乘138路至栖霞下
【莫愁湖】地铁2号线至莫愁湖下/在牌楼乘坐37路至莫愁湖公园下/在钟山花园城乘坐306路至莫愁湖公园下/在理工大站乘坐5路车至莫愁新寓
【红山动物园】地铁2号线至新街口换乘地铁1号线至红山动物园下
【珍珠泉】地铁2号线至新街口换乘地铁1号线至鼓楼换乘168路车至珍珠泉下/在石林百货乘坐25路至鼓楼北站,步行至鼓楼站乘坐168路至珍珠泉下
【石头城】在理工大站乘坐游2路至总统府换乘65路至草场门下
【阳山碑材】地铁2号线或在胜利村路南站(近4号门)、胜利村路站(近7号门)乘坐51路至马群站换乘游5路至阳山碑材站下
【锁石村生态园】公交长巷站(近七号门)乘坐121路至终点站下
★购物★
【新街口】地铁2号线至新街口下/在理工大站乘坐5、9、163路至新街口东站下/在石林百货乘坐25路至新街口东站下/在钟山花园城或银城东苑底站乘坐4路至新街口西站下
【大行宫】地铁2号线至大行宫下/在理工大站乘坐5、163路至大行宫下/在石林百货乘坐25路至大行宫下
【珠江路/新世界】地铁2号线至新街口换乘地铁1号线至珠江路下/钟山花园城或银城东苑底站坐52路至浮桥/石林百货坐25路至珠江路南站
【湖南路】地铁2号线至新街口换乘地铁1号线至玄武门下/在钟山花园城或银城东苑底站乘坐52路至玄武门下/在石林百货乘坐25路至玄武湖公园下
【中央门先锋广场】位于中央门汽车站旁,见“中央门汽车站”方案。
【长三角书市】在钟山花园城或银城东苑底站乘坐52路至山西路下
【夫子庙/水游城】地铁2号线至新街口换乘地铁1号线至三山街下/在理工大站乘坐49路至夫子庙下/在银城东苑底站乘坐4路至夫子庙下。
【堂子街二手市场】地铁2号线至上海路下
★文教中心(大学城)★
【仙林】地铁2号线可达南大仙林校区,所在区域即是仙林大学城
【江宁】地铁2号线至新街口换乘地铁1号线可达中国药科大学,所在区域即是江宁大学城
【浦口】依铁路南京站方案至火车站广场东换乘159路可达浦口诸多高校,或地铁2号线新街口转1号线至鼓楼站换乘D2路可达南信大等。
所获荣誉
学校是江苏唯一连续四届获得“江苏省十大专利金奖”和“十大专利发明人”称号的单位,先后荣获“全国专利工作试点示范高校”、“国防科技工业知识产权推进工程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并创办有全国第一个依托大学和大学科技园建设的国家专利产业化试点基地,为国防和国民经济建设均做出了重要贡献。
特色专业
通信工程
业为江苏省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本专业以加强学生“通信系统”知识教学为特色,使学生具有较宽广的无线通信系统、数字通信技术、现代通信网和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知识,以适应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要求。标准学制是四年,但是允许学生在三至六年的时间内完成学业。
本专业是电子和信息工程方面的较宽口径专业。主要学习信息的采集、处理、传输、交换、检测技术,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研制、开发与应用,电子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等专业知识,应用性很强。
特种能源工程与烟火技术
是南京理工大学的特色优势专业,还记得2008年第29界北京奥运会上那一场场惊艳的烟花盛会吗?那就是由这个专业的潘功配老教授带头研制的,给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人们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我们也不得不赞叹南京理工大学学科实力之强大啊!
所属学科为国家级重点学科,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现代火炮发射理论与技术、新概念武器等研究方面具有明显的特色与优势,在国内同专业中处于领先地位。专业在全国兵器行业中具有突出的人才培养优势和影响力。该专业依托军工学科的优势,通过几十年的建设与发展,逐步实行向通用学科开拓和发展。学校准备到“十一五”末期,把武器系统与发射工程专业建设成国内一流,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重点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