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师范大学

知名校友

杨学明:1978年考入浙江师范学院物理系,1995年底被聘为台湾原子与分子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2000年他升为终身职研究员。2001年开始,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兼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11年12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陈志敏:1981年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1988年在南开大学获博士学位,1988年至1989年中国科学院数学所做博士后。现为天津大学数学系教授,南开大学数学学院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科院数学所博士后。

郁国梁:1983年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获学士学位,1986年获四川大学硕士学位,1991年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Stony Brook分校博士学位。1991年至1992年,在美国Berkeley数学科学研究所任研究员,1992年至1998年,任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助理教授,1998年,晋升为该校副教授。2000年至今在美国Vanderbilt大学工作,2001年晋升为教授。

办学条件

学校教学基础设施先进、功能齐全,图书馆、资料室现有纸质图书340余万册、电子图书210万余种;拥有实验室48个,其中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6个。实验室总面积12万余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3.9亿元。

师资队伍

学校有在职教职员工2680余人,专任教师1480余人,具有正高职称教师330余人,副高职称教师75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61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共享中国科学院院士5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1人,国家外专千人计划入选者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突出贡献专家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8人,“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8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教育部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8人;省特级专家2人,省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省“千人计划”入选者3人,省“钱江高级人才”特聘教授5人,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入选者42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41人。

学科建设

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大楼浙江师范大学现有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3个省重中之重学科,2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 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1个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研究基地,1个省基础教育研究基地,15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9个省级优势专业,8个省级重点专业,12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6门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曾获 4 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2009年学校成为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2013年顺利通过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总体验收。现有2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 11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并是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

国家级特色专业

思想政治教育:师范本科专业,学制四年,授予法学学士学位,国家级特色专业(省内高校同类专业唯一)。

教育技术学:师范本科专业,学制四年,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国家级特色专业,省重点专业。

学前教育:师范本科专业,学制四年,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首批国家级特色专业)。

物理学:师范本科专业,学制四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国家级特色专业,浙江省首批重点专业。

汉语言文学:师范本科专业,学制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创办于1956年,省级重点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省级重点专业

体育教育:师范本科专业,学制四年,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省重点专业。

英语:师范本科专业,学制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省重点专业,校品牌专业。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本科专业,学制四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浙江省首批重点专业,校品牌专业。

生物科学:师范本科专业,学制四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省重点专业,校品牌专业。

省级重点建设专业

财务管理:非师范本科专业,学制四年,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省重点建设专业。

工商管理:非师范本科专业,学制四年,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省重点建设专业。

法学:非师范本科专业,学制四年,授予法学学士学位,省重点建设专业。

社会工作:非师范本科专业,学制四年,授予法学学士学位,省重点建设专业(省内高校同类专业唯一)。

应用心理学:师范本科专业,学制四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省重点建设专业。

翻译:非师范本科专业,学制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省重点建设专业,校特色专业。

音乐学:师范本科专业,学制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省重点建设专业。

计算机技术与科学:师范本科专业,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省重点建设专业。

生物技术:非师范本科专业,学制四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省重点建设专业,校特色专业。

化学:师范本科专业,学制四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省重点建设专业。

应用化学:非师范本科专业,学制四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省重点建设专业。

对外汉语:非师范本科专业,学制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省重点建设专业。

2012年学科评估

学科名称

学科整体水平得分

名次

马克思,主义理论7340
心理学6817
化学6748
地理学6429
生物学6754
生态学6563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6563
软件工程6474
物理学6649
工商管理6750

院系设置

浙江师范大学院系设置

门类

部门

下设系别

综合初阳,学院
文科经济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市场,营销学,系,会计学,系,财务管理学系,电子商务学系,国际贸易学系
法政,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系,法学系,社会工作系,行政管理系,社会科学系
教育学院教育学系,心理学系,教育技术学系,课程与教学,系
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学前教育系,艺术教育系,动画系
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系,历史学系,人文教育
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日语,系,翻译系
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文化产业管理系,戏剧影视文学系,广告系,数字,影视传媒,系
国际文化与教育学院
中非,商学院
理科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系、物理学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电子信息工程系、通信工程系、信息与计算科学系、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系、软件工程系、网络工程系、材料物理

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科学系,城市规划系,环境科学系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化学系,应用化学系,生物科学系,生物技术系,科学教育
艺体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体育教育系,社会体育系
美术学,院美术学系,艺术设计
音乐学院声乐系,理论与作曲系,钢琴系,管弦,与民族,器乐,系
工科工学院机械工程系,交通运输
其它职业教育学院
研究机构教育科学研究院
儿童研究院
非洲研究院
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
物理化学研究所
LED芯片研发中心
农村研究中心
独立学院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

学校简介

浙江师范大学体育场外观浙江师范大学本部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金华市,地处浙江中部,北依沪杭,南联闽粤,交通便捷。学校占地面积3300余亩,建筑面积100余万平方米。校园环境清幽,绿树成荫,芳草似锦,与国家级风景名胜双龙洞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是求知成才的理想之地。

浙江师范大学前身为杭州师范专科学校,创建于1956年。1958年升格为杭州师范学院。1962年,杭州师范学院与浙江教育学院、浙江体育学院合并,更名为浙江师范学院。1965年,浙江师范学院从杭州搬迁至金华现校址。1980年被列为省属重点高校。1985年更名为浙江师范大学。2000年、2001年、2004年浙江财政学校、浙江幼儿师范学校和金华铁路司机学校相继并入。

浙江师范大学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主的多科性省属重点大学,现有初阳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法政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杭州幼儿师范学院、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人文学院、外国语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工学院、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国际文化与教育学院、中非国际商学院、行知学院(独立学院)等19个学院65个专业,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25700余人,研究生(含专业学位研究生)4970余人,留学生近400人,各类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学生15000余人。在职教职员工2680余人,专任教师1480余人,具有正高职称教师330余人,副高职称教师75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61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共享中国科学院院士5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1人,国家外专千人计划入选者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突出贡献专家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8人,“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8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教育部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8人;省特级专家2人,省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省“千人计划”入选者3人,省“钱江高级人才”特聘教授5人,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入选者42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41人。学校为首批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和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参与学校,并拥有教育部确定的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铁道部确定的铁路机车司机培训基地、浙江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浙江省幼儿师资培训中心、浙江省幼儿园园长培训中心等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建校以来,学校为社会输送了20万各级各类人才,涌现了科技部973计划首席科学家、2002年度海外华人物理学会亚洲成就奖、2007年度中科院唯一个人杰出成就奖得主杨学明,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讲座教授郁国梁、陈志敏等一大批学术精英;浙江省50%一级重点中学校长、在职特级教师中的45%是学校校友。

文化传统

校训

砺学砺行,维实维新

浙江师范大学校训“砺学砺行”之“砺”,本指磨刀石,初作“厉”,后作“砺”。用作动词,意为“砥砺”、“磨砺”。砺、厉、励,三字相通,引申为 “勉励”、“激励”、“振奋”等义。“学”,涵括“学问”和“学习”两个层面, 前者主要指“学识”、“理论”,后者主要指“认知”、“研习”;“行”,涵括“行为”和“作为”双重蕴义,前者主要指“行动”、“实践”等基本义,后者主要指“品行”、“有为”等提升义。“砺学砺行”,包孕着丰富的辩证思维,不仅要“知行合一”、“学行并举”、“理论联系实际”、“道德文章俱佳”,而且将“学”与“行”统一于相互砥砺、激励的动态过程之中,着力于励志奋勉、精韧不怠,要求全校师生员工立学立行,不断修养学品、探研学问,且躬身履践、日进有功,以追求一种 杭州师范大学 超迈高远的卓越人生境界。

“维实维新”之“维”,本指系物的大绳,后亦喻指一切事物赖以固定的东西,如“地维”、“纲维”等。用作动词,意为“维系”、“连结”。维、唯、惟,三字相通,引申为“惟一”、“惟独”、“只有”等义。“实”,即“实事求是”、“敦实诚信”之“实”;“新”,乃 “革故鼎新”、“开拓创新”之“新”。自建校以来,师大人崇尚实践、探究本质、追求创新、服膺真理,且薪火相传、日新月异,形成了独特的科学与人文精神,因此,“维实维新”四字,执本秉要,取精用弘,不仅是对师大校训历史文脉的承续与发展,而且也是对其思想要义的升华与阐扬,更是对师大学人的约律与激奋,是全校师生员工“已然”的共同语言和“应然”的行为准则及其统一体。它将“实”与“新”融会于相互维系、并进的不懈追求之中,要求唯实是从、唯新是举,追求真知、创造新知,共享人类文明新成果,开辟人类知识新天地。

“砺学砺行,维实维新”,熔铸了中华民族文化之神髓,凝炼了浙江师范大学教育之精魂。在内容上,相辅相成、浑然一体,注重“学行结合”与“实新偕进”的两两对应及其有机统一,富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和浓郁的现代大学气息,文意畅达、文气贯通,言近而旨远、辞约而意丰;在形式上,运用中国古典诗赋叠字、复沓等修辞手段,贴切允当、庄重典雅,谐音协律、易记易诵。

“砺学砺行,维实维新”,熔铸了中华民族文化之神髓,凝炼了浙江师范大学50年教育之精魂。

校歌

词:梅新林

曲:孟卫东

我们从钱江之滨启航,我们在芙蓉峰下成长。

园丁摇篮,桃李芬芳,我们播种春天的希望。

巍巍北山,悠悠钱江,晚风中送别西下新月,晨曦里迎来东升初阳。

砺学砺行,维实维新,我们践行共同的理想。

我们为坎坷经历忧伤,我们因历经坎坷自强。

几多梦幻,几多追求,我们笑傲历史的沧桑。

巍巍北山,悠悠钱江,晚风中送别西下新月,晨曦里迎来东升初阳。

砺学砺行,维实维新,我们迸发奋进的力量。

我们在知识星空翱翔,我们为精神家园守望。

立人树人,薪火传扬,我们铸就民族的脊梁。

巍巍北山,悠悠钱江,晚风中送别西下新月,晨曦里迎来东升初阳。

砺学砺行,维实维新,我们开创明天的辉煌。

校标

浙江师范大学校标校标为圆形造型,其基本轮廓由两个同心圆构成。外圆为灰色背景(标准色:Pantone Cool Gray5CVC,C:0,M:0,Y:0,K:20)(特殊使用时,外圆背景可用Pantone Cool Gray 5CVC,C:15,M:20,Y:30,K:0),圆环上半部分设计有中文校名(校体字),下半部分设计有英文校名;内圆为绿色背景(标准色:Pantone Cool Gray 3415CVC,C:100,M:0,Y:100,K:30),中央设计有白色的“人”字形的图案,图案下方标有“1956”;两个同心圆之间设计有一个墨绿色的圆形线条(标准色:Pantone Cool Gray 3415CVC,C:100,M:0,Y:100,K:50)。

校徽主图案,如一个“人”字,坚实而有动感,象征学校充满青春活力的个性,同时体现“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强调学校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校徽主图案,又如一座山峰,挺拔而秀美,表示该校坐落在风景秀丽的芙蓉峰下,同时象征师大人勇攀高峰的进取精神。校徽轮廓由两个同心圆构成,内圆设计为绿色背景,外框为墨绿色的实线,代表的是创新精神和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外圆设计为灰色背景,无外框,体现时代性、国际性、开放性的特点。“1956”为该校创办时间,说明学校办学历史、文化底蕴。校体字“浙江师范大学”与英文校名相对应,寓意师大传统与现代一脉相承,本土与国际融合相通。

相关信息

党政工机构

浙江师范大学党政办公室、浙江师范大学杭州校区办公室、浙江师范大学宣传部、浙江师范大学组织部、浙江师范大学统战部、浙江师范大学机关党委、浙江师范大学监察处、浙江师范大学离退休工作处、浙江师范大学发展规划处、浙江师范大学教务处、浙江师范大学科技处、浙江师范大学社科处、浙江师范大学人事处、浙江师范大学计划财务处、浙江师范大学学生处、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学院、浙江师范大学外事处、浙江师范大学审计处、浙江师范大学国有资产管理处、浙江师范大学实验室管理处、浙江师范大学校园建设处、浙江师范大学保卫处、浙江师范大学工会、共青团浙江师范大学委员会

直属单位

浙江师范大学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浙江师范大学成人教育学院、浙江师范大学图书馆、浙江师范大学期刊社、浙江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推广办公室、浙江师范大学校友办公室、浙江师范大学档案馆、浙江师范大学信息办公室、浙江师范大学采购中心、浙江师范大学文科实验中心、浙江师范大学信息实验中心、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浙江师范大学医院

经营服务机构

浙江师范大学资产经营公司、浙江师范大学后勤集团、浙江师范大学国际交流中心

学术研究

研究机构

浙江师范大学邵逸夫图书馆浙江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浙江师范大学儿童研究院、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浙江师范大学物理化学研究所、浙江师范大学LED芯片研发中心、浙江师范大学农村研究中心

研究所

机构名称

批准时间

批准单位

文学研究所2003年7月浙江师范大学
中国文学与文化研究所2003年7月浙江师范大学
汉语言,文字学,研究所2003年7月浙江师范大学
区域经济研究所2003年7月浙江师范大学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2003年7月浙江师范大学
课程与教学,研究所2003年7月浙江师范大学
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所2003年7月浙江师范大学
儿童文学研究所2003年7月浙江师范大学
学校体育,研究所2003年7月浙江师范大学
心理研究所2003年7月浙江师范大学
世界历史研究所2008年4月浙江师范大学
中国历史研究所2003年7月浙江师范大学
公共管理研究所2004年12月浙江师范大学
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2005年6月浙江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研究所2005年6月浙江师范大学
企业战略管理,研究所2005年6月浙江师范大学
凝聚态,物理研究所2003年7月浙江师范大学
数学研究所2003年7月浙江师范大学
信息光学,研究所2003年7月浙江师范大学
计算机科学,研究所2003年7月浙江师范大学
生态研究所2003年7月浙江师范大学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所2008年4月浙江师范大学
企业管理研究所2008年4月浙江师范大学
机械设备与测控技术研究所2008年4月浙江师范大学
非线性物理,研究所2009年11月浙江师范大学
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2009年11月浙江师范大学
精密机械研究所2009年11月浙江师范大学
浙中,城市群,发展战略研究所2010年5月浙江师范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所2010年9月浙江师范大学
特种水产研究所2010年9月浙江师范大学
环东海,海疆,与,海洋文化,研究所2012年10月浙江师范大学
人文和价值教育研究所2012年10月浙江师范大学

研究中心

研究中心名称

成立时间

批准单位

孔氏南宗,研究中心2003年7月浙江师范大学
中国古典文献研究中心2003年7月浙江师范大学
华人华侨,研究中心2003年7月浙江师范大学
浙派,语文教育研究中心2003年7月浙江师范大学
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2003年7月浙江师范大学
教育评论研究中心2003年7月浙江师范大学
职业教育研究,中心2003年7月浙江师范大学
农村研究中心2003年7月浙江师范大学
儿童发展与教育,研究中心2003年7月浙江师范大学
健身健美,研究中心2003年7月浙江师范大学
软件研发中心2003年7月浙江师范大学
电气自动化,研究中心2003年7月浙江师范大学
绿色合成研究中心2003年7月浙江师范大学
城乡规划,与景观设计研究中心2003年7月浙江师范大学
卫星遥感与环境灾害研究中心2003年7月浙江师范大学
动力系统与,非线性科学,研究中心2005年6月浙江师范大学
生化分析和传感研究中心2005年6月浙江师范大学
音乐研究,中心2005年6月浙江师范大学
文献信息研究中心2005年6月浙江师范大学
社会发展研究,中心2005年6月浙江师范大学
高等教育研究中心2006年10月浙江师范大学
余华,研究中心2008年4月浙江师范大学
民商法研究中心2008年4月浙江师范大学
学前教育,研究中心2008年4月浙江师范大学
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2008年4月浙江师范大学
数字艺术,研究中心2008年4月浙江师范大学
运动检测与,智能控制,研究中心2008年4月浙江师范大学
机电技术研究中心2008年4月浙江师范大学
海峡两岸统计物理与凝聚态研究中心2008年4月浙江师范大学
基础教育,研究中心2009年6月浙江师范大学
出土文献与汉字研究中心2009年11月浙江师范大学
国际教育研究中心2010年3月浙江师范大学
乌克兰研究,中心2010年3月浙江师范大学
浙中商贸研究中心2010年5月浙江师范大学
产业经济学研究,中心2010年5月浙江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与全球化研究中心2010年5月浙江师范大学
城市研究中心2010年5月浙江师范大学
旅游研究中心2010年5月浙江师范大学
妇女发展研究中心2010年5月浙江师范大学
组合数学,与交叉科学研究中心2010年9月浙江师范大学
糖类药物研究中心2010年9月浙江师范大学
国学中心2010年10月浙江师范大学
教师教育研究,中心2010年10月浙江师范大学

科研实验室

浙江师范大学科技馆一、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物理化学研究所

先进催化材料实验室

二、省级重点实验室

物理化学研究所、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固体表面反应化学实验

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浙江省光信息检测与显示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浙江省特色经济植物,生物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三、校级重点实验室

LED芯片研发中心

LED照明技术实验室
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凝聚态物理,实验室
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软件新技术实验室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

学术期刊

浙江师范大学公开出版发行的刊物有《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学教研(数学)》,其中学报社会科学版为双月刊,自然科学版为季刊。此外,还发行内刊《教师教育》、《成人高等教育》、《语文教研》、《中学物理教学》、《化学教学与实验》和《生物教学与实验》等。这些刊物在浙江基础教育界反响良好,为浙江省师资培训、教学教研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交流合作

浙江师范大学坚持开放办学,先后与5大洲、4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140余所高等院校或教育机构建立了合作和交流关系,与20个国(境)外大学确立了校际学生交换项目。1996 年学校在喀麦隆建立汉语培训中心;1987年和1997年分别获得招收长、短期来华留学生资格;2004年成为教育部“教育援外基地”,长期承担我国教育援非高层培训工作;2004年经教育部、公安部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成立“出国留学服务中心”,为广大师生自费出国留学提供相关服务; 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获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招生资格;2007年,学校先后在乌克兰、喀麦隆建立了孔子学院;2010年,成为外交部“中非联合研究交流计划”、教育部“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国家留学基金委“国际区域问题(非洲)研究高级人才培养计划”的项目执行单位;2011年,学校获批商务部中国基础教育援外研修基地;2012年,学校在莫桑比克建立了孔子学院。

历史沿革

浙江师范大学美术楼1956年,浙江师范大学的前身是杭州师范专科学校在杭州西子湖畔诞生。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浙江省第一所没有任何学校做基础、依靠白手起家建立起来的高等院校。1958年6月,浙江省委、省人委决定,杭州师范专科学校升格为师范学院,并迁往浙江中部城市金华,定名为“金华师范学院”。省里选定金华北郊高村以南、骆家塘村以北(包括骆家塘村)、金华第二中学以东的言台山、茅栗山那片广阔的黄土地为院址(即浙师大现校址);并且以金华专员公署为主组成了金华师范学院筹建工程处,迅速办理了征地手续,制订了工程规划,由省直接投资拨款,金华师范学院第一期工程在1958年底破土动工。

1959年10月底,省委、省人委正式下文,决定把学校定名为“杭州师范学院”。这样,创办两年的杭州师范专科学校正式升格为杭州师范学院,校址在杭州。但是,学院派去参加金华筹建工程处工作的人员还没有撤回,1959年学院还不时派师生前往金华参加建校义务劳动,甚至还投资5万元购置了校具。直至1960年3月13日,杭州师范学院在金华筹建工程处的5位同志才撤回学校。1960年4月,建德师范专科学校迁入在金华新建成的第一期工程校舍(1959年12月竣工),并于当年7月改办成金华师范学院。

1962年8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杭州师范学院、浙江教育学院、浙江体育学院三校合并,改名为浙江师范学院。1963年,著名国学家、书法家、浙江博物馆馆长张宗祥为学校书写了校牌。

20世纪60年代中期“文革”爆发前夕,浙江师范学院开始步入了动荡和不安。1965年5月下旬的一天,省委第一书记江华和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冰约见学院副书记王元珍、副院长林尧和办公室主任纪梦秋,口头传达了省委关于学院搬迁金华北郊农村校址的决定,理由是战备疏散。

1965年6月8日,校党委综合实地考察和群众意见,向省教育厅和省委宣传部就迁校问题打了报告,实事求是地说明:“全院一次搬到金华有很大困难,主要是教学用房不敷使用,生活用房也很悬殊(金华校舍总共才23487平方米),如果一次搬去,不但学生无法上课,很多教师也无宿舍可住。”8月上旬,省委作出新的具体决定:体育系、外语系并入杭州大学;教研部留在杭州改为省教育厅教研部(后重建成浙江教育学院);中文、数学、物理三系随校搬往金华。

浙江师范大学外语楼迁校工作很快展开,从7月下旬到8月底止,只用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迅速完成了900多吨的图书、仪器、校具等物资的包装、运输、拆卸、安装等任务,做到安全无损。与此同时,还完成了金华校舍的教学用房、生活用房的初步修缮和安排布置工作,保证了学校在9月上旬如期开学。

南迁金华后,浙江师范学院缩小到3个系3个专业,学生从1084人锐减到730余人,教职员工从536人锐减到321人,校舍面积锐减到2.4万平方米。学校还不及1958年升格杭师院时的规模。

1965年8月,中共浙江省委在浙江师范学院迁至金华后学校如何定位时指出:“学校迁金后试办为半工(农)半读性质的师范学院,其任务是既培养第一代半工(农)半读中等学校师资,又培养全日制中学师资。”8月21日,搬迁任务还没有全部完成,学校就向省委宣传部(并报书记处)呈送了《关于浙江师范大学改为半工(农)半读后几个问题的请示报告》,并对半工(农)半读的具体做法作了说明。

要办好半农(工)半读学校,必须要有劳动基地。在金华地、县、区各级领导的支持下,学校一边开展调查研究制定计划,一边着手解决劳动基地问题,最后投资100万元,在蒋堂杨梅垅平水殿建起了浙江师范学院农场。不久,中文系一年级师生就到农场半农半读,寒假还在农场办起了浙师院农业技术学校(半农半读)作为附中,招生50名。同时组织1966届学生到附近几个县的农业中学实习。不久,“文革”开始,农场土地移交给部队,农业附中也于1967年底随校农场撤销而停办。

1970年7月27日,浙江省下发了浙革89号文件《关于调整大专院校的决定》,关于浙江师范学院只有一句话:“浙江师范学院的人员、设备,由省统一调配给金华、丽水、台州三地区。”令浙江师范学院一分为三。直到1974年6月4日,国务院科教组正式下发了《关于同意重建浙江师范学院的通知》,停办四年之久的浙江高师教育又得到了恢复和延续。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1985年2月13日,浙江省人民政府下达了《关于将浙江师范学院改为浙江师范大学的批复》。新更名的浙江师范大学是省属重点大学,校园占地面积近800亩,校舍建筑面积近8万平方米。设有10系,共计8个本科专业,9个专科专业。有儿童文学、基础数学函数论两个专业招收研究生。

学校正式更名为“浙江师范大学”后规模逐渐扩大,2000年、2001年、2004年,浙江财政学校、浙江幼儿师范学校、金华铁路司机学校相继并入浙江师范大学。

相关新闻

中国学术编年与学术史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2013年10月27日,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浙江师范大学江南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学术编年与学术史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中国学术编年》主编梅新林、俞樟华,策划人倪卫国,知名学者詹福瑞、刘跃进、刘小枫、周少川、赵剑英、黄朴民、梁涛、张国星、刘石、张廷银、李琳,以及元代卷撰稿人邱江宁、明代卷撰稿人陈玉兰等与会。会议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董事长朱杰人主持,社长王焰致欢迎辞。

《中国学术编年》历时28年编纂而成,目前已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共9卷12册1000余万字,按时代先后分为先秦卷、汉代卷、三国两晋卷、南北朝卷、隋唐五代卷、宋代卷、元代卷、明代卷、清代卷,是迄今为止汉语学术界首次以编年的形式对中国历代学术发展史进行系统梳理的集大成之作。同时,《中国学术编年》也是一部兼具研究与检索双重功能的超大型工具书。全书收录学者四万五千余人、论著四万五千篇(部),数量规模超过以往学术编年著作,并且该书每卷后都编有详细的“人物索引”和“论著索引”,便于读者查找使用。

学校领导

浙江师范大学历任领导

职位姓名任期
杭州师范,专科学校时期(1956,8,-,1958,9)
党委
党委书记蒋养民1957,1,-,1958,7
党委书记曲荷1958,7,-,1959,3
行政
筹建人王绍艮1956,6,-,1956,12
副校长王绍艮1956,12,-,1958,9
校,长曲荷1958,6,-,1959,4
杭州师范学院,时期(1958,9,-,1962,8)
党,委
党委书记曲荷1959,3,-,1960,4
党委书记魏鉴清1960,1,-,1961,8
代理党委书记牛福地1961,9,-,1962,11
行政
院,长曲荷1959,4,-,1959,12
院,长江希明1959,12,-,1962,8

浙江师范学院时期 (1962.8 - 1970.9 1974.8 - 1985.2)

党,委
党委书记江牧岳1962,11,-,1963,8
党委书记李子正1965,9,-,1967,11
党委书记于耐毅1977,11,-,1984,2
党委第一书记李子正1979,3,-,1984,2
党委书记方焕启1984,2,-,1985,2
行政
院,长江希明1962,8,-,1963,8
院,长郑晓沧1963,11,-,1965,8
院革委会主任,(,学生,)王清焕1967,11,-,1970,7
院革委会主任,院长于耐毅1977,11,-,1984,2
院,长蒋风1984,2,-,1985,2
浙江师范大学时期,(1985,2,-,)
党委
党委书记方焕启1985,2,-,1987,1
党委书记陈文韶1987,1,-,1988,9
党委书记陈培德1988,9,-,1991,9
党委书记朱玉1991,9,-,1997,1
党委书记毛华岳1997,1,-,2002,5
党委书记李鲁2002,5,-,2008,5
党委书记梅新林2008,6,-,2011,9
党委书记陈德喜2011,9-
行政
校,长蒋风1985,2,-,1988,1
校,长薛克诚1988,1,-,1992,9
校,长骆祥发1992,12,-,1997,1
校,长朱玉1997,1,-,1999,3
校,长徐辉1999,3,-,2006,9
校,长梅新林2006,9,-,2008,12
校,长吴锋民2009,1,-

特色专业

思想政治教育

国家级特色专业,学制四年,授予法学学士学位,国家级特色专业(省内高校同类专业唯一)。

学前教育

首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学制四年,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