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药学院

基本信息

办学类型:普通本科

所在地: 广东

性质类别:医药广东药学院www.cnyyjob.com类

通讯地址: 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大学城外环东路280号

邮政编码: 510006

联系电话: 020-39352027,39352029

电子邮箱: gyxsc@126.com

学校网址:http://www.gdpu.edu.cn/

招生网址: http://zsb.gdpu.edu.cn/index.asp

就业网址: http://grad.gdpu.edu.cn/

成人高考主页:http://www.gz-chengkao.com/yuanxiaoxinxi/250.htm

成人高考报名地点: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373号华南理工大学正门国家大学科技园金华园区二楼213

学院简介

广东药学院是我国独立建制的3所药科大学之一,广东省热门高校,首批进驻广州大学城的10所优质名校之一,广东省培养药学、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等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干部的重要基地,广东省国家执业药师培训中心,也是广东省医药卫生系统继续教育的重要基地和广东省3家药学法定CMA计量认证单位之一,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以及接收港台澳台学生、外国留学生和面向全国招生资格。

学校本部坐落在风光旖旎的广州大学城,有广州赤岗校区、宝岗校区和中山校区,全校园占地面积3200多亩。学校具有48年的办学历史。她的前身是建立于1958年的广东省卫生干部进修学院,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普通本科学校,定名为"广东医药学院",1994年2月,为了广东药学院www.cnyyjob.com适应广东经济进一步发展要求,更名为"广东药学院",成为继中国药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之后,我国第三所独立建制的高等药科学校。

学校具有普通高等教育、研究生教育及成人教育等完整的教育体系。现设有药科学院、医药经济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基础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学校师资队伍整体结构比较合理,力量比较雄厚,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专任教师中正副教授和具有相当职称的教师约占36%,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约占61.8%。

学校重视素质教育,始终将质量和特色作为办学的生命线,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尤其是近两年来,及时抓住广东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机遇,科学定位,明确发展思路,全面加强内涵建设,根据"以药学为特色、药医结合、多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思路,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探索和实践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及时优化专业和学科结构,大力拓展办学空间,改善办学条件,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办学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形成了大学城主校区、赤岗校区、宝岗校区和中山校区多校区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形成了研究生教育、普通本科教育(含适量专科)、成人高等教育多层次的教育体系。由于专业的独特性和学生的良好素质,近十年来,我院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一直处于全省高校前列,2002年以来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均超过96%,各届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和社会的欢迎!绝大多数毕业生已成为广东省医药和卫生行业的主要技术骨干和管理干部,为广东省医药广东药学院www.cnyyjob.com卫生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重视科研与科技开发工作,具有较强的新药研究开发能力和公共卫生、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等研究能力。学院以重点学科建设为龙头,以硕士学位点和省院级研究机构为依托,以经济建设为导向,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性研究,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建设,加强科技开发力度,强化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能力。设有广东省药物新剂型重点实验室、国家中医药局二级实验室、广东省科教兴医重点实验室、省教育厅现代中药重点实验室、中西医结合实验室,以及药物研究所、生物制药研究所、中药开发研究所和附属第一医院、附属中山医院、附属广钢医院等,仪器设备先进,形成较为完整的科研体系,积极承担国家、部、省级以上的科研课题并获得丰硕的科技成果,积极与企业开展横向合作,为医药企业的科技创新提供了技术服务,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广东省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

学校对外合作与交流活跃,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美国休斯顿大学、瑞典隆德大学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与香港大学联合办学;同时与社会各界也有着广泛联系。学校具有优质的办学条件和优美的育人环境,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推进各项事业,做大做强,为建设"以药为主,医药结合,多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有特色的国内知名医药大学而奋斗。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吴梅兴

男,汉族,1954年出生,广东梅县人,中共党员,研究员,广东药学院党委书记。 1978 年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留校担任中文系学生政治辅导员,系分团委书记。1984年调入学校党委组织部,先后任组织部副科长、科长、副部长、部长等职,在此期间受省委组织部的委派,挂任中共龙门县委副书记。1998年2月起至2004年2月任华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广东高校党建研究会副秘书长,在此期间,2003年曾参加由中山大学与英国牛津大学合作举办的“广东省第二批高级公务员公共行政管理知识研究班”,期间赴英国牛津大学学习考察一个月。2004年2月起任广东药学院党委书记。吴梅兴书记长期在高校战线工作,重视理论学习与实践,潜心学习与研究中国高等教育管理,曾撰写并出版《论我国高校的办学自主权》一书(合著,由中国编译出版社出版)。另外,发表高等教育管理论文20余篇,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高校学生“三观”教育》(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2期)、《树立科学发展观,促进高等教育发展》(收编入《中国当代教育思想宝库》,人民时报出版社出版)、《师德建设:高校道德建设的“龙头”》(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公平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高教探索,2007年第1期)、《从创造教育到创新教育——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现代意义》(现代教育论丛,2007年第2期)、《“三对接”造就“三强”医药人才》(中国教育报,2007年10月29日)等等。 此外,吴梅兴书记注重开展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的实践研究,积累了丰富的高等教育管理经验,先后主持《广东中药产业产学研创新模式及机制研究》、《复合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特色大学形成的探讨》等省、校级课题。

校长:朱家勇

1954年出生于安徽芜湖,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82年毕业于皖南医学院医疗系本科,1988年毕业于苏州医学院,获寄生虫感染免疫学硕士研究生学位。1993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6年被广东省高教厅列为高校“千百十工程”重点培养教师,1998年晋升为教授。2000年底于美国加州大学参加广东省首批高层次管理人才出国进修学习回国。曾任广东医学院党委副书记等职,2002年至今任广东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朱家勇教授长期从事高等教育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现任广东省热带病学会副理事长、广东省寄生虫学会副理事长、广东省药学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广东分会常务理事、广东医药行业协会化学制药分会会长、广州市医药行业协会副会长、广东社区卫生专家指导委员会成员、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理事、国家医药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药和食品行业协会学术顾问、广东药食同源学会顾问、香港中药学会顾问、全国高等医药类规划教材编写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药学年鉴》副主编、《药学教育》编委、《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编委、《热带医学》编委、《中国天然药物化学》编委、《广东医学》编委会副主任委员、《现代食品药品杂志》编委会副主任委员、《广东药学院学报》主编。 朱家勇教授曾参加和主持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卫生部重大科研项目及省厅市级项目20余项,获省市级成果奖4项,担任过国家科技部863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粤港澳重大科技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成果奖等重大科技项目的评审专家。在国家级和省级杂志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多次出席国际性学术研讨会及全国性学术会议交流会,还参编、主编和主审了多本专著和教材。

党委副书记:张建华

张建华,女,汉族,1962年出生,河北定兴人,中共党员,研究员,公共管理硕士(MPA)、医学学士、江西省委党校研究生。

1984年8月至1998年9月在赣南医学院工作,曾任学院团委副书记、书记、学工处党总支副书记等职务,获助教、讲师、副教授等职称;1998年9月至2009年1月任江西省卫生厅党组成员、副厅长;2009年2月至2009年7月任中共江西省委教工委委员、教育厅副厅长;2009年7月至2011年6月任广东药学院党委副书记,获公共卫生事业管理研究员职称;2011年6月至今任广东药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

副校长:陈思东

男,汉族,1956年3月出生,广东兴宁人,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广东药学院党委常务委员,副院长。陈思东同志1972年9月至1974年4月在广东兴宁宁新公社阳光大队陈屋生产队务农;1974年5月至1975年5月在广东兴宁电机厂当临时工;1975年5月至1978年3月在广东兴宁宁新公社阳光大队陈屋生产队务农,任生产队长;1978年3月至1982年1月在广东医药学院公共卫生专业念书;毕业后至今在广东药学院工作,其中1982年1月至1987年8月任流行病学教研室助教;1987年9月至1988年 10月在美国华盛顿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系当访问学者;1988年11月至1992年11月任广东医药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副主任,讲师;1992年 12月至1999年2月任广东药学院预防医学系副主任,副教授;1999年3月至2003年5月任广东药学院预防医学系党总支书记;1999年9月至2002年7月在第一军医大学读博士学位;2003年4月至2003年8月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班学习;2003年6月至2005年3月任广东药学院院长助理兼公共卫生学院院长、教授。2005年3月起任广东药学院副院长。陈思东同志一直从事高校教学、科研和基层党务工作,特别是对高校行政管理、教学和流行病学等方面有一定的研究。主编了广东高校"九五"规划重点教材《流行病学》;在各类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00多篇;近年来主持了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州市重点攻关项目及教育厅基金等的10个科研项目的研究,获广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2003年被中华预防医学会评为抗非典先进科技工作者,2004年被评为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现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公共卫生与全科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预防医学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药学类规划教材编写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流行病学学会主任委员、广东省消毒学学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热带医学会副秘书长、广东省和广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专家委员会专家。

副校长:何崇军

男,满族,1957年7月出生,辽宁东港人,中共党员,本科学历,硕士学位,助理研究员,广东药学院党委副书记。何崇军同志1974年8月至1978年1月在海南省儋州市当工人,1978年1月至1982年1月就读华南师范大学数学系,本科毕业,1982年1月至1984年6月在广东省地质工程学校任教师,1984年6月至2005年3月在华南师范大学工作,期间1993年1月至1994年1月到广东省英德市挂职扶贫,1993年1月定副处级,1995年7月至1999年11月任招生办副主任,1999年12月至2004年12月任招生办主任,2000年1月定正处级,2004年12月至2005年3月任继续教育学院院长。2005年4月至2006年6月任广东药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2006年6月至2009年3月任广东药学院党委委员、常委、副院长。2009年3月起任广东药学院党委副书记。何崇军同志1988年被评为广东省高校系统先进工作者,1994年被评为广东省扶贫先进工作组员,1999年被评为学校优秀党务工作者,2002年被评为省委党校中青年领导干部培训一班优秀学员,2002年获华南师范大学行政管理工作优秀奖,2002年获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先进个人奖。何崇军同志长期在高校工作,熟悉高校的工作特点,有较强的行政管理能力,工作经验比较丰富。他工作扎实,作风正派,廉洁自律,工作作风民主,密切联系群众,有良好的群众基础,事业心和责任感强,较长时间担任行政管理和党的基层组织领导工作,有较好政策水平,决策能力强,工作思路清晰,讲究科学管理并具有开拓进取精神,善于驾驭各种复杂矛盾,正确处理各种关系,有较强的综合协调能力和一定的领导水平。

副校长:张幼铎

张幼铎,男,汉族,1957年9月出生,浙江温州人,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广东药学院党委委员、常委,副院长。

张幼铎同志1975年9月至1980年9月在浙江温州市双屿中学任教,1980年9月至1984年7月就读中山大学历史系,本科毕业,1984年7月至1986年9月在中山大学学生处工作,1986年9月至1989年7月在中山大学社会学系读研究生, 1989年9月至1989年12月在中山大学政治与行政管理系任教;1989年12月至1996年3月在中共广东省委高校工委办公室工作,先后任科员、副科级干事、正科级干事,1996年3月至1998年3月任中共广东省委高校工委、广东省教育厅办公室副处级调研员。1998年3月至2000年5月任广东省委高校工委、广东省教育厅办公室副主任。2000年5月至2003年9月任广东省教育厅办公室副主任,2003年9月至2005年12月任广东省教育厅办公室调研员。2005年12月至2009年3月任广东省教育厅办公室主任。2009年3月起任广东药学院党委委员、常委,副院长。

院系设置

现设有药科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临床医学院、基础学院、中药学院、广东药学院中山校区夜景(19张)医药信息工程学院、医药商学院、医药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健康学院、生命科学与生物制药学院、护理学院、食品科学学院、医药化工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人文社科部、体育部、培训中心18个二级院(部)以及图书馆、现代教育技术中心2个教辅单位。

药科学院

005药学(本专业为广东高校名牌专业)

018 药 学(医院药学)

027 药 学(临床药学

039 药 学 (医药事业管理(英语特色班))

040 药 学(国际医药贸易(英语特色班))

056 药 学 (药物化学)

药 学 (药物分析

001制药工程

002药物制剂(本专业为广东高校名牌专业)

003 药物制剂(天然药物制剂)

082 药学(专科)

公共卫生学院

012 预防医学(本专业为广东高校名牌专业)

004 预防医学(卫生监督

013 预防医学(卫生信息管理)

015 预防医学 (医疗保险)

017 预防医学(职业病防治)

011 卫生检验

临床医学院

008 临床医学

030 临床医学(全科医学)

043 临床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

007 临床医学 (计划生育与妇幼保健)

医药商学院

国际医药物流管理

038国际经济与贸易(中药国际贸易(英语特色班))广东药学院中山校区(19张)

025 公 共 事 业 管 理(药事管理

026 市 场 营 销(医药贸易)

031人力资源管理(医药人力资源管理)

034电子商务(药品电子商务)

080 医药营销(专科)

医药经济学院

038国际经济与贸易(中药国际贸易方向(英语特色班))(理工)

090国际经济与贸易(中药国际贸易方向(英语特色班))(文史)

015健康保险(健康保险方向)(理工)

067健康保险(健康保险方向)(文史)

099经济学(文史)

医药信息工程学院

029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药软件工程

033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药信息)

063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商务信息)

035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医学智能信息处理)

036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动漫程序设计)

037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医学应用)

[5]048数字媒体技术

055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医学电子仪器)

056 生物医学工程 (医学影像技术)

057电子信息工程

中药学院

024中药学美丽的校园环境020 中药学(中药分析与鉴定)

021 中药学(中药保健产品)

022 中药学(中药养生学)

023 中药学(中药现代化技术)

019中药资源与开发

059 中草药栽培与鉴定

010中药制药

083中药(专科)

生科学院

046生物技术

051 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安全评估)

061 生物技术 (能源与环境技术)

052 生物科学

028 生物制药

护理学院

054护理学(理工)

091护理学(文史)

食品科学学院

053食品质量与安全

062食品科学与工程

医药化工学院

050 化学工程与工艺校园一角

047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058应用化学(化妆品)

009应用化学(精细化工)

外国语学院

045英语(医药英语)(理工)

066英语(医药英语)(文史)

健康学院

康复治疗学

其他

基础学院我们的广东药学院(11张)

继续教育学院

体育部

人文社科部

研究生部

中药学

药剂学

药物化学

药物分析学

内科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病原生物学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知名校友

刘 荣,美国Austarpharma公司总裁、首席科学官,博士,国际“难溶性药物领域”知名专家

梁灼辉,美国Pfizer(辉瑞)制药公司(世界第一大药厂,500强企业)研究员,化学药物研究领域知名专家

陈义生,美国Abbott(雅培)制药公司(世界500强企业)全球制药研究中心研究员,药物配方设计领域知名专家

郑 重,广州安健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洪江游,广东中瑞医药有限公司、海南中瑞康芝制药有限公司、广东省医药贸易中心董事长

李子烘,美国安士药业公司总裁

吴少文,雅芳(中国)制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陈昆南,广州白云山天心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申 洪,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博士生导师,第四届丁颖科技奖获得者

潘 波,主任医师,广东省寄生虫防治研究所所长,享受国务院津贴的有突出贡献专家

吴飞驰,湖南省正清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经济学博士、高级制药工程师,全国五·一奖章获得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学校社团

学术类社团

争鸣社 论辩社 求索文学社 调研社 本草溯源协会 软件俱乐部 中药协会 针灸协会 植物研究社 计算机协会 英语吧 弘扬中华传统节日社 J&G化妆品协会

实践类社团

校园一角同舟爱心协会 广药计算机学生服务队 红十字会 摄影协会染绿环境保护协会

黄金导航就业创业协会 零度营销俱乐部 论辩社 励志协会

公关协会 心理健康促进协会 营养协会 SIFE

心理健康交流协会 青年志愿者协会

体育类社团

自行车协会 毽球协会羽毛球协会 定向越野俱乐部乒乓球俱乐部排球协会篮球协会 网球协会

足球协会棒垒球俱乐部 棋友俱乐部 轮滑俱乐部 武术协会

艺术类社团

音乐协会 健与美俱乐部 书画社 YYK动漫社 风韵笛萧协会

广东医药学院

1978年12月28日,经国务院批准,广东省卫生干部进修学院(现广东药学院)升格为普通高等本科院校,定名为“广东医药学院”,设置卫生、药学两个专业(教育部教计字[78]1427号)。

经过“文革”的十年动乱,广东省卫生干部进修学院的师资队伍遭到严重破坏,教学设备散失、破旧,省卫校归入调配使用的人力物力有限。医药学院在这样的基础上发展,任务艰巨,任重道远。

经过16年的艰苦创业,尤其是90年代初的改革,学院取得了较快发展,办学规模、质量和效益都有了明显提高,药学和预防医学在广东的主导地位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办学优势和特色得到进一步加强,学院进入了规范化发展轨道。

专业建设

1、1987年

l月5日,省高教局同意:

该院医疗专业改名为临床医学专业,其培养目标及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仍按原定为普教培养校医人才的计划执行。

4月21日,该院与海南省黎族自治州卫生局签订卫生专业本科生委托代培合同。该院每年为对方培养学生50名,合同期3年。

1988年3月2日,省高教局批准:

该院从1988年开始,增设计划生育管理专业,学制3年。

2、1992年

3月9日,省高教局批准,该院增设计划生育医学专业。

3月16日,经省高教局批准,该院应省计划生育委员会要求,开办计划生育医学专业专科班,暂停招收计划生育管理专业学生。

11月21日,省高教局批准,该院本年起增设药学专业函授班,学制3年。

12月4日,省高教局批准,该院本年起增设药物制剂专业,学制4年。

3、1993年

1月20日,省高教局批准,该院从本年起增设药物分析专业,学制3年。

3月17日,省高教局批准, 该院从本年起增设药学情报学、医药贸易专业,学制3年。

基地建设

1、1981年

1月2日,广东省卫生厅决定:

省卫生防疫站、省药研所、省食品卫生研究所为该院教学基地,始兴县人民医院、港湾医院为该院实习医院。

1月13日, 广东省卫生厅决定: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为该院教学医院;广州市药检所为该院教学基地;广州市传染病院为该院实习医院。

1月31日,广东省卫生厅决定:

省职防院为广东医药学院、省卫生干部进修学院教学医院;省药检所为两院教学基地。

2、1985年

7月5日,省卫生厅同意广州市海珠区中医院为该院实习基地。

7月16日,省卫生厅同意广州海员医院为该院实习基地。

3、1990年

l月9日,省卫生厅批准,增设海珠、越秀、荔湾区卫生防疫站为该院实习基地。

6月9日,卫生厅批准,芳村区人民医院为该院实习基地,双方签订了建立实习基地协议书。

4、1992年

1月17日,广州市卫生局批准,市红十字会医院为该院教学医院。

6月20日,广州市卫生局同意广州市防疫站为该院教学基地,并挂为广东医药学院教学基地牌子。

校园建设

1、1985年

5月2日,广州市规划局同意该院征用河南宝岗路该院以南29.47亩土地。

2、1986年

11月26日,广州市房地产管理局同意该院使用南侧29.08亩土地。

3、1992年

5月27日,广州市城市规划局同意该院在运动场东侧扩征2万平方米土地作教学和科研用地。教工住宅用地拟安排在石榴岗路新村南即市解困住宅用地南边2万乎方米。

9月1日 广州市城市规划局批准该院在河南石榴岗路新村以南征地21698平方米。

10月21日,广州市规划局同意该院在原校区西北角建两座宿舍。

对外合作与交流

1、1985年

4月4日,美国休斯敦大学药学院院长T·P派克利教授来该院作“药学教育”学术报告,并参观了药学系。

5月7日上午,印度Capitain Sriniramusti药物研究所的Drmdhana Kvishna Swamy到该院药学系参观。

10月26日上午,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医学博士John Lemox、Cona Lenox(冷约翰冷玉蓉)来该院讲授风温性心脏病,真菌感染及学生卫生课。

11月28日下午,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姚尚炯来该院作电化学在医学中的应用的学术报告,美国费城Merck大药经理方德权作药物的临床实验报告。

2、1987年

4月22日,到我国访问的美国药剂代表团一行12人到该院参观交流。

6月8日,中德友协代表团一行五人到该院访问,参观了该院生药、物化教研室及中心仪器室。

3、1988年

3月27日至31日,该院罗季儿副教授作为唯一的中国代表应邀出席了在美国举行的“美国第19届环境诱变剂协会年会”,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十三个国家的代表共600多人。会上她的论文《一种高效的姐妹染色单体区别染色方法》受到了不少权威学者的称赞。

9月,该院与美国瓦特利德医学科学研究中心驻泰研究所共同制定了“广州市一岁以内门诊腹泻病例大肠菌致病因素的配对调查”的科研合作计划,由中泰日三方合作完成。该研究所申请了5万美元,作为该科研项目的试剂及设备经费。

3月27日至31日,该院罗季儿副教授作为中国唯一的代表应邀出席在美国举行的“美国第19届环境诱变剂协会年会”

4、1990年

5月,应香港中文大学中药研究中心的邀请,该院药学系生药教研室罗集鹏副教授赴香港与该中心进行冬青属生药鉴定和植化的合作研究,并学习有关现代光谱学方法应用于生药鉴定的技术。

5、1991年

11月,该院与香港罗素—优克福香港有限公司开展卫生杀虫技术及应用方面的科研合作。该院派遣谢苑灵副教授赴香港参加此项科研工作。

6、1993年

9月1日,以Jim L. Blackurn博士为团长的加拿大药学代表团一行48人来该院参观访问。

11月19日,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医学院家庭与社区医学系Earl Dunn教授一行4人来该院进行学术访问。

7、1993年

9月1日,以Jim L.Blackburn博士为团长的加拿大药学代表团一行48人前来该院参观访问。

校办产业

1、1984年

7月29日,由省卫生厅投资创办的委托广东医药学院代管的广东省卫生干部进修学院印刷厂归由卫生厅直接领导和管理。

11月9日,广东省卫生厅、省医药联合总公司批准,成立“广东医药学院附属实验药厂”。

11月17日,广东省高教局批准,成立“广东医药学院综合劳动服务公司”。

2、1985年

10月18日,党委决定建立广东医药学院附属制药厂。

3、1988年

l2月30日,药学系与学院正式签订实验药厂承包合同,由药学系承包药厂经营建设。

4、1989年

9月23日,广东省卫生厅同意该院创建附属药厂。

5、1991年

1月30日,科技开发服务部成立。

7月27日,省高教局同意该院附属药厂迁厂到顺德县容奇镇。

8月13日,学院与顺德县容奇城镇开发总公司签订合办广东医药学院制药厂合同。

9月28日 广东医药学院制药厂容奇镇工地奠基。

10月3日,学院制药厂董事会议讨论决定,聘任何健广同志为制药厂厂长。

12月13日,广州市卫生局同意:该院在学院范围内设立“广东医药院附属门诊部”,属全民所有制综合性门诊部。门诊部除为了教学、科研提供条件外,承担地段范围的医疗、防疫、保健、健康教育等任务。

6、1992年

5月19日,学院门诊部正式开业。前来参加开业仪式的有:省高校工委副书记陈绍奇、省高教局副局长周鹤鸣、省卫生厅医政处处长李才芳等30多位省市有关部门领导。

9月28日,广东医药学院与顺德容奇城镇建设开发总公司、香港容声集团有限公司签订合办中外合资广东环球制药有限公司合同。

10月16日,广州市公费医疗预防实施管理委员会同意该院门诊部纳入公费医疗记帐关系。

10月19日 广东省公费医疗管理委员会同意该院附属门诊部作为省直公费医药挂钩医疗单位。

7、1993年

8月7日,该院与容奇城镇建设开发总公司、香港容声集团公司三家合办的“广东环球制药有限公司”正式落成并举行了盛大的庆典活动。国家教委、卫生部,国家医药管理局、省卫生厅等上级部门发来贺电并派人前来参加庆典。

8、1993年

2月4日,省高教局批准该院成立综合服务公司。

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 1488 人,教授、副教授 579 人,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占 65% 。博士生、硕士生导师 210 人。有国家级、省级 “千百十工程” 培养对象 17 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8 人,全国优秀教师、省级教学名师多名。优良的师资力量和多学科的综合优势,完善的教学设施和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建校 50 多来,培养了近 5 万名毕业生,为广东省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涌现了大批广东医药行业的领军人物和技术骨干。

学校重视素质教育,始终将质量和特色作为办学的生命线,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尤其是近两年来,及时抓住广东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机遇,科学定位,明确发展思路,全面加强内涵建设,根据"以药学为特色、药医结合、多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思路,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探索和实践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及时优化专业和学科结构,大力拓展办学空间,改善办学条件,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办学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形成了大学城主校区、赤岗校区、宝岗校区和中山校区多校区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形成了研究生教育、普通本科教育(含适量专科)、成人高等教育多层次的教育体系。由于专业的独特性和学生的良好素质,近十年来,学院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一直处于全省高校前列,2002年以来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均超过96%,各届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和社会的欢迎。绝大多数毕业生已成为广东省医药和卫生行业的主要技术骨干和管理干部,为广东省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对外交流

学校面向全国和港、澳、台地区招生,以及招收培养外国留学生。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和多伦多大学、休斯顿大学、香港大学等海内外 30 多所高等院校、学术机构建立了实质合作交流关系。近年来,国际合作办学项目逐步增加,办学国际化程度和影响力迅速提升。

学校文化

校徽

新校徽是由毛体校名书法全称、英文简称GDPU、象征医药和生命的广东药学院校徽橄榄枝、象征广州市的木棉花,以及充满活力的广药人,1958年建校日期等元素,精致构图设计而成。自2006年9月18日起正式启用。

校训

药学中西医道济世

校歌

<为中华医药谱新章>

黄红星词曲药学中西

扎根在南粤的沃土 木棉花绽放着火红的理想

奔腾起珠江的豪迈 橄榄枝绿色着生命的希望

走过峥嵘岁月 历史镌刻着我们的光荣和梦想

迈入崭新的世纪 时代召唤着我们创新发展铸造辉煌!

*我们广药人尚义、求真、励志、笃行

岁岁桃李育芬芳

我们广药人 药学 中西 医道 济世

为中华医药谱新章*

为中华医药谱新章

办学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和《高等教育法》治校治教;遵循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牢固树立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教学是高校的中心工作的理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走特色发展、创新发展之路,积极推进以药为主、医药结合、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全面提高教育教学的人才培养质量,把学校建设成特色鲜明、民主和谐的医药大学,为国家和广东社会经济发展与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提供人才资源、技术支持和知识贡献。

办学定位

类型定位:

教学型大学。

目标定位:

把学院建设成为办学特色鲜明、综合实力位居国内省属同类院校前列的医药大学。

层次定位:

以本科生教育为主体,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适度举办继续教育。

学科定位:

以药为主、医药结合、积极发展医药相关学科,多学科渗透融合、协调发展。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面向医药卫生行业,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服务面向定位:

立足广东,面向全国,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医药卫生事业提供人才、智力和科技支持。

专业介绍

专业介绍
专业类型 专业名称 专业层次 专业名称 专业层次
医学类 预防医学 本科 药物制剂 本科

中药学 本科 药学 本科

临床医学 本科 中草药栽培与鉴定 本科

卫生检验 本科 中药资源与开发 本科

护理学 本科 临床药学 本科
工学类 食品科学与工程 本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本科

化学工程与工艺 本科 生物医学工程 本科

制药工程 本科 食品质量与安全 本科
理学类 生物技术 本科 生物科学 本科
管理学类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本科 公共事业管理 本科

市场营销 本科 人力资源管理 本科

电子商务 本科 物流管理 本科
经济学类 国际经济与贸易 本科

收费标准

第七章 收费标准

第二十八条 学生学费、住宿费的收费标准按照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物价局有关文件执行。

(一) 学费标准

市场营销、公共事业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保险、经济学等专业及其方向每生每年4180元;制药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技术、生物科学、生物制药、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应用化学、电子信息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英语、数字媒体技术等专业及其方向每生每年4730元;药学、临床药学、药物制剂、预防医学、卫生检验、临床医学、中药学、中药制药、中药资源与开发、护理学、药事管理、药物化学、康复治疗学专业及其方向每生每年5280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医药软件服务外包)专业每生每年8000元。

(二)住宿费标准

广州大学城校区:每生每年1700元;

中山校区:每生每年1500元。

成人高考招生计划

成人高考专业层次学费学习形式报考院校
应用化学专升本3510业余广东药学院成考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升本3510业余广东药学院成考
预防医学专升本3510业余广东药学院成考
临床医学专升本3510业余广东药学院成考
护理学专升本3510业余广东药学院成考
药学专升本3510业余广东药学院成考
药学专升本3510函授广东药学院成考
临床医学高升专3250业余广东药学院成考
护理高升专3250业余广东药学院成考

药学
高升专3250业余广东药学院成考

药学
高升专3250函授广东药学院成考

[1]

相关新闻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 2125 次

  • 更新时间: 2015-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