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特色
战略摘要
湖南工程学院湖南工程学院在教育事业上实施的“三步发展战略”,即:
第一步:2010年前,确保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达到良好标准,部分专业、课程、实验室达到全省先进水平,初步形成有特色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力争跨入全国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本科院校行列,部分学科达到硕士学位授予条件(2011年动力工程和纺织工程两个硕士专业领域全部获得通过并开始招生)。
第二步:2015年前,少数学科、专业、实验室达到全国同类院校先进水平,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第三步:2020年前,部分学科达到博士学位授予条件,力争建成高水平的工程应用型大学。
实践方案
湖南工程学院将进一步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团结和带领广大师生员工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普通全日制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民办独立学院教育,适度发展成人教育和国际合作教育;以工为主,工、管、文、理、经多学科协调发展,着力建设高水平学科;立足湖南,依托行业,面向全国,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和行业经济发展需要、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以教学为中心,以改革为动力,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为把湖南工程学院建设成为高水平的工程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学校实施内增凝聚力、外强竞争力的“塑形工程”,建立了学校形象视觉识别系统(VIS),明确了校歌、校风、教风、学风、校训等一系列形象建设内容与标准,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和谐建校、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朝着第二步发展战略目标,为把学校建设成为位居全国同类院校先进行列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而努力奋斗。
校容校貌
湖南工程学院图书馆湖南工程学院教学科研仪器设备1.2亿元,纸质图书116万册。校园环境优美,办学条件优良,是省“园林式单位”和“文明高等学校”。
图书馆设有采访编目部、流通部、阅览部、信息技术部、信息咨询部(含信息教育与文献检索教研室)、办公室等业务部门。全馆现有正式职工 60 人,拥有较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能熟练地开展图书情报方面的服务工作和科研工作,为读者提供文献借阅、文献和网络信息检索、信息参考咨询、信息开发与利用、信息教育等多种形式的服务。
图书馆收藏有中外文图书、期刊、报纸、录音录像带、光盘、数据库资源等多种类型的文献信息资料,其中,印刷型文献资料总数达 108 万余册,中外文报刊 2200 余种,电子图书 35多 万册(种),各类数字化网络信息资源数据库 32个。
数据库内容包括学术期刊、博硕学位论文、科技信息、商务信息、国家专利、中外国标准、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外文期刊、多媒体课件等,可直接登陆图书馆网页进行一站式查询。
图书馆全部采用先进的自动化管理系统对文献资料的采购、编目、典藏、查询、借还、续借等进行管理;采用全开放管理模式,实行藏、借、阅合一和印刷型文献与电子文献一体化的布局;采用全天候的服务方式,网络信息服务实行每天 24 小时开通,大多阅览厅室实行每周 7 天白、晚班不间断开放。为了方便读者,在馆内大厅设有总还书台、计算机公共检索机位(各阅览厅室也设有公共检索机位),在各阅览厅室和自修室内外设有存包柜。
知名校友
姓名 | 职务 | 姓名 | 职务 |
---|---|---|---|
李伟国 | 尚锐,地产顾问机构董事长兼总经理 | 敖中华 | 珠海市奥美伦精细化工公司总经理 |
田宇峰 | 湘潭三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 戚安俊 | 扬州安凯奇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 |
赵北平 | 湖北校友会会长,武汉理工大学,招生就业指导中心处长 | 高大林 | 湖北校友会副会长,东风汽车零部件(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 |
数据统计截至2011年12月 |
办学条件
师资队伍
湖南工程学院建校六十年来,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和谐建校、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按照“培养骨干、引进尖子、优化结构、提高素质”的工作方针,不断完善师资队伍建设的体制机制,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使教师数量、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等日趋完善。
截至2013年9月,该校拥有教职工1141人,专任教师724人,具有正高职称的80人、副高职称的26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88人,具有硕士学位(含学历)的483人;共有省学科带头人9人(含培养对象),省级教学名师3人,教育部高等学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湖南省“121人才工程”人选18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48人(含培养对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和省劳动模范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省部级优秀教师10人,有45名教师被省内外高校聘为硕士生、博士生导师。聘请30余名海内外专家学者担任学校兼职教授。
学校已构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的良好机制和环境基本形成了一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竞争力强、充满活力、整体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
【优秀人才】
学校紧紧围绕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奋斗目标,实施“131”人才队伍建设工程、教学名师工程和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大力引进和培养优秀人才,推进教师继续教育计划,努力创造了“政策吸引人,待遇激励人,感情挽留人,事业稳定人”的人才环境。
近年来,学校引进和培养学科学术带头人29人,现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28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64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含学历)的464人,2人受聘为教育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2人受聘为兄弟院校的博士生、硕士生导师。学校选派79名教师赴国内外访学、进修、攻读学位,3人获得省级教学名师称号,19人成为省“121人才工程”人选,62人成为省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师资队伍综合水平普遍提高,整体素质明显提升,高水平论文和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研究成果持续快速增长,形成了三级学科建设体系和学科梯队,建成3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1个省级高校科技创新团队、1个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
【湖工学人】
刘国荣 | 刘国繁 | 夏学文 | 彭?晓 | 黄俊伟 | 宋欣荣 | 宋欣荣 | 陈意军 | 许毓成 |
宁立伟 | 朱培立 | 朱登武 | 李建明 | 杨跃龙 | 易伟义 | 胡俊达 | 黄绍平 | 马松庭 |
刘建,强 | 刘金武 | 吴振顺 | 肖,鑫 | 沈学军 | 罗毅平 | 唐唤清 | 倪湘宏 | 黄菊生 |
李晓秀 | 易,兵 | 周晓斌 | 俞贵邦 | 高为国 | 唐勇奇 | 彭栋梁 | 邓,奕 | 邓继勇 |
刘美俊 | 陈小异 | 汪建华 | 苏选良 | 杨子华 | 周,原 | 赵毅,君 | 倪小丹 | 谢,骐 |
谢卫平 | 谭立新 | 刘,涛 | 陈大学 | 胡竟湘 | 黄湘莲 | 段,辉 | 周里群 | 刘迎春 |
龙有前 | 谌新年 | 张学元 | 龚庆寿 | 丁树模 | 叶国恭 | 夏华强 | 尹启华 | 刘向红 |
杨永和 | 梁开健 | 周金明 | 朱正心 | 曾家驹 | 黄新华 | 王迎旭 | 王晓明 | 张华玲 |
王敏之 | 欧阳三泰 | 李光,中 | 孔令剑 | 陈建芳 | 石安乐 | 翦育林 | 寻立祥 | 吴安如 |
刘建国 | 娄炳林 | 王家勇 | 陈金陵 | 刘小年 | 贺大姣 | 李,靖 | 张深基 | 赵葵银 |
*以上为湖南工程学院历年来教授的简要介绍,按获得教授任职资格的时间先后排序,同一时段则按姓氏笔画顺序排列。(截至2012年10月)
湖南工程学院学校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鲜明,已形成了电气、机械、化工、管理、纺织等优势专业群,是教育部确定的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单位,目前有6个专业是实施“卓越计划”专业,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和实践中走在同类本科院校的前列。自2001年以来有35项教育教学改革成果获得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是“全国工程应用型本科教育协作组”副组长单位,“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应用型本科院校专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和“普通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划教材编审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
合并升本以来,学校围绕教学这一中心目标,狠抓教学质量,制定完善人才培养计划,加大教学软硬件投入,加强校风学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学校现有3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省级特色专业、11门省级精品课程,1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基础课示范实验室,3个省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9个省级优秀实习教学基地(含应院1个),3个省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联合),3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金工实习基地是教育部确定的全国高校金工实习教学指导人员培训与考试中心,2007年学校以“良好”评价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
院系设置
截至2013年,该校设有16个教学院(部、中心)、46个本科专业,其中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省级特色专业。
学 院 名 称 | 专 业 名 称 | ||
---|---|---|---|
湖南工程学院电气信息学院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湖南工程学院管理学院 | 会计学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卓越班) | 市场营销 | ||
自动化 | 旅游管理 | ||
自动化(卓越班) | 物流管理 |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工商管理 | ||
电子信息工程 | 人力资源管理 |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
湖南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湖南工程学院计算机与通信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卓越班) |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通信工程 |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卓越班) | 网络工程 | ||
机械电子工程 | |||
汽车服务工程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
工业工程,焊接技术与工程 | |||
湖南工程学院纺织服装学院 | 纺织工程 | 湖南工程学院理学院 | 统计学 |
纺织工程(卓越班) | 应用物理学 | ||
服装设计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
服装表演 | |||
湖南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 化学工程 | 湖南工程学院经济学院 | 经济学 |
化学工程(卓越班) | |||
应用化学 | |||
轻化工程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
生物工程 |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
湖南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 土木工程 | 湖南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 | 英语 |
土木工程(卓越班) | |||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 |||
工程管理 | 商务英语 | ||
建筑学 | |||
湖南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 工业设计 | 湖南工程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 |
艺术设计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 | ||
广告学 | 商务英语(专科)(中外合作办学) | ||
会计学(专科)(中外合作办学) |
学科建设
截至2013年9月,该校拥有动力工程和纺织工程两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拥有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电机与电器、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应用化学、企业管理等5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同时认定为校级重点学科),另有机械电子工程、计算机应用与技术、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结构工程等4个校级重点学科,电路与系统、材料加工工程、纺织工程、会计学等8个院级重点学科。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 |
---|---|
动力工程 | 纺织工程 |
省级重点学科 | 校级重点学科 | 院级重点学科 |
---|---|---|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 机械电子工程 | 电路与系统 |
电机与电器 | 计算机应用与技术 | 材料加工工程 |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 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 | 会计学 |
应用化学 | 结构工程 | 纺织工程 |
教学建设
学校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鲜明,已形成了电气、机械、化工、管理、纺织等优势专业群,是教育部确定的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单位。学校现有5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省级特色专业、11门省级精品课程,1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6个省级示范实验室(中心),9个省级优秀实习基地,3个省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联合),3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金工实习基地是教育部确定的全国高校金工实习教学指导人员培训与考试中心。
【国际交流合作】
湖南工程学院是湖南省最早也是最成功地实现实质性跨国开展合作办学的高等院校。
湖南工程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与湖南工程学院国际交流处合署办公,主要负责湖南工程学院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组织与实施、全校外籍专家的聘请以及全校外事管理等工作。国际教育学院的办学主体是中外合作的双方高校,没有任何社会中介机构和企业的投资参与,保证了办学目标的公益性;教学主体是中外合作高校的在职在编教师,保证了教学效果的有效性。
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1998年至今,学校与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中央昆士兰大学、堪培拉大学、卧龙岗大学、拉筹伯大学、南昆士兰大学、塔斯马尼亚大学、斯特斯·费尔德学院,英国西苏格兰大学、苏格兰高地和岛屿大学、普利茅斯大学、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桑德兰大学、中央兰开夏大学和爱尔兰格里菲斯都柏林学院、英国高地与岛屿大学等多所国外高校开展合作办学。合作项目分为研究生、本科层次和专科层次的中外合作办学。
至2012年5月,湖南工程学院先后与国外高校联合招生14届,目前已有11届学生顺利毕业。现有合作办学项目在校学生340多人。
国际教育学院创办十五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沧海一粟,但国际教育学院的建设和发展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学校将一如既往的始终坚持积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以质量求生存,以品牌求发展;始终坚持并不断完善“商务英语+专业”的办学特色;始终坚持根植自身的文化土壤,贴近世界、贴近时代、贴近生活的办学宗旨;始终坚持培养高水平治学、高品位做人、高素质成才的人才质量标准,秉承中西结合的文化理念,培养具有较高水准的应用型国际商务人才。
截至2013年,该校与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中央昆士兰大学、堪培拉大学、卧龙岗大学、拉筹伯大学、南昆士兰大学、塔斯马尼亚大学、斯特斯·费尔德学院,英国西苏格兰大学、苏格兰高地和岛屿大学、普利茅斯大学、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桑德兰大学、中央兰开夏大学和爱尔兰格里菲斯都柏林学院、英国高地与岛屿大学等多所国外高校开展合作办学。
教学成果
截至2013年9月,该校主持国家级、省部级教研教改课题56项,获得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和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35项;发表教研论文527篇,主编和参编教材129部,其中规划教材77部,拥有11门省级精品课程和48门校级精品课程,97门院级精品课程。拥有3个省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9个省级优秀实习教学基地,3个省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联合),3个省级教学团队。
校园文化
学校校训
学校校训锲而不舍,敢为人先。
"锲而不舍",比喻做事有恒心,有毅力,坚持不懈。"锲而不舍"作为一种韧性精神特写,不仅是学校艰难发展历程的反映,也反映了湖工人情系教育、矢志不渝的精神品质。
"敢为人先",深受湖湘文化"力行践履、经世致用、实事求是"精髓的熏染与影响,它不是盲目比较意义上的"敢"或"先",而是反映了湖工人思变求新、勇于探索的精神状态,蕴涵着湖工人不尚空谈,躬行实践,根据时代变化和校情, 不断探索最能发挥比较优势、彰显自己特色的发展之路的价值追求。
学校校徽学校校徽
主体图案为“湖南工程学院”英文缩写“H、I、E”的合体,艺术地绘成展翅翱翔的飞鸟既体现了团结诚信,追求卓越,争创一流,敢为人先的意志,又显示了两校联合,大展宏图的活力,显现了“博学致远”的意境。
飞鸟象征引导学生在知识的天空中翱翔,来日鹏程万里。三条飞翼又仿若伸展的树叶,象征着青春和活力。这三条线及代表高素质、创造性、应用型的三大人才培养目标,又将天时、地利、人和统一在高尚的境界中。
外形为圆形,采用正规的校徽格式表明是在完整体制和办学方针的,具有严谨、庄严的气氛。蓝色代表广阔的前景、渊博的学识和成熟的理念。
学校校歌
第一段 | 第二段 |
---|---|
相聚湘江之滨 踏着伟人足迹 扬起青春的风帆 遨游知识的海洋 团结,严谨,我们同舟共济! 诚信,创新,我们昂扬奋起! 同学们,同学们! 让青春永远闪光,让理想拥抱辉煌! | 沐浴楚风古雨 承载湖湘灵韵 肩负民族的重托 铸就时代的篇章 笃学求索,我们自强不息! 振兴湖工,我们矢志不渝! 同学们,同学们! 让青春永远闪光,让理想拥抱辉煌! 拥抱辉煌! |
学院概况
湖南工程学院湖南工程学院初创于1951年,坐落在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故乡湘潭市,占地面积1806亩,现有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8.52亿元。新校园建设一期工程圆满完成,校园分主校区和南校区。2000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由湘潭机电高等专科学校与湖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而成。学校实行中央与湖南省共建,以湖南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2011年10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成为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授权单位。
学校建校60年来,始终立足湖南,面向全国,服务基层,为机电、纺织行业和社会经济建设输送了9万多名高素质人才。学校现设有16个教学院(部、中心)、42个本科专业,涉及工、管、文、理、经五大学科门类,以工学为主。全日制在校学生19000人,面向2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学校建校60年来,始终立足湖南,面向全国,服务基层,为机电、纺织行业和社会经济建设输送了万多名高素质人才。
学院2007年以优异成绩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0年6月,获批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实施高校。
学术研究
湖南工程学院学校积极推进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近五年来,共主持科研课题1260项,其中国家级、省部级项目19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项、国家863计划项目子课题2项、国家科技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2项;获得省部级、厅(市)级科研成果奖190项;出版学术专著40部;获得各类专利81项;被SCI、EI、ISTP收录论文559篇次。学校大力加强产学研合作,先后与180多家企业签订了厂校合作协议,与企业和科研院所签订横向科研项目162项,科研经费1.28亿元,产生的经济效益超过4亿元。
自2001年以来,学校有35项教育教学改革成果获得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特别是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改革成果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和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同,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具有较大影响。
湖南工程学院是“全国工程应用型本科教育协作组”副组长单位;
湖南工程学院是“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应用型本科院校专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
湖南工程学院是“普通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划教材编审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
湖南工程学院学校始终坚持实践育人理念,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大学生在知识应用、科技创新和社会实践中表现出良好的专业素质和精神风貌,近年来,在各类学科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中,200多人次获得省级以上奖励。毕业生“不事张扬、踏实做事”的敬业精神和“肯干、实干、会干”的显著特点,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一致好评,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
学校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是湖南省较早开展对外合作办学的高校。学校与澳大利亚泰福学院(TAFE)、堪培拉大学、南昆士兰大学和英国西苏格兰大学等开展合作办学,先后有200多位外籍专家来校任教讲学。
学校以“锲而不舍,敢为人先”为校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全校师生员工在 “三步走”战略目标和“十二五” 规划蓝图的指引下,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位居全国同类院校先进行列的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工程应用型大学。
学术资源
截至2013年9月,该校拥有中外文图书、期刊、报纸、录音录像带、光盘、数据库资源等多种类型的文献信息资料,其中,印刷型文献资料总数达108万余册,中外文报刊2200 余种,电子图书35多万册(种),各类数字化网络信息资源数据库 32个。数据库内容包括学术期刊、博硕学位论文、科技信息、商务信息、国家专利、中外国标准、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外文期刊、多媒体课件等。
研究机构
序号 | 研 究 中 心 | 备 注 |
---|---|---|
01 | 机械基础实验,中心 | 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湖南省基础课示范实验室 |
02 | 化学实验,教学中心 | 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湖南省高校“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03 | 经济管理实验中心 | 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 |
04 | 工业工程基础,实验中心 | 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 |
05 | 机械电子工程,实验中心 | 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 |
06 | 现代设计,制造实验中心 | 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 |
07 | 电气与信息基础实验中心 | 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 |
08 | 材料成型与质量控制工程实验中心 | 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 |
09 | 土木工程,基础实验中心 | 湖南省示范实验室 |
10 | 电气控制实验室 | 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
11 | 纺织基础实验中心 | 湖南省基础课示范实验室 |
校级研究所
序号 | 研 究 所 | 序号 | 研 究 所 | 序号 | 研 究 所 | ||
01 | 电气测控研究所 | 07 | 汽车技术研究所 | 13 | 服装设计研究所 | ||
02 | 电力电子技术应用研究所 | 08 | 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 | 14 | 纺织面料技术研究所 | ||
03 | 电机与电器研究所 | 09 | 工程计算与仿真研究所 | 15 | 新型功能纺织品研究所 | ||
04 | 英汉对比研究所 | 10 | 工控自动化研究所 | 16 | 先进材料结构与振动控制研究所 | ||
05 | 应用英语翻译研究所 | 11 | 英语文学与文化研究所 | 17 | 材料制备与成型技术研究所 | ||
06 | 英语教学研究所 | 12 | 现代物流研究所 | 18 | 市场营销研究所 |
科研成果
截至2013年9月,该校获得国家级、省部级项目218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项、国家863计划项目子课题2项、国家科技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4项;获得省部级、厅(市)级科研成果奖349项;出版学术专著40部;获得各类专利92项;发表论文3074篇,其中核心以上期刊800多篇,被SCI、EI、ISTP收录论文近659篇,拥有1个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
截至2013年9月,该校拥有三个湖南省高校产学研合作基地。与企业和科研院所签订横向科研项目149项,科研经费达6400多万元。2007年学校获第三届中国技术市场协会先进集体金桥奖和一项优秀项目奖。
2008年,该校电气信息学院和湘潭电机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申报的“电工装备”产学研基地,获得湖南省高校首批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
2009年该校机械工程学院和株洲齿轮厂联合打造的“机械设计制造产学研基地”获批湖南省高校产学研合作基地。
2010年该校化学化工学院与益阳龙源纺织有限公司合作申报的“生态染整产学研合作基地”获批湖南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
学校领导
职务 | 姓名 | ||
---|---|---|---|
校党委书记 | 刘国荣 | ||
校党委副书记,校长 | 刘国繁 | ||
纪委书记 | 俞贵邦 | ||
副校长 | 彭晓 | 宁立伟 | 李希恒 |
李军林 | 刘建,强 | 易兵 | |
正校级督导员 | 娄炳林 |
历史沿革
湘潭机电高等专科学校
1951年,中南电工厂工业技术学校创建;
1952年,中南电工厂工业技术学校更名为中南工业部第八工业学校;
1952年,中南工业部第八工业学校更名为湘潭电机工业学校;
1953年,湘潭电机工业学校更名为湘潭电器工业学校;
1958年,湘潭电器工业学校升格为湘潭电机学院;
1963年,湘潭电机学院改建湘潭电机制造学校;
湖南工程学院1966年,郑州机器制造学校(分析化学专业)并入湘潭电机制造学校;
1983年,湘潭电机制造学校升格为湘潭机电专科学校;
1994年,湘潭机电专科学校更名为湘潭机电高等专科学校。
湖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
1978年,湖南湘潭基础大学创建;
1984年,湖南省工业贸易学校并入湖南湘潭基础大学;
1984年,湖南湘潭基础大学更名为湖南纺织专科学校;
1994年,湖南纺织专科学校更名为湖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
湖南工程学院
2000年,湘潭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湖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合并升格为湖南工程学院;
2007年,湖南工程学院通过本科教学水平评估;
2010年,湖南工程学院正式成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试点单位;
2011年,湖南工程学院获得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
学校地址
主校区:湖南省湘潭市福星东路88号
南校区:湖南湘潭市书院路17号
【乘车路线】
主校区:22路、126路
南校区:1路、8路、15路、16路、19路、101路
相关新闻
湖南工程学院228名志愿者湘潭县新化县爱心支教、关爱老人
2013年7月17日,和自己相处了6天的支教老师袁琪要离开了,湘潭县易俗河镇杨溪村4年级的楚嫣送出好远。袁琪是湖南工程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服务队的成员,楚嫣是她教学帮扶对象。暑假期间,湖南工程学院组建了13支社会实践服务队,共228名大学生志愿者,分赴湘潭县、娄底新化县等地进行实践锻炼。志愿者们为当地孤寡老人送去了生活物资和欢乐,给予了留守儿童教学帮扶,他们的青春,因奉献而绽放异彩。
志愿者袁琪告诉我们,加上苏浩湘,班上共有37个孩子,支教课程主要是语文、数学、英语,并辅以美术、体育、音乐等娱乐课程。在一次美术课上,4年级的楚嫣小朋友根据6位支教老师的特征画了6幅水彩画,作为礼物送给老师。“我当时就哭了,原来我们的付出,他们都懂。”袁琪说。
与此同时,另一支暑期实践服务队前往娄底市茅塘镇久施村,为当地孩子送去了学习用品,进行了为期3天的支教活动。据了解,这13支服务队还开展了长株潭地区纺织企业调研、为残疾家庭募捐等志愿服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