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职务 | 姓名 | |||
---|---|---|---|---|
党委书记 | 周清明 | |||
校长,党委副书记 | 符少辉 | |||
副校长,党委委员 | 卢向阳 | 陈冬林 | 方逵 | 陈岳堂 |
齐绍武 | 易自力 | 张立 | ||
副校长 | 曾福生 | |||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 邹冬生 | |||
正校级督导员 | 彭克勤 | 周仲文 | ||
副校级督导员 | 王湘 |
(截至2014年1月)
历任领导
职务 | 姓 名 | 任职年限 | 职务 | 姓 名 | 任职年限 |
书记 | 张凤彩 蒋怀玉 李心田 赵凤祥 毛致用兼 张明义 罗 特 李炎巨 季益贵 李洪基 贺汉林 刘 强 周清明 | 1956.08-1957.10 1957.11-1958.09 1958.09-1966.06 1972.06-1973.05 1975-1976 1978.04-1982.03 1982.03-1986.12 1986.12-1988.11 1988.12-1992.09 1992.09-1997.03 1997.03-2000.11 2002.04-2013.06 2013.06- | 院长革委会主任院长校长 | 李毅之 孟信甫 张凤彩 石新山兼 赵步真 倪觉初 赵凤祥 毛致用兼 张明义 余铁桥 康春林 季益贵兼 彭干梓 官春云 周清明 | 1951.03-1954.07 1954.07-1956.04 1956.04-1958.11 1958.11-1960.06 1960.06-1964.05 1964.05-1969.08 1969.09-1971.02 1972.06-1973.05 1975-1978 1978.04-1981.03 1981.03-1983.12 1983.12-1988.06 1989.06-1990.08 1990.08-1995.02 1995.02-2000.10 2000.11- |
(截至2014年1月,资料来源于校官网) |
文化传统
办学方针
在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机遇期,学校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遵循“朴诚、奋勉、求实、创新”的校训;弘扬“爱校敬业,求真务实,艰苦奋斗,乐于奉献”的农大精神;坚持“质量立校、学术兴校,人才强校”和“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办学理念,坚持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立足湖南、面向全国,服务“三农”、服务社会,学研产结合,以农科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位居全国同类院校先进行列的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校训
朴诚奋勉 求实 创新
校歌
词:于沙 曲:邹启炎
马坡岭下浏阳河边
这一片灵秀的土地
校园景色是我们美丽的校园
我们爱你光荣的昨天
毛主席题写的校名
光辉照耀一年又一年
我们爱你灿烂的明天
万千优秀的学子
成为科技强国的中坚
我们朴诚奋勉 求实创新
愿把智慧和汗水奉献
啊~湖南农大
走进新世纪 如日中天
湖南农大 走进新世纪
如日中天..如日中天
相关新闻
湖南农大连续三年对接辰溪县团委捐赠军训服
随着各高校新生军训结束,每套近百元的军训服装没了用武之地,很多学生将其丢弃。为此,一些高校青志协与乡镇团县委合作,捐军训服给当地农民工。湖南农大工学院又一次发起了募捐军训服活动。
醒目的大展板向所有人发出了爱心号召,由简单桌椅组成的募捐台前,负责组织军训服捐赠活动的同学正在仔细折叠着刚送来的衣服。虽然高温下忙碌的他们一个个都是满头大汗,但是大伙仍笑容满面地接待着前来献爱心的人。这是前日记者在湖南农业大学募捐点看到的场景。
“我们募集军训服的号召刚一发出,同学们反响十分强烈,还在布置活动场地时,就有很多人捧着衣服赶来了。”活动负责人、湖南农业大学工学院学生李岑如是说。“有个同学来服务台咨询后就立即返回寝室,不一会提来三四个袋子,他们寝室所有同学都在用实际行动支持这个活动。”交谈中李岑告诉记者,活动开始的前一晚他们就到寝室进行宣传,活动开展仅一天时间,他们就募集了军训服近300套。
校容校貌
学生宿舍
校园景色芷兰公寓:比较老的公寓,大一新生入住处,也有部分大二学生。10人制寝室,男生室内无专用浴室,女生室内有专用浴室,条件较差。芷兰15、16、17栋将有热水供应。
金岸公寓:学校本部学生住处,靠近公交车站与各种店面,比较便利。4人制寝室,有专用浴室,条件较好。
东湖公寓:新建公寓,4人制寝室,有专用浴室,条件较好。
丰泽公寓:东方科技学院专用公寓,4人制寝室,有专用浴室,条件不错。
图 ?书 ?馆
湖南农业大学图书馆创建于1951年,现由文渊馆和图书馆两座馆舍组成,总建筑面积4.38万余平方米,总阅览座位5100余个,设有4个大开间阅览区,配置了600余台计算机,提供上网接口1000余个。馆内设总服务台、总咨询台、检索台、自助借还台、学者研究室、研究厢、电子阅览室、视听室、多媒体教室、读者沙龙、咖啡吧、读者交流休闲区、国际会议厅和VOD视频点播服务等。馆内设备先进,设施完善,全馆实行全开放管理,每天从早到晚连续开放14个小时,周开馆98小时,日均接待读者8100多人次,并提供24小时网络信息服务。
校园景色湖南农业大学图书馆馆藏丰富、门类齐全、载体形式多样,收藏系统完整,特色鲜明。馆藏文献内容覆盖农、理、工、法、文、管理、经济、教育等学科,形成了印刷型、电子型和网络型文献信息资源有机结合的、具有学校学科和专业特色的馆藏体系。馆藏总量199余万册(件),其中包括中外文印刷型图书155万余册,电子图书44万余册,中文电子期刊33141种,外文电子期刊7634种,中外文印刷型期刊2188种(2787份),2037篇学位论文,中外文数据库17个、共享数据库16个、自建数据库4个,光盘资源8265种。
湖南农业大学图书馆是CALIS全国农学中心成员馆、农业部首批查新检索单位、湖南省高校图工委常务理事馆、湖南省高校数字图书馆成员馆。2007年建成的新图书馆实行一门一卡制、统借统还模式、一站式服务、全天候开放、全开架管理、全方位服务,顺应了“借、阅、藏、管、咨、查”一体化和“人、机、书”一体化的图书馆先进管理模式。湖南农业大学图书馆正向着研究型、开放式、多功能、智能化、电子化、自动化、现代化图书馆的目标前进。
校园景色图书馆有在职员工92人,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者22人,本科学历53人,大专13人,其它4人;有正高职称4人,副高职称24人,中级职称18人,初级职称22人,其它24人。现设有文献资源建设部、文献服务部、信息咨询部、办公室、综合部等部门,提供全开架借阅、网上预约与续借、馆际互借、文献传递、代查代检、科技查新、定题服务、网上咨询、重点学科导航、读者培训、国际联机检索、各类电子资源检索等多种形式的文献信息服务,并为读者开设文献信息检索、信息科学课程。
农大新图书馆秉持“以人为本”和“知识超市”的服务理念。馆一楼有职工阳光台和在线评价系统,读者对任何馆员的批评和赞扬都可在指定电脑上点击进行;每层楼有查询图书馆馆藏的电脑若干台,总服务台墙面和阅览室门口醒目的《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基本大类表,便于读者通过分类号查找到自己所需文献资料;而在阅览室的任何一本书可以带到馆内任何一个地方去阅读,需要借出的读者用一卡通在自助借还台上借出,还书也由读者在自助借还台自行完成,不用借出的书可以随手放在任何一处,每隔一段时间图书馆义工会来收集整理;每一个阅览室都有相当数量的座位供读者取阅书籍资料,甚至可以带自己的书本进入复习、自修;大厅和走廊每隔十米就有用于学英语和听歌放松的两台电脑视听的台座,还设有若干读者交流休闲区、读者沙龙、咖啡吧等供读者休闲小憩;另外还设有电子阅览室、视听室、多媒体教室、VOD视频点播服务、复印打印服务等,充分享受网络及图书馆图书馆特色数字资源的便利,而且所有的操作全由读者亲自完成,满足了读者的好奇心,同时也解放了工作人员极大的劳动力,让他们有更多的精力从事深层次的学科馆员工作。农大新馆每天从早到晚连续开放14个小时,周开馆98小时,提供24小时网络信息服务。
学校简介
湖南农业大学学校于1951年3月9日,由湖南省立修业农林专科学校和湖南大学农业学院合并组建,时名“湖南农学院”,同年11月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校名。其前身可追溯到创办于1903年的修业学堂,1994年2月,经原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更名为湖南农业大学。学校位于长沙市芙蓉区,占地面积2.27平方公里,北领东湖秀色,南润浏阳河风光,校园环境幽雅,空气清新,是湖南省园林式单位。 学校为农业部与湖南省共建省属重点高校,被教育部和科技部列为全国首批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试点单位,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2012年进入本科一批招生。
进入新世纪以来,学校坚持“质量立校、学术兴校,人才强校”和“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办学理念,加快了改革发展步伐,事业规模不断扩大,先后获得一系列重大荣誉和标志性办学成果:实现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重点学科、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劳动模范等重大突破;两次荣获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被授予“全国文明单位”称号,学校党委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校园景色经过61年的建设,学校已由一所单科性的教学型农学院发展成为以农科为特色,农、工、文、理、经、管、法、医、教、艺术多学科综合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学校从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7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1995年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998年开始招收留学生,2002年开始向国外高校派出本科学生开展交流、学习和培训。现有在校研究生4400多人,在校全日制本、专科学生26000多人。建校以来,共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16万多名。
学校现有21个学院。设有73个本科专业、2个专科专业;1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9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50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国家、省部级重点学科17个。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7个国家品种改良分中心、技术研发专业分中心和科技成果转化中心,1个中国烟草中南农业试验站,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农业部华中地区作物栽培科学观测试验站,1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9个省(厅)级研究基地(所),1个全国职业教育师资培训重点建设基地,1个农业部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4个教育部、农业部首批建设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
湖南农业大学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20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名,在岗博士生导师237人,硕士生导师756人,在职高级职称专家 826人。
学校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与英、美、加、法、日、韩、意、澳等10多个国家的20多所大学及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国际机构建立了密切的联系,与英国格林威治大学、澳大利亚南澳大学、加拿大北大西洋学院、日本鹿儿岛大学和冈山大学、泰国皇家理工学院、菲律宾中吕宋大学、波兰佛罗茨瓦夫农业大学等建立了合作办学关系。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14年1月,该校设有20个学院,1所独立学院;69个本科专业、2个专科专业。
农学院 |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 经济学院 | 工学院 |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 教育学院(原科师院/职教院) | 理学院 | 资源环境学院 |
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原人文院) | 植物保护,学院(原生安院) | 食品科技学院 | 生物科学技术,学院 |
外国语学院 | 园艺,园林,学院 | 商学院 | 动物医学院 |
体育,艺术学院 | 东方科技学院 | 国际学院 | 继续教育学院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学科设置
截至2014年1月,该校拥有授权一级学科博士点8个,二级学科博士点42个,1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一级学科硕士点18个,二级学科硕士点91个,国家、省部级重点学科17个。
生物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 生态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
作物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 园艺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
农业资源与环境,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 植物保护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
畜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 临床,兽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
草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 农业经济管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
学科 | 学院 | 学科 | 学院 |
---|---|---|---|
食品科学 | 食科院 | 果树学 | 园艺院 |
茶学 | 园艺院 |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 动科院 |
生态学 | 生科院 | 农业经济管理 | 经济学院 |
植物营养学 | 资环院 | 作物遗传育种 | 农学院 |
植物,病理学 | 植保学院 |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 农学院 |
植物学 | 生科院 | 临床兽医学 | 动医院 |
截至2014年1月 |
学位点 | 学院 | 学科类别 | 学位点 | 学院 | 学科类别 |
---|---|---|---|---|---|
畜牧学 | 动科院 | 博士点 | 农林经济管理 | 经济学院 | 硕士点 |
生物学 | 生科院 | 博士点 | 风景园林学 | 园艺院 | 硕士点 |
生态学 | 生科院 | 博士点 | 生态学 | 生科院 | 硕士点 |
农业资源与环境一级学 | 资环院 | 博士点 | 水产养殖学 | 动科院 | 硕士点 |
作物学 | 农学院 | 博士点 | 生物学 | 生科院 | 硕士点 |
农业资源与环境一级学 | 资环院 | 硕士点 | 草学 | 农学院 | 硕士点 |
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 | 资环院 | 硕士点 | 作物学 | 农学院 | 硕士点 |
公共管理 | 人文院 | 硕士点 | 兽医学 | 动医院 | 硕士点 |
农业推广硕士,农业科技 | 人文院 | 硕士点 | 农业工程 | 工学院 | 硕士点 |
工商管理硕士 | 商学院 | 硕士点 | 公共管理MPA | 人文院 | 硕士点 |
师资力量
截至2014年1月,该校拥有专任教师126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名,美国科学院院士2名,在岗博士生导师275人,硕士生导师826人,在职高级职称专家886人。有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级现代产业技术体系科学家岗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100人;有“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全国先进留学回国人员、全国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等24人;有“芙蓉学者计划”特聘教授,湖南省“教学名师”、湖南省优秀教师 、“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一、二、三层次人选、湖南省“优秀中青年专家”、湖南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和后备人选、湖南省中青年骨干教师等303人。
专职院士 | 特聘院士 | 长江学者 |
---|---|---|
袁隆平 | 陈宗懋 | 王国梁 |
官春云 | ||
方智远 |
教学成果
截至2014年1月,该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7 项,湖南省教学成果一、二等奖25项,在研国家级、省部级教改项目124项;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19门;6个国家级、省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 1篇,提名奖2篇;本科毕业生年度就业率稳定在96%左右。该校被评为“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务处”和“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课程名称 | 所属院系 | 课程层次 | 所属学科 |
---|---|---|---|
作物栽培学 | 农学院 | 本科 | -- |
课程名称 | 所属院系 | 课程层次 | 所属学科 |
---|---|---|---|
体育 | 体育艺术学院 | 本科 | -- |
植物生理学 | 生物科学,技术学,院 | 本科 | -- |
兽医寄生虫病学 | 动物医学,院 | 本科 | -- |
环境监测 | 资源环境学院 | 本科 | 环境科学,类 |
分子生物学 | 生物科学技术,学院 | 本科 | 生物科学类 |
货币银行学 | 经济学院 | 本科 | 经济学 |
植物育种学 | 农学院 | 本科 | 农学 |
食品化学 | 食品科技学院 | 本科 | -- |
生物化学 | 生物科学技术学院 | 本科 | 生物科学类 |
无机及分析化学 | 理学院 | 本科 | 理学 |
管理学原理 | 商学院 | 本科 | 工商管理类 |
遗传学 | 生物科学技术学院 | 本科 | --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东方科技学院 | 本科 | 心理学类 |
草坪学 | 农学院 | 本科 | 环境生态类 |
微生物学 | 食品科技学院 | 本科 | -- |
兽医药理学 | 动物医学院 | 本科 | -- |
生态学概论 | 东方科技学院 | 本科 | -- |
课程名称 | 所属院系 | 课程名称 | 所属院系 |
---|---|---|---|
高级程序设计 |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 数字图像处理 |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
语言学,经典名著导读 | 外国语学院 | 植物功能产品研制 | 园艺,园林,学院 |
油脂化学,与加工 | 食品科技学院 | 生态经济学 | 生物科学技术学院 |
现代生物学 | 生物科学技术学院 | 精细化工工艺与设备 | 理学院 |
植物病原,细菌学 | 植物保护学,院 | 食品加工新技术 | 食品科技学院 |
农村社会调查方法 |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 翻译研究导论 | 外国语学院 |
作物生产理论与实践 | 农学院 | 发展经济学,专题 | 经济学院 |
农业贸易专题 | 经济学院 | 会计学 | 商学院 |
高级水生生物学 |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
高等,土壤物理学 | 工学院 | 现代,蔬菜育种,学 | 园艺园林学院 |
农村科技服务组织概论 |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 植物组织培养 | 生物科学技术学院 |
计量经济学 | 经济学院 | 植物病原真菌学 | 植物保护学院 |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研究技术 |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 植物病原真菌学 | 植物保护学院 |
茶树营养生理与品质化学 | 园艺园林学院 | 昆虫生态学 | 植物保护学院 |
药用植物,资源工程研究技术 | 园艺园林学院 | 食品化学与营养※ | 食品科技学院 |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 | 食品科技学院 | 农业生态学,※ | 生物科学技术学院 |
发育生物学 | 生物科学技术学院 | 农业资源,与利用区划 | 资源环境学院 |
生态规划 | 生物科学技术学院 | 农药学 | 植物保护学院 |
昆虫分类学 | 植物保护学院 |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 经济学院 |
草业科学,研究技术 | 农学院 |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技术 | 植物保护学院 |
现代生态学专题 | 植物保护学院 | 分子与,生理植物病理学 | 植物保护学院 |
现代,药用植物栽培学 | 园艺园林学院 | 高级动物,生物化学 |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
英语教学研究 | 外国语学院 | 兽医临床病理学 |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
植物分子生物学 | 生物科学技术学院 | 作物学,科技英语 | 农学院 |
生物技术综合实验 | 生物科学技术学院 | 高级试验设计和,生物统计 | 农学院 |
教育学 | 科学技术师范学院 | 基因工程原理与技术 | 生物科学技术学院 |
职业教育心理学 | 科学技术师范学院 | 高级动物营养学※ |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
高级动物生理学 |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 高级动物生理学 |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
现代,食品微生物,原理与应用 | 食品科技学院 | 高级植物生理学,※ | -- |
高级,食品微生物学 | 食品科技学院 | 高等有机化学 | 理学院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 理学院 | 土壤发生与分类 | 资源环境学院 |
中国教育思想史 |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 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 | 经济学院 |
烟草,栽培与营养学 | 农学院 | 区域经济专题 | 经济学院 |
高级数据统计与分析技术 |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 农产品加工新技术,专题 | 食品科技学院 |
现代仪器应用技术 | 理学院 | 综合英语 | 外国语学院 |
高级,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 食品科技学院 | 高级园艺学 | 园艺园林学院 |
职业技术教育学 | 科学技术师范学院 | 动物科学科技英语 |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
茶学研究技术 | 园艺园林学院 | 科技英语,高等教育学 |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
园林植物造景 | 园艺园林学院 | 财政金融专题 | 经济学院 |
园林植物,资源与应用 | 园艺园林学院 | 农业技术经济,专题 | 经济学院 |
高级植物营养学 | 资源环境学院 | 机械,现代设计方法 | -- |
作物遗传育种研究技术 | 农学院 | 计算机在生物学上的应用 | 生物科学技术学院 |
高等教育管理 |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 生物信息学,2 | 生物科学技术学院 |
农业信息技术 |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 现代仪器分析,原理 | 理学院 |
动物,数量遗传学 |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 高等农业机械学 | -- |
食品风味化学 | 食品科技学院 | 畜牧,实验设计 |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
现代遗传学※ | 生物科学技术学院 |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研究技术 |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
管理学※ | 商学院 | 农药学 | 生物安全,科学技术学院 |
农业信息,与传媒※ | 农学院 | 农药学 | 生物安全科学技术学院 |
农业推广学,※ | 农学院 | 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 |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
水域生态学 |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 生态工程学 | 生物科学技术学院 |
教育经济学 |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 植物学研究技术 | 生物科学技术学院 |
细胞生物学,研究技术 | 生物科学技术学院 | 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 | 生物科学技术学院 |
高级,植物生物学 | 生物科学技术学院 | 土地资源利用与,土地经济学 | 资源环境学院 |
医学细胞与分子生物学 | 动物医学院 | 高级遗传育种学 | 农学院 |
(数据统计截至2013年)
农学院
校园景色农学院是一个以人才培养为先导,科研、开发为两翼的研究教学型学院。几十年来共培养博士、硕士、本科各层次人才9000多人,培育作物品种 150 多个,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 150 多项,创经济效益 200 多亿元。学院设有5个系(农学系、草业科学系、植物科学与技术系、种子科学与工程系,烟草系),拥有1个省部共建实验室,1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省级211预备学科,2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博士后流动站,7个博士点,8个硕士点(含一级学科),另外还有招收农业推广在职硕士研究生资格。
学院现有正式教职工127名,其中院士2名(含兼职1人),长江学者1人,芙蓉学者1名,教授及研究员47名(含兼职16名),副教授及副研究员48名(含兼职25名)、博士生导师37名(含兼职14人),硕士生导师53名(含兼职37人),博士后6名,博士40名,在读博士4名,硕士29名,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2名,省管专家5名,省级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1名,省级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5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8名。
学院现建有国家油料改良中心(湖南分中心)、水稻科学研究所、棉花科学研究所、苎麻研究所、薯类旱粮研究所、草业研究所、现代农业中草药研究室等研究机构,为学院的教职员工构建了科学研究平台,提供了广阔的研究基地。
此外,学院还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研究,先后与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日本、菲律宾,印度、印度尼亚西、菲律宾、泰国等国家开展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建立了良好的科技合作关系。
食品科技学院
校园景色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创立于1986年。学院现有教职工65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22人。教师中有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17人,国家农业部高级专家2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学院拥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000余万元,拥有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蔬菜专业分中心和湖南省食品科学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等两个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建立有20多个校外实习基地,还与省内外20多家企业有密切的技术合作关系。共有60多项科技成果获省部级奖励,出版专著和教材50余部,现有在研课题30余项,每年科研经费300余万元。
为建设新农村服务,先后成立了6个校级研究所,依托学院研究的技术,创办了数家颇具影响力的校办食品企业,使数十种有地方特色的食品工业化,产业化。
经济学院
经济学院前身为湖南大学农学院农业经济系, 1951年随湖南农学院从湖南大学独立出来,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调整到华中农学院,1982年恢复重建并开始本科生招生,1994年2月更名为经济贸易学院,2000年9月再次更名为经济管理学院,2006年1月经济管理学院分为经济学院和商学院。
学院拥有湖南省省属高校第一个管理学博士学位授权点——农业经济管理博士学位点,拥有农业经济管理硕士学位授权点,两个专业硕士学位点(农业推广硕士和高校教师硕士),设有4个本科专业。在校全日制本专科学生1400多人,自考和成人教育学生835人;硕士研究生316人,其中全日制硕士研究生33人,农业推广硕士和高等教师硕士学位生298人;博士研究生97人。
学院设有农业经济管理、经济学、金融学和投资学4个系,1个省部共建综合实验室,1个资料室。学院农业经济管理学科为湖南省"十一五"重点学科;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为省级重点专业、特色专业。“三农”问题研究基地为湖南省社会科学重点科研基地,农村发展研究所为湖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首批重点研究基地。
校园景色学院现有教职工67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含在读)20多人;硕士(含在读)近30人;学院有专兼职硕士生导师19人,博士生导师18人;有湖南省1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1人,湖南省高等学校学科带头人2人,培养对象1人,省哲学社会科学“百人工程”人选2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5人。
工学院
湖南农业大学工学院溯源于1958年开设的农业机械化专业,1961年成立农业机械化系。此后为适应学科发展,拓宽专业设置面,易名为农业工程系。1994年与食品科技系组建成立了工程技术学院,2005年12月经学校批准易名为工学院。
农业机械化工程学科2006年被评为校级A类重点学科。
工学院现有教职工85人,专任教师61人,其中有教授7人,副教授 21人,高级讲师1人,讲师15人。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者25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1人。拥有较强发展后劲的学术梯队与师资力量,培养了校级学术骨干3人,省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3人,担任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与农业机械学会理事2人次,中国农业机械化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次,中国农业工程教育委员会委员1人次;担任二级学会副理事长1人次、常务理事1人次,理事3人次;国家一级学报编委会2人次;二级学术刊物编委会5人次。
动物科技学院
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是湖南省培养动物养殖类专业高级科学技术人才的摇篮。学院前身为1950年湖南省立农林修业专科学校畜牧兽医科,1959年湖南农学院设立畜牧兽医系;1988年更名为湖南农学院畜牧水产系,1994年学校更名为湖南农业大学时即设立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学院现有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生理学等3个博士学位授权点;畜牧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渔业资源等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动物科学、水产养殖学、水族科学与技术和畜牧兽医(成教)等4个本专科专业;形成了完整的高等教育养殖类专业办学体系。
学院设动物科学、水产2个系,动物营养、水产养殖等5个教研室;动物遗传育种等4个研究所;拥有中央与地方共建特色专业实验室1个,本科实验室2个,追求饲料科技有限公司等校内教学基地4个。学院拥有1个湖南省重点学科(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和生理学、渔业资源等4个校级重点建设学科;动物科学与水产养殖专业均为湖南省重点建设专业,且动物科学专业为国家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学院先后承担多项国家和省部级攻关课题,“十五”以来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专利30余项,育成“湘虹”、“湘益”2个优质瘦肉型猪配套系;建成“双百工程”基地20个、学研产及大学生就业综合基地30余家。
校园景色信息科技学院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成立于2002年7月,由原理学院的计算机系组建而成。下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信息工程系、电子商务系、公共课教学部、实验教学中心、继续教育办公室、农业信息研究所。
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富有朝气和敬业精神的教工队伍。现有教职工76人,其中专职教师61人,教授6名、副教授 26名、讲师40名,博士13名、硕士32名,博士生导师 2名、硕士生导师18名。现有在校学生全日制本科学生797人。
学院拥有工学和管理学两大学科门类,共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电子商务”、 “电子信息工程”4个本科专业, 1个“农业信息工程”工学硕士学位点,1个“农业信息化”专业学位硕士点、1个“计算机应用技术”学校重点建设学科。
科技师范学院
科学技术师范学院(职业技术教育学院)成立于1986年,与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合署办公。学院现有教职工42人,其中专任教师28人,教授5人,副教授9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6人,硕士以上学位25人。现依托全校的教育教学资源,学院设置本科专业10个、硕士专业8个,自办本科专业2个(教育技术学、应用心理学),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300多人。
理学院
理学院始于1951年基础课部,1984年更名为基础科学部,1997年与原生物技术系、校计算机中心、湖南省农业生物工程研究所合并,更名为理学院,2002年计算机科学系从理学院分离,成立信息工程学院,2005年生物技术系从理学院分离,成立生物科学技术学院。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65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18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12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3名。9名教师获湖南农业大学优秀教学质量奖。80%以上专任教师具有博士、硕士学位。师资队伍职称、年龄、学历、学缘结构合理。
3个本科专业:应用化学专业(2000年开设)、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2001年开设)、材料化学(2009年开设) 统计学(2012年开设)
2个硕士点:应用化学(2003年开设)、生物数学(2007年开设)
资源环境学院
校园景色资源环境学院成立于1999年9月,由原资源系和环境工程专业合并而成,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951年湖南农学院土壤化学专业,涵盖了农学、工学、管理学和理学四大学科门类,是湖南农业大学综合性强、适应性广、发展前景广阔学院之一。在校在籍各类学生2168人,其中,博士研究生21人,硕士研究生151人,专业学位研究生70人,全日制本科班级29个,全日制本科生838人,在校自考本科生900人,函授生200人;4个教工党支部;5个学生党支部,共有党员168人,比例为20.07%。
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原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成立于2001年,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合署办公,其前身为1955年成立的马列主义教研组。现设法学、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社会工作、劳动与社会保障五个本科专业;拥有农业科技服务与管理博士点,高等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农业科技服务与管理四个硕士点,以及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专业学位硕士点;拥有湖南省农村文化建设研究基地、湖南省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基地二个省级研究基地,以及高等教育研究所、农村社会发展研究所、人口研究所三个校级研究所。
学院(部)现有教职工79人,其中专任教师71人;学生812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668人,研究生144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13人,副教授22人,占总人数的49%;具有博士学位教师7人,占总人数10%。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20人,湖南省优秀教师1人,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4人。培养博士(含在读)10人;引进人才18人。2004年以来,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教育部“十一五”规划项目和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0余项;主持国家级教改课题1项,主持省级教改课题10余项,获省级教学、科研成果奖8项。共出版著作19部,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伦理学研究》、《人口学研究》、《中国行政管理》等报刊发表论文413篇,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30余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植物保护学院(原生物安全科学技术学院)
植物保护学院源自1950年成立的湖南大学植物病虫害系,经过50多年几代人的努力,已建成了一个具有博士点、硕士点、本科三个学历教育层次,以传统农科为依托的,以交叉学科为主体的多学科学院。学院还办有湖南农业大学司法鉴定中心、湖南生物安全检测中心和湖南生安赛特控害有限公司,面向社会服务。学院现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植物保护学,省级重点学科)、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农药学、微生物学、生物安全与检疫),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植物保护学,省级重点学科)、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农药学、微生物学、生物安全与检疫、生物信息学),“植物保护”(农学,省重点专业)、“动植物检疫”(工学,2003年教育部新批)、“生物信息学”(理学,2004年教育部新批)和“生物安全”(理学,2005教育部新批)4个本科专业。自1950年以来,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曾获得美国总统优秀青年科学家奖的周集中就是植保专业81届毕业生。现有校研究生172人,本科生770多人。
学院下设4个系即植物保护系、动植物检疫系、生物信息系、生物安全系和1个院级实验室。现有教职工52人,其中教授14人,副高11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0人,硕士生导师1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4人,留学归国人员7人。50岁以下的教师全部有硕士以上学位。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7项,在研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34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2013年由生物安全科学技术学院正式更名为植物保护学院,并通过学校的文案,将会撤销生物安全的招生。
生物科技学院
校园景色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成立于2005年3月,由原理学院生物技术系和农学院生态学系组建而成。现设4个系(生物技术系、生物工程系、生物科学系和生态科学系),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省级示范实验室(植物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生物学基础课示范实验室),2个财政部特色专业实验室(农业生物技术实验室、农业生态学实验室),2个研究所(湖南省农业生物工程研究所、湖南农业大学生态学研究所)、2个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植物激素与生长发育重点实验室、作物基因工程重点实验室)、1个生物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员工102人,其中专任教师76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25人,副教授30人;有博士45人,博士生导师16人、硕士生导师22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成员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湖南省“芙蓉学者”特聘教授1人、湖南省徐特立教育奖获得者2人、省管优秀中青年专家1人、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3人、湖南省跨世纪学术和科技带头人后备人选 2人、湖南省普通高校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5人、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 12人。
学院共承担了各级教育教学改革课题20余项,发表教改论文40篇,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6项。主编或参编教材22本,自编实验指导书11本。有6门课程评为省级精品课程,30门课程列为校级精品课程,绝大部分课程进行数字化建设。学院教师承担了各级科研课题261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7项,湖南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7项;在《Plant cell》、《Plant Journal》、《Planta》等国内外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950余篇,其中SCI收录100余篇。
外国语学院
湖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始建于1994年4月,由原湖南农学院基础科学部外语教研室扩建而成,时名“湖南农学院外语系”(设英语专业专科),1998年开办英语专业本科,2002年9月28日更名为湖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2004年开办日语专业本科,2005年获得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点,2007年开始招收研士研究生。同时,学院承担全校非英语专业的大学英语教学和研究生英语教学以及德语教学,是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项目学校,新时代交互英语教学示范基地。
学院设有英语系、日语系、大学英语教学部和语言研究所。英语系下设英语专业一、二教研室;日语系下设日语综合教研室;大学英语教学部下设大学英语一、二教研室和研究生外语教研室;语言研究所涵盖英语、日语和汉语研究方向。
学院管理服务机构设有党总支、行政办公室、学生工作组、教务办公室、科研与研究生培养办公室、语音室管理中心、自考成教培训中心和资料室。学院党总支下设3个教工党支部和1个学生党支部,即:教工一党支部、教工二党支部、教工三党支部、学生党支部。
现有在岗在职教职工101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21人、高级实验师2人,讲师62人、馆员1人、实验师1人、工程师1人;教职工中5人具有博士学位、79人具有硕士学位。现有在校全日制本科学生612人,自考、成教在籍人数3000余人。从开办外语专业教育以来,为社会培养优秀外语专业人才1500余人。
校园活动商学院
湖南农业大学商学院成立于2006年2月,由学校根据全校专业设置状况和学科发展需要,将工商管理类专业和国际贸易专业从有关学院调整出来新组建而成。商学院是湖南农业大学办学规模最大的专业学院,下设工商管理系、营销管理系、会计学系、国际贸易系和综合实验室,有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等4个本科专业,1个企业管理硕士学位授权点,并招收农业推广专业农村企业与财务管理方向硕士生;学院现有全日制本科学生1679人,各类硕士研究生66人,教职工99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9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0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3人,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含在读)的专任教师68人。
园艺园林学院
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原园艺系)始建于1951年,是湖南农业大学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学院之一。
学院拥有园艺学博士后流动站、园艺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果树学、茶学、蔬菜学、观赏园艺学、药用植物资源工程等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园艺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和果树学、茶学、蔬菜学、观赏园艺学、药用植物资源工程和城市规划与设计等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其中果树学和茶学为湖南省重点学科。学院设有园艺、茶学、园林、植物资源工程和中药资源与开发等5个本科专业,园艺专业和茶学专业为湖南省重点专业,茶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园艺专业为湖南省特色专业。
学院建有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茶学重点实验室、国家柑橘改良中心长沙分中心、湖南省天然产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省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省柑橘育种中心、湖南农业大学茶叶研究所、湖南农业大学观赏园艺研究所、湖南业大学园林设计与工程技术研究所、湖南农业大学葡萄研究所、湖南农业大学蔬菜瓜类研究所等研究机构。为本科生教学服务的园艺园林实践教学中心是湖南省省级示范中心,其所属的植物资源工程专业实验室、园艺专业实验室和茶学专业实验室是中央与地方共建优势学科专业实验室。并建有果树、茶学、蔬菜、观赏园艺、药用植物资源工程和园林等6个校内占地面积达200多亩教学试验基地。
学院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19人(专任教师81人),其中教授26人,副教授29人,博士生导师18人,硕士生导师53人。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5人,占专任教师队伍的31%, 69.1%的教师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34.6%的教师是出国留学归国人员;园艺学教学团队为省级教学团队;全国模范教师1名,全国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1名,全国优秀教师1名,湖南省教学名师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9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名,省级人选2名,教育部2005年“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湖南省科技领军人才2名,省优秀中青年专家5名,省级学术带头人3名,省级骨干教师8名, 湖南省徐特立教育奖1人。
动物医学院
湖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前身是始建于湖南农学院畜牧水产系,1994年撤系建立动物科技学院。为了适应与国际接轨及国家兽医体制改革的需要,2005年12月在动物科技学院兽医系的基础上成立动物医学院。
学院下设兽医系、药学系、动物检验检疫系3个系,1个动物实验实践教学中心,1个湖南省兽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湖南省兽药饲料监察所药物安全性评价及临床疗效实验基地,1个校级兽药研究所,1个动物疾病防治研究所和1个动物医院,1个省部共建基础实验室,1个国家级动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学院现开设动物医学、动物药学2个全日制本科专业;拥有临床兽医博士点,兽医学一级学科、基础兽医学、临床兽医学、预防兽医学和兽医硕士专业学位5个硕士点;动物医学专业为湖南省重点建设专业,临床兽医学为省重点建设学科。
国际学院
国际学院计划内招收工商行政管理、会计专业专科生。学生国内读3年,成绩合格获湖南农业大学专科文凭;英语和专业成绩达标者去国外大学读1年或1.5年,成绩合格获就读国外学校学士学位。工商行政管理、会计专科专业分别与国外大学的工商管理、会计与金融学本科专业衔接。
体育艺术学院
体育艺术学院成立于2005年12月,前身是湖南农业大学体育美育教学部、园艺园林学院和人文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合并而成。
学院下设社会体育系、艺术设计系和公共体育教学部。现有教职工63人,全日制本科学生332人。
东方科技学院
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是湖南农业大学于2002年按照新机制举办、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首批确认的全日制本科独立学院,学院先后荣获“全国教育教学管理示范院校”、“全国创建‘平安校园’示范学校”、湖南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湖南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单位”等殊荣,现为湖南省独立学院联席会主席单位,中国独立学院协作会副理事长单位。
校园占地面积710亩。
校园景色成人教育学院
湖南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处(学院)的前身为湖南农学院农业干部培训部,成立于1982年,负责成人函授、夜大、农业干部培训班管理,主要培养农业干部人才和技术人才;1987年更名为“湖南农学院成人教育部”;根据成人教育的发展需要,1994年4月原“湖南农学院成人教育部”更名为“湖南农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 2004年9月成立“湖南农业大学成人教育处”,与“湖南农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合署办公,对全校成人教育、自学考试实行统筹管理;2010年1月31日,学校“成人教育处”更名为“继续教育处”,“成人教育学院”更名为“继续教育学院”,它是学校成人学历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助学和非学历教育培训的业务主管部门。
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在马列主义教研室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84年成立马列主义教研室,1990年马列主义教研室更名为社会科学部,1993年,在社会科学部的基础上成立社会科学系,2001年,社会科学系更名为“两课教学部”,隶属于人文社会科学学院,2007年,成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与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合署办公,2011年3月,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学院承担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研究生培养等工作,承担全校本科生、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有教师37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8人。拥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两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二级学科硕士点,其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为学校重点建设学科。
办学成果
校友工作办公室与校友总会秘书处、校董事会秘书处合署办公,现有工作人员4人。校友工作办公室是学校对外的主要窗口之一,其主要任务是扩大和提高学校的影响和地位;广泛利用一切社会资源,为学校的发展与建设服务;积极联络董事单位和校友,为学校发展献计出力;充分发挥高校优势,为董事单位和校友服务。“集资源、促发展、服务教学”是校友办公室工作的主要目标。
院士介绍
专职院士
袁隆平:袁隆平(1930.9.7- )生于北京,汉族,江西德安县人,无党派人士,现居湖南长沙。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中心主任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名誉院长、湖南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客座教授、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名誉院长、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名誉院长、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世界华人健康饮食协会荣誉主席、湖南省科协副主席和湖南省政协副主席。2006年4月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11年获得马哈蒂尔科学奖。
中文名: | 袁隆平 |
国籍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民族 | 汉族 |
出生地 | 北京 |
出生日期 | 1930年9月7日(,农历七月十五,) |
职业 | 杂交水稻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等 |
毕业院校: | 西南农业大学(西南大学) |
主要成就 | 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
党派 | 无党派 |
协会职务 | 世界华人健康饮食协会荣誉主席 |
居住 | 湖南长沙 |
官春云(1938-),男,蒙古族,湖北荆州市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家科技攻关,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48项目、国家高科持产业项目,省部重点科研项目等20多项;培育国家及省级审定油菜品种(组合)10个,其创立的冬发理论与培育品种推广创社会经济效益近50亿元;出版专著8本(独著,主编各4本),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第一作者学报级论文23篇);已获科技成果奖10多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省部一,二等奖4项,8项为第一名;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2项为第一名。已培养硕士生15名,博士生20多名,博士后12名。
中文名: 官春云 国籍: 中国 民族: 蒙古族 出生地: 湖北荆州 | 出生日期: 1938.2.21 职业: 油菜遗传育种和栽培专家 毕业院校: 湖南农业大学 主要成就: 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特聘院士
陈宗懋
长江学者
王国梁
历史沿革
1903年修业学堂创建;
校园活动
1912年修业学堂更名为修业学校;
1928年修业学校更名为湖南私立修业农业职业学校;
1934年湖南私立修业农业职业学校更名为湖南私立修业高级农业职业学校;
1950年湖南私立修业高级农业职业学校升格为湖南省立修业农林专科学校;
1951年湖南大学农学院、湖南省立修业农林专科学校合并升格为湖南农学院;
1952年广西大学农学院部分并入湖南农学院;
1953年南昌大学农学院森林系并入湖南农学院;
1951年湖南农学院高农部改建为湖南省长沙农业学校,现发展为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1952年湖南农学院部分参与合并组建华中农学院,现发展为华中农业大学;
1952年湖南农学院水利系并入武汉大学;
1958年湖南农学院林学系参与合并组建湖南林学院,现发展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1966年因文化大革命 ,学院停办,
1975年 创办衡阳分院、郴州分院、邵阳分院、黔阳分院、常德分院、湘潭分院;
1994年湖南农学院更名为湖南农业大学。
学术研究
教学科研
校园景色学校现有21个学院。设有73个本科专业、2个专科专业;1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9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50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国家、省部级重点学科17个。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9个部级品种改良分中心、技术研发专业分中心和科技成果转化中心,1个中国烟草中南农业试验站,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农业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农业部华中地区作物栽培科学观测试验站,1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9个省(厅)级研究基地(所),1个全国职业教育师资培训重点建设基地,1个农业部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4个教育部、农业部首批建设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20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名,在岗博士生导师237人,硕士生导师756人,在职高级职称专家 828人。有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级现代产业技术体系科学家岗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97人;有“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全国先进留学回国人员、全国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等25人;有“芙蓉学者计划”特聘教授,湖南省“教学名师”、湖南省优秀教师 、“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一、二、三层次人选、湖南省“优秀中青年专家”、湖南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和后备人选、湖南省中青年骨干教师等299人。
科研机构
1个国家天然产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1个国家油料改良分中心
1个国家柑橘改良分中心
1个国家蔬菜加工技术研发专业分中心
1个国家茶叶加工技术研发专业分中心
1个国家烟草中南农业试验站
1个科技部科技成果转化中心
1个科技部植物资源国际合作研发中心
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个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个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
7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
9个省(厅)级研究基地(所)
1个全国职业教育师资培训重点建设基地
学术资源
截至2014年1月,该校拥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3.43亿元,馆藏图书191.51万册,其中,《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于1956年创刊以来,在国家和省部级评奖活动中共获得各种奖励16项。其中2次荣获国家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2次荣获湖南省“十佳”科技期刊,连续5次被评为湖南省一级期刊,2006年和2010年被评为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2009年荣获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2010年禅联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称号。《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于1999年创刊,先后在全国“首届农林高校社科优秀期刊评比”中被评为优秀期刊,在教育部社科司和中国人文社科学报学会“第三届全国社科学 报评比”中被评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
科研成果
截至2014年1月,该校拥有国家级科技成果奖12项,省部级奖142项;承担国家973、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业科技跨越计划等1022项目,湖南省重大科技专项等国家、省部级课题1300余项。被SCI、EI、ISTP三大检索所收录论文1150篇,出版学术专著334部。
合作交流
截至2014年1月,该校与英、美、加、法、日、韩、意、澳等10多个国家的 20多所大学及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国际机构建立了密切的联系,与英国格林威治大学、澳大利亚南澳大学、加拿大北大西洋学院、日本鹿儿岛大学和冈山大学、泰国皇家理工学院、菲律宾中吕宋大学、波兰佛罗茨瓦夫农业大学等建立了合作办学关系。
学校荣誉
2001年官春云教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1年在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随机性水平评估中荣获“优秀”;
2002年“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
2004年荣获“湖南省优秀事业单位法人”光荣称号,
2004年获得作物学等12个学科教授评审权;
2005年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全国文明单位”光荣称号;
2006年学校党 委先后被评为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2007年“湖南省作物种质创新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2007年 获得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
2008年1篇博士论文荣获“2008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2008年荣获“湖南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
2008年在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再次荣获“优秀”.
2009年 建立国家级植物功能成分研究中心。
知名校友
政界校友
杜占元
湖南农业大学78级植物生理生化专业校友,国家教育部副部长。
湖南农大校友杂志
邓小刚
湖南农业大学85级畜牧专业校友,中共十七大代表、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党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
陈润儿
湖南农业大学83级农学专业校友。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十八届中央候补委员,黑龙江省委常委,省委副书记。
校园景色梅克保
湖南农业大学76级农学专业校友。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十八届中央候补委员,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副局长、党组副书记。
甘霖
中国致公党党员,湖南农业大学81级园艺果树学专业校友。 致公党中央常委、国家工商总局副局长。
屈冬玉
湖南农业大学79级蔬菜专业校友,国家“863”计划现代农业主题专家,中国农科院副院长,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副主席。
肖雅瑜
湖南农业大学78级农机设计制造专业校友。中共十七大代表,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颜永盛
男,中共党员,1943年出生,湖南华容人,湖南农业大学61级农学专业校友。第九、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原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赵均田
男,中共党员,湖南农业大学74级农学专业校友。2008年3月任湖南省纪委副书记。
贺家铁
男,中共党员,1961年出生,湖南澧县人。湖南农业大学80级农学专业校友。原湖南省纪委副书记、省监察厅厅长。2008年8月调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干部监督局局长。
梁建强
湖南农业大学75级农学专业校友,省政府副秘书长、省国家安全厅党组书记、厅长。
周用金
男,生于1956年4月,汉族,湖南安乡县人。湖南农业大学77级畜牧专业校友,湖南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
张健
男,1963年出生,湖南长沙人,湖南农业大学78级植物保护专业校友,九三学社湖南省委副主委,九三学社中央委员,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湖南省卫生厅厅长。
马勇
男,中共党员,重庆市巴县人,1957年出生,湖南农业大学77级农学专业校友。中共益阳市委书记。
学者专家
官春云
男,1938年出生,祖籍内蒙古镶黄旗。湖南农业大学1955级农学专业校友,中共党员,我国著名的油菜专家,湖南农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
邓秀新
男,1961年出生,湖南宜章人。湖南农业大学77级园艺系果树学专业校友,中共党员,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全国政协委员,我国著名果树学家,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万方浩
湖南农业大学77级植物保护专业校友,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持续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973”计划首席专家。
王国梁
男,1961年出生,湖南农业大学78级植物保护专业校友,湖南省芙蓉学者奖励计划湖南农业大学特聘教授,作物遗传育种博士生导师。2009年被教育部聘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
周集中
男,湖南新邵人。湖南农业大学77级植物保护专业校友。留美博士,研究员。美国总统奖获得者。俄克拉荷马大学环境基因研究所所长。
蒋志刚
男,1957年出生,湖南醴陵人,湖南农业大学77级畜牧专业校友。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动物生态与保护生物学研究中心主任、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和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谢道昕
男,湖南农业大学79级植物保护专业校友,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是我国转基因棉的主要研发者。
孙传清
男,湖南农业大学81级农学专业校友,中国农业大学植物遗传育种学教授,博士。国际生物多样性计划中国国家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农学会资源与环境分会遗传资源分会常务理事,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欧阳志云
男,1962年出生,湖南攸县人。湖南农业大学79级植物保护专业校友。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商界精英
李卫国
男,湖南农业大学85级畜牧水产系畜牧专业校友,北京东方雨虹防水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全国青联委员。
刘钧贻
校园景色男,1965年出生。湖南农业大学83级动物营养专业校友,北京资源集团总裁,湖南农业大学兼职教授。
熊再辉
男,湖南宁乡县人,湖南农业大学80级园艺系蔬菜专业校友,湖南亚华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第三届董事会董事,董事长,兼任公司总裁。
陈阳城
男,湖南农业大学85级畜牧专业校友,广州理想实业(集团)公
湖南农大60年校庆(40张)
司董事长,广州市越秀区政协委员、常委。
唐岳
男,1963年出生,湖南农业大学80级工程系农业机械化专业校友,长沙楚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周重旺
男,湖南农业大学1982级茶叶专业校友,中国湖南省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特色专业
园林
湖南农业大学园林专业招生始于1985年,1994年经湖南省教委批准开始招生园林本科生,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硕士点,并于同年在园艺学一级学科下自设园林环境工程博士点。2011年,设立风景园林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经过二十余年的建设,已形成学科层次齐全、教师梯队合理、方向明确的办学条件。
茶学
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厚基础、宽口径、精专业、强能力、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从事茶树栽培、育种、茶叶生产、加工、茶叶品质审评与检验、茶叶经营管理、茶叶贸易、茶叶深加工、茶文化推广以及类茶植物开发利用的高级茶业人才。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要求掌握农业和生物科学的基本理论,茶学、工、贸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能胜任茶叶及类茶植物产品生产、加工、检验、经营管理、贸易及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工作。
食品科学与工程
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成立于1986年。本专业自开办以来,坚持走特色办学之路,注重学、研、产结合,在学科建设、产业开发、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快速发展。1999年本专业成为省重点建设专业,2001年评估为优秀晋升为省重点专业,2008年确定为省级特色专业,2009年成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以本专业为依托,食品科学评为省十五、十一五、十二五重点学科。本专业经过25年的建设与发展,为我国食品行业培养了2000余名行业高级专业人才,与100多家食品企业建立了密切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学研产良性互动,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在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确定为重大办学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