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学院

基本信息

办学类型:普通本科 所在地: 河南 黄淮学院

性质类别:综合类

通讯地址: 驻马店市开源路

邮政编码: 463000

联系电话: 0396-2853111 2853178 2853090

电子邮箱: zhaosheng@ huanghuai.edu.cn

学校网址:http://www.huanghuai.edu.cn

学校简介

黄淮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在原驻马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原职业技术学院、驻马店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基础上于2004年合并升格的一所综合性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已有40年的办学历史,由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省级文明单位、河南省行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学校占地2145亩,建筑面积53万平方米,形成了功能完善的教学科研区、体育活动区、学生和教师生活区。学校教学仪器设备资产总8100万元,馆藏图书170多万册,中外文期刊2000多种。学校网络中心是河南省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驻马店市网络接点中心,信息点遍布教学、科研和生活场所,形成了现代化、数字化的校园环境。学校现有1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学科点,6个校级重点学科,8个校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工程技术中心,18个校级研究所。

学校设有17个院系,45个本科专业,16个专科专业(方向),涵盖文学、管理学、经济学、教育学、法学、工学、理学、农学、医学、艺术学等10大学科门类,全日制普通在校生1.8万人,继续教育在学学生1.3万人。教职工1100多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40多人,博士、硕士550多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省管优秀专家、省级骨干教师等专业技术拔尖人才60多人,从国内外著名大学和科研院所聘请60多名兼职教授。学校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和学科建设,提升了科研和学科水平,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近3年来,出版各类学术著作293部,发表学术论文2000余篇,被SCI、EI、CPCI检索论文近136篇,完成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63项,承担横向课题39项,获市厅级以上科研奖励258项,获得国家专利12项。学校主办的《天中学刊》被评为“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

学校秉承“厚德、博学、笃行、自强”的校训,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注重教学基本建设,积极推进教学研究工作。升本以来,承担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20项,校级教学改革项目26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6项。人才培养体现以人为本,高度重视学生素质教育,按照“就业能称职、创业有能力,深造有基础、发展有后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依托黄淮学院合作发展联盟,坚持以第二课堂实践教学为载体,以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为平台,大力推进“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学生个性发展,促进学生创业就业。学校连续多年被评为“河南省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大学生骨干基层挂职锻炼团”等5个学生社团被命名为国家级优秀团队。

学校坚持服务地方,与区域经济、社会、文化事业互动发展,以“合作、发展、共赢”为宗旨,与国内150多家大中型企业开展“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同时,学校重视并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快推进国际化程度,与英国、印度、澳大利亚等国8所知名大学和台湾地区4所高校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加入了“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通过国际合作办学,有近600名学生实现出国留学。目前,学校已形成以普通本科教育为主体,普通教育与对外合作办学并重的“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国际化”办学格局。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正认真贯彻落实第二次党代会精神,全面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专业集群、项目带动、开放合作”五大战略,加强内涵建设,强力推进学校转型,努力创建一所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高校。

院系设置

院系概况

学校设有17个院系,(文化传媒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信息工程学院、社会管理系、体育系、经济管理系 建筑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音乐表演系、生物工程系、数学科学系、护理学系、电子科学与工程系、国际学院、动画学院,化学化工系45个本科专业,16个专科专业(方向),涵盖文学、管理学、经济学、教育学、法学、工学、理学、农学、医学、艺术学等10大学科门类,已形成了以普通本科教育为主体,本专科教育并举,普通教育与对外合作办学并重的开放式、国际化办学模式。

截止2012年6月,全日制普通在校生1.8万人,继续教育在学学生1.3万人,,

学校秉承“厚德、博学、笃行、自强”的校训,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注重教学基本建设,积极推进教学研究工作。升本以来,承担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20项,校级教学改革项目26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6项。人才培养体现以人为本,高度重视学生素质教育,按照“就业能称职、创业有能力,深造有基础、发展有后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依托黄淮学院合作发展联盟,坚持以第二课堂实践教学为载体,以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为平台,大力推进“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学生个性发展,促进学生创业就业。学校连续多年被评为“河南省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大学生骨干基层挂职锻炼团”等5个学生社团被命名为国家级优秀团队。

学校坚持服务地方,与区域经济、社会、文化事业互动发展,以“合作、发展、共赢”为宗旨,与国内150多家大中型企业开展“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同时,学校重视并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快推进国际化程度,与英国、印度、澳大利亚等国8所知名大学和台湾地区4所高校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加入了“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通过国际合作办学,有近600名学生实现出国留学。学校已形成以普通本科教育为主体,普通教育与对外合作办学并重的“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国际化”办学格局。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正认真贯彻落实第二次党代会精神,全面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专业集群、项目带动、开放合作”五大战略,加强内涵建设,强力推进学校转型,努力创建一所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高校。

信息工程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是由信息工程系和计算机科学系合并组建的工科院系,学院拥有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网络工程五个本科专业。下设有通信工程、软件、网络、应用、电子信息工程和公共计算机基础六个教研室和一个实验中心,实验中心下设42个实验分室,仪器设备总价值1200万元,形成了层次丰富、效果优良的教育教学培养体系。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400人。有专兼职教师68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6人、讲师37人;博士6人,硕士54人;省级骨干教师2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4人,校级教学名师1人,驻马店市拔尖人才5人。学院教师主持或参与省、厅级以上科研课题120余项,获各类科研奖11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780余篇。[3]

信息工程学院始终坚持以需求为目标,面向产业办学;坚持质量第一,素质与技术并重、基础与实践统一;坚持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2008年“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和“大学计算机基础”分别获得河南省重点学科和省级精品课程,2010年“软件工程”专业被批准为河南省特色专业,实了历史性跨越。2010年底,黄淮学院申报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学科经过遴选,被郑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联盟批准为硕士联合培养学科点,信心工程学院在学科建设、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建设等方面在校内处于引领地位。

建筑工程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成立于2005年2月,历经中专、专科、本科共29年的发展建设,为社会输送了2966名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工程管理等方面优秀人才,其中本科843人,研究生97人。

建筑工程学院有专业教师56人,其中教授、副教授(含高级实验师、高级工程师)24人;讲师(实验师、工程师)27人;博士(含在读)6人,硕士31人;获国家注册结构工程师、建筑工程师、造价工程师、建造师12人;双师型教师21名。

建筑工程学院有5个本科专业:土木工程、建筑学、艺术设计(建筑艺术设计)工程管理、城市规划。设有力学与结构、建筑技术、道路与桥梁、规划与设计、工程管理五个专业教研室。2009年,黄淮学院土木工程示范中心被确定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0年,黄淮学院路桥安全评估中心被确定为省级示范工程中心;2009年,“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被授予河南省成人高等教育特色专业。

2008年,建筑工程学院取得了河南省建设厅颁发的“河南省建设系统培训机构”以及“全国CAD郑州基地驻马店市考点”培训资质。对学生进行建筑行业施工员、质检员等岗位培训和CAD培训,毕业生中有70%学生获得了多项职业资格证书,极大提高了就业能力。系全日制在校生1496人,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均达96%以上,考研上线率和录取率位于学院前列。

建筑工程学院有土工、力学、测量、路桥、建材五个实验室,校内实习基地有学院的建筑勘察设计院为国家丙级设计院,建设工程公司为河南省二级建筑企业;校外实习基地有济南军区确山军事训练基地、河南省置地房地产集团公司等20个。师资与教学资源配备合理,满足教学和实验的需求。

建筑工程学院注重教学质量,在黄淮学院四届优质教学大奖赛中,共有10人次获得特等奖,26人次获得一、二等奖。

建筑工程学院教师积极投入科研工作,成绩显著。共发表论文192篇,其中核心期刊49篇。出版专著13部,鉴定结项省级科研项目11项,在研省级科研项目18项。其中李修忠博士入选“2009年度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获河南省教育厅专业技术带头人称号,主持完成的科研成果“浅层地震理论在高速公路质量检测中的应用研究”、“探地雷达理论研究及其在工程领域的应用”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生物工程系

生物工程系始建于2005年,设有园林、园艺、动物科学、城市园林艺术设计等本科专业,有在校生800余人,教师29人,其中教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17人,讲师、工程师11人,博士6人,硕士18人,构成了一支综合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学缘广泛,团结向上的教学科研队伍。设有园林与规划设计、动物科学、园艺、基础课等4个教研室和驻马店林业科学研究所、驻马店园林植物工程技术中心、干细胞研究中心等3个科研机构。形成了以园林与规划设计、动物科学等为主要研究方向的科研团队,发表中英文科研论文170多篇,主持或参与完成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9项,出版著作7部。

生物工程系紧密围绕培养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的办学定位,坚持“推行全面教育、促进个性发展、强化实践教学、培育创新人才”的教育理念;坚持“厚基础、宽口径、素质高、能力强”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技能培养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重视教育质量,注重专业知识综合素质和基本技能的深入结合,培养专业知识扎实、专业技能突出的具有较强的职业意识和竞争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与省内外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定的科研、教学实践和就业关系,为课程实习、毕业实习、科学研究,学生就业等奠定了可靠的基础;注重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已发表论文50余篇。

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农业和林业技术人才提供了更广阔空间。农林科学系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将以不断创新的精神,与时俱进,锐意改革,加快发展,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在知识创新、人才培养和科技服务等领域做出新的贡献。

经济管理系

黄淮学院经济管理系成立于2005年5月,是集经济学、管理学两大学科门类于一体、拥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二级系院,在校学生近1800人。

经济管理系下设会计学、旅游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国际经济与贸易5个本科专业和一个酒店管理专科专业,涵盖经济学、管理学两大学科门类,其中,会计学和旅游管理专业为品牌特色专业。全系设有经济管理综合实验室、ERP实验室、沙盘模拟实验室、电子商务实验室、餐饮与前厅客房模拟实验室等,可供学生在校内进行各类专业实验和实习;同时,我系还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旅游企业、星级饭店、物业公司、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建立了固定校外实训基地8家。全系各专业为社会培养具有扎实的经济或管理理论知识与业务技能,能在各类企业实体、金融机构和政府管理部门从事实际业务操作和管理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经济管理系牢固树立“人才强校”的指导思想,注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拥有一支素质高、业务精、能力强、学历职称结构合理、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教学科研队伍。有专兼职教师45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5人,讲师22 人;博士6人、硕士36人,其中留学归国人员 2 人。

经济管理系始终坚持以“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管理理念,以培养学生的人文内涵和专业技能为目标,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方法,改革课程体系,优化资源配置,加强教学管理,规范教学秩序,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按照厚基础、宽口径、育能力、重应用原则,努力使学生掌握完整的经济与管理知识体系,致力于培养适应市场发展所需要的,观念新、德才兼备、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代经济管理人才。

全系有会计学会、旅游协会等学生社团;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专业技能竞赛,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锻炼自我的平台,注重学生自主管理、自我发展。教学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堂讨论、专业实训与实习、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考研率达30%以上,一次性就业率达95%以上,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经济管理系学术气氛活跃,始终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的原则,坚定地把科研工作作为全系发展的重要支撑。通过制度激励与约束,培养教师的学术修养和科研协作能力,着力向学科理论前沿探索。学院面向全校整合学术梯队,凝炼学科方向,加强学术研究与交流,积累科研成果。2005年以来全系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50余篇;主持或参与完成国家级课题2项;主持完成省部级课题20余项,市厅级课题5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10余部;荣获厅级以上科研奖励50 余项。科研工作结出累累硕果。

展望未来,经济管理将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以“做大做强经济与管理学科,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己任,以重点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本科教学工作为中心,发扬团结求实、博采创新的精神,学习兄弟院校之所长,积极探索,努力提高教学科研水平,为培养大批质量过硬、特色鲜明、社会急需的应用型经济管理人才而不断努力,为把我系建成省内具有一定影响和特色的二级系院而不懈奋斗!

艺术设计学院

美术系始建于1988年。办学多年来始终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创新求发展,以服务求效益的办学宗旨,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的美术师资和美术专门人才。随着办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使办学规模、办学层次和办学质量都有明显改善和提高,在学科建设、教学管理、教学科研和艺术创作方面也取得了可喜成绩。

美术系有教师35名,其中副教授4名,硕士研究生27名。

美术系有美术学、艺术设计两个本科专业。

美术系下设理论教研室、基础教研室、实践教研室、美术学教研室、艺术设计教研室。

美术系有功能齐全的教学楼,建筑面积约7100平方米,内设美术馆、陈列室,面积约500平方米,另设有:版画工作室、专业资料阅览室、专业教室、机房、多媒体教室等,资料室有藏书990余册、专业期刊18种。

美术系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早已成为全系教师的共识。在积极探索教学改革的同时,也取得了可喜的科研成果。教师的论文、作品不断在学术刊物上发表,不少教师的创作入选国家级美术作品展览并有部分作品获奖。

美术系将一如既往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探索和推进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以培养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己任,为社会进步、为地方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做出我们的应有贡献。

文化传媒学院

文化传媒学院成立于2011年7月,其前身中国语言文学系办学历史悠久,学科专业基础深厚,是我校设置最早的院系之一。文化传媒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理念新颖,科研成果丰硕。有专兼职教师59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1人,讲师33人;博士研究生8人,硕士研究生41人。升本以来,本院教师在省级、国家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60余篇,出版教材、著作30余部,荣获地厅级以上各类奖励80多项。

文化传媒学院学科与专业建设已走上快速发展之路。学科发展方面,2010年,中国古代文学已被批准为河南省精品课程,已成为学校建设的重点学科;该教学团队的主要成员张红运教授、朱占清教授已被批准为与郑州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的硕士生导师。专业建设方面,本院设置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动漫文学方向)、广播电视新闻学﹑对外汉语、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代教育技术等七个本科专业与方向,截止2011年9月在校生达1600余人。[8]

文化传媒学院的院训是“明礼、诚信、博学、弘毅”。学生社团组织、文艺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学生学习勤奋,努力刻苦,目标明确,志存高远,以往四届本科毕业生已有70多位同学考入国内外名牌大学硕士研究生。

外国语言文学系

外国语言文学系是我校建系最早的教学系之一,下设基础英语教研室、高级英语教研室、综合英语教研室、商务英语教研室、大学英语(一)教研室、大学英语(二)教研室。拥有专兼职教师51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教师7人,博士1人,硕士21人,外教3人,留学回国人员2人。有在校生980多人,本、专科两个学历层次,英语、商务英语、英语教育三个专业方向。

该系拥有7个功能齐全的语音实验室和多媒体教室等先进的代化教学设备,为学生提供了充实的技能训练基地。

我系教学理念先进,科研硕果累累,近几年,我系教师主编或参编出版10余部英语教材,在中文核心期刊和省级刊物上发表过论文200余篇,主持完成省市厅级以上科研项目40余项,荣获市厅级以上科研奖励30余项。

外语系拥有一支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为人师表、治学严谨、爱岗敬业的教学团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英语人才,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近两年,有2人被河南省教育厅评为“南省科学河技术带头人”,1人获“河南省文明教师”,1人获“驻马店市优秀教师”荣誉称号,在历年学校举办优质教学大奖赛中,我系参赛教师均榜上有名。

外语系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就业率均在90%以上。在每年的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中,我系学生通过率均高于全国平均分数。学生考研通过率和录取率逐年上升。

国际学院

国际学院拥有一支荟萃中外的专兼职师资队伍,其中教授、副教授50余人,外籍教师30余人,海外归国博士、硕士10余人。拥有代化的软件开发、三维动画、数字动画、动漫工作站、影视后期、综合布线、电子商务、会计电算化等各类实验室20多个,在苏州软件科技园、四川华迪、南京普天、金蝶软件等企业建立实习实训基地30多个,引进电子商务师、市场营销师、物流师和网络安全、综合布线、软件工程、三维动画师等各类职业认证20多种。[10]

国际学院与国外知名大学合作开设的专业有:会计电算化、会计与金融、涉外会计、市场营销、汽车营销、物流管理、电子商务、软件技术、信息管理、网络技术、多媒体应用技术、护理、艺术设计、动漫设计与制作等。专科起点的国际合作办学为河南省首创。

国际学院独具特色的办学理念是:办学目标——“让学生满意,让家长放心,让社会认可”。学院精神——“超越自我,挑战极限”。管理理念——“接受多样性,尊重差异性,培养共融性”,在严格管理的同时,坚持欣赏教育、激励教育,充分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培养目标——“英语精、电脑通、素质高、技能强,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应用型人才”。

国际学院独具特色的办学模式是:“中外合作、共同培养、学分互认、对接连读”。中外双方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实质性引进国外先进课程、原版教材,外籍教师全英讲授核心课程、中国教师双语辅导,使学生学到“原汁原味”的国外最新知识。符合条件,如愿出国,可对接到国外合作大学继续攻读学士、硕士学位。[10]

国际学院独具特色的教学模式是:“层次+类别”。在低年级,按学生的学习程度分层次,组织基础课教学,因材施教,培优补差;在高年级,按出国、升本、就业不同的毕业走向,实施不同的课程模块教学,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专业教育。

国际学院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背诵比赛、英文电影欣赏、圣诞晚会、主题班会、生日Party等,让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习得知识、得到锻炼。“我创我型”、ACG动漫联盟、CSDN俱乐部、软件协会、会计协会、营销协会、物流协会等专业社团,为学生施展才华、锻炼才干搭建了平台。定期举办的英语国家文化讲座、印度宗教与文化讲座、国内外专家学术讲座、雅思培训、英语夏令营,为学生出国深造打开了一扇天窗。[10]

国际学院办学成绩显著,学生业绩突出。在2010年、2011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黄淮学院学生司宇坤、李依静分别荣获特等奖和一等奖。在2011年“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开发大赛” 中,黄淮学院五名同学荣获河南赛区一等奖,同时获得参加全国总决赛的资格。在河南省首届青年创新软件设计大赛中,黄淮学院学生樊楠楠等荣获铜奖。在河南省第六届“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中,黄淮学院学生薛伟斌等荣获银奖。黄淮学院学生潘泳在实习期间发明“苹果皮520”,国内外媒体竞相被誉为“苹果皮之父”,注册成立“科技衍生公司”,成为IT行业精英。黄淮学院30多名动漫专业毕业生被万宽数码动漫公司录用后,参与了我国第一部3D大片《苏乞儿》和成龙《功夫之王》等影视作品的后期制作。

国际学院毕业生出国人数多、就业品质高。在四届毕业生中,590余人被国外大学录取,1000余人参加国内“专升本”考试,合计约占毕业生总数的40%; 400余人被万宽动漫、天润安鼎、微创软件、方正科技、安莱信息、欧索软件、火星时代、阿里巴巴和嘉柏国际等知名企业录用。

国际学院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受到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兄弟高校的高度赞扬,得到学生和家长的普遍认可。2007年,荣获“河南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2009年,荣获“中国动漫游戏专业教学贡献奖”和“中国动漫游戏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奖”。2008年,2010年,国际学院党总支连续两次被河南省委命名为“五好基层党组织”。

“铁肩担道义,妙手绘远景”。黄淮学院国际学院正以其“超越自我、挑战极限”的学院精神,努力发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力求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一个自信者、一个创新者、一个成功者。

动画学院

动画学院,是黄淮学院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动画人才的艺术学院,也是河南省第一所动画学院。2009年,动画专业被国家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010年,被批准为“河南省文化改革发展人才培养基地” 。

动画学院现有本专科专业4个。其中,本科专业两个:动画专业(普通本科),动画专业(中外合作办学);专科专业两个:艺术设计专业(中外合作办学),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学制两年)。 动画学院现有专兼职教师60余人。其中,外籍教师10余人,动画企业培训教师10余人,并聘请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动画大师曹小卉任名誉院长、特聘教授。教师队伍具有国际化、专业化、年轻化的总体特色,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强劲的发展潜力,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根本保障。

动画学院数字传媒实验教学中心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二维动画实验室、三维动画实验室、无纸动画实验室、动画后期特效实验室、动漫工作站等各类专业实验室15个,设有动画创意、二维动画、缔盟动画、炫光数字、逗号影像工作室和外国专家工作室等,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

动画学院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苏州科技园、河南天乐传媒、江西迪卡公司建立实习实训基地10余个。并充分利用国外大学和动画企业的优质教育资源,把国外新技术和企业技术标准引入课堂,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

动画学院师生在国内外专业竞赛中成绩优异。2011年6月,在阿玛尼, 香奈儿, 伯爵,可口可乐, 戴尔, HP 惠普,耐克艾美表,飞利浦,索尼等国际品牌发起的创意作品征集活动中,动画专业学生周春雨的作品《完美融合》及《我的护肤心得》获得法国eyeka广告创意奖。

数学科学系

数学科学系成立于1978年,是本校成立最早的教学系之一,具有优良的办学传统,治学严谨,管理规范,学风优良,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齐全,注重教育理念和专业特色,教育教学质量上乘。数学科学系现有专兼职教师34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6人;博士4人,硕士23人;市级科技拔尖人才2人;硕士生导师3人。近几年该系教师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被SCI、EI收录30余篇,出版著作30 余部,荣获市厅级以上科研奖励近40项,先后有三位教师获全国曾宪榇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现有省级中青年骨干教师1人。数学科学系在校人数526人。138人分别考取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兰州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云南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考研上线率连续三年在全校毕业生中名列前茅,录取率占当年考研人数的50%以上,现开设有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小学教育(数学方向)三个本科专业。拥有高等数学精品课程和河南省第七批重点学科(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的一个方向(不确定理论与数据挖掘);2011起与郑州大学合作联合培养应用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下设的三个研究方向:粗集理论与应用、应用统计和微分方程及动力系统。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是本校最早招生的五个本科专业之一,也是数学科学系重点建设的本科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以信息领域为背景。数学与信息,管理相结合的交叉学科专业。该专业培养的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能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初步具备在信息与计算科学领域的某个方向上从事科学研究,解决实际问题,设计开发有关软件的能力。专业方向及特色: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为理科专业,包括信息科学与计算科学两个方面。方向一是以信息科学方面为主,计算数学方面为辅;方向二是以数学方面为主,信息科学方面为辅。

专业介绍

专业介绍
专业类型 专业名称 专业层次 专业名称 专业层次

农学类 园林 本科 园艺 本科

工学类 通信工程 本科 土木工程 本科


建筑学 本科 软件工程 本科


汽车服务工程 本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本科


电子信息工程 本科 电子科学与技术 本科

教育学类 教育技术学 本科 小学教育 本科

文学类 对外汉语 专科 汉语言文学 本科


英语 本科 广播电视新闻学 本科

理学类 信息与计算科学 本科 化学 本科


应用化学 本科 数学与应用数学 本科


物理学 本科



管理学类 工程管理 本科 市场营销 本科


会计学 本科 旅游管理 本科


工商管理 本科 公共事业管理 本科


电子商务 本科



经济学类 国际经济与贸易 本科



历史沿革

黄淮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的一所公办、本科、全日制、多科性大学,其前身为驻马店高等师专,民办中原职业技术学院,驻马店林业科学研究所于2004年合并升格更名而成。已有40年的办学历史。

学校所在地——河南省驻马店市,地处中原腹地,古称“天中”,人杰地灵,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中国古代道家、儒家、法家、兵家等代表性文化思想流派的发祥地之一,蕴育了李斯、韩非、范缜、桓宽、干宝、许慎、王璨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积淀了重视教育、崇尚真理、追求和谐的文化传统。先贤遗风,泽被后世,千百年的历史传承,为黄淮学院的办学奠定了丰厚的文化底蕴。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景照辉

党委副书记、院长:介晓磊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张前中

党委副书记:董捍东

副院长:路琳、王冰、李联群、张新艳

工会主席:王瑞丽

副厅级调研员:龚国成

历任校长

娄源功:河南原阳人,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第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一届民盟河南省委副主委,河南省优秀专家。任河南大学校长

景照辉:河南长垣人,清华大学公共管理硕士,河南省第九届人大代表。曾任河南农业大学副校长(副厅级),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任黄淮学院党委书记

介晓磊:教授,华中农业大学土壤学专业博士,河南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土壤与植物营养学的教学、科研工作,河南省“555”人才工程入选者。曾任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校长,任黄淮学院院长。

师资力量

师资力量雄厚,科研成就丰硕。学院现有教职工1100多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00余人;博士、硕士150余人;省管专家、省级骨干教师等专业技术拔尖人才60余人。学院从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波兰等国聘请多名外籍教师长期在校任教,还从国内外著名大学和科研院所聘请40多名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授,定期来校讲学。我院教师近年来共出版学术著作27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3000余篇,完成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00多项,获市厅级以上科研奖励500多项。我院学报《天中学刊》被评为“全国优秀学报”、“首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河南省一级期刊”。

校园文化

标志说明

1. 只有逗号,没有句号,除了奋斗,别无选择。

2. 黄淮学院标志以蓝色地球和金色凤凰为显形,凤凰不断的浴火新生,象征着黄淮学院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突破自我,不断超越,实现一次次质的飞跃;

标志开放、动感、螺旋上升,寓意着学院“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牵手国际知名高校”的办学思路以及着力打造学院的国际化意识和开放式办学的理念;

整个造型又蕴含“除了奋斗 别无选择”的学院精神,象征黄淮学院发展生生不息,对事业的追求永无止境,攀登科学技术高峰的思想永无止境。

校训

厚德 博学 笃行 自强黄淮学院

学校相关

就业方向

学校在培养模式上体以人为本,拓宽专业口径,打通专业界限,建立通识教育平台,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加强省级重点学科、省级精品课程和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代化;坚持以第二课堂实践教学体系为载体,以校内实践创新中心、大学生活动中心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平台,突出实践操作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的培养和学生个性发展,为学生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宽松的环境。我校毕业生专业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适应能力强、发展后劲足,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的普遍欢迎。在代表河南省高校参加全国第一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中,我校荣获一等奖;“大学生骨干基层挂职锻炼团”等5团队被命名为国家级优秀服务团队;学校连续12年被评为“河南省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2009届本科毕业生生均考研进线率达19.54%;2008参加全省选调生考试生均进线率和录取率居全省高校第一。与苏州国际科技园等大中型企业集团广泛合作,建立带薪实习、实训与就业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拓宽了人才输出渠道,为毕业生就业搭建了便利的平台。2006年以来,毕业生就业率均达92%以上,连续被评为“河南省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合作办学

学校以开展国际合作办学为突破口,牵手世界知名高校,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带动整体办学水平提高。学校与世界软件强国印度合作创办河南省唯一的国际软件工程学院。与英国威尔士大学、印度迈索尔大学开展的专科起点的合作培养项目为全省首创,引进了国外知名高校先进而又成熟的培养方案和全新的教学模式,举办了一批高质量的商科和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效果已得到在校学生和家长的肯定,有合作办学全日制在校生2800余人。2008年首届525名毕业生中,有134人被英国、印度等国外知名大学录取,赴国外留学深造,我校的合作培养模式取得了显著成绩,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世界名校的认可。学校还与英国班戈大学、考文垂大学、卡的夫大学以及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的多所大学就学生培养、教师交流和汉语教学输出开展合作,国际合作办学不断扩大和深化。

创新创业

2013年2月1日,河南省教育厅下发了《关于公布第三批河南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学校的通知》(教学2013〔92〕号),我校成为第三批“河南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学校”。自2010年,我校经过认真筹备,积极申报,教育厅通过组织专家评审、实地考察等综合考评,我校成为本批次获批的5所高校之一。截止2012年底,全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学校共有11所高校。

最近几年,我校在创业教育的组织领导和保障机制、创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和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建设、创业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创业项目孵化等方面进行了创新和实践,催生了一大批创新创业教育成果,很好地落实了上级关于促进大学生创业工作的有关要求,初步构建了相对完整的创业教育体系,为实施以创业带动就业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做出了应有贡献,也必将有力推动我校特色鲜明的应用科技大学办学目标的实现。

2012年12月18日晚,大学生创新创业园首次项目团队交流会在九号楼报告厅举行,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相关负责老师,以及大学生实践创新中心、易团队工作室、微建筑工作室、天易建筑装饰工作室、建设工程有限公司造价工作室负责人等参加了此次交流会。除了以上团队外,还有例如驻马店电视台、驻马店日报社、黄淮之声工作室、中瑞咨华、河南邑都置业等单位入驻创新创业园。

创新创业园建成后为学生搭建一个很好的创业平台,帮助创业大学生解决办公场所、办公设备问题,同时提供创业贷款、专家咨询、政策扶持等“一条龙”的创业服务,为有创业意向的同学在将来创业之路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促进入驻项目在较短时间内“孵化”。

黄淮学院

收费标准

第六章 学费与住宿费

第十六条 我校各专业严格按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河南省财政厅、河南省教育厅联合下发的豫发改办[2004]232号文件规定的标准收取学费。

本科学费标准为:文科类每生每年3400元,理工类每生每年3700元,艺术类每生每年5700元。

专科学费标准为:文科类每生每年3300元,理工类每生每年3600元,医学类每生每年4400元,艺术类每生每年5600元。

※ 我校本科合作办学的学费每生每年12000元。

※ 我校专科合作办学的学费每生每年11000元。

※ 软件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类专业每生每年9000元,其它专业每生每年8000元。

第十七条 我校按不同的公寓规格收取住宿费。6人间每生每年750元,4人间每生每年900元。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 2737 次

  • 更新时间: 2015-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