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

校容校貌

河海大学校本部位于南京市鼓楼区,并在常州市新北区、南京市江宁区设有校区,总占地面积2300余亩。

校本部

河海大学校本部位于南京市鼓楼区清凉山北麓,校园环境优美,绿树成荫,花香四季,参天法桐夹道而立。

河海大学校本部学校先后荣获全国部门绿化“三百佳”和江苏省“花园式高校”、“园林式单位”称号。多次获得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江宁校区?河海大学

河海大学江宁校区2001年09月正式启用,校园建设及教学、生活设施更趋现代化。主要用于本科学生教学。

河海大学江宁校区江宁校区位于南京市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中心,东临机场高速公路,南傍牛首河,西接牛首山风景区,北靠将军山、翠屏山。据南京市江宁区政府官网介绍:河海大学江宁校区教学区占地面积863亩,学生生活区占地面积134亩,教职工住宅占地80亩,总面积1077亩。校区距禄口国际机场18公里,距南京本部20公里,环境优美,交通便利。

常州校区

1986年河海大学在江苏省常州市设立分校,后改为校区。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校区地处江苏省苏锡常经济高速发展地区,位于国家级常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与常州市行政中心比邻,占地436亩。现有本科生5492人,研究生796人。教职工近600人,高级职称137人。校区设有机电工程学院、物联网工程学院、企业管理学院和基础学部。(详见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独立学院

河海大学文天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由河海大学举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独立学院,也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高校在安徽省举办的唯一一所独立学院。

历届英才

历史名人

张謇(1853-1926),江苏南通人,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创办者。清光绪状元,称实业、教育为“富强之大本”,先后创办大生纱厂、通州师范、河海工程专门学校等10多个企业、学校。1909年被推为江苏咨议局议长,辛亥革命后任南京临时政府实业总长、北洋政府农商总长,袁世凯将称帝时辞职南归续办实业与教育。

黄炎培(1878-1965),江苏川沙人,河海工程专门学校筹备主任。早年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任江苏省教育司司长、教育会副会长、议会议员,任间主持学校筹建。1945年访问延安,发起建立中国民主建国会。建国后,历任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部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民建中央主委。

许肇南(1886-1960),贵州贵阳人,河海工程专门学校第一任校长。曾就读成都高等学堂,后留学日本、美国,攻读电机工程、工业经济等专业,任中国留美学生会会长,获工学学士学位和工程师职称。1914年回国后即参与学校筹建,并亲自教授多门课程。主持校务期间拥护民主革命,支持进步学生参加反帝爱国活动。

李仪祉(1882-1938),陕西蒲城人,河海工程专门学校教务主任、教授。1898年考中同川府秀才,1904年考入京师大学堂,1909年赴德留学,攻读水利专业。1914年回国后即参与学校筹建,1923年为解救陕西旱灾投入艰苦的水利工程建设。由于成就突出,被中国水利界公认是理论和实践上贡献最大的近代水利专家。

汪胡桢(1897-1989),浙江嘉兴人,1915年考入河海工程专门学校;1923年获美国硕士学位后回“河海”任教。建国后任华东水利部副部长、水利部顾问、一级工程师,主持淮河、大运河的治理工程,设计建造了我国第一座大型连拱坝——佛子岭水库;后又负责黄河三门峡水库建设。?河海大学

须恺(1900-1970),江苏无锡人,1915年考入河海工程专门学校,毕业后赴美留学并获硕士学位。回国后任第四中山大学教授、中央大学水利系主任、国民政府水利委员会总工、联合国远东委员会防洪局代理主任;建国后任水利部技术委员会主任、水利水电建设总局总工、中国水利学会第一届、第二届理事长等职。

沈泽民(1902-1933),浙江桐乡人,1916年考入河海工程专门学校。1921年参与发起组织中国共产党,是上海发起组13名成员之一;1923年受党派遣到南京建邺大学任教并创建南京地区党团组织;1930年自苏联回国后历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鄂豫皖省委书记。是共青团第一届中央委员和中共第六届中央委员。

张闻天(1900-1976),江苏南汇人,1917年考入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在校期间,接触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南京及江苏地区传播马克思主义第一人。“五四”运动后离校走上革命道路,由新文化运动的热情战士逐步成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党在相当长时期的重要领导人,历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负总责等职。

茅以升(1896-1989),江苏镇江人,河海工科大学校长、教授。1916年毕业于唐山工业专门学校,1917年留学美国,获硕士、博士学位。回国后主持设计建造了我国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钱塘江大桥。建国后历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副主席、全国科协副主席等职。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首批院士。

冯仲云(1907-1967),江苏武进人,华东水利学院第二任院长。1926年入清华大学读书,1927年入党,曾任中共清华支部书记、北满省委书记、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政委。东北解放后任松江省政府主席,建国后任水利部副部长,1955年至1958年兼任华东水利学院院长,1958年后任水利部部长、水利电力部部长。

徐芝纶(1911-1999),江苏江都人,河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力学家。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后赴美留学获硕士学位。1952年参与组建华东水利学院并先后任教务长、副院长,是国内最早引进有限单元法解决水利问题的专家。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校友代表

钱正英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河海大学兼职教授

严恺河海大学名誉校长,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名誉校长
黄文熙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清华大学教授
汪闻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水利水电科学院高工
文伏波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水利委员会,技术委员会主任
沈珠江中国科学院院士,河海大学兼职博导
陆佑楣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总经理,中国工程院院士,河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朱熹能海军后勤部副部长,少将
朱尔明水利部总工程师,俄罗斯科学,工程院,外籍院士,河海大学兼职教授
黎安田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
郑守仁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水利委员会总工程师
吴中如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导
张,烨南京市政协主席
李京武海军工程设计研究局局长,大校
金忠青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河海大学博士生导师
张基尧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主任,水利部副部长兼黄河,小浪底,工程建管局局长
翟浩辉水利部副部长
梁瑞驹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院长
姜弘道河海大学党委书记,校长,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委员

师资力量

河海大学据学校官网介绍:截至2013年,河海大学拥有教职工3469名,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1036名;博士生导师344名,有12名院士受聘担任学校的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中组部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千人计划)”6名,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5名、讲座教授1名,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奖”3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名,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7名,人事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获得者8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15名,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7名,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工程”75名,入选江苏省高等学校“青蓝工程”培养对象95名,获“江苏省教学名师奖”6名。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支,“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1个、“江苏高等学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4个。

办学历史

1915年,时任农商总长兼全国水利局总裁的张謇和一批水利专家创立了专门治水的高等学校——河海工程专门学校,成为中国第一所专门培养水利科技人才的高等学校。黄炎培任河海专门学校筹备主任,许肇南任第一任校长,被中国水利界公认是理论和实践上贡献最大的近代水利专家李仪祉任学校教务主任。

1924年,河海工程专门学校与国立东南大学工科合并成立河海工科大学,茅以升任首届校长。

1927年06月,并入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土木系。?河海大学

中央大学族谱——河海大学

1928年02月,成为国立江苏大学工学院土木系。

1928年05月,成为中央大学工学院水利组。

1937年06月,成为中央大学工学院水利系。

1949年05月,成为南京大学工学院水利系。

1952年,交通大学水利系、南京大学工学院水利系、同济大学土木系水利组、浙江大学土木系水利组以及华东水利专科学校水工专修科合并成立华东水利学院。建院初设水文、水利土壤改良、水利发电和水工结构等4系。

1953年,厦门大学土木系水利技术建筑专业、山东农学院农田水利系、淮河水利学校水利工程专修科并入。

1955年,武汉大学水利学院海港系并入,水利土壤改良系调出。

1985年,恢复传统校名“河海大学”,邓小平亲笔题写了校名。

1995年,河海大学80周年校庆时,江泽民为学校题词:“面向未来,开拓进取,进一步发展水利教育事业”,李鹏、李岚清、钱正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为学校题词,对学校的事业发展予以肯定、寄予厚望。

2005年10月23日,学校90周年大庆,温家宝总理视察河海大学发表重要讲话并提出“献身,求实,负责”六字要求,对学校寄予了殷切期望。

2009年11月24日,教育部、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河海大学协议签字仪式在河海大学隆重举行,河海大学成为继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和中国矿业大学之后第四所教育部、江苏省共建高校。

河海大学曾长期是水利部所属高校,2000年划归教育部管理,2001年、2005年、2011年,教育部与水利部三次签订共建河海大学协议。

其他相关

图书馆

我馆由3个校区图书馆组成,总面积约41000平方米,其中校本部及江宁校区图书馆面积约31000平方米,常州校区图书馆面积约9000平方米,另有资料室1000平方米,生均图书馆舍面积为1.76平方米。

目前图书馆纸质文献馆藏量达190多万册,其中中、外文图书180多万册,中、外文期刊合订本12.7万册,现刊2000多种,生均纸质图书文献馆藏量约65册,近三年平均每年生均新增图书量约6册。

目前,图书馆有39种网络数据库和光盘数据库,其中含电子图书70多万册,电子期刊8万种(其中全文电子期刊3万多种),生均电子文献约30种;全校生均纸质文献和电子文献合计馆藏量约95册种。

图书馆每年接待读者达百万人次,纸质文献年平均借阅量为70多万人次,生均年平均借阅25册次;电子文献的网上被点击次数呈巨增趋势,目前生均被点击达133次。

我校图书馆经过多年的积累,馆藏特色明显。重点收藏有水利水电工程、岩土工程、海洋工程、港口航道工程、海岸工程、水文水资源及环境工程、工程力学等方面的纸质及电 子类书刊资料,形成了以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保护、发展为特色的文献保障体系。学校还与江苏省所有高校及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等省内外多家科研单位签订了共建共享协议, 进一步丰富了学生和教师的可利用资源。? ?? ?图书馆每年接待读者达百万人次,纸质文献年平均借阅量为70多万人次,生均年平均借阅25册次;电子文献的网上被点击次数呈巨增趋势,目前生均被点击达133次。

我校图书馆1998年获批为水利部科技查新单位;2000年获批为江苏省科技查新单位;2004年获批为教育部科技查新单位。

校园文化

校歌

河海大学未确定校歌。原河海工程专门学校校歌由著名文学家柳诒徵作词,河海教师刘文海作曲,曲谱散失只留歌词。另有河海大学90周年校庆所作的校园歌曲《水之子》等。

(一)原河海工程专门学校校歌

钟灵毓秀石头城,人才蒸蔚起。

河疏湖蓄水利兴,工学昌明时。

横流浩劫永断绝,拯救数兆黎。

大哉河海奔前程,毋负邦人期。

普下利物沐群生,智者惟乐水。

乘辇山行乘橇泥,祖述神禹绩。

天下有溺犹己溺,此志毋稍驰。

大哉河海奔前程,毋负邦人期。

(二)水之子

依石城

饮长江

弦歌清凉

报效国邦

河海人

水之子

奔腾浩瀚灵动飞扬

华夏水利千秋业

河清海晏民安康

育成万千栋梁才

世纪桃李芳

禹鼎更辉煌

依石城

饮长江

弦歌清凉报效国邦

河海人

水之子

奔腾浩瀚灵动飞扬

立志修身业精工

跻身世界一流强

大哉河海奋前程

世纪桃李芳

禹鼎更辉煌

校训

“艰苦朴素、实事求是、严格要求、勇于探索”

1982年,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河海大学名誉校长严恺教授提出。

校训内涵:“艰苦朴素”是学校在创业和奋斗历程中的精神写照,也是对全校师生员工提出的生活准则,只有能吃苦的人才能在水利水电事业上有所作为。“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也是在全校科研工作者中倡导的科研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严格要求”是对全校师生员工提出的工作标准,就是对待学习和工作要有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勇于探索”是在全校师生员工中倡导的精神风貌,只有不断探索,克难奋进,才能大胆创新,取得卓越成就。

严恺院士曾多次陈述校训含义:“水利是艰苦的事业,所以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在生活上一定要艰苦朴素。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科学是严肃认真的,不能马虎,所以还要严格要求,要有创新精神,才能取得独特成就。”

校徽

河海大学校徽为梅花形图案。校徽中间的“河海”篆字和白底蓝字的整体色系是继承1915年学校创建时期河海工程专门学校的校徽图样和色系,选取河海蓝为标准色,体现了河海大学具有大江大海的宽广胸怀和磅礴气势,代表了河海大学缘水而生、因水而为、顺水而长的水利专业办学特色。篆字图样的上方是1985年恢复传统校名时邓小平同志题写的校名标准字,图样下方是学校的建校年份“1915”和英文名称,凸显了学校悠久的办学历史。校徽外圈是继承1924年河海工科大学时期校徽外圈的梅花瓣形图样,象征河海大学傲雪凌霜、坚韧不拔的崇高品质,梅花是南京市市花,喻示了学校所在地,同时梅花瓣形图样与水波浪图样暗合,也喻示了学校的办学特色。

科研机构

河海大学科研机构列表:

国家级研究机构

国家重点实验室

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工程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省部级研究机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浅水湖泊综合治理与资源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海岸灾害及防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岩土力学,与堤坝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南方地区,高效灌排与农业水土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城市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联合研究中心,(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研究分中心)
水利水电工程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水利水电工程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疏浚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江苏省重点实验室江苏省输配电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工程研究中心东部资源环境与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江苏省循环经济工程中心
江苏省,水灾害,监控与,决策支持系统,工程中心
江苏省交通基础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江苏省岩土工程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江苏省环境友好型水泥基,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江苏省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其他省部级研究机构水利部水库移民,经济研究,中心
水利部水工金属结构安全检测中心
水利部节水园区
水利经济,研究所
南京,土工合成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

朱拓

校长目前暂缺(,王乘,已被任命为兰州大学校长)
党委副书记陈德奎,王济干
副校长鞠平,朱跃龙,唐洪武,徐卫亚

历任领导

河海大学历任校(院)长简表 (含1952年前负责人)

校名

职务

姓名

任职时间

河海工程专门学校校长(主任)许肇南1915,1,~1921,9
河海工程专门学校代校长严善,坊1921,12,~1922,3
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副校长,校长沈祖伟1922,2~1924,7
河海工科大学校长茅以升1924,7,~1925,8
河海工科大学校长杨孝述1925,8,~1927,6
华东水利学院筹委会主任刘宠光(兼)1952,8,~1952,12
华东水利学院院长钱正英,(兼)1952,12,~1955,3
华东水利学院院长冯仲云,(兼)1955,3,~1958,3
华东水利学院院长严,恺1958,3,~“文革”
华东水利学院革委会主任梅,冰1969,10,~1972,(军宣队)
华东水利学院革委会主任胡,畏1972,5,~1973,11
华东水利学院革委会主任严,恺1973,11,~1979,7
华东水利学院院长严,恺1979,7,~1983,12
华东水利学院名誉院长严,恺1983,12,~1985,9
华东水利学院院长左东启1983,12,~1985,9
河海大学名誉校长严,恺1985,9,~,-
河海大学校长左东启1985,9,~1986,12
河海大学校长梁瑞驹1986,12,~1993,8
河海大学校长姜弘道1993,8,~2003,3
河海大学校长张长宽2003,3,~2009,2
河海大学校长王乘2009,2~2013,6
历任党委书记
校名职务姓名任职时间
华东水利学院书记张长高1952,10~1954,04
华东水利学院书记邓洁1953,04~1956,06
华东水利学院书记汪大年1956,06~1958,03
华东水利学院书记胡叔度1958,03~1965,05
华东水利学院书记赵湘荃1965,05~1965,10
华东水利学院书记梅冰1970,09~1972,04
华东水利学院书记胡畏1972,05~1983,12
华东水利学院书记(代)李法顺1983,12~1985,04
河海大学书记李法顺1985,04~1992,09
河海大学书记杨,景星,(代)1992,09~1993,8
河海大学书记姜弘道1993,08,~2001,07
河海大学书记林萍华2001,07,~2009,02
河海大学书记朱拓2009,2,~

合作交流

河海大学河海大学具有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是国家首批授权可授予外国留学生博士、硕士、学士学位的学校,与美、英、法、俄、德、荷、澳、日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70多所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

办学规模

学科建设

河海大学据学校官网介绍:截至2013年,河海大学拥有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水利工程),7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工程力学、水力学与河流动力学、水利水电工程、水文水资源、水工结构工程、岩土工程),10个一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49个二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6个国家级以及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0个国家级以及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12个博士后流动站;1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57个二级学科博士点;3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8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1种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其中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涉及18个工程领域;52个本科专业。水利工程、土木工程两学科综合实力处于中国领先位置,尤其是水利工程学科总体实力最强,支撑及相关学科门类较多,水利及支撑学科人才梯队的综合实力处于国内一流地位。各类学历教育在校学生44088名,其中研究生13992名,本科生19488名。

院系设置

河海大学开设院系列表

序号学院序号学院
1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11河海大学商学院
2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12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3河海大学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13河海大学法学院
4河海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14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5河海大学环境学院15河海大学外国语学院
6河海大学能源与电气学院16河海大学大禹学院
7河海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17河海大学体育系
8河海大学力学与材料学院18河海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9河海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19河海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
10河海大学理学院20河海大学企业管理学院

办学成果

据学校官网介绍:河海大学承担了一大批国家层面重点、重大研究计划和重点、重大工程科研项目。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973前期专项、948项目等国家层面科技计划项目;三峡、南水北调、小浪底、长江口航道治理、淮河入海水道、二滩、溪洛渡、龙滩等重大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南京地铁、沪宁高速公路、广东汕汾高速公路、南京长江二桥、润扬长江大桥等重大交通工程建设项目。其中一批科研成果取得重大突破,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奖27项,部省级科技成果奖268项。

2001年至2010年,河海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2005年以优秀的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研究生教育方面已建成具有水利特色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的基?河海大学地。2001年12月河海大学合作发展委员会成立。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华东水利学院首任院长钱正英同志出席成立大会,并出任委员会名誉主任。24名海内外知名人士和著名学者担任个人委员,130家单位委员来自各级政府、部门和水利、电力、交通、环保、教育、金融、部队等系统的企事业单位。合作发展委员会以“面向未来、加强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为宗旨,与国内外各界建立稳定、全面、紧密的合作关系,是河海大学利用高校在知识、人才和信息等方面的优势直接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有效形式。

1997年至2007年,学校获国家及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优秀重点课程奖、优秀教材奖等60多项;学校被评为全国以及江苏省的“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多次被评为水利部、江苏省文明单位,连续12年被授予“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集体”,5次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称号。河海大学公开出版的刊物有《河海大学学报》、 《水利经济》、 《水资源保护》、 《河海大学科技情报》等,并与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合编《高等教育研究》期刊。

特色专业

水利工程

是河海大学一所集教学、科研及工程于一体的学院,也是我国水利学科专业设置历史悠久、水利特色最为显著的学院。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经过数十年的建设与发展,学院的水利水电专业已成为国内的名牌专业。在三峡、小浪底、南水北调等重大工程中,都有河海大学水利工程学的优秀学子的参与。

土木工程

是河海大学的另一个传统优势专业,在国际国内都颇有影响。拥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近几年来完成各类科学研究项目至少达750项,年均科研经费近3000万元。其中包括国家973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以及三峡工程、黄河小浪底工程、二滩工程、南京地铁、苏通长江公路大桥、润扬长江公路大桥、江阴长江公路大桥、南京长江二桥、南水北调工程等重大科研项目,足可见其雄厚的学科实力。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是河海大学和江苏省的品牌专业,也是这个学校一直以来就业率很高的专业之一。本学科在方向上已形成了港航并重,河口、海岸工程为特色,将结构与动力,固体与流体结合的门类齐全的学科体系。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的规划;河口、海岸水动力学环境及综合治理;航道冲淤演变规律及其防治措施;港口航道工程结构及其基础;港口、海岸工程开发技术经济等工作,就业领域十分广泛。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是河海大学最早的学科之一,1952年,著名水文学家刘光文教授等创建了我国第一个水文专业。并于1955年招收研究生,是我国第一批培养研究生的学科点。拥有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由多名院士、教授、博导组成的雄厚的师资队伍,所以还被称为“培养河海水利精英的摇篮”。

移民工程

是河海大学首创的,由于三峡大坝建设带来的移民安置等问题引发的新专业。近几年,随着我国水利开发项目的增多,这个专业也逐渐地火起来了。

相关新闻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 3694 次

  • 更新时间: 2015-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