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工程

相关定义

物联网还没有一个精确且公认的定义。这主要归因于:第一,物联网的理论体系没有完全建立,对其认识还不够深入,还不能透过现象看出本质;第二,由于物联网与互联网、移动通信网、传感网等都有密切关系,不同领域的研究者对物联网思考所基于的出发点各异,短期内还没达成共识。通过与传感网、互联网、泛在网等相关网络的比较分析,可以认为:物联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它具有普通对象设备化、自治终端互联化和普适服务智能化3个重要特征。

一方面是物理世界的联网需求,另一方面是信息世界的扩展需求。来自上述两方面的需求催生出了一类新型网络——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物联网最初被描述为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其核心在于物与物之间广泛而普遍的互联。上述特点已超越了传统互联网应用范畴,呈现了设备多样、多网融合、感控结合等特征,具备了物联网的初步形态。物联网技术通过对物理世界信息化、网络化,对传统上分离的物理世界和信息世界实现互联和整合。

在物联网时代,每一件物体均可寻址,每一件物体均可通信,每一件物体均可控制。一个物物互联的世界如下图所示。国际电信联盟2005年一份报告曾描绘物联网时代的图景:当司机出现操作失误时汽车会自动报警;公文包会提醒主人忘带了什么东西;衣服会“告诉”洗衣机对颜色和水温的要求等。毫无疑问,物联网时代的来临将会使人们的日常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物物互联:沟通物理世界与信息世界

也可以说,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指的是将无处不在(Ubiquitous)的末端设备(Devices)和设施(Facilities),包括具备“内在智能”的传感器、移动终端、工业系统、楼控系统、家庭智能设施、视频监控系统等、和“外在使能”(Enabled)的,如贴上RFID的各种资产(Assets)、携带无线终端的个人与车辆等等“智能化物件或动物”或“智能尘埃”(Mote),通过各种无线和/或有线的长距离和/或短距离通讯网络实现互联互通(M2M)、应用大集成(Grand Integration)、以及基于云计算的SaaS营运等模式,在内网(Intranet)、专网(Extranet)、和/或互联网(Internet)环境下,采用适当的信息安全保障机制,提供安全可控乃至个性化的实时在线监测、定位追溯、报警联动、调度指挥、预案管理、远程控制、安全防范、远程维保、在线升级、统计报表、决策支持、领导桌面(集中展示的Cockpit Dashboard)等管理和服务功能。

应用

物联网应用从技术层面讲主要涉及三个部分,即对外感知、感知信息传输(可能需要节点利用无线组网实现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与回馈控制。智能技术贯穿整个物联网之中,是核心技术的核心。 感知可以是智能感知,可以是多节点协同感知,还可以是智能识别感知系统。未来在在办公移动管理,室内电器智能化等都将长足发展。

意义

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的革命性发展。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物联网产业具有产业链长、涉及多个产业群的特点,其应用范围几乎覆盖了各行各业。

基本概念

物联网的作用:中国物联网校企联盟将物联网定义为当下几乎所有技术与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结合,实现物体与物体之间:环境以及状态信息实时的共享以及智能化的收集、传递、处理、执行。广义上说,当下涉及到信息技术的应用,都可以纳入物联网的范畴。

发展历程

物联网工程物联网理念最早可追溯到比尔·盖茨1995年《未来之路》一书。在《未来之路》中,比尔·盖茨已经提及物互联,只是当时受限于无线网络、硬件及传感设备的发展,并未引起重视。1998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创造性地提出了当时被称作EPC系统的物联网构想。1999年,建立在物品编码、RFID技术和互联网的基础上,美国Auto-ID中心首先提出物联网概念。

物联网的基本思想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2005年11月17日,在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报告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的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互联网主动进行信息交换。射频识别技术(RFID)、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嵌入技术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欧洲智能系统集成技术平台(EPoSS)于2008年在《物联网2020》(《Internet of Things in 2020》)报告中分析预测了未来物联网的发展阶段。

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后,于2009年1月28日与美国工商业领袖举行了一次“圆桌会议”。作为仅有的两名代表之一,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首次提出“智慧地球”这一概念,建议新政府投资新一代的智慧型基础设施。奥巴马对此给予了积极的回应:“经济刺激资金将会投入到宽带网络新兴技术中去,毫无疑问,这就是美国在21世纪保持和夺回竞争优势的方式。”此概念一经提出,即得到美国各界的高度关注,甚至有分析认为,IBM公司的这一构想极有可能上升至美国的国家战略,并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轰动。

2009年,欧盟执委会发表题为《Internet of Things - An action plan for Europe》的物联网行动方案,描绘了物联网技术应用的前景,并提出要加强对物联网的管理、完善隐私和个人数据保护、提高物联网的可信度、推广标准化、建立开放式的创新环境、推广物联网应用等行动建议。韩国通信委员会于2009年出台了《物联网基础设施构建基本规划》,该规划是在韩国政府之前的一系列RFID/USN(传感器网)相关计划的基础上提出的,目标是要在已有的RFID/USN应用和实验网条件下构建世界最先进的物联网基础设施、发展物联网服务、研发物联网技术、营造物联网推广环境等。2009年,日本政府IT战略本部制定了日本新一代的信息化战略《i-Japan战略2015》,该战略旨在到2015年让数字信息技术如同空气和水一般融入每一个角落,聚焦电子政务、医疗保健和教育人才三大核心领域,激活产业和地域的活性并培育新产业,以及整顿数字化基础设施。

我国政府也高度重视物联网的研究和发展。2009年8月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无锡视察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感知中国”的战略构想,表示中国要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物联网技术。2009年11月3日,温家宝总理向首都科技界发表了题为《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再次强调科学选择新兴战略性产业非常重要,并指示要着力突破传感网、物联网关键技术。2010年1月1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参观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表示要培育发展物联网等新兴产业,确保我国在新一轮国际经济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国政府高层一系列的重要讲话、报告和相关政策措施表明:大力发展物联网产业将成为今后一项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重要决策。

基本介绍

物联网工程指的是将无处不在的末端设备和设施,包括具备“内在智能”的传感器、移动终端、工业系统、楼控系统、家庭智能设施、视频监控系统等、和“外在使能”的,如贴上RFID的各种资产、携带无线终端的个人与车辆等等“智能化物件或动物”或“智能尘埃”,通过各种无线和/或有线的长距离和/或短距离通讯网络实现互联互通应用大集成、以及基于云计算的SaaS营运等模式,在内网、专网、和/或互联网环境下,采用适当的信息安全保障机制,提供安全可控乃至个性化的实时在线监测、定位追溯、报警联动、调度指挥、预案管理、远程控制、安全防范、远程维保、在线升级、统计报表、决策支持、领导桌面集中展示的等管理和服务功能,实现对“万物”的“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的“管、控、营”一体化。目前主要是指物联网工程这个专业。

培养目标

该专业培养能够系统地掌握物联网的相关理论、方法和技能,具备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传感技术等信息领域宽广的专业知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社会同时也应该承担此项责任,华清远见一直专注于物联网师资的培养。

(1) 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攻克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在国际标准制定中掌握重要话语权,初步实现“两端赶超、中间突破”即在高端传感、新型RFID、智能仪表、嵌入式智能操作系统、核心芯片等感知识别领域和高端应用软件与中间件、基础架构、云计算、高端信息处理等应用技术领域实现自主研发,技术掌控力显著提升;在M2M通信、近距离无线传输等物联网网络通信领域取得实质性技术突破,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2) 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在传感器与传感器网络、RFID、智能仪器仪表、智能终端、网络通信设备、等物联网制造产业,通信服务、云计算服务、软件、高端集成与应用等物联网服务业,以及嵌入式系统、芯片与微纳器件等物联网关键支撑产业等领域培育一批领军企业,初步形成从芯片、软件、终端整机、网络、应用到测试仪器仪表的完整产业链,初步实现创新性产业集聚、门类齐全、协同发展的产业链及空间布局。

(3) 物联网应用水平显著提升。建成一批物联网示范应用重大工程,在国民经济和民生服务等重点领域物联网先导应用全面开展;国家战略性基础设施的智能化升级全面启动,宽带、融合、安全的下一代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初步形成。

要求

具有较好的数学和物理基础,掌握物联网的相关理论和应用设计方法,具有较强的计算机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的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能顺利地阅读该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听、说、读、写的能力。

学科

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导论、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工程电磁场、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现代通信网、传感器原理、嵌入式系统设计、无线通信原理、无线传感器网络、近距无线传输技术、二维条码技术、数据采集与处理、物联网安全技术、物联网组网技术等。

本科,学制四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课程设置选项之一

2010年初教育部下达了高校设置物联网专业申报通知,众多高校争相申报。由于物联网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从技术角度,主要涉及的现有高校院系与专业有: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电子与电气工程,电子信息与通讯,自动控制,遥感与遥测,精密仪器,电子商务等等。物联网专业可能会在上述这些院系中开设。 与物联网应用相关的专业, 如建筑与智能化,土木工程交通运输与物流,节能与环保等等,可能会考虑开设选修课或在研究生、博士生阶段设置相关交叉学科的学位。

物联网可以是一个“专业”,但不一定是一个“学科”。国内有些专家反对设置“物联网专业”,因为定位不清,一个学校往往有好几个院系争夺“物联网专业“的申报,又不是一个明确的学科,难以培养出真正的专业人才,培养出来的人可能是“万精油”,懂得多但是不精,尤其是本科阶段,建议只作为研究生专业,像MBA一样的模式。和许多高校设置的“电子商务”专业一样,“电子商务”也有同样的定位不清问题,只要高校设置的物联网专业能够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尤其是跨专业复合型人才,就应该可以设置,不必拘泥于它究竟属于哪个现有的“学科”。 下表列出了一个高校物联网专业课程设置的初步建议,算是抛砖引玉。

课程1物联网导论推荐使用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物联网导论》(国际著名物联网专家、ACM中国副主席、清华大学教授刘云浩编著)等教材。 全面了解物联网的3个重要特征,并且需要大概了解物联网的感知识别、网络构建、管理服务等技术及其行业综合应用。

课程2 C语言程序设计推荐使用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C语言程序设计》(谭浩强教授的经典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C程序设计语言(第2版新版)》(国际经典教材)等教材。 物联网涉及底层编程,C语言为必修课,同时需要了解OSGi,OPC,Silverlight等技术标准。

课程3 Java程序设计推荐使用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Java语言程序设计教程》等教材。 物联网应用层,服务器端集成技术,开放Java技术也是必修课,同时需要了解Eclipse,SWT,Flash,HTML5,SaaS等技术。

课程4无线传感网络推荐使用清华出版社出版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科院软件所研究员孙利民、哈工大教授李建中等编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短距离无线通讯入门与实战》等教材。 学习各种无线RF通信技术与标准,Zigbee,蓝牙,WiFi,GPRS,CDMA,3G,4G,5G等。

课程5 TCP/IP网络协议推荐使用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用TCP/IP进行网际互连(第1卷):原理、协议与结构(第5版)》等教材。 TCP/IP协议标准是所有有线和无线网络协议的基础,Socket编程技术也是基础技能,为必修课。

课程6 嵌入式系统技术推荐使用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嵌入式系统技术教程》等教材。 嵌入式系统(包括TinyOS等IoT操作系统),是物联网感知层和通讯层重要技术,为必修课。

课程7传感器技术推荐使用中国计量出版社出版的《传感器技术》等教材。 物联网专业学生需要对传感器技术与发展,尤其是在应用中如何选用有所了解,但不一定需要了解传感器的设计与生产,对相关的材料科学,生物技术等有深入了解。

课程8RFID技术推荐使用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年出版的《物联网RFID原理与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射频识别(RFID)技术原理与应用》等教材。 RFID作为物联网主要技术之一,需要了解,它本身(与智能卡技术融合)可以是一个细分专业或行业,也可以是研究生专业选题方向。

课程9 工业信息化及现场总线技术推荐使用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现场总线技术及应用教程》等教材。 工业信息化也是物联网主要应用领域,需要了解,它本身也可以是一个细分专业或行业,也可作为研究生专业选题方向。

课程10 M2M技术推荐使用TSTC Publishing出版的《M2M: The Wireless Revolution》等教材。 本书是美国“Texas State Techinical College”推出的M2M专业教材,在美国首次提出了M2M专业教学大纲,M2M也是物联网主要领域,需要了解,建议直接用英文授课。

课程11 物联网软件、标准、与中间件技术 推荐使用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间件技术原理与应用》、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物联网:技术、应用、标准和商业模式》等教材。 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应用,软件是灵魂,中间件是产业化的基石,需要学习和了解,尤其是对毕业后有志于物联网技术发展的学生。

专业

开设物联网专业的首批批准的31所大学:

学校名称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学制

学位授予

北京理工大学080640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080641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080642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080643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西北工业大学080644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大连海事大学080641S传感网技术四年工学
北京科技大学080646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北京邮电大学080647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华北电力大学080645S智能电网信息工程四年工学
天津大学080649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东北大学,(包括,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080650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吉林大学080651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河海大学080652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江南大学080653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合肥工业大学080654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山东大学080655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武汉大学080656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华中科技大学080657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武汉理工大学080658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中南大学080659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重庆大学080660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西南交通大学080661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电子科技大学080662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四川大学080663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成都理工大学080664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西安交通大学080665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太原理工大学080666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苏州大学080667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江苏科技大学080668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山东科技大学080669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西北大学080670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郑州轻工业学院080671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湖南大学080672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2011年教育部审批通过设置“物联网”专业高校:

学校名称专业名称学制学位授予
江南大学传感网技术四年工学
华侨大学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河北师范大学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长春大学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黑龙江大学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齐齐哈尔大学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苏州大学传感网技术四年工学
江苏科技大学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南京邮电大学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常熟理工学院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安徽理工大学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华东交通大学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江西财经大学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青岛科技大学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河南科技大学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郑州轻工业学院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重庆邮电大学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成都理工大学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西南科技大学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昆明理工大学物联网工程五年工学
西安理工大学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兰州交通大学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2012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物联网工程专业高校:

学校名称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学制

学位授予

南京理工大学080645S智能电网信息工程四年工学
北京交通大学080640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080640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长安大学080640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暨南大学080640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北京工业大学080640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天津工业大学080640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天津理工大学080640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河北工程大学080640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河北农业大学080640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内蒙古科技大学080640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080645S智能电网信息工程四年工学
沈阳工程学院080640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长春工程学院080645S智能电网信息工程四年工学
长春大学光华学院,※080640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长春理工大学光电信息学院,※080640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黑河学院080640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东北石油大学080640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黑龙江科技大学080640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哈尔滨师范大学080640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哈尔滨商业大学080640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上海电机学院080640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南京工程学院080645S智能电网信息工程四年工学
扬州大学080640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金陵科技学院080640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淮阴工学院080640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常州工学院080640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淮阴师范学院080640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080640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080640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苏州大学文正学院,※080640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080640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浙江工业大学080640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浙江科技学院080640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浙江万里学院080640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安徽大学080640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安徽师范大学080640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安庆师范学院080640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滁州学院080640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合肥师范学院080640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铜陵学院080640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福州大学080640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福建工程学院080640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080640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南昌航空大学080640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080640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烟台大学080640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山东建筑大学080640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山东交通学院080640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山东农业大学080640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河南理工大学080640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安阳工学院080640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黄河科技学院080640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河南师范大学080640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安阳师范学院080640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080640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湖北工业大学080640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湖北科技学院080640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080640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南华大学080640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衡阳师范学院080640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广东工业大学080640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广东海洋大学080640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080640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080640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梧州学院080640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080640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桂林理工大学080640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海南大学080640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重庆三峡学院080640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重庆邮电大学080645S智能电网信息工程四年工学
重庆理工大学080640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重庆科技学院080640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080640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080640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西南石油大学080640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四川理工学院080640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内江师范学院080640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云南财经大学080640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宝鸡文理学院080640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西安科技大学080640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陕西科技大学080640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西安邮电学院080640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西北师范大学080640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新疆农业大学080640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2013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物联网工程专业高校:

学校名称专业代码专业名称学制学位授予
大连民族学院80905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华北电力大学80905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南开大学80905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华中师范大学80905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北京工商大学80905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北京物资学院80905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80905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80905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天津科技大学80905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天津农学院80905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天津师范大学80905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80905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天津理工大学中环信息学院※80905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80905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河北工业大学80905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河北科技大学80905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邢台学院80905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唐山学院80905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河北传媒学院80905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80905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中北大学80905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太原师范学院80905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内蒙古工业大学80905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沈阳化工大学80905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大连交通大学80905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辽宁工业大学80905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渤海大学80905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大连大学80905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大连科技学院80905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80905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吉林农业大学80905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长春建筑学院80905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东北农业大学80905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黑龙江工程学院80905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哈尔滨石油学院80905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哈尔滨华德学院80905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盐城工学院80905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徐州医学院80905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盐城师范学院80905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无锡太湖学院80905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80905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80905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80905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80905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湖州师范学院80905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浙江海洋学院东海科学技术学院,※80905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安徽工业大学80905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安徽工程大学80905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阜阳师范学院80905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宿州学院80905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三明学院80905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福州大学阳光学院,※80905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80905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华理工大学80905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江西农业大学80905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江西师范大学80905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九江学院80905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南昌大学80905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南昌工学院80905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南昌理工学院80905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80905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山东轻工业学院80905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山东师范大学80905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曲阜师范大学80905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青岛大学80905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山东英才学院80905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青岛工学院80905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河南科技学院80905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许昌学院80905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洛阳师范学院80905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80905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平顶山,学院80905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南阳理工学院80905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郑州科技学院80905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80905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安阳师范学院人文管理学院,※80905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80905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武汉纺织大学80905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湖北师范学院80905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湖北文理学院80905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武汉东湖学院80905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武汉长江工商学院80905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80905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湖北工业大学商贸学院,※80905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湖南科技大学80905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邵阳学院80905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湖南工学院80905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湖南工业大学80905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韶关学院80905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肇庆学院80905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深圳大学80905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80905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广东科技学院80905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广东白云学院80905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80905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广州大学松田学院,※80905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广西工学院80905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广西民族大学80905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百色学院80905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贺州,学院80905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80905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广西工学院,鹿山,学院※80905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重庆交通大学80905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长江师范学院80905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80905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80905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西华大学80905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四川农业大学80905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四川文理学院80905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成都东软学院80905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80905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80905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遵义师范学院80905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贵州民族大学80905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贵州大学科技学院,※80905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云南民族大学80905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昆明学院80905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西安工业大学80905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榆林学院80905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西京学院80905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80905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80905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兰州理工大学技术工程学院,※80905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青海师范大学80905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宁夏理工学院80905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

全国高校开设物联网工程专业信息汇总

序号省/直辖市学校名称专业名称修业年限学位授予专业代码开设年份
1北京市北京理工大学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080640S2010
2北京交通大学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080640S2012
3北京工业大学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080640S2012
4北京科技大学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080640S2010
5北京邮电大学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080640S2010
6天津天津工业大学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080640S2012
7天津大学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080640S2010
8天津理工大学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080640S2012
9上海上海电机学院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080640S2012
10重庆重庆大学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080640S2010
11重庆三峡学院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080640S2012
12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080640S2012
13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080640S2012
14重庆理工大学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080640S2012
15重庆科技学院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080640S2012
16重庆邮电大学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080640S2011
17河北河北师范大学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080640S2011
18河北农业大学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080640S2012
19河北工程大学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080640S2012
20河北建筑工程学院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080640S2011
22江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080640S2010
23东南大学传感网技术四年工学080641S2010
24河海大学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080640S2010
25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080640S2010
26苏州大学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080640S2010
28金陵科技学院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080640S2012
29淮阴师范学院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080640S2012
30苏州大学文正学院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080640S2012
31南京信息工程,滨江学院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080640S2012
32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080640S2012
33常州工学院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080640S2012
34淮阴工学院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080640S2012
35扬州大学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080640S2012
36江苏大学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080640S2010
37南京邮电大学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080640S2011
38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080640S2011
39江苏科技大学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080640S2011
40江苏技术师范学院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080640S2011
43常熟理工学院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080640S2011
44浙江浙江科技学院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080640S2012
45浙江万里学院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080640S2012
46浙江工业大学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080640S2012
47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080640S2012
48河南河南科技大学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080640S2011
49黄河科技学院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080640S2012
50安阳工学院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080640S2012
51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080640S2012
52河南师范大学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080640S2012
53安阳师范学院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080640S2012
54河南理工大学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080640S2012
55郑州轻工业学院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080640S2011
56陕西西北工业大学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080640S2010
57西安邮电学院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080640S2012
58西安科技大学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080640S2012
59长安大学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080640S2012
60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080640S2012
61陕西科技大学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080640S2012
62宝鸡文理学院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080640S2012
63西北大学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080640S2010
64西安交通大学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080640S2010
65西安理工大学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080640S2011
66山东山东大学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080640S2010
67青岛科技大学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080640S2011
68山东科技大学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080640S2010
69山东农业大学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080640S2012
70山东建筑大学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080640S2012
71山东交通学院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080640S2012
72烟台大学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080640S2012
74黑龙江哈尔滨工业大学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080640S2010
75东北石油大学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080640S2012
76黑龙江科技大学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080640S2012
77哈尔滨师范大学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080640S2012
78哈尔滨商业大学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080640S2012
79黑河学院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080640S2012
80哈尔滨工程大学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080640S2010
81齐齐哈尔大学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080640S2011
82黑龙江大学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080640S2011
83辽宁沈阳工程学院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080640S2011
85大连东软信息学院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080640S2011
86大连理工大学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080640S2010
88吉林长春大学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080640S2012
89长春理工大学光电信息学院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080640S2012
90长春大学光华学院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080640S2011
91吉林大学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080640S2010
92安徽安徽师范大学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080640S2012
93铜陵学院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080640S2012
94合肥师范学院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080640S2012
95滁州学院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080640S2012
96安庆师范学院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080640S2012
97安徽大学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080640S2012
98合肥工业大学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080640S2010
99安徽理工大学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080640S2011
101四川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080640S2011
102成都理工大学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080640S2011
103西南科技大学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080640S2011
104四川理工学院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080640S2012
105内江师范学院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080640S2012
106西南石油大学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080640S2012
107电子科技大学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080640S2010
108四川大学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080640S2010
109西南交通大学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080640S2010
110湖北华中科技大学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080640S2010
111武汉理工大学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080640S2010
112武汉大学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080640S2010
113湖北科技学院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080640S2012
114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080640S2012
115湖北工业大学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080640S2012
湖北师范学院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080641S2012
116湖南湖南大学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080640S2010
117南华大学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080640S2012
118衡阳师范学院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080640S2012
119中南大学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080640S2010
120山西太原理工大学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080640S2010
甘肃西北大学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080641S2011
121西北师范大学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080640S2012
122兰州交通大学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080640S2011
西北工业大学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080641S2011
123云南云南财经大学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080640S2012
124昆明理工大学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080640S2011
125江西江西财经大学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080640S2011
126华东交通大学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080640S2011
127南昌航空大学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080640S2012
128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080640S2012
129广东广东工业大学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080640S2012
130广东海洋大学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080640S2012
131暨南大学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080640S2012
132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080640S2012
133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080640S2012
134广西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080640S2012
135桂林理工大学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080640S2012
136广西大学,梧州学院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080640S2012
137海南海南大学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080640S2012
138新疆新疆农业大学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080640S2012
139福建华侨大学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080640S2011
140福建工程学院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080640S2012
141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080640S2012
142福州大学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080640S2012
143内蒙古内蒙古科技大学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080640S2012

院校

开设物联网专业的首批批准的前32所大学:其中武汉大学、哈工大、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大均开设物联网工程专业,为信息产业培养顶尖的工程师。

截止2012年6月,国家一共审批了物联网专业院校138所院校,包括专科学校。物联网工程专业的物联网学校查询系统,专为物联网工程专业学生服务,方便大家查询开设物联网工程专业院校。

物联网工程硕士招生

物联网领域工程硕士专业方向

专业领域

研究方向

招生人数

学制/学费

学位/证书

电子与通信工程移动通信与多媒体通信,物联网系统及应用40人学分制,2~5年学费,3,5万国家认可的工程硕士研究生学位证书,结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等,
计算机技术智能信息系统,计算机安全技术,软件技术及应用40人

中科院物联网领域工程硕士入学考试为“GCT联考+专业综合考试”。GCT全国联考包括语文、数学、逻辑、英语四方面内容,主要考察考生的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三个小时考完,考试时间在10月底;专业综合考试在12月初进行,由中科院研究生院组织命题.

院校排名

2013-2014年物联网工程专业排名

排 序

学校名称

水 平

开此专业学校数

1哈尔滨工业大学5★115
2西南交通大学5★115
3北京邮电大学5★115
4江南大学5★115
5西安电子科技大学5★115
6南京邮电大学4★115
7大连理工大学4★115
8北京理工大学4★115
9北京交通大学4★115
10武汉理工大学4★115
11苏州大学4★115
12海南大学4★115
13西安交通大学4★115
14南京航空航天大学4★115
15华中科技大学4★115
16西北工业大学4★115
17河海大学4★115
18武汉大学4★115
19东北大学4★115
20吉林大学4★115

深造

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路与系统、计算机应用。

2010年教育部公布了通过审批的140个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本科新专业,“物联网”成为最大热门,各高校纷纷开设相关专业。在新增本科专业名单中,约一半的高校新专业都与物联网有关。据了解,物联网的英文名称为“The 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物联网通过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等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通过各类网络接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链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

次年2月,教育部再次公布从2011年起高校招生将新增140个新专业,全部为国家确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本科专业。其中江苏共有13所高校新增22个专业。22个专业中,“物联网”这个概念点击率最高,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范围31所院校“生根发芽”,光江苏就有6所高校新设与物联网相关专业。

物联网拥有如此庞大的市场需要也刺激了我国广大高校对物联网专业的增设。作为国家倡导的新兴战略性产业,物联网备受各界重视,并成为就业前景广阔的热门领域,该专业主要就业于与物联网相关的企业、行业,从事物联网的通信架构、网络协议和标准、信息安全等的设计、开发、管理与维护,就业口径广,需求量十分大。

一、新媒体与信息网络

新媒体的出现,不仅改变了过去的信息生产机制,同时也引起了新闻传播教育的革命。开设新媒体专业的高校,不再把培养记者作为新闻传播专业的主要方向,而是培养一种泛媒体人才,宽口径、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成为教学改革的主攻方向。

【就业前景】该专业培养适应传统媒体机构、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公司等团体组织急需的宽口径、复合型信息传播人才。该专业既能从事信息传播时代内容方面的深度、综合、跨学科的信息传播工作,同时也能在新闻传播技术方面从事设计、制作等方面的传播技术类工作。

二、建筑节能技术工程

建筑节能是我国重点提倡的,节能工作作为利国利民,减少能源消耗、增加能源利用率的重要问题,在国外已经严格实施了相关规定,所以节能技术与工程在今后的发展中会占到一个很重要的比重。

该专业培养具备建筑节能基础理论、建筑物理环境、建筑环境工程等方面的知识,具有建筑节能设计、舒适性建筑环境工程设计、建筑能效评价等能力的高端综合人才。

【就业前景】该专业能在政府管理部门、科学研究机构、设计院、咨询公司、建筑工程公司、物业及能源管理、建筑节能设备及产品制造生产企业等单位从事建筑节能的研究、设计、施工、运行、监测与管理工作。

三、纳米材料与技术

纳米技术、信息技术及生物技术将成为世纪社会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纳米科技的兴起,对我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同时也为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纳米材料是纳米科技的基础,功能纳米材料是纳米材料科学中最富有活力的领域,它对信息、生物、能源、环境、宇航等高科技领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就业前景】随着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基础研究的深入和实用化进程的发展,特别是纳米技术与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进一步有机结合,许多环保难将会得到解决。

四、传感网技术

传感网技术,主要由传感器、通讯网络和信息处理系统三部分构成,具有实时数据采集、监督控制等功能。凭借这种技术,通过网络实时监控各种环境、设施及内部运行机理等成为可能。

举个例子:手机、电脑等设备可以通过网络查询地图、天气等资料,前提是这些资料必须已经存在于你所访问的服务器上。而传感网不同,如果你身处火灾现场,传感技术会通过周围已经布好的传感器,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为你制定出一条最佳逃生路线。借助传感技术,消防员也不必挨个房间寻找被困的人,从而能更高效地灭火。

【就业前景】传感网涉及城市公共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生产、智能交通、智能家居、环境监控等领域。截止2012年国内从事传感网应用的大企业为数不多,小企业则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

五、水声工程

以国防领域为主要研究背景,涉及声学、水声学、信号处理、测试技术等多种学科的基础理论和技术。人才众多,就业前景比较光明,就业面宽。在未来迅速发展的声学领域中,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和发展前景。

【就业前景】在船舶、兵器、核能、航空、航天、民航、交通运输、民用动力、环境工程等领域相关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和部队有着广阔的就业前景。

六、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主要学习新能源的种类和特点、利用的方式和方法、应用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具体内容涉及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核电能、化石能源。

【就业前景】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可以在核能、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系能源和技能减排领域的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和政府部门从事技术开发、工程设计、新能源科学教育与研究、新能源管理等相关工作。

七、海洋资源开发技术

新设立的海洋资源开发技术专业内容包括:海洋水产养殖技术、海洋油气开发技术、海底采矿技术、海水淡化技术、海洋能开发技术、海洋旅游资源开发技术,海洋生物、化学、药物资源开发技术。由此可见,这个新专业的综合性非常强,它涉及的内容似乎是将以往的海洋科学、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海洋药学等诸多学科整合到一起。

【就业前景】海洋开发与利用成为世界各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抢占海洋经济发展的制高点,摆脱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尴尬局面,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大战略。开发海洋对工程技术有高度的依赖性。辽阔的海洋和丰富的海洋资源,无疑为海洋工程技术 (其中又以海洋资源开发技术为主导)发挥作用提供了一个大舞台。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 1419 次

  • 更新时间: 2015-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