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工业学院

历史沿革

1951年,武汉粮食工业学校创建;

1960年,武汉粮食工业学校升格武汉粮食工业专科学校;

武汉粮食工业专科学校改建武汉粮食工业学校;

1969年,武汉粮食工业学校更名为湖北省粮食学校;

1979年,湖北省粮食学校更名为武汉粮食工业学校;

1980年,武汉粮食工业学校升格为武汉粮食工业学院;

活动掠影(12张)

1993年,武汉粮食工业学院更名为武汉食品工业学院;

1999年,武汉食品工业学院更名为武汉工业学院;

2000年,武汉交通卫生学校并入武汉工业学院;

1958年,长江航运卫生学校创建;

1978年,长江航运卫生学校更名为武汉水运卫生学校;

1997年,武汉水运卫生学校更名为武汉交通卫生学校;

2003年,湖北省通用技术工程学校并入武汉工业学院;

湖北省农垦学校创建;

湖北省农垦学校更名为湖北省通用技术工程学校;

2013年5月18日,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武汉工业学院正式更名武汉轻工大学,成为全国唯一一所以轻工命名的高校。

校园文化

校名

校名中文字体为毛泽东主席书法体。英文校名为“WUH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字体为Times New Roman。

校训

笃行、积学、砺志、明德

八字校训选自传统文化经典,言辞简练,蕴涵丰富。
“明德”出自《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辨是非善恶,修德正心,养成正直高尚的人格,是为大学之本意。这是对学生人格修养的规定。“明德”是做人、做学问的要求。校训把它列于首位,体现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指导思想。
“积学”,源自刘勰的《文心雕龙》“积学以储宝”,意指从博览广识中不断积累知识。正如苟子所言: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广博地学习钻研,广泛地学习古今中外的各种知识,包括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乃至社会实践经验,专心致志地探求真理,培养成既具有远大志向又有广博文化知识的人才。“积学”体现了对大学生学习的基本要求,体现了大学教育的根本特点。
“砺志”,砺,本义是磨石,用作动词便是磨砺。志字从心,之声,《说文解字》解为“意”,所以现代汉语有“意志”一词。人的意志不是天生坚强而恒久的,而是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不断磨砺和锻炼形成的。大学生要学得渊博的知识,练就精湛的技能,要不断进步,成就一番事业,必然要遇到种种困难、挫折和考验,所以没有坚强的意志是不行的。这是大学育人为本之道。
“笃行”,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意思是说,广博地学习,详细的追问,谨慎的思考,明白地分析,切实地实行,是学习之道。"笃行"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教育的目的是为了造就社会主义建设者,自觉地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中,到社会去发展聪明才智,真正做到知与行即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这是学校师生的共同责任,也是高等教育的目的所在。
“明德积学砺志笃行”展示了学校敦厚丰富的精神底蕴和人文内涵,寓意学校德才兼备的培养目标和“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
总体含义就是:养成良好道德品质,健全人格,不断追求广博的学识和渊博的学问,坚持磨练意志,树立远大志向,不懈的追求真理,坚持创新,努力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自觉地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奉献社会,在服务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为国家发展、民族昌盛作出贡献。

校徽

校徽以“书本”为元素,整体抽象成“工”字形状,体现了轻工大的工科特色,形似波浪,寓意学校位于长江汉水之滨,长江后浪推前浪。同时又形似一对展翅高飞的翅膀,寓意学校蓬勃发展。蓝色(C:100 M:20 Y:0 K:0)基调代表稳重而广阔,寓意莘莘学子畅游在轻工大浩瀚的知识海洋里。“1951”字样表明该校创建于1951年,校名中文字体为毛泽东主席书法体“武汉轻工大学”,英文字体选用Times New Roman。

校旗

校旗由旗面和旗字组成。校旗旗面色为轻工大蓝(C:100 M: 0 Y:0

K:0),旗字为毛泽东主席书法体 “武汉轻工大学”。校旗尺寸标准,通用国旗标准所有尺寸【1号旗帜(2880mm*1920mm)、2号旗帜(2400mm*1600mm)、3号旗帜(1920mm*1280mm)、4号旗帜(1440mm*960mm)、5号旗帜(960mm*640mm)】。

  • 办学条件

    院系简介

    截至2014年6月,学校设有14个教学院(部),举办有继续教育学院;本科专业62个。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粮食工程

    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生物工程、制药工程、生物技术生物科学、药物制剂、生物制药。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材料化学、轻化工程

    机械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包装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

    动物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动物科学、水产养殖学、动物药学。

    国际教育学院:轻工纺织食品类(啤酒酿造与饮料工艺)、国际经济与贸易、机械设计与制造。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微电子学。

    数学与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建筑学、交通工程、给水排水工程。

    经济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会计学、市场营销、旅游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物流管理、金融学。

    外国语学院:英语、翻译。

    医学技术与护理学院:护理学、康复治疗学。

    艺术与传媒学院:环境艺术设计、视觉传达(平面)设计、工业造型设计、动画、行政管理、广告学、汉语言文学、文化产业管理。

    师资力量

    截至2014年6月,学校有专任教师837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440余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2.4%。教师队伍中,有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及省(部)级专家28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人选7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湖北高校教学名师4人,省(部)级优秀教师4人,湖北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人。学校聘有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讲座教授、特聘教授等高层次人选24人,陈焕春院士、官春云院士、国家级教学名师郑用琏教授等一批学者、专家担任学校兼职教授。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刘大川;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刘大川、 胡健华、 刘民钢、 李庆龙、 宋光森、 何东平、侯永清、 刘启觉;

    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刘大川、 何东平、 宋光森、 同小军、 侯永清、邱银生、 张永林、 范正森、 刘海岷;

    享受省政府专项津贴人员:胡健华、 谢兆鸿、 李庆龙、 陈 平、 黄泽元、 周 坚、刘启觉、 张 麟、 王春维、 王继焕、 吴灵英。

    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侯永清;

    省级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何东平、 宋光森、 侯永清、 周 坚、 程四清、 刘玉兰、高新蕾。

    国家首届教学名师:郑用琏;

    全国优秀教师:谢宋和、 刘大川、 王继焕、 黄泽元;

    湖北省教学名师:范正森、 黄泽元、 吴灵英、 王继焕;

    省(部)优秀教师:胡健华、 秦治全、 黄泽元、 刘大川;

    湖北省劳动模范:徐广文

    学科建设

    截至2014年6月,学校有一级学科硕士点8个、二级学科硕士点50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5个、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5个、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1个,省级立项建设的博士学位授权学科3个;有湖北省重点学科7个,其中省级优势学科1个、省级特色学科3个。

    • 重点学科

    1

    食品科学与工程

    0832

    湖北省优势学科

    2012年

    2

    畜牧学

    0905

    湖北省特色学科

    2012年

    3

    机械工程

    0802

    2012年

    4

    化学工程与技术

    0817

    2012年

    5

    生物学

    0710

    湖北省重点(培育)学科

    2012年

    6

    马克思主义理论

    0305

    7

    土木工程

    0814

    8

    企业管理

    120202

    湖北省重点学科

    2006年

    9

    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

    083202
    湖北省有突出成就的创新学科2004年
    • 硕士授予点

    序号

    学科名称(一级学科)

    学科代码

    所属学科门类

    1

    食品科学与工程

    0832

    工学

    2

    机械工程

    0802

    工学

    3

    化学工程与技术

    0817

    工学

    4

    管理科学与工程

    1201

    管理学

    5

    工商管理

    1202

    管理学

    6

    生物学

    0710

    理学

    7

    药学

    0780

    理学

    8

    马克思主义理论

    0305

    法学

    序号

    学科名称(二级学科)

    学科代码

    所属学科门类

    1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090502

    农学

    2

    岩土工程

    081401

    工学

    3

    马克思主义与女性主义

    0305Z1

    法学

    4

    食品营养与安全

    0832Z1

    工学

    5

    管理信息系统

    1201Z1

    管理学

    6

    工程与项目管理

    1201Z2

    管理学

    7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1201Z3

    管理学

    8

    食品质量管理与控制

    1201Z4

    管理学

    9

    文化产业管理

    1202Z1

    管理学

    教学建设

    截至2014年6月,学校建有教学实验室(中心)32个,其中湖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拥有校内实习实训中心10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122个; 学校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品牌专业7个,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17门,省级教学团队3个。学生在“挑战杯”、数学建模、电子设计、机械创新设计、大学生英语竞赛等各类学科竞赛中,获省级以上奖励1200余项。;2006年10月学校以“优秀”的成绩通过教育部对该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 国家级特色专业

    食品科学与工程、动物科学、包装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

    • 湖北省品牌专业

    食品科学与工程、动物科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包装工程、水产养殖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食品科学与工程教学团队(黄泽元)、动物营养与饲料工程教学团队(吴灵英)、大学物理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孙向阳)。

    •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粮油食品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英语语言学校示范中心。

    • 国家级精品课程

    食品工厂设计、包装机械

    • 省级精品课程

    高等数学、食品化学、大学物理、化工原理、机械设计基础、饲料加工及设备、会计学原理、“毛邓三”概论、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大学体育、电器控制基础、食品机械、食品工厂设计、包装机械、数学建模、内科护理学、生物化学。

    • 研究生工作站

    序号

    项目名称

    批准时间

    1

    中部地区农产品加工与转化研究生创新中心

    2006年

    2

    湖北省农产品加工及资源综合利用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

    2011年

    3

    武汉轻工大学—武汉新华扬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研究生工作站

    2013年

    4

    武汉轻工大学—湖北百点实业有限公司研究生工作站

    2013年

    对外交流

    截至2014年6月,学校与美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荷兰、意大利等十几个国家的2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人才培养、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关系。

    学校荣誉

    截至2014年6月,学校党委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湖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湖北省先进党委中心组等荣誉称号;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湖北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高校、湖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等数十项荣誉。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

    暂 缺

    党委副书记、校长

    刘民钢

    党委常委、副校长

    周坚

    党委副书记

    刘丰林

    党委常委、副校长

    项喜章

    党委常委、纪委书记

    檀坤华

    党委常委、副校长

    孙向阳

    副校长

    谢宋和

    (资料来源自2014年8月学校官网 )

    学术科研

    科研平台

    截至2014年6月,学校有教育部大宗粮油精深加工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湖北省农产品加工与转化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5个,教育部、农业部、国家粮食局等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个,农产品加工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

    省级重点实验室:湖北省农产品加工与转化重点实验室、湖北省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重点实验室。

    国家、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粮食局粮油资源综合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特色农产品生物化工工程中心、湖北省饲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中小企业共性技术农副产品加工研发推广中心、武汉市特色农副产品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稻谷加工工程中心、教育部农副产品蛋白质饲料资源工程研究中心、湖北省粮机设备及工艺研发推广中心、湖北省特色果素资源开发研究中心。

    省级人文社科基地:湖北县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科研成果

    2006年至2014年间,学校承担各类纵向科研项目963项,其中“863”计划、“973”计划前期研究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34项;出版著作、教材近55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64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1500篇;获授权专利197项,其中发明专利67项;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69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8项,获奖数量和等次位居湖北省属高校前列。学校先后被评为“科技服务湖北先进单位”、“湖北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优秀组织单位”、“首批湖北省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和“服务湖北经济社会发展先进高校”。

    学术资源

    • 图书馆藏

    截至2014年底,图书馆收藏有纸质文献量近160万册,并长期订购中外文

    学校更名集锦(9张)

    报刊近2000余种。图书馆逐步增加电子资源建设力度,引进国内外综合电子资源30余种;电子图书70万种(册),已初步实现馆藏图书数字化。

    同时,图书馆还建成了功能完备的硬、软件支撑体系,形成了功能完善的网上信息资源服务体系。数字化图书馆与校园网千兆对接,馆内局域网百兆到桌面,金银湖馆的读者阅览区域已实现无线覆盖。图书馆采用ILASⅡ自动化集成系统。图书馆的管理、采访、编目、流通、期刊、OPAC等有关业务都实现了自动化。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与校园网、CERNET和Internet连接。校内外用户均可通过互联网访问图书馆。

    • 学术期刊

    《武汉轻工大学学报》

    该刊创刊于1982年,是由武汉轻工大学主办的理工科综合性学术期刊。学报主要报道国内外有关学科领域: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化学工程、环境工程、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自动控制、建筑与土木工程、经济与管理工程等学科及其交叉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该刊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年度报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中国台湾CEPS数据资料库的收录期刊。

    校区建设

    武汉轻工大学由常青校区和金银湖校区两个校区组成。

    武汉轻工大学14个学院(部)所在校区分布:

    学校环境(36张)

    常青校区:位于武汉市常青花园学府南路68号。校区环境优雅,宿舍配备热水器和独立卫生间,离食堂较近,吃住比较方便。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土木建筑与工程学院、动物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医学技术与护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金银湖校区:位于东西湖区金银湖畔马池路,于2004年破土动工修建,寝室带独立卫生间,配热水器。每栋楼带有自动开水机,曾入选中国十大文明校园。机械工程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

    历年录取分数线

    理科 理科 文科


    北京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河北 河南 山东 江苏 山西 陕西 甘肃 四川 青海 湖南 湖北 江西 安徽 浙江 福建 广东 广西 贵州 云南 海南 内蒙古 新疆 宁夏 西藏


    年份 最高分 平均分 最低分 录取批次
    2013 503 493 483 二批
    2012 445 445 445 二批
    2011 440 440 440 二批
    2010 465 465 465 二批
    2009 484 484 484 二批
    2008 481 481 481 二批
    2007 509 500 491 二批

    本科专业

    医学3个

    护理学 康复治疗学 药物制剂

    理学2个

    生物科学类 信息与计算科学

    农学2个

    水产养殖学 动物科学

    文学2个

    广告学 汉语言文学

    工学5个

    建筑学 环境科学 环境工程 制药工程
    机械类

    经济学2个

    国际经济与贸易 金融学

    管理学6个

    旅游管理 物流管理 行政管理 工商管理类
    工程管理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土建大类1个

    建筑工程管理

    医药卫生大类1个

    护理

    其它2个

    中外合作办学)">经济贸易类(中外合作办学) 机械设计制造类(中外合作办学)
    以上部分内容来自 高考派
  • 各专业录取分数线

    理科 理科 文科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北京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河北 河南 山东 江苏 山西 陕西 甘肃 四川 青海 湖南 湖北 江西 安徽 浙江 福建 广东 广西 贵州 云南 海南 内蒙古 新疆 宁夏 西藏


    专业名称 平均分 最高分 录取批次
  •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 1607 次

    • 更新时间: 2015-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