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校园风光

1952年10月: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 由交通大学、震旦大学、大同大学、东吴大学、江南大学五所高校的化工系合并,创建了中国第一所单科性化工院校——华东化工学院。学校设在上海市江湾政法路195号原同济大学理学院。由中国著名教育家、化学家张江树教授出任院长。

1953年03月:学校开始新建梅陇校区,占地610.2亩(约40.7万平方米)。

1953年09月:山东工学院化工系调整并入该校。

1954年07月:迁址梅陇,当年投入使用各类建筑约3.85万平方米。

奉贤校区

1954年09月:华南工学院无机物工学专业调整并入该校。至此,学校历经“七校”学科整合

1956年07月:学校创办夜大学,设无机物工学和化学制药两个专业。

1956年11月:学校获准首次招收(副博士)研究生。同月,学校首次招收外国留学生。

1958年09月:根据国家建设需要,学校首次招收工农预科。

1960年10月:学校被中共中央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直属高等教育部。

1965年01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内地三线建设华东化工学院、北京大学(“653”工程)、清华大学(“651”工程)、南京大学(“654”工程)4所重要大学分校。1979年,根据国务院决定,停办四川分院。该校在四川自贡建设西南分院(现四川理工学院),简称“652”工程。

1969年10月:经国务院同意,学校划归上海市领导。奉贤校区镜湖旁一角

1972年04月:学校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

1972年08月:中共上海市委决定,学校更名为上海化工学院,西南分院同时更名为上海化工学院四川分院。

1973年01月:上海科技大学生物催化专业和上海财经学院部分教师调入该校。

1977年12月:国家恢复统一考试招生制度,学校重又开始招本科生和研究生。

1978年11月:为了加快培养人才步伐,经国务院同意、上海市委批准,学校与上海市化工局、卢湾区政府合办上海化工学院分院。奉贤校区A教

1979年07月:经国务院批准,停办上海化工学院四川分院,原校址改办四川化工学院(现四川理工学院)。

1980年08月:教育部批准学校恢复华东化工学院原名。

1981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学校首次招收博士研究生,设化学工程等5个博士学位授予点。

1985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学校首次建立化学工程和工业化学博士后流动站。

1988年05月:江泽民同志为学校题词:“人才辈出”。

1990年02月:学校开设第二专业,培养复合型人才。

奉贤校区

1993年02月: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学校更名为华东理工大学

1996年06月:学校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行列。

1996年06月:上海石油化工高等专科学校纳入该校建制,更名为华东理工大学石油化工学院;2000年12月正式并入成为学校的金山校区。

1997年10月:国家教育委员会、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华东理工大学。

2000年06月:学校试办研究生院,2004年6月正式成立研究生院。

2000年10月:学校承办第十三届世界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校女子乒乓球队代表中国大学生队参赛,囊括女 子单打等4枚金牌。

2000年11月:学校与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联办首届IMBA班。奉贤校区

2002年03月:教育部批准学校为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单位,华东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成立。

2003年03月:学校被批准为国家首批实施自主招生改革的高校。

2004年04月:学校开始建设奉贤新校区,占地1544亩(约103万平方米),计划兴建各类建筑64万平方米。

2004年09月:学校首次招收“国防生”。

2005年12月:华东理工大学科技园建立。

2006年02月:学校首次招收公共管理硕士(MPA)。奉贤校区教学楼

2006年11月:学校成立国际教育学院。

2007年07月:学校奉贤校区正式投入使用。

2008年10月:学校获准建设“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2009年09月:学校招收首届EMBA。

2009年10月:学校成立中国首个工程教育学系。

2011年12月:田禾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校长钱旭红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2年4月5日:华理60周年校庆期间,美国科学界最高荣誉“国家科学奖章”获得者华裔科学家钱煦院士受聘名誉教授。会前,钱煦院士欣然题词:“集七校精英创建华东,庆六秩华诞卓越理工” 。

2013年10月:田禾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TWAS)。 /div>

本科专业

文学4个

广告学 日语 德语 英语

工学28个

生物工程 安全工程 风景园林 食品质量与安全
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 环境工程 轻化工程">轻化工程 油气储运工程">油气储运工程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制药工程">制药工程 化学工程与工艺">化学工程与工艺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自动化 信息工程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能源与动力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复合材料与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材料化学 材料物理">材料物理 测控技术与仪器">测控技术与仪器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工业设计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医学1个

药物制剂

法学4个

社会工作">社会工作 社会学 知识产权">知识产权 法学

理学7个

生物技术">生物技术 生物科学">生物科学 应用化学">应用化学 化学
应用物理学">应用物理学 信息与计算科学">信息与计算科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数学与应用数学

管理学6个

物流管理 劳动与社会保障 行政管理">行政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公共事业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工程管理

经济学2个

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经济与贸易 经济学类

艺术学3个

产品设计 环境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

医药卫生大类1个

药学
以上部分内容来自 高考派
  • 知名校友

    政治界

    国家级领导

    成思危 九、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省部级领导

    华建 国务院港澳办原副主任
    刘志峰 建设部原副部长、十一届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
    任德全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副局长
    沈饶曾 国家专利局原副局长
    张人为 国家建材局原局长、十届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
    朱道本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
    阳安江 北京市原市委副书记、政协主席、十一届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
    方毓棠 湖南省政协副主席
    张永根 天津市政协原副主席
    夏克强 上海市原副市长,上海机场(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
    张学兵 上海市原副市长、上海机场(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
    顾传训 上海市原副市长、中共中央候补委员
    吴锡军 江苏省原省委常委、副省长、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高云龙 青海省原副省长、中国光大(集团)总公司执行董事、常务副总经理
    吴亦新 澳门南光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国务院稽察特派
    王基铭 中国石化股份公司原总裁、副董事长
    章建华中国石化董事、高级副总裁
    张克华中国石化副总裁
    江正洪 中国石化副总裁

    科学界

    两院院士

    顾真安、胡英、蒋士成、舒心田、沈寅初、苏元复(已故)、王基铭、颜德岳、杨胜利、袁渭康、周俊、周其林、钱旭红、田禾、南策文、朱道本、汪燮卿、谢克昌、李永舫

    海外院士

    钱煦 (美)陈德(挪威)胡国华(法)胡培君(爱尔兰)列文斯比尔(美)王金安(墨西哥)

    诺贝尔奖得主

    Alan J. Heeger(阿兰·J·黑格尔)Robert Floyd Curl(罗伯特.柯尔)

    高科研

    中国石油大学校长山红红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院长卢冠忠
    上海音乐学院党委书记桑秀藩
    上海理工大学党委书记 沈炜
    上海海关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二级关务监督石良平
    上海海事大学党委副书记张川国
    原郑州工业大学校长、郑州大学副校长董其伍
    武汉科技学院副院长王志贵
    安徽省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袁淮海
    中国人民武警部队学院消防指挥系系主任李建华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副所长黄向阳
    中科院青海盐湖研究所副所长贾有良
    上海市红十字血液中心主任朱永明
    中国轻工业上海设计院副院长程天铿
    卫生部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所长朱威
    卫生部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副所长陈列胜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导,上海市评审委员会委员何品晶
    洛阳黎明化工研究院院长李志强
    云南省化工设计院院长杨绍兴
    上海化工研究院副院长麦永懿
    沈阳化工研究院党委书记陈忠钰
    重庆市化工研究院院长吴渝
    四川省化工研究院院长李辑超
    四川省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院长古共伟
    浙江省石油化工设计研究院院长路永林
    安徽省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宋箭
    化工部第一设计院党委书记周斌
    化工部第二设计院院长张庆庚
    化工部第三设计院副院长章敦辉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六研究院院长张国才
    国家海洋局水处理中心主任郑根江
    天津市药物(医药工业)研究院总工程师邹美香
    西安市轻工业研究所所长陈荣
    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施纯仁

    办学规模

    院系专业

    华东理工大学院系设置

    学校设有化工学院、生物工程学院、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药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理学院、商学院、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外国语学院、法学院和体育科学与工程学院等15个专业学院,以及网络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中德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科学研究院)、工程教育学系等非专业院系。

    学院

    下属机构

    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化学工程系、石油加工系、产品工程系、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化学反应工程研究所、化学工程研究所、石油加工研究所、大型工业反应器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超细粉末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工程系、应用生物学系、食品科学与工程系、实验教学中心、鲁华所、阿华所、发酵工业分离提取技术研发中心
    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化学系、精细化工系、精细化工研究所、工业催化研究所、应用化学研究所、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分析测试中心
    华东理工大学药学院药物科学系、制药工程系、上海市化学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上海市新药设计重点实验室、制药工程与过程化学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中药现代化工程中心、GMP研究中心以及药学实验教学中心
    华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分子材料系、无机材料系、材料科学研究所、无机材料研究所、国防材料工程研究所、中德先进材料联合研究中心、 材料实验教学中心
    华东理工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自动化系、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电子与通信工程系 、 计算机教学实验中心、电子与信息实验中心 、 自动化研究所、计算机技术研究所、商业自动化研究所 、工业自动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上海分部
    华东理工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机械工程系、动力工程及过程机械系和材料与装备工程系
    华东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华东理工大学理学院数学系、物理系、物理实验教学中心、数学实验教学中心、应用数学研究所、近代物理研究所、核技术应用研究所、认知神经动力学研究所
    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系、工商管理系、经济学系、会计学系、金融学系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有社会学系、社会工作系、行政管理系、公共管理系、应用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研究所、社会福利与社会政策研究所以及国家小城镇社会保障研究中心
    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工业设计系、艺术设计系、传媒系、景观系
    华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英语系、日语系、德语系、语言实验中心、外国语言研究所、澳大利亚研究中心
    华东理工大学法学院法律系
    华东理工大学体育科学与工程学院体育系

    华东理工大学院系设置参考资料来源:

    专业设置

    国际经济与贸易

    法学

    知识产权

    社会学

    社会工作

    英语

    德语

    日语

    广告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

    信息与计算科学

    应用物理学

    化学

    应用化学

    生物科学

    生物技术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工业设计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测控技术与仪器

    材料物理

    材料化学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复合材料与工程

    复合材料与工程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能源与动力工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电气类(中外合作办学)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信息工程

    自动化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化学工程与工艺

    制药工程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化工与制药类(中外合作办学)

    油气储运工程

    轻化工程

    环境工程

    食品科学与工程

    食品质量与安全

    风景园林

    安全工程

    生物工程

    药学

    药物制剂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工程管理

    工商管理类

    人力资源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

    行政管理

    劳动与社会保障

    物流管理

    视觉传达设计

    环境设计

    产品设计

    专业设置参考资料来源:

    学科建设

    奉贤校区

    华东理工大学学位授权点覆盖理、工、农、医、法、管、哲、经、文、史、教育、艺术等12个学科门类,38个一级学科,2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46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1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拥有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法律硕士(JM)、社会工作硕士(MSW)和18个工程领域的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和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予权。拥有7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0个上海市重点学科、上海市一流学科(1个A类、6个B类),12个国家特色专业

    • 国家一级学科

    • 化学工程与技术、化学

    • 国家二级学科

    • 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应用化学、工业催化、化工过程机械、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材料学(培育)

    • 上海市重点学科

    • 化学工程、生物工程(包括生物化工)、应用化学、材料学、发酵工程、化工过程机械、环境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农药学、社会学

    博士学位一级学科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

    First-Level Disciplines for Doctorl Degree Granting

    0202应用经济学Applied Economics
    0303社会学Sociology
    0701 数学Mathematics
    0703 化学Chemistry
    0802机械工程Mechanical Engineering
    0805材料科学与工程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0807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Power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Thermophysics
    0811 控制科学与工程Contro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0817化学工程与技术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0822轻工技术与工程The Light Industry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0830 环境科学与工程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1007药学Pharmaceutical Science
    1201管理科学与工程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硕士学位一级学科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

    First-Level Disciplines for Master’s Degree Granting

    0101 哲学

    Philosophy

    0202 应用经济学

    Applied Economics

    0301 法学Science of Law

    0303 社会学

    Sociology

    0305 马克思主义理论

    Marxism Theory

    0701 数学

    Mathematics

    0702 物理学Physics

    0703 化学

    Chemistry

    0802 机械工程

    Mechanical Engineering

    0805 材料科学与工程

    Materi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0807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Dynamic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Thermo-physics

    0811 控制科学与工程

    Contro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08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0817 化学工程与技术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0822 轻工技术与工程

    Light Industry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0830 环境科学与工程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0831 生物医学工程

    Biomedicine Engineering

    0837 安全科学与工程Safety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0904 植物保护

    Botanic Protection

    1007 药学

    Pharmaceutical

    1008 中药学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1201 管理科学与工程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1202 工商管理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1204 公共管理Public Administration
    1305 设计学Design Science

    师资力量

    徐汇校区大门

    截至2013年,华东理工大学有教职员工3550人,其中两院院士4名,双聘院士4名,国家教学名师2名,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7名,国家“863”计划领域主题专家组成员2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5名,长江学者讲座教授2名,上海市教育功臣1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8名,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3个,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4个,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1名,一大批中青年学者崭露头角。

    ·院士

    胡英(科学院院士)

    袁渭康(工程院院士)

    钱旭红(工程院院士)

    田禾(科学院院士)

    ·双聘院士

    沈寅初(工程院院士)

    杨胜利(工程院院士)

    王基铭(工程院院士)

    邢定钰(科学院院士)

    ·国家“千人计划”

    胡培君

    王平

    章文俊

    王卫

    肖立华

    ·国家青年“千人计划”

    谢贺新

    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计划”
    张显程白志山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田禾

    钟建江

    钱旭红

    涂善东

    刘洪来

    施敏

    钱锋

    刘昌胜

    施剑林

    许建和

    王辅臣

    王健农

    汪华林

    龙亿涛郭旭虹

    ·长江学者讲座教授

    韩清龙

    James Lam

    ·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模范教师

    房鼎业

    黑恩成

    ·全国优秀教师

    徐永祥

    钱旭红

    许三保

    田禾

    王亚平

    鲁习文

    许建和

    ·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

    钱旭红

    卢冠忠

    王辅臣

    李元广

    钱锋

    刘昌胜

    田禾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田禾

    周其林

    钱旭红

    刘洪来

    涂善东

    钟建江

    刘昌胜

    钱锋

    林嘉平

    李春忠

    龙亿涛

    汪华林

    马铁驹

    杨弋

    ·国家863计划领域主题专家组成员

    于建国

    庄英萍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田禾

    钱锋

    凌立成

    刘昌胜

    钟建江

    王辅臣

    林嘉平

    汪华林

    李春忠

    ·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沈伟国

    陈敏恒

    胡英

    戴干策

    张成芳

    张鉴祖

    居德华

    焦扬声

    王行愚

    黄道

    王俊

    ·上海市科技精英

    黄道

    钱旭红

    蒋华良

    钱锋

    刘昌胜

    汪华林

    于建国

    ·上海市领军人才

    钱旭红

    卢冠忠

    李春忠

    林嘉平

    刘洪来

    魏东芝

    陈彧

    徐宏

    许建和

    张金龙

    轩福贞

    程建新

    ·上海高校特聘教授(东方学者)

    陈彧

    钟新华

    杨弋

    龙亿涛

    朱为宏

    易建军

    龚学庆

    杨化桂

    马铁驹

    解永树

    胡爱国

    朱麟勇

    刘劲刚

    李浩

    江浩

    ·上海高校讲座教授(东方学者)

    姜近勇

    ·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

    刘昌胜

    汪华林

    张玲

    ·上海市千人计划

    杨化桂

    陈 新

    韩一帆

    吴清林

    ·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

    钱旭红

    于建国

    蓝闽波

    魏东芝

    钱锋

    谭文松

    卢冠忠

    刘昌胜

    李春忠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

    张金龙

    程振民

    魏东芝

    王辅臣

    郎美东

    林嘉平

    陈彧

    周兴贵

    王艳芹

    马海燕

    轩福贞

    杨弋

    于广锁

    钟新华

    朱为宏

    邓卫平

    李忠

    乔文明

    伍新燕

    叶邦策

    周炜星

    胡爱国

    唐赟

    刘海峰

    宋兴福

    汪华林

    郭杨龙

    刘琴

    马铁驹

    颜学峰

    杨化桂

    赵玲

    范体军

    解永树

    钱江潮

    袁 媛

    张 玲

    张素平

    张显程

    朱卡克

    杜文莉

    郭耘

    李洪林

    李永生

    于新海

    童晓峰

    徐 晶

    李 剑

    陈雪莉

    白志山

    王 靖

    林绍梁

    教学建设

    截至2013年,华东理工大学有在校全日制学生2.48万余人,其中在校全日制研究生8450人(其中博士生1416人),全日制本科生16355人。有国家精品课程20门,国家双语示范课程3门,上海市精品课程65门;;建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工程教育中心中国分中心、国家工科化学实验教学建设示范中心、国家级材料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大学生创业人才培养示范实验区,以及3个上海市实验教学建设示范中心、1个上海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验基地。

    该校学生在国际国内数模竞赛多次名列上海市乃至全国参赛学校之首,1997年、2005年两获美国大学生数模竞赛特等奖,成为国际上少数两获殊荣的高校之一;1993年、1999年和2007年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三捧“优胜杯”;在历年全国和上海市级各类英语比赛中屡获大奖,在2007年“国际英语辩论大赛中国赛区”比赛中获冠军队、季军队和最佳辩手;女子乒乓球队多次在世界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上夺冠。同时,在物理、计算机编程、电子设计、机器人制作、科技发明等方面的竞赛中也成绩斐然,均名列国内和上海市高校前列。

    改革成果分别获得上海市和全国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在上海市组织的学习邓小平理论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中,连续五年获得一等奖和优秀组织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获得“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拓奖、“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等奖,是“上海市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区域示范中心”。

    交流合作

    截至2013年,学校重视并积极拓展对外合作交流空间,与美、德、日、法、英、加、韩、澳等国的150多个高校、企业集团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广泛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特别是与一批海外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立了姊妹学校关系或签署了合作协议并实施教师互访、学生交换以及联合培养的合作机制。

    学术研究

    科研建设

    奉贤校区足球烯模型

    2000年至2013年期间,学校主持国家级教学改革项目16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7项,完成"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52部,10部教材获国家级奖励。

    截至2013年,学校来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及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56项,省部委科技进步奖550多项,国内外专利1400余项。每年承担各类研究课题1000多项,科研经费逐年增加,2012年达6.33亿元。

    每年承担各类研究课题1200多项,科研经费逐年增加,2013年超过6.5亿元。历年来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及国家科技进步奖59项,省部委科技进步奖600多项,拥有各类国内外有效专利1500余项。

    研究机构

    研究生楼

    华东理工大学有8个国家级研究基地、21个省部级研究基地、2个创新引智基地、2个国际合作科研基地、55个校级研究所(中心),1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建有国家大学科技园,拥有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和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是全国6所首批建立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的高校之一。

    学校在技术转移与产学研合作方面特色鲜明,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入选首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加盟“新一代煤(能源)化工”等六个国家级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特别是向美国最大的炼油企业Valero公司进行的“石油焦气化技术”实施许可,标志着中国大型化工成套技术首次向美国等发达国家实施技术转移,也是中国高校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海外技术许可费用项目。

    国家级研究基地(8个)

    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超细粉末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
    国家盐湖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医用生物材料动员中心
    国家技术转移中心
    国家大学科技园

    省部级研究基地(22个)

    奉贤校区

    上海市新药设计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功能性材料化学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先进聚合物材料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化学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化工过程先进控制和优化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结构可控先进功能材料及其制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特种功能高分子材料及相关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华东理工大学)
    超细材料制备与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承压系统安全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煤气化及能源化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国家环境保护化工过程环境风险评价与控制重点实验室
    绿色高效过程装备与节能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医用生物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过程系统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大型工业反应器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资源(盐湖)过程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制药工程与过程化学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生物采油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上海煤气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分析测试中心
    国家宝石检测中心
    上海市科学技术成果查新工作站

    创新引智基地(“111 计划”)(4个)

    化学反应工程科学与技术创新引智基地
    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蛋白与药物发现科学创新引智基地
    先进过程装备技术创新引智基地
    生物材料与工程创新引智基地

    国际合作研发机构

    中法化学与环境工程可持续性发展联合实验室
    中德先进材料联合研究中心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生物工程学院分站站长:张元兴;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分站站长:刘洪来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站长:涂善东
    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站长:侍洪波
    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站长:唐颂超
    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站长:刘勇弟
    机械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站长:王正东
    轻工技术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站长:庄英萍
    化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站长:龙亿涛
    药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站长:徐玉芳
    社会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站长:杨发祥
    植物保护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站长:李忠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华东理工大学图书馆创建于1952年10月,奉贤校区图书馆

    由徐汇校区图书馆和奉贤校区图文馆以及金山三线书库组成,馆舍总面积达4.6万平方米。阅览座位3500席。截止到2012年底,图书馆拥有印刷型图书260余万册,纸质中外文期刊2000余种,期刊合订本约26.25万。引进的国内外数字资源76种(包括电子期刊、电子图书和多媒体资源等各类数据库),外文电子期刊29364种,电子图书近150万种。

    学术期刊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华东理工大学主办的综合性科学技术期刊。 学报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核心期刊,被美国《化学文摘》(CA)、SCOPUS数据库、俄罗斯《文摘杂志》(РЖ)、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社网站》(CSA)等十几家国内外权威数据库和文摘刊物摘录。2001年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为“中国期刊方阵科技双效期刊奖”;2002年获“第五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期刊二等奖”;2004年获“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2006年获“首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第六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期刊(学术类)一等奖”;2008年获“第二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奖”;2010年获“第三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奖”。

    《功能高分子学报》是国家教育部主管、华东理工大学主办的专业性学术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登功能高分子材料和其他高分子领域具有创新意义的学术论文。《功能高分子学报》为CA核心期刊,北京大学图书馆编《中文核心期刊》、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文摘来源期刊》。2002年获全国化工系统优秀期刊奖,2004年获教育部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

    学校领导

    历任领导

    历任书记

    余仁(任期:1952.10-1960.2,1981.2-1985.9 )首任党委书记 余仁

    田辛(任期:1960.3-1966.12)

    潘文铮(任期:1972.12-1981.3)

    蒋凌棫(任期:1986.4-1994.2)

    徐凤云(任期:1994.2-2004.6)

    沈伟国(任期:2004.7-2011.11)

    历任校长

    张江树(任期:1952.12-1966.10,1978.8-1981.2)首任校长 张江树

    朱正华(任期:1981.2-1982.10代,1982.11-1985.9 )

    陈敏恒(任期:1985.9-1994.2)

    王行愚(任期:1994.2-2004.6)

    现任领导

    职位姓名

    党委书记

    杨贤金

    名誉校长成思危

    校长

    钱旭红

    党委副书记

    沈炜、马玉录、林志华

    副校长

    马玉录、陈英南、于建国、涂善东、杨存忠、钱锋、

    纪委书记

    林志华

    党委常委

    田禾、吴柏钧

    现任领导参考资料来源:

    文化传统

    校标

    华东理工大学校标

    华理校标以大学的英文首字母"U"为元素,将化工塔、管道与过程工业中的设备进行抽象表现,既体现了该校化工特色的悠久历史,也寓意该校向过程工程学科群拓展。两个抽象元素也形同两本书,共线共形,互相渗透、迭合,寓意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相互融合、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同时也寓意严谨学风。

    齿轮造型体现了该校以工科为主的特色,也衍生为太阳光芒,左西右东,寓意该校在祖国东部,日出东方。

    这些元素之间互连,富有动态,表现了实践与试验、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紧密联系,其兼具现代标示形象与传统徽章特点,展现了新时期该校的新面貌。

    校训

    校训:“勤奋求实,励志明德”。

    “勤奋求实”主要体现该校师生做事、求学的态度,这种态度造就了华理人不尚虚夸、不事张扬、崇尚实干之精神品格。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全校师生在求学问是的长期实践中深刻认识到,“勤奋求实”的校训需要赋予新的内涵,需要进一步彰显广大师生开拓进取、敢为人先的精神气魄,并从根本上有助于全校师生养成“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浩然正气,有助于广大师生放眼世界,引领未来。

    “励志”指学校育人之道重在培养锻炼和努力树立师生员工的科学理想、远大志向。“明德”出自《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此千古名言早在1990年就铭刻在校园入口西花园的石碑上。 “明”指光明、清明之义,“德”指道德(品德)、美德之意;“明德”是指学校育人之道在于努力引导师生员工的道德达致理想境界。

    “励志明德”不仅与“勤奋求实”对态度的强调相互辉映,使得校训立体、生动,更突出了以德为首、志存高远而又脚踏实地的大学风范。

    校歌

    集体 作词

    朱良镇曲毛泽东像

    我们在这里放飞,放飞青春的理想。我们在这里播种,播种明天的希望。

    我们用生命雕刻金色的时光,我们用智慧打开世界的门窗。

    啊,勤奋求实,名师的教诲赐予我们无穷的力量,啊啊啊啊啊华东理工,

    知识的殿堂浇铸我们人生的辉煌。

    我们在这里遨游,遨游知识的海洋。我们在这里插上,插上腾飞的翅膀。

    我们用心灵感受时代的脉搏,我们用激情谱写壮丽的篇章。

    啊,勤奋求实,优良的校风激励我们茁壮地成长,啊啊啊啊啊华东理工,

    美丽的校园永在我们心中闪耀光芒

    学校荣誉

    华理校园(3张)

    截至2013年,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大学生艺术节上海市活动优秀组织奖”、“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工作先进集体”;被评为“上海市群体工作示范单位”、“上海市艺术教育先进集体”、“上海市拥军优属模范单位”、“上海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全国学校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全国高校后勤十年社会化改革先进院校",是教育部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1996年以来连续八次荣获上海市“文明单位”光荣称号。

    历年录取分数线

    理科 理科 文科


    北京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河北 河南 山东 江苏 山西 陕西 甘肃 四川 青海 湖南 湖北 江西 安徽 浙江 福建 广东 广西 贵州 云南 海南 内蒙古 新疆 宁夏 西藏


    年份 最高分 平均分 最低分 录取批次
    2013 640 596 568 一批
    2012 586 528 486 一批
    2011 593 532 486 一批
    2010 618 552 515 一批
    2009 605 546 503 一批
    2008 616 552 512 一批
    2007 622 571 520 一批
    2006 617 576 535 一批
    2005 568 524 480 一批

    重点专业

    国家品牌7个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生物工程 制药工程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环境工程

    国家重点2个

    化学工程与工艺 社会工作

    特色专业

    化学工程与工艺

    学科实力非常强大,是国家化学化工的研究基地之一,其中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是国家首批重点学科之一,上海市重中之重学科之一,是国内最早成立的化学工程、化学工艺专业的院校。本学科具有两大特色:其一,专业口径宽,覆盖面广。研究领域涉及有机化工、无机化工、日用化工、材料化工、能源化工、生物化工等诸多领域。技术成果直接应用于化学工业这个国民经济的主战场。其二,工程特色显著,知识的可迁移性强。本专业以化学工程与化学工艺为知识结构的两大支撑点,并将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化学工程主要研究化工过程及设备的开发、设计、优化和管理。化学工艺则研究以石油、煤、天然气、矿物、动植物等自然资源为原料,通过化学反应和分离加工技术制取各种化工产品。这些技术,不仅在化工领域,而且在医药、材料、食品等众多相关领域均大有用武之地。

    制药工程

    本科专业起源于1952年建校时的化学制药工学专业,是国内最早创办的同类专业,教学水平居国内一流,已为我国制药领域培养了大批工程师、企业家和科学家。其中“制剂工程”课程已被列为国家精品课程。

    生物工程技术

    是利用生物体系、化学和工程学技术等相结合的方法,按照人类的需要改造和设计生物的结构与功能,以便更经济、更有效地为人类提供所需各种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新型学科,是生命科学从实验室研究通向工业生产的桥梁,是一门属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理科专业。喜欢生物学的学生可以在这里大施拳脚,而且由于它广泛应用于医药、农林牧渔、轻工、食品、化工、能源环保等众多领域,所以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就业机会。

    材料科学与工程

    是上海市重点学科和国家级特色学科,它以科学研究与工程放大相结合、为国家经济主战场提供服务为其特色的学科,是上海高校中在合成材料化工领域具有特色和优势的学科。建有国家宝石检测中心、中国田径协会田径场地人工合成面层检测实验室、上海市纳米技术产业化基地等一大批国家和省部级的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学校在教学方面加大了对学生的实验能力的培养,开设了很多实验课,所以学生在选择本专业的时候要做好吃苦的准备哦!

    学校校区

    校区总述

    截至2013年,华东理工大学有徐汇校区、奉贤校区和金山科技园区三部分,占地面积2653亩(约合176.9万平方米),各类建筑总面积86.7余万平方米,建有一批标准体育设施;建有教育部科技项目及成果查新中心工作站、上海市科委科技查新站、上海高校外国教材中心、上海市研究生电子文献检索中心等机构,校分析测试中心、珠宝检测中心为国家计量认证单位。

    徐汇校区

    位于上海市徐汇区梅陇路130号,邮政编码:200237。徐汇校区正门

    截至2013年,徐汇校区为学校的主校区,占地868.8亩,各类建筑面积近45.5291万平方米,其中教室3.4287万平方米、实验室11.6172万平方米、学生宿舍21幢11.7131万平方米,可容纳学生15000人。

    奉贤校区

    奉贤校区

    位于上海市奉贤区海思路999号,邮政编码:201424。

    截至2013年,奉贤校区占地1545亩,2007年9月正式启用,已进驻一二年级及部分三年级本科学生。现完成工程31.1839万平方米,拟建各类建筑60余万平方米,全部建成后将容纳学生2万人。

    金山科技园区

    金山园区

    位于上海市金山区学府路1000号,邮政编码:201512。

    截至2013年,金山科技园区占地239.2亩,各类建筑面积9.9890万平方米,现发展成为国家大学科技园金山科技园。

  • 各专业录取分数线

    理科 理科 文科


    2013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北京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河北 河南 山东 江苏 山西 陕西 甘肃 四川 青海 湖南 湖北 江西 安徽 浙江 福建 广东 广西 贵州 云南 海南 内蒙古 新疆 宁夏 西藏


    专业名称 平均分 最高分 录取批次
    法学 569 569 第一批
    英语 569 570 第一批
    日语 570 571 第一批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586 604 第一批
    食品质量与安全 595 634 第一批
    油气储运工程 597 597 第一批
    安全工程 598 598 第一批
    轻化工程 608 629 第一批
    生物工程 613 640 第一批
    化学工程与工艺 623 632 第一批
    自动化 624 624 第一批
  • 相关新闻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 2012 次

    • 更新时间: 2015-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