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族大学

历史沿革

云南民族大学建院初期的校门

云是一所培养各民族高级专业人才的综合性大学,前身是云南民族学院,创建于1951年8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早成立的民族高等院校之一,2003年4月更名为云南民族大学。 云南民族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早成立的民族高等院校之一,也是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与云南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省属重点大学

建校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和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关心云南民族大学的建设与发展。毛泽东、刘少奇、朱德、邓小平、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接见过我校师生代表,周恩来、彭德怀、陈毅、班禅额尔德尼·却吉坚赞、李岚清、李铁映等领导亲临学校视察,关心各族师生的成长进步和学校的建设发展。建校之初,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周保中将军、张冲将军及王连芳等领导为首任正、副院长。在历届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关心和支持下,云南民族大学办学规模和办学水平有了长足的发展,办学层次逐渐提高,学科专业建设得到加强,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成为云南省培养各民族高层次、高素质人才的摇篮,是云南高等教育、民族工作、民族关系的缩影,并以其文化多样性成为云南对外开放和宣传的重要窗口,是我国重要的民族学研究基地之一。在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展示少数民族的精神风貌,扩大对外学术文化交流,维护边疆稳定,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繁荣、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雨花校区雨花湖风景(8张)

云南民族大学在60多年的办学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三个坚持"的办学理念, 即"坚持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促进各民族平等、团结、繁荣、进步的办学宗旨;坚持面向云南民族地区,面向云南各少数民族,面向各民族学生;坚持与党在边疆民族地区的中心工作相结合,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相结合,与少数民族人才成长规律的实际相结合。"这一办学理念,涵养了云南民族大学鲜明的办学特色和优势。

1955年(乙未年)5月1日,出席万隆会议胜利归国途经昆明的周恩来总理、陈毅元帅等,在云南省省长郭影秋的陪同下来到学院与各族师生员工欢度“五一”,并参观了大礼堂、教室、学员宿舍。

1956年8月,成立云南省少数民族研究所。2月6日,国务院副总理、国防部长彭德怀视察云南民族学院。

1958年7月14日,中共云南省委批准,撤销原中共云南民族学院党组,成立中共云南民族学院委员会,由省委直属领导。

1972年3月,云南民族学院恢复后列为普通高等院校,设立了两年制的语文系和政治系,语文系下设汉语文专业,政治系下设政治专业。开始招收首届“大学普通班”学员。1972年6月10日,举行复校后的第一次开学典礼。 1973年3月17日,国务院科教组发出通知,批准云南民族学院为普通高等院校。

1978年7月,经中共云南省委部批准,筹建云南省少数民族研究所。1979年1月正式成立。它是在云南民族学院和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直接领导下进行民族研究的综合性学术机构。

1979年云南民族大学开始招收培养研究生,1984年成为全国第二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

1982年1月5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联合发出通知,公布国务院批准的我国首批有授予学士学位权的458所高校名单,其中民族院校9所,云南民族学院是其中之一。

2003年6月18日,云南民族学院更名为云南民族大学,校名揭牌仪式在本部大门口举行。并在同年与中国人民大学联合招收培养社会学博士研究生。

2013年11月云南民族大学正式成立研究生院。

办学成果

国际交流

云南民族大学作为国家和云南省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在扩大对外文化、学术交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建校以来,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元首、政要、专家、学者和国际友人2万多人次到校访问参观。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挪威国王哈拉尔五世、越南胡志明主席等曾访问过云南民族大学,并给予良好评价。学校是云南省最早招收国外留学生、开展对外汉语教学的高校之一,1981年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1992年开始招收国外硕士研究生。先后与美国、挪威、日本、韩国等10多个国家的70多所大学或学术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还是对外汉语教育的重要单位,并与韩国大真大学、泰国东方大学等国外高校互相承认学分、互相承认学历证书。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3000多人,其中研究生2400人,本科学生21000多人,本科生中少数民族学生占50%以上,还有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500多人,成人教育学生近1万人。

研究生教育

云南民族大学研究生的培养起步较早,1979年即开始招收中国民族史、民族学、国民经济计划与管理(现在的国民经济学)、藏缅语言文学、侗傣语言文学、物理学与物理学史、中国古代史、现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等11个专业的研究生,1984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藏缅语族语言文学和侗傣语族语言文学两个硕士授予点,使学校成为全国第二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 1986年批准中国民族史、民族学、国民经济计划与管理3个硕士点,可授予经济学、法学、历史学硕士学位。2003年全国第九批学位点申报中,学校获准新增11个硕士点;2005年全国第十批学位点申报中,1个一级学科和20多个二级学科被增列为硕士学位授权点。从2003年开始,国家教育部批准我校与中国人民大学联合招收培养社会学博士研究生,对学校丰富办学形式、完善研究生教育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也对我校不断提高人才培养层次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2008年我校被正式确定为国家立项建设的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为我校的研究生教育拓展了空间。

2009年,云南民族大学新增工商管理硕士(MBA)和法律硕士(J.M)2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实现了专业硕士学位点零的突破;2010年学校在专业硕士学位教育方面又取得重大突破,新增社会工作硕士、公共管理硕士、会计硕士、资产评估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翻译硕士六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现均已列入2011年全国研究生统一招生专业目录,开始招收和培养等一系列的工作。

我校研究生教育培养工作30多年来,已建设成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1个联合培养博士点,目前正在积极建设国民经济学博士点,1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9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8个专业学位授权点,这些学位点分布在哲学、经济学、法学、历史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9大学科门类。研究生在校人数达2400余人,规模在全国民族院校中处于第二位,在全省高校中排列第四位;生源覆盖全国,并招收了、泰、越、老等国家的硕士留学生,构建了学校博士、硕士、本科、外国留学生兼备的办学体制,实现了研究生办学规模的跨越式发展。所培养毕业研究生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各行业的骨干力量,为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民族进步,特别是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的改革开放、建设发展、团结稳定做出了重大贡献。

近几年来,我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以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申请、立项、建设为重点和引领,以提高培养质量为目标,以深化改革、强化创新、大力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为推手,以加强导师队伍建设为关键,不断推进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创新,大力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着力强化导师队伍建设,不断创新完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与机制,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学位授予水平显著提高,为学校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民族大学”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培养国家和社会急需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做出积极贡献。

学术成果

云南民族大学有特色和优势的学科主要是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民族学、民族语言文学、东南亚语言文化、化学(民族药)、民族艺术等学科,特别是民族学、社会学、历史学、经济学等学科建设和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是全国重要的民族学研究基地,曾多次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科研奖和省级教学科研成果奖,部分研究成果直接上呈中央政治局常委研阅参考。

截止2010年,学校承担过“云南藏区跨越式发展研究”、“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多元宗教和谐相处的经验和对策研究”、“世界文化多样性与构建和谐世界研究”、“轮状病毒四种蛋白的梯度控制释放及免疫研究”等多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外委托的国际投资研究课题、云南省科技厅攻关项目等。

先后承办了“第三届繁荣发展民族院校哲学社会科学高层论坛”、“2011中国社会发展高层论坛”、“海峡两岸‘中西哲学与文化多样性’学术研讨会”、“第六届云南论坛——‘桥头堡’建设与云南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边疆民族关系与和谐社会构建学术研讨会”等重大学术会议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每年都稳居中国期刊排行榜前十的行列。自然科学版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其影响因子在云南同类刊物中排第二。周恩来总理,英国女王,挪威王子等等都曾访问过学校。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

陈鲁雁

校长、党委副书记

彭金辉

校党委副书记

陈坤祥

校党委委员、副校长

和少英

校党委委员、副校长

王德强

校党委委员、副校长

张桥贵

校党委委员、副校长

李炳泽

副校长

王四代

校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卢培义

校风校训

民大的校风:“唯真、唯勤、唯和”

民大的校训:“格致明德、弘道至善”,其内涵丰富:“格致”是“格物”和“致知”的简称,最早见于《礼记·大学》:“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格致”是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从而获得真知之意,侧重于探求外在世界。

“明德”源自《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德”就是加强道德自我完善,彰显人性中美好的德行,强调内在的自我提升和超越。

云南民族大学莲华校区行政楼前浮雕

“弘道”语出《论语·卫灵公十五》“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弘”是继承和发扬,传承和创新之意;“道”则含义丰厚,包含了思想道德和科学技术、原理、法则、规律等含义。“弘道”就是要探究和传授知识,掌握科学原理与法则,探究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并不断追求和实现创新;同时,它还要求将学术行为和治学精神结合起来,强调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高度合一。

“至善”是伦理学中的最高概念。至者,极、最也;善者,美好也。指通过不懈努力,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至善”是人类道德追求的终极价值目标,也含有在学术研究、科学探索等方面追求无止境之意。

依据以上的阐述,“格致明德、弘道至善”的内涵可概述为:推究事物原理而获得真知,加强道德修养以彰显美好品行、成就高尚品德,传承文明,创新理论与方法,努力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

校歌

雨花湖全景

梦想开花的地方

作词:卢云生 作曲:刘显波

你来自大山,带来泥土芳香,我来自江畔,带来清波碧浪,

带着各民族的期盼,走进这知识的殿堂。

这里是培育栋梁的沃土,这里是梦想开花的地方。

我的母校,我们的青春福地,慈爱师长,情意像山高水长;

我的母校,为我们插上翅膀,多少凤凰,从这里高飞远翔。

做时代新人,上下求索真知,传民族美德,弘扬崇高风尚,

为了同一个明天,珍惜这日月流光。

看青春之花在这里竞放,听和谐之歌在这里交响。

我的母校,我们的青春福地,慈爱师长,情意像山高水长;

我的母校,为我们插

上翅膀,多少雄鹰,从这里高飞远翔。

云南民族大学雨花校区大门

  • 科研建设

    科研概况

    云南民族大学是我国重要的民族学研究基地,曾多次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云南民族大学雨花校区图书馆

    奖、科研奖和省级教学科研成果奖。近年来,完成了“中国少数民族革命史研究”、“语言学研究基地”、“滇西北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行动计划”、“湿法高纯魔芋精粉及葡甘聚糖复配胶生产中试应用研究”等多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外委托的国际投资研究课题、云南省科委攻关项目等。先后承办了“第34届国际汉藏语学术会议”、“经济全球化与民族文化多元发展国际学术会议”、“教育部第四届社会文化人类学学术研讨会暨高级研讨班”等重大学术会议。举办有《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和自然科学版,哲社版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全国三十佳社科学报、全国百强社科学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自然科学版的影响因子在云南同类刊物中排第二。举办有大型不定期刊物《民族学报》,在全国和世界的文化人类学研究中有着学校注重科学研究,在民族学、社会学、历史学、经济学等领域,研究成果突出。曾多次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科研奖和省级教学科研成果奖,部分研究成果曾被中宣部抄报中央政治局常委研阅参考。特别是“直接过渡”、“和平改革”、《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中国历史大辞典·民族卷》、《中华文化通史·第三卷》等许多优秀理论成果,不仅为党和国家制定民族政策、解决民族问题提供了重要依据,而且为民族理论的丰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近年来,学校承担了“云南藏区跨越式发展研究”、“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多元宗教和谐相处的经验和对策研究”、“世界文化多样性与构建和谐世界研究”、“缅甸政治局势的演化与维护我国西南边疆安全和国家利益对策研究”等多项研究成果。举办了“2011中国社会发展高层论坛”、 “2013中国宗教研究五十人高层论坛”等重大学术会议,协助承办2009年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十六届世界大会。

    近年来,先后承办了"第34届国际汉藏语学术会议"、"经济全球化与民族文化多元发展国际学术会议"、"教育部第四届社会文化人类学学术研讨会暨高级研讨班"等重大学术会议。《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2014年,我校科研平台建设工作又取得较大进展,新增云南省院士工作站2个、云南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和省级基地3个、省级创新团队4个。

    院士工作站

    名称

    类别

    建站单位及

    联系人

    合作单位

    授予单位

    王国栋院士工作站

    2014年云南省第一批院士工作站

    云南民族大学

    彭金辉

    东北大学

    云南省科技厅

    陈新滋院士工作站

    2014年云南省第一批院士工作站

    云南民族大学

    樊保敏

    香港

    浸会大学

    云南省科技厅

    重点实验室

    名称

    类别

    负责人

    授予单位

    云南省高校民族地区资源清洁转化重点实验室

    2014年度云南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

    彭金辉

    云南省教育厅

    云南省高校物联网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

    2014年度云南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

    陈君华

    云南省教育厅

    基地

    名称

    类别

    负责人

    授予单位

    云南省跨境民族地区生物质资源清洁利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2014年度云南省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彭金辉

    云南省科技厅

    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建设研究基地

    2014年第二批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王德强

    国家民委

    云南跨境民族文化研究基地

    2014年第三批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和少英

    云南省委宣传部

    创新团队

    名称

    类别

    负责人

    授予单位

    云南跨境民族文化研究

    2014年云南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

    和少英

    云南省社会科学

    联合会

    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理论与实践研究创新团队

    2014年云南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

    王德强

    云南省社会科学

    联合会

    云南省高校生物可降解材料科技创新团队

    2014年第三批云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

    袁明龙

    云南省教育厅

    云南省高校特色植物资源化学成分综合利用科技创新团队

    2014年第三批云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

    李干鹏

    云南省教育厅

    重点科研机构

    学校拥有属研究机构—云南省民族研究所,1个民族博物馆,馆藏文物近20000件,3个有特色、有影响的研究机构“云南省东南亚南亚西亚研究中心”、“云南省民族文化研究院”、“云南藏学研究中心”。学校是“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示范基地”、教育部“西部基层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首批100个“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云南省“中国—东盟语言文化人才培养基地”、“ 云南省高级会计人才培养基地”、“云南跨境民族宗教社会问题研究基地”、“云南省人口较少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等国家及省部级教学、科研基地;有国家民委—教育部民族药资源化学重点实验室、云南省聚乳酸基功能材料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高校民族文化资源信息技术运用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省级科技创新平台。

    国家民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云南民族大学民族药资源化学国家民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要以云南民族大学雨花校区晚霞

    民族药资源的化学基础应用及相关民族医药文化资源的挖掘、收集、整理、保护和利用为研究内容,加强创新性基础研究,同时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药新技术、新产品,努力实现民族药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为我国民族地区,尤其是西南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服务。

    重点实验室依托云南民族大学在化学、生物学、民族学等方面的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加强化学与生物学、药学等相关自然学科的结合,与民族学、社会学等人文学科的交叉,已形成集民族药信息调研、民族药分离分析、药物分子合成和结构修饰、生物活性研究为一体的民族药资源化学研究体系。

    云南人口较少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

    “云南人口较少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是云南省授予并加强建设的重要哲学社会科学重要的研究平台,云南民族大学依托这一平台的建设基础,积极申报,并于2011年4月获准“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研究基地”立项建设,9月正式由国家民委教科司授牌。按照《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管理办法》的要求,进一步规范基地建设与管理,“云南人口较少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在首席专家的组织下,召开建设专题会,认真研究,按照建设规划与任务制定基地的组织机构,明确基地建设任务,确保基地建设顺利开展。

    云南省东南亚南亚西亚研究中心

    2012年12月28日上午,云南省东南亚南亚西亚研究中心、云南省民族文化研究院在云南民族大学雨花校区正式揭牌。在成立“云南省东南亚南亚西亚研究中心”后,该研究中心将成立泰国、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马来西亚、印尼、印度、斯里兰卡等一批以研究对象国为主的研究所,进一步强化对东南亚、南亚、西亚国家的研究资政作用,扩大宣传云南省桥头堡建设意义。成立的“云南省民族文化研究院”将围绕桥头堡建设进程中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繁荣发展民族文化的重要需求、加快云南民族文化繁荣及其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战略决策为研究重点,进而促进云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的繁荣发展。

    民族研究所

    云南省民族研究所始建于1956年,“文革”时中辍,1979年恢复重建,是新中国最早成立的民族研究机构之一,也是云南省最早成立的省属民族研究机构。设有民族发展研究室、人类学研究室、民族学研究室和东南亚民族研究室4个研究室;有民族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以及民族学、人类学、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研究室考古学及博物馆学4个硕士点;有中韩文化比较研究中心、云南宗教文化研究中心、影视人类学拍摄与研究中心、东南亚研究中心和现代物流研究所5个研究中心;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总部办公室也设在该所。民族学是云南省民族研究所与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合作共建的省院省校合作学科,也是云南省重点建设学科。

    藏学研究中心

    云南藏学研究中心位于云南民族大学内,云南藏学研究中心成立后,将进一步整合云南民族大学藏学研究优势,发挥藏学人才培养和学术创新的作用,紧紧围绕西藏及4省藏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开展研究,更好地为云南两强一堡战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和藏区的稳定、发展服务。

    云南民族大学作为省内唯一一所具备藏语言文学本科专业的高校,一直致力于民族研究和藏族语言文化的教学研究工作。

    民族博物馆

    五十年代初,一大批热心于民族工作的专家学者,民族干部,把少数民族在形成、发展历程中留下的珍贵文物,进行考证、汇集,为云南民族大学博物馆奠定近万件珍贵文物的基础。1981年月10月建院三十年之际,云南民族博物馆对外开放。

    博物馆的建立,为学院收存的文物提供了有效保护和利用开发,同时,通过多办展览,开展“民族文物再抢救”活动,一批批珍贵民族文物又被发现,独龙族“木柄石锛”,藏族“人头骨内画”、“印章”,回族“微型古兰经”、“祈雨龙牌”,纳西族象形文字“东巴经”等八种不同的少数民族文字和古籍,民族瑰宝,填补了文物库存藏品系列化的空缺,提高博物馆陈列的品位。 云南民族大学雨花校区宿舍楼

    办学条件

    学科设置

    云南民族大学是一所学科门类较为云南民族大学雨花校区图书馆

    齐全、层次丰富、办学形式多样的并且有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和云南民族大学附属小学的综合性大学。经过60多年的发展,截止2014年,学校拥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共10个学科门。拥有博士后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社会学、民族学),覆盖10个左右的二级学科博士点,另有一个联合培养博士点;拥有一级学科硕士点12个,覆盖了9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另有8个专业硕士点。2014年新增经济与金融软件工程土木工程3个本科专业 ,共有81个本科专业。

    院系设置

    云南民族大学法学院云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云南民族大学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云南民族大学哲学与政治学学院云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云南民族大学化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云南民族大学民族文化学院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云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
    云南民族大学文化学院(玉溪九龙池校区)云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云南民族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云南民族大学人民武装学院云南民族大学东南亚南亚语言文化学院云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
    云南民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云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云南民族大学预科教育学院
    云南民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云南民族大学研究生院云南民族大学职业技术学院
    云南民族大学马列部云南民族大学医学院(筹办)云南民族大学瑜伽学院(筹办)

    云南民族大学本科各学院专业设置

    经济学院
    经济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统计学
    人文学院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历史学;民族学;社会学类;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
    法学院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国际政治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土木工程;通信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网络工程;物理学;应用物理学
    哲学与政治学学院哲学;政治学与行政学;国际政治,思想政治教育
    外国语学院英语;日语;翻译专业(英语)
    化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化学;应用化学;生物技术;环境科学
    民族文化学院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编辑出版学
    艺术学院美术学;舞蹈学;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音乐学;音乐表演
    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教育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软件工程)数学类(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类(统计学;应用统计学
    管理学院财务管理;会计学;会计学(注册会计师方向);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行政管理;市场营销;劳动与社会保障
    人民武装学院公共事业管理(国防生)
    东南亚南亚语言文化学院
    泰语;缅甸语;越南语;柬埔寨语;老挝语;印地语;印度尼西亚语;马来西亚语
    教育学院教育技术学;应用心理学小学教育
    职业技术教育学院旅经济与金融;财务会计;市场营销;工艺美术;动画,秘书学;游服务与管理教育;计算机信息与管理教育

    学校拥有14个省级重点学科,8个国家特色专业,17个省级重点、特色专业,1门国家精品课程。

    云南民族大学各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

    经济学院
    国民经济学;国际贸易学;金融学;区域经济学;劳动经济学;数量经济学;金融硕士(申请中)
    民族文化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英语笔译(专业学位);英语口译(专业学位)
    管理学院会计学;企业管理;旅游管理;行政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社会保障;会计硕士(专业学位);资产评估硕士(专业学位);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
    化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无机化学;环境化学;化学生物学
    哲学与政治学学院国际政治;伦理学;宗教学;政治学理论
    马列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思想政治教育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与信息系统;
    艺术学院中国少数民族艺术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基础数学
    法学院
    宪法与行政法学;刑法学;民商法学;经济法学;诉讼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法律(非法学)硕士(专业学位);法律(法学)硕士(专业学位)
    教育学院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技术教育学
    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学
    人文学院
    民俗学;文艺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社会学;中国少数民族史;历史文献学;专门史;中国近现代史;汉语言文字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社会工作(专业学位);汉语言国际教育(专业学位)
    云南省民族研究所民族学;人类学;中国少数民族经济;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东南亚南亚语言文化学院

    亚非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人民武装学院国防经济学

    师资力量

    学校有教职工1314人,其中教授184人,副教授333人。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云南民族大学雨花校区教学楼

    士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教师1人,全国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1人,云南省教学名师13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创新人才9人,云南省教学科研带头人2人。著名民族学家、历史学家、教育学家马曜教授,著名民族学和考古学家汪宁生教授,著名史学家谢本书教授,中国近现代史著名专家张建国教授等一批民族学、历史学、社会学诸学科的专家学者享誉国内外。学校长期聘请外籍专家任教,并先后聘请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韩国汉城大学等国内外高校和科研单位的100多位专家、学者为名誉教授、客座教授。

    硬件设施

    建校以来,云南民族大学的办学条件不断优化。学校占地2300多亩,分为莲华校区、雨花校区等校区。校舍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设备总值近1亿元,图书馆资料200万册,教学用计算机3000台,语音室座位1200个,多媒体教室座位9000个。

    云南民族大学 校徽(7张)

    雨花校区校园景色(17张)

    历年录取分数线

    理科 理科 文科


    天津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河北 河南 山东 江苏 山西 陕西 甘肃 四川 青海 湖南 湖北 江西 安徽 浙江 福建 广东 广西 贵州 云南 海南 内蒙古 新疆 宁夏 西藏


    年份 最高分 平均分 最低分 录取批次
    2011 501 472 443 二批
    2010 504 471 438 二批
    2009 452 442 432 二批
    2008 485 467 460 提前批
    2007 463 459 455 二批
    2006 483 470 457 二批

    本科专业

    理学7个

    统计学类 生物技术 应用化学 化学
    物理学类 数学与应用数学 数学类

    工学13个

    环境科学 环境工程 制药工程">制药工程 化学工程与工艺">化学工程与工艺
    物联网工程 网络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类
    自动化 通信工程 电子信息工程 电子信息类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文学16个

    广告学 广播电视学 翻译 越南语
    泰语 马来语 缅甸语 老挝语
    柬埔寨语 印地语 印度尼西亚语 日语
    英语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汉语言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类

    法学6个

    思想政治教育 民族学 社会学类 国际政治
    政治学与行政学 法学

    经济学2个

    经济统计学 经济学类

    管理学13个

    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 旅游管理 劳动与社会保障 行政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 市场营销教育">市场营销教育 财务会计教育">财务会计教育 人力资源管理
    财务管理 会计学 市场营销 工商管理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教育学3个

    体育学类 小学教育 教育技术学

    艺术学9个

    服装与服饰设计 产品设计 环境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
    美术学 动画 舞蹈学 音乐学
    音乐表演

    历史学类1个

    历史学

    文学 1个

    编辑出版学

    文化教育大类2个

    文秘 应用心理学

    旅游大类1个

    导游

    文化教育大类2个

    文秘 应用心理学
    以上部分内容来自 高考派
  • 各专业录取分数线

    理科 理科 文科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北京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河北 河南 山东 江苏 山西 陕西 甘肃 四川 青海 湖南 湖北 江西 安徽 浙江 福建 广东 广西 贵州 云南 海南 内蒙古 新疆 宁夏 西藏


    专业名称 平均分 最高分 录取批次
  •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 2945 次

    • 更新时间: 2015-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