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专业

国家品牌1个

小学教育">小学教育

国家重点4个

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 广告学 学前教育">学前教育 旅游管理">旅游管理

普通培养1个

生物技术">生物技术

特色专业

汉语言文学

本专业是国家教育部在我校设立的国家文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旨在培养理论思维型人才,学生毕业后从事文科基础学科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学院选派学有专长的专家学者承担专业课教学,配备高学历的导师,并把开阔学生的学术视野、提升学生的学术层次、拓展学生的实际能力作为培养目标。 本专业实行“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一体化与分流制的教学模式。品学兼优的本科生毕业后可直接推荐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学院的中国语言文学类的9个硕士点和8个博士点为学生直升研究生提供便利。 本专业由国家教育部直接领导,由市教委及学校拨款投资,教学设备先进。学院为该专业学生单独开放资料室、电子阅览室以及计算机房,学生可免费上网。在校期间学院将组织学生对历史文化胜地进行实地考察。品学兼优的学生可获得高额奖学金。 主要课程: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普通逻辑、中国古代文学、中国二十世纪文学、外国文学、文学概论、美学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的历届毕业生有30~50%直升研究生,其余的被政府机关、报社、电视台、杂志社等单位录用。 招收学生类型:本专业招收文科学生。

小学教育

本专业是教育部评定的国家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在探索小学教师培养模式和专业课程教材建设方面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并为上海市培养了一批高学历、高素质的小学教师。 本专业设文科和理科两个培养方向,旨在培养具有系统的教育科学理论知识,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和良好的艺术修养,具备一定的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能适应现代小学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小学教师。 主要课程:人类与社会、人类与自然、汉语通论、写作、儿童文学、大学数学、概率统计、初等教育学、初等课程与教学论、小学生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现代教学技术、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小学思想品德与社会教学、小学英语课程与教学、小学自然科学课程与教学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能够适应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和研究工作,并能够在其他部门从事相关工作。近五年来,毕业生就业率98%。 招收学生类型:文理兼收

学术研究

科研建设

外国语学院

截至到2013年10月,该校文科获省部级以上重大项目13项,其中4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4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5项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2012年全年,学校科研经费达 20288 万元,其中文科科研经费为:4780万元,理工科科研经费为:15508万元。

2003年至2006年期间,学校共出版学术著作88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515篇,其中被SCIE收录158篇,被EI收录67篇,ISTP收录14篇。[5-6] 获得第三届徐光启科技奖章银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高校学校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二等奖等奖项。

科研机构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

国际联合实验室(1个):

“资源化学”国际联合实验室(依托“资源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师范大学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及其苏州研究院成立) ;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

资源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

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都市文化研究中心

教育部国家与区域重点研究(培育)基地:非洲研究中心;

教育部国际教育研究(培育)基地(全国四个教育部国际教育研究培育基地中唯一的一所非驻京机构)

教育部人才培养基地(1个):

教育部人才培养基地(中国语言文学);

上海市重点实验室(2个):

星系与宇宙学半解析实验室;

稀土功能实验室;

上海高校E-研究院(3个):

都市文化E-研究院;

比较语言学E-研究院;

计算数学E-研究院;

上海市教委重点实验室(1个):

科学计算实验室;

陶行知研究中心。

研究所

古籍整理研究所(人文)

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

心理学研究所 (教育)

文学研究所(人文)

哲学研究所(法政)

高等教育研究所(独立)

地域研究所(文摘社)

小学教育研究所(教育)

陶瓷艺术研究所(美术)

语言研究所(人文)

长江文化研究所(人文)

学科教育研究所(教育)

艺术教育研究所(音乐)

中小学教育实验研究所(实验学校)

应用语言学研究所(人文)

现代教育研究所(直属)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所(法政)

宗教研究所(法政)

法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法政)

儿童文学研究所(人文)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法政)

知识与价值科学研究所 (法政)

中国创意产业研究所(人文)

敦煌吐鲁番学研究所(人文)

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所(教育)

数学科学研究所(数理)

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数理)

遗传研究所(生环)

微生物与免疫研究所(生环)

应用生态研究所(生环)

应用化学研究所(生环)

工程食品研究所(生环)

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旅游)

应用技术研究所(校产处)

虚拟技术研究所(校产处 )

汽车与动力技术研究所(机电)

基因功能研究所(生环)

公共管理与社会政策研究中心暨上海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所(法政学院)

哲学与跨文化研究所(法政学院)

研究中心

当代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商学院)

中国近代社会研究中心(人文)

逻辑学研究中心(人文)

教育技术研究中心(教育)

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人文)

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人文)

非洲研究中心(人文)

宋史研究中心(人文)

孙中山宋庆龄研究中心(法政)

中学历史教育研究中心(人文)

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中心(对外汉语 暂停)

女性研究中心(人文)

中国新广告研究中心(人文)

小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教育)

法国研究中心(欧商)

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法政)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中心(教育)

社区学院发展研究中心(人文)

跨学科研究中心(学报编辑部)

经济伦理研究中心(法政)

域外汉文古文献研究中心(人文)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研究中心(人文)

中国美学研究中心(人文)

中国文化史研究中心(人文)

比较教育研究中心(教育)

天体物理联合研究中心(直属 )

旅游发展研究中心(旅游)

城市信息研究中心(旅游)

科技策划与传播中心(校产处 )

数字传媒艺术中心(数理)

法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法政)

陶行知研究中心(上海师范大学)

中国文化研究中心 (人文)

中国近代社会研究中心 (人文)

中欧城市比较研究中心(旅游)

动力系统与应用联合研究中心(数理)

分析测试中心(生环)

预防职务违纪违法犯罪研究中心

中意经济与文化研究中心(金融)

金融工程研究中心 (金融)

亚洲学研究中心(法政)

精神文明建设研究中心(法政)

中国劳动问题研究中心(法政学院)

上海师范大学心理测评中心(教育)

社会学研究所(法政)

青年文化研究中心(团委)

中-澳可持续旅游与环境管理研究中心(旅游)

科学教育研究中心(生环)

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生环)

池田大作思想研究中心(国际交流处)

统战理论研究中心(统战部)

艺术研究中心(研究生处)上海师范大学.广岛大学文化教育联合研究中心(国际交流处)

研究室

中国革命与建设研究室(法政)

政治学研究室(法政)

伦理学研究室(法政)

儿童发展与家庭研究中心(教育)

美育研究室(师大附中

应用物理研究室 (数理)

化学教育研究室(生环)

电化学研究室 (生环)

光催化研究室(生环)

物理教育研究室(数理)

有机合成研究室(生环)

新技术开发研究室(生环)

智能系统研究室(校产)

数学模型设计研究室(校产)

学术资源

学术期刊

师大一角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外国中小学教育》 《上海中学数学》 《旅游科学》等。

馆藏资源

截至2013年,学校拥有徐汇区和奉贤区2个中心图书馆,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占地32000余平方米,馆藏总量411余万册,拥有100个中外电子数据库和4个具有馆藏特色的资料库。因古籍数量达10万册以上且善本古籍达3千册以上,2009年6月,经国务院专家组审批通过,该校图书馆被授予“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博物馆于2002年5月18日建成开馆。上师大博物馆

上海高校瓷器博物馆是上海市十大高校民族文化博物馆。建筑面积七百四十余平方米,收藏品包括玉器、青铜器、陶瓷、碑帖、书法、绘画、唐卡、服饰、刺绣等,其中不乏珍品。毛公鼎,散氏盘拓片,隋僧写经、玄奘译经长卷,羊脑纸金汁书藏文无量寿佛经,藏佛姆幻化网续密经,唐卡,王原祁、吴历的山水画,清宫宗庙人物画,官窑瓷器。

校园文化

校名

上海师范大学校名

说明:原系郭沫若同志1965年为上海师范学院题写的校名。1984年改名为上海师范大学时,在郭体原校名中,去了个“院”字,加了个“大”字。多年来在使用过程中原字体不断变化,日前使用的校名已与原体相距甚远。值校庆五十周年之际,正本清源势在必行。该校选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的“大”、“学”两字。

校徽

学校标志以英文校名“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中的首字母“SNU”为构图元素,代表“上海师范大学”,寓意“师道永恒、止于至善”;

“SNU”通过艺术变形构成上海市花——白玉兰,象征本校的地域特征;

“N”“U”两字母相互穿插,象征教学相长、育人为本和开放合作的国际化办学理念;

标志中心是一虚形“O”,代表学校发展新起点,即象征虚怀若谷的治学态度,又象征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上海师范大学校徽

校徽

校歌

作词:张斌、任仲伦 作曲:方之江

校园一角

黄浦江畔春风荡漾,我们在播种希望。

严谨求实,勤奋好学,

沐浴着理想的阳光。

文明健康,为人师表,文明健康,为人师表,

喜看那桃李芬芳,培育出社会的栋梁。

重任,重任,落在我们的肩上;

我们要创造未来,创造辉煌。

重任,重任,落在我们的肩上;

我们要创造未来,创造辉煌。

创造辉煌,辉煌!

校训

上海师范大学校训:厚德 博学 求是 笃行

上师大校训(3张)

校训释义:“厚德”一词,源出于《易经》。 《易坤》说“君子以厚德载物”。还说:“坤厚载物,德合无疆。”把“厚”和“德”联系在一起,谓“厚”“德”者可以“载”。白话文的意思就是,有道德的人,才能承载天下的重任,担负起宏大的事业。 这里的“厚”字,是使动词,与“德”搭配,有“使道德充裕、厚实”的意思。 古人非常重视“德”,他们把“德”,看成是和天地乾坤一样的大事情。我们今天提倡“文明修身”,“德”,就是其中的核心内涵。这里的“德”,包含了许多内容,包括“诚”、“信”、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品格、志向、趣味等等。 大学承担着培养全社会精英“芯片”的重要任务,所以,特别要强调一个“德”字。做人离不开“德”,身正为师,德高望重。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厚”与“德”都应该视为“修身”最重要的一环。

西部一教

“博学”一词,源出于孔子的《论语》。 《论语·雍也》篇说:“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对“博学”,古人也是非常重视的。 学生到大学是来学习的,老师讲授知识,培养学生,中心也是围绕一个“学”字。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名份和实质都是一个“学”字。 “博”有“大”的意思,“广”的意思,“通达”、“多闻”、“丰富”、“渊博”的意思。 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使“学问”“渊博”,都是他们的立身之本。

“求是”是“实事求是”的速写。 《汉书·河间献王传》说:“修学好古,实事求是。”颜师古注解说:“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 “求”,是“寻找”、“探索”、“探求”的意思。“是”,是“正确”、“真理”的意思。两字合在一起,即从实际出发,探索真理,求得正确的结论。 “德”和“学”的总体要求及基本精神是“求是”。

徐汇校区

“笃行”一词,源出于《礼记·中庸》。 《礼记·中庸》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笃”是“笃厚”、“真实”、“真诚”、“忠诚”的意思。“行”,就是去做,去身体力行。在“德”厚、“学”博,从实际求得真理和正解以后,更重要的一层,是去做。学生在学,弦歌一堂;毕业以后,要成为社会栋梁。不仅要学知识,学本领,还要把学到的知识和本领用出来;只学不做,不是学校的培养目标。因此,“行”是最重要的一方面。只有“行”,优秀的品德,学到的东西,才能显现出来。“行”,是学校“学”的目的和归宿点。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职位姓名
党委书记滕建勇
党委副书记杨卫武、 秦莉萍、葛卫华
党委常委

杨卫武、秦莉萍、葛卫华、高建华、柯勤飞、康年、刘晓敏

校长朱自强
副校长

高建华、柯勤飞、康年、刘晓敏

现任领导参考资料来源:

历任领导

上海师范大学历任党委书记
姓名任期

刘 芳

1955.03-1956.07

陈云涛

1956.09-1956.10

刘 芳

1956.09-1956.11

陈云涛

1956.10-1958.07

刘 芳

1956.11-1958.07

陈云涛

1958.09-“文革”

王乐三

1978.08-1983.12

刘 克

1986.02-1990.02

皮耐安

1990.02-1994.08

徐千荣

1994.08-1999.10

林樟杰

1999.10-2005.06

周鸿刚

2005.06-2011.06

陆建非

2011.06-至今

上海师范大学历任校长列表
姓名任期

陈琳瑚

1954.09-1956.07

刘 芳

1956.07

廖世承

1956.07-1958.07

陈琳瑚

1956.07-1958.07

廖世承

1958.07-“文革”

王乐三

1978.08-1983.12

朱鸿鄂

1983.12-1984.10

朱鸿鄂

1984.10-1986.06

王邦佐

1988.07-1996.06

杨德广

1996.06-2003.01

俞立中

2003.01-2006.01

李进

2006.01-2011.06

张民选

2011.06-2014.06

朱自强2014.06-至今

历任领导参考资料来源:[21-22]

知名校友

政界

姓名职位姓名职位
李源潮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委员。(数学系72级)崔天凯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美利坚合众国特命全权大使。(外语系74级)
王沪宁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72级外语培训班学员)唐振琪外交部办公厅主任、驻希腊大使。(外语系62级)
翁孟勇 交通运输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政干班82级)朱永新全国人大常务委员、民进中央委员会副主席。(教育系80级)
冯国勤上海市政协主席、党组书记,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80级校长班学员)李君如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研究员。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历史系71级)
梁国扬中国侨联副主席,中共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全国台联党组书记。(历史系82级)沙海林上海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政教系82级)
马春雷中共上海市嘉定区委书记、区长。(政法系86级)祝学军中共上海市金山区委副书记。(中文系80级)
曹立强中共上海市虹口区委副书记、区长。(政教系84级)任宝凯少将军衔,前驻南斯拉夫大使馆少将武官。(外语系62级)
陈皓中共上海市松江区委副书记、副区长。(数学系80级)徐未晚共青团上海市委副书记。(古典文献专业99级)
吴光裕上海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党组书记。(物理系59级)冯文海海南省三沙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人文地理系)
简大年中共上海市浦东新区区长。(政教系80级)袁以星原中共上海市金融工作委员会书记。(中文系77级)
马淮海中共上海市金山区副区长。(历史系79级)张民生上海市教育局副局长。(物理系)
刘其龙中共上海市金山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化学系83级)吴延安上海市公安局副局长。(政干班83级)

学界

姓名职位姓名职位
褚君浩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系62级)张建中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系系主任、兼教授。
胡敏新航道国际教育集团总裁,原新东方总裁兼校长。朱杰人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会长,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
奚洁人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副校长、上海行政学院常务副院长。潘世伟上海社科院党委书记。
李和兴上海电力学院校长。刘强同济大学古代文学研究所副所长,诗学研究中心主任。
何建中上海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现任上海立达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黄清云原上海电视大学校长,现任上海建桥学院副董事长。
王静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陈圣来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
阮显忠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党委书记。王莲华上海科技馆党委书记、副馆长。
叶骏上海海洋大学党委书记。唐力行中国社会史学会副会长,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
陈玉兰印度尼西亚智民学院院长,世界汉语教学协会理事。黄柏楼美国石溪大学副研究馆员,石溪大学终身教席。
孙德金北京语言学会秘书长,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学院副院长。唐盛昌上海中学校长,上海市教育功臣。
谢伯端湘潭大学副校长,现任湖南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叶佩玉全国模范教师,上海市教育功臣。

商界

姓名职位姓名职位
龚如心亚洲女首富、慈善家、企业家,前香港华懋集团主席。方杰奥普控股集团(香港上市公司)董事会主席、杭州侨商协会会长。(历史系82级)
王观锠上海邮政速递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吴毅卫上海市北印刷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党总支书记。
任仲伦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裁。上海电影制片厂厂长。周艾钧网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深交所上市公司。
孙冬琳久事置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上海强生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兼党委书记。 陆纯上海美丽园龙都大酒店有限公司董事长。
钮卫平上海东方明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汪天云上海电影集团副总裁、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表演艺术学院院长。
宋振东上海市供销合作总社党委书记、董事长。谢月恒张江生物医药基地开发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
陈丽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伟国上海人民出版社总编辑。

文艺界

姓名简介姓名简介
范冰冰中国最具知名度和影响力女演员,国际著名影星。严宽著名演员、歌手,2008年获得最具人气演员奖。(95年考入谢晋影视艺术学院)
赵薇大陆著名影视女演员,在影、视、歌、导四个领域都有成就的多栖明星。赵奕欢人气小天后,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谢晋影视艺术学院。主演系列电影《青春期》。
张庭台湾著名影星,代表作《夜光神杯》,上海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贾青中国知名影视女演员、歌手。主演13版《天龙八部》。
陈思诚中国大陆男导演、演员、编剧。代表作《士兵突击》、《北京爱情故事》。姜鸿华谊兄弟签约女演员,主演的神话剧《封神英雄榜》。
陈彦妃中国内地著名影视女演员、流行乐歌手。晋松影视演员,《新水浒传》中饰演鲁智深角色。
郭京飞中国话剧及影视演员,曾主演《龙门镖局》、《大男当婚》。是安中国内地知名男演员,主演如《康朝秘史》、《离婚前规则》等。
梅子涵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代表作品《女儿的故事》。张洁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代表作品《穿着绿披风的吉莉》。
殷健灵《新民晚报》主任编辑,首届《儿童文学》青年金作家称号,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刘湘晨中国纪录片学术委员会理事,中国新疆电视台高级编辑、著名纪录片导演。
俞天白著名小说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黎中城上海市京剧院艺术顾问、上海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编剧。

  • 本科专业

    文学5个

    广告学 日语 法语 英语
    汉语言文学

    农学1个

    园艺

    理学7个

    生物科学">生物科学 地理科学">地理科学 化学 化学类
    应用物理学">应用物理学 物理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数学与应用数学

    哲学1个

    哲学

    工学7个

    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 环境工程 土木工程">土木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 汽车服务工程">汽车服务工程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法学4个

    社会工作">社会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工作 法学

    管理学8个

    旅游管理 档案学 公共事业管理">公共事业管理 公共管理类
    文化产业管理 物业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工程管理

    经济学1个

    经济学

    艺术学13个

    数字媒体艺术 摄影 绘画 美术学
    动画 播音与主持艺术 录音艺术 广播电视编导">广播电视编导
    戏剧影视文学 表演 舞蹈学 音乐学
    音乐表演

    教育学5个

    体育教育">体育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技术学
    科学教育

    历史学类1个

    历史学

    文学 1个

    编辑出版学">编辑出版学

    文化教育大类2个

    文秘 应用心理学">应用心理学

    法学4个

    社会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工作 法学

    财经大类1个

    证券与期货

    公共事业大类1个

    心理咨询">心理咨询

    电子信息大类1个

    计算机信息管理

    文化教育大类2个

    文秘 应用心理学
    以上部分内容来自 高考派
  • 历年录取分数线

    理科 理科 文科


    北京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河北 河南 山东 江苏 山西 陕西 甘肃 四川 青海 湖南 湖北 江西 安徽 浙江 福建 广东 广西 贵州 云南 海南 内蒙古 新疆 宁夏 西藏


    年份 最高分 平均分 最低分 录取批次
    2006 600 531 462 二批

    办学规模

    院系机构

    截至2013年,学校下设18个二级学院、104个研究机构。另设上海师范大学青年学院是该校与共青团上海市委共建的、旨在培养高层次青少年教育与研究人才的二级学院。

    上海师范大学院系设置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上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

    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上海师范大学谢晋影视艺术学院

    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

    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上海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上海师范大学数理学院

    上海师范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上海师范大学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

    上海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上海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上海师范大学进修学院、上海师范大学行知艺术学院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

    上海师范大学青年学院

    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院系设置参考资料来源:[14-15]

    直属部门

    图书馆

    档案馆(博物馆)

    信息化办公室

    高校文科学术文摘编辑部

    学报编辑部

    上海师资培训中心

    后勤实业中心

    基础教育发展中心

    高等教育研究所

    接待服务中心

    校医院

    研究院

    科技开发总公司

    投资公司

    上海师范大学投资的公司覆盖衣食住行、生物医药和高新科技等领域,为师大的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企业如下 :

    上海新康制药厂

    厚德教育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上海师达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上海莘荣贸易有限公司

    上海莘莘营养配膳有限公司

    上海师大汽车修理厂

    上海师苑物业管理公司

    上海仕凡建筑装潢工程公司

    上海师范大学印刷厂

    附属学校

    有20所附属学校所划分的四大系列分别为:

    附中系列(8所):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上海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上海师范大学第三附属中学、上海师范大学第四附属中学、上海师范大学附属西岑中学、上海师范大学附属罗店高中、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安阳中学、上海师范大学附属横店高中。

    附小系列(3所):上海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小学、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卢湾实验小学、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小学。

    外国语系列(3所):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中学、上海师范大学附属第二外国语学校、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九亭外国语学校。

    实验系列(5所):上海市实验学校、上海师范大学第三附属实验学校、上海师范大学附属经纬实验学校、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康城实验学校、上海师范大学附属高桥实验中学

    附幼系列(1所):上海师范大学幼儿园。

    师资力量

    师大风貌

    截至2013年,学校有教职员工2827人,其中专任教师1741人。专任教师中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者265人、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者588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1346人,占专任教师的79.36%,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685人。此外,还组建了一支597人的兼职教师队伍,其中包括6位院士级的特聘教授、100多位外籍教师。

    院士(6人)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3人)

    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1人)

    教授(867人)

    上师大徐汇校区正门

    博士生导师(85 人)

    硕士生导师(510 人)

    国内外著名特聘学者专家(600余人)

    学科建设

    俯瞰上师

    截至2013年,学校有本科专业85个,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农学等11大学科门类。中国语言文学专业为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古典文献专业为全国重点培养古典文献人才的四个基地之一。旅游会展经济与管理、教师教育、汉语言文学、影视传播、英语、应用化学和生物技术等是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建设项目

    学校拥有博士后流动站9个,一级学科博士点6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42个,自设博士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9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154个,自设硕士点2个,另外还有专业学位硕士点10个。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是国家重点学科;学校还拥有14个上海市重点学科;3个上海市高校E-研究院;15个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3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上海市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和1个上海市教委重点实验室。 奉贤校区

    博士后流动站(9个)

    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世界史、哲学、数学、教育学、心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

    博士学位授予点(44个)

    6个一级学科,42个二级学科+2个自设博士点

    硕士学位授予点(166个)

    29个一级学科,154个二级学科+2个自设硕士点+10个专业学位硕士点

    上师校训

    国家重点学科(1个)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

    资源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

    都市文化学;

    教育部国际教育研究(培育)基地(1个)

    (全国四个教育部国际教育研究培育基地中唯一的一所非驻京机构)

    教育部国家与区域重点研究(培育)基地(1个)

    非洲研究中心;

    教育部人才培养基地(1个):

    教育部人才培养基地(中国语言文学);

    上海市重点实验室(2个):

    星系与宇宙学半解析实验室

    稀土功能实验室;

    上海市教委重点实验室(1个):

    科学计算实验室;

    高校E-研究院(3个)

    都市文化E-研究院、比较语言学 E-研究院、计算科学 E-研究院

    上海市重点学科(14个)

    中国语言文学、都市文化学、中国近现代社会史、域外汉文古文献学、对外汉语、中国哲学、稀土功能材料、科学计算与仿真技术、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古代文学、环境科学、计算

    上师大景致(18张)

    数学

    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15个)

    植物学、地理学与城市环境、比较教育学、情感教育心理学、中国古代史、行政管理、中国近现代史、教育经济与管理、计算数学、天体粒子物理、应用语言学、学科教学论、物理化学、教学论、古籍整理研究。

    国家重点学科

    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

    上海高校E-研究院

    上海市重点学科

    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

    上海师范大学重点学科

    教学建设

    奉贤校区风光(21张)

    截至2013年,学校占地总面积2500余亩,其中徐汇校区占地700余亩(不包括教师公寓),奉贤校区占地18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77万多平方米,其中教室面积5.9万平方米,学生宿舍面积28.1万平方米,校内实验室和实习场所7.9万平方米。

    全校固定资产总值21.57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6.37亿元,文物古籍资产愈数十亿。每年科研成果转化价值数亿,拥有数家科技转化大中型企业。

    学校有全日制本、专科学生23296人,研究生逾6000人,夜大学学生13707人。学校被列入“来华留学生中国政府奖学金院校”及上海市外国留学生预科基地。

    合作交流

    校园一角

    截止2013年6月,该校已与美国、加拿大、英国、爱尔兰、德国、法国、西班牙、波兰、丹麦、荷兰、比利时、芬兰、意大利、匈牙利、澳大利亚、新西兰、俄罗斯、爱沙尼亚、博茨瓦纳、赞比亚、以色列、日本、韩国、新加坡、泰国、印度尼西亚、越南、智利、墨西哥以及中国香港、台湾、澳门等37个国家和地区的266个高校和组织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与美国、英国、德国和法国等四个国家签有10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一年期以上在校的留学生1007人。学校先后在日本广岛福山大学、非洲博茨瓦纳大学和美国密苏里大学建有三所孔子学院。

    哈佛大学与该校签订了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合作协议,每年将选拔一批数理学院研究生前往哈佛大学学习,由双方导师共同指导研究生完成毕业论文,培养天体物理人才。 此外该校与日本早稻田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签订了校际交流协议;与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

    社会评价

    1956年西部一教

    学校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百强高校,并连续多年进入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QS亚洲大学排行榜200强,2013年位列亚洲大学181位 ,位于中国大陆高校排名42位。根据ESI(基本科学指标),学校高水平(高被引)论文位于全国第47位,化学、数学、材料科学和工程等4个学科进入ESI引文排名前1%。2011年,学校社科基金立项总数在全国高校中排名第15位。学报(哲社版)在新一轮CSSCI全国高校学报排名第12位。

    学校校区

    徐汇校区

    徐汇校区位于上海市徐汇区西南片,北邻桂林公园和康健园,南面上海火车站南站,占地700余亩,地段繁华,风景优美。邻近地铁1号线、3号线和12号线(2013年底开通),交通便利。

    奉贤校区风光(11张)




    奉贤校区

    奉贤校区位于上海市奉贤区海湾大学城,北邻上海应用技术学院,西邻华东理工大学,南面海湾镇和碧海金沙水上乐园,滨临大海,环境优美,占地1800余亩。

    虹口校区风光(6张)

    虹口校区

    虹口校区位于上海市虹口区西江湾路,南邻虹口足球场和鲁迅公园(地铁8号线)。办学条件良好,教学设施完备,校园环境精致。

    历史沿革

    1956年主教学楼(现西部一教)

    1954年7月5日,上海师范专科学校成立,位于上海虹口区西体育会路(现中山北一路)441号。

    1955年8月9日,新校舍主要建筑群竣工,校舍整体设计为庭院式古建筑风格,所有建筑物均是红砖墙大屋顶,近1万平方米的5层教学大楼坐落在校园中央。

    1955年8月18日,学校即由西体育会路迁来桂林路新址,即现徐汇校区。

    1955年9月,实有图书67798册。迁来桂林路新址后,有了新建的独立的图书馆。

    著名教育家廖世承先生(第一任师大校长)

    1956年7月14日,上海市副市长刘季平在上海师范专科学校举行的大会上宣布,在上海师范专科学校的基础上成立上海第一师范学院和上海第二师范学院。同时撤销上海师范专科学校建制。人们形象地比喻:“一只小母鸡生下两个大鸡蛋”。从此,上海地方培养起大学本科师范生,这是本市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

    1956年暑假后,上海师专改建为师范学院,校名分别定为上海第一师范学院和上海第二师范学院。上海第一、第二师范学院是文理分科的两所学院,两院本、专科兼设。一师院培养中等学校文科师资;二师院培养中等学校理科师资。

    1958年7月22日,创办刚满两年的上海第一、第二师范学院,合并成为上海师范学院,一所以文理为主的综合性师范学院。时任国务院总理的周恩来任命著名教育家廖世承担任第一任上海师范学院院长。原与第二师院相邻的上海音乐学院旧址,划归上海师范学院,成为上海师院东部,全院总面积占地558.65亩。12年来,不少学科相继脱颖而出,如外国文学翻译家朱雯,中国古典文学专家马茂元,现代汉语专家张斌,中国古代史专家程应镠,中国近代史专家魏建猷,光学专家沈德滋等。 1961年上海市松江师范专科学校(大专部分)并入上海师范学院。

    合影

    1965年并入(合署)上海师范学院 ,1966年文革后停办,1972年至1978年与上海体育学院,华东师范大学等五校合并成立上海师范大学。

    1978年8月,上海师范学院复建,并且自1978年起开始招收研究生共设立25个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1978年复校初为101万册(包括外文图书7.3万册)。

    1983 年,学校成立夜大学。(在1958 年举办函授教育基础上,建立夜大学, 1988 年成立成人教育处, 1992 年成立成人教育学院, 1999 年改名为继续教育学院,至今已走过半世纪的办学历程。)1984年,更名为上海师范大学。1985年上海师范学院分院升格为上海技术师范学院。

    学思美景(12张)

    1997年上海技术师范学院撤销,并入上海师范大学,成立新的上海师范大学。

    1997年9月至2003年8月,上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南林师范学校黄陵卫生保健师范部、上海市行知艺术师范学校、上海师资培训中心、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等先后并入或划归该校管理。

    2003年8月,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并入上海师范大学,成立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合并后的学校(院)现为全国唯一一所旅游类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世界旅游组织(WTO)附属成员、联合国亚太经社会亚太旅游教育培训机构(APETIT)执委会副主席、亚太旅游协会会员(PATA)、国际展览产业联盟(IEIA)成员,中国旅游协会教育分会副会长单位,上海旅徐汇校区学思西路

    游行业协会旅游教育分会会长单位,上海旅游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学校(院)分别是中国旅游名校T10联盟成员和中国旅游院校五星联盟成员。

    2007年3月,该校与共青团上海市委共建的,旨在培养高层次青少年教育与研究人才的二级学院上海师范大学青年学院挂牌成立。

    2007年9月6日上午,时值第23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时任上海市委书记)莅临上海师范大学看望教师,习近平指出,要始终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研究制定更加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当教师,努力让教师成为社会上最受尊敬、最令人向往的职业。[2-3]

    2014年5月10日,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院正式成立,是中国的第58所研究生院。

    上海师大研究生院成立大会

    各专业录取分数线

    理科 理科 文科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北京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河北 河南 山东 江苏 山西 陕西 甘肃 四川 青海 湖南 湖北 江西 安徽 浙江 福建 广东 广西 贵州 云南 海南 内蒙古 新疆 宁夏 西藏


    专业名称 平均分 最高分 录取批次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