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办学类型:普通本科 所在地: 北京
性质类别:理工类
通讯地址: 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5号
邮政编码: 100081
联系电话: 010-68913345,010-68949926
学校网址:http://www.bit.edu.cn
招生网址: admission.bit.edu.cn
就业网址: job.bit.edu.cn
学院简介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是理工为主、工理文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是建国以来国家历批次重点投资建设的高校。学校建有中关村校区和良乡校区,占地面积4374亩,位居北京高校首位。建校68年以来,北京理工大学以其雄厚的办学实力、鲜明的办学特色、良好的育人环境、卓著的社会声誉吸引着千千万万莘莘学子。
历史变迁,历经辉煌
披荆斩棘、筚路蓝缕,北京理工大学从革命圣地延安走来,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学校前身是1940年创办的延安自然科学院, 1951年定名为北京工业学院;1952年抽调航空系参加组建北京航空学院(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抽调采矿系和冶金系参加组建北京钢铁学院(今北京科技大学),抽调有色金属方面学科参加组建中南矿冶学院(今中南大学),1961年又抽调火炮、自动武器、炮弹等专业参加组建太原机械学院(今中北大学);1959年成为全国首批颁布的16所重点大学之一;1984年成为全国首批建立研究生院的22所高校之一;1988年学校更名为北京理工大学;1992年学校成为党委书记、校长职务由中央直接任命的14所高校之一;是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的15所大学。
2000年,北京理工大学第10所进入国家建设世界一流和高水平大学的“985工程”院校行列,被誉为“当今中国高校的国家队”。
科技先锋,实力雄厚
作为一所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既是教育中心,又是科研的摇篮。学校现有3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重点学科点专业实验室、3个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部门开放实验室、4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最近五年,学校科研经费总投入一直在全国前10位之列,2008年学校科研经费总投入近10亿元。
2007年,学校获3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在国防科学技术奖中,我校负责完成的项目获奖21项,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获奖数量与等级都位居委属高校首位;在教育部高校科学技术奖中,我校获一等奖3项,在全国高校排名第8位,工信部所属高校排名第1位。
在这里,中国“第一套电视发射、接收设备”让“中国电视第一频道”永久落户北京理工大学;中国“第一枚固体火箭”从北京理工大学升起;中国“第一台大型天象仪”在北京理工大学诞生;第一部低空探测雷达在北京理工大学开机;第一辆轻型坦克等在北京理工大学研制成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仿真机器人“汇童”在北京理工大学亮相;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使用的电动客车也将从北京理工大学上路……
教学基地,硕果累累
学校设有17个学院、47个系,43个研究所(中心),另建有研究生院、继续教育学院、现代远程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覆盖10个学科门类,拥有4个一级国家重点学科,5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25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7个博士后流动站,1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4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62个本科专业。1999年、2007年两次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我校具有国内一流的实验教学平台。有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北京高校名列第3位,数量仅次于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此外,还有1个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1个国家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中心、1个国家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与中国人民大学合建)。
在实践创新能力上北理学子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近三年共有约5500名学生参加了国际、国内的二十余项各类大学生学科知识竞赛,如: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共获得国际级奖项52项、国家级奖项174项、北京市级奖项622项。
名师荟萃,群星璀璨
学校拥有一支学历层次高、专业结构好、科研能力强、年龄梯度合理的教学和科研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工3500人,其中两院院士15位,国家教学名师3位,长江学者13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位,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17位,享受政府津贴专家63位,北京市教学名师10位,博士生导师445人,教授、副教授近1500人。可谓名师荟萃,群星璀璨。
北理英才,高端就业
多年以来,北理学子一直以“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意识”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赞誉。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始终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升学和出国的比例约40%左右。2008年本科生一次就业率为97.25%,研究生一次就业率为98.38%。毕业生主要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天津等中心城市就业,分布在信息产业部、外交部、卫生部、国家知识产权局等国务院各部委,中石油、中石化、中国网通、中国移动等特大型国有企业,航天、航空、电子、兵器、船舶等国防科技工业单位,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建设银行、招商银行等金融单位,IBM、微软、爱立信、摩托罗拉等外资企业,联想、方正、华为、中兴、比亚迪等高新技术企业,以及其他国家重要部门、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事业单位。
桃李芬芳,誉满天下
自1940年建校以来,北京理工大学为我国各行各业、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培养和输送了14.2万名高层次人才。他们中有以李鹏、曾庆红、叶选平为代表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有以总政治部副主任刘振起中将、总参某部部长贾超群中将、总后勤部副部长李伦中将、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刘玉堤中将等为代表的军功赫赫的将军;有“中国核潜艇之父”彭士禄院士、“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总设计师谢光选院士、雷达专家毛二可院士、光学专家周立伟院士、特种车辆专家苏哲子院士、“中国地热学之父”任湘教授等为代表的一大批著名学者;有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书记杜玉波、天津大学校长龚克、北京工业大学校长范伯元(原北京市副市长)为代表的一批高校领导;有以香港百仕达集团董事会主席欧亚平、中国工商银行总行副行长李晓鹏、恒基伟业总裁张征宇、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总经理陈肇雄、新浪全球副总裁兼总编辑陈彤等为代表的一批著名企业家。
毕业生在国防科技工业战线的贡献尤其突出。以著名的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为例,多名我校毕业生在其中担任要职,如黄春平任运载火箭系统总指挥,王爱书任运载火箭系统副总设计师,张泽明任航天发射系统总设计师,徐克俊任飞船发射场系统总设计师,孙宝申任航天测控与通信系统副总设计师,李相荣飞船应用系统副总设计师等。
校园文化,润物无声
68年的发展,积淀了北京理工大学充满灵性的大器大象的校园文化,并彰显出她无穷的生机与活力。北京理工大学坚持“以智养德、以德育才、德育为首、全面发展”的育人方针,弘扬延安精神和优良传统,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重视高品位、多样化的校园文化生活,为实施素质教育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学校大力支持交响乐团、民乐团、舞蹈团、合唱团等艺术团体建设,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2005-2007年我校连续三年获得教育部“五月鲜花”全国大学生大型校园文艺演出直播活动“优秀节目奖”。学校还非常重视学生体育的发展,我校足球队四次夺取“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总冠军,并在2006年全国足球乙级联赛中获得冠军,成功冲甲。2007年代表北京市参加全国大学生运动会足球比赛获冠军,并在中甲联赛中站稳了脚跟,成为中国大学生足球队的一面光荣的旗帜。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北京理工大学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深化改革,正朝着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稳步前进。
校容校貌
学校拥有中关村校区、良乡校区、西山实验区、珠海校区和秦皇岛分校;设有19个专业学院和教育研究院、基础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及珠海学院。学校占地4342亩(约289.5万平方米)(含中关村校区1063亩,西山实验区251亩,秦皇岛分校28亩,良乡校区3000亩),建筑面积110多万平方米,固定资产超过21亿元,校图书馆各类藏书超过300万册。另有北京西山实验区、房山分校(高职教育)、秦皇岛分校(民族预科教育)、珠海学院等。
中关村校区鸟瞰北京理工大学中关村校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5号,地处北京市中心地带(三环以内),交通便利,毗邻国家图书馆、中关村科技园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办学优势。中关村校区占地1063亩(约70.8万平方米),基础设施完善,拥有一块国家级体育场(同时用来举办中甲足球联赛)以及占地面积达2.1万平方米的国内一流的体育馆(2008年北京奥运会排球比赛场馆)。
北京理工大学良乡校区位于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卫星城东,距天安门广场约30公里,距中关村校区约35公里,京广铁路和京石高速公路东侧,北京西南六环路以内,占地面积202.97公顷(3000余亩)。良乡校区是校本部的一部分,承担北京理工大学本科基础教育阶段(大一,大二以及部分大三)的教学任务。
北京理工大学西山实验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冷泉东路16号,毗邻百望山、京密引水渠,风景优美,远离城市喧嚣。西山实验区是由原北京理工大学西山分校改建而来。为扩大办学规模和更合理利用校本部土地资源,学校将校本部西侧的实验区迁建至原西山分校。
良乡校区 静园一角北京理工大学房山分校坐落于北京市房山区阎村镇,东接良乡卫星城和京石高速公路 ,西临燕山石化工业区,南与燕化星城毗邻,北靠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院,占地60余亩。"十一五"规划中的学校建设高标准的教学大楼、学生公寓楼、餐厅等总面积达25000平方米。标准环形跑道,足球场,篮球场及活动游艺区一应俱全。校园建筑具有欧式风格,庄重典雅,清新怡人。
北京理工大学秦皇岛分校建于1984年,是北京理工大学民族预科教育基地。校址地处风景优美的旅游胜地—北戴河海滨,向东、南步行一公里,即可到达渤海之滨。秦皇岛分校是教育部指定的六个国家级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培养基地之一。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7所全国重点大学培养一年制民族预科生,招生规模每年500余人。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Zhuhai)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于2004年5月8日正式成立的普通高等学校。珠海学院以北京理工大学作为办学主体,是北京理工大学办学理念和办学资源的延伸和扩展,是北京理工大学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学校坐落在美丽的珠江三角洲珠海市唐家湾,占地面积5000亩。学院依山傍海,交通便利,京珠高速公路、广珠城际铁路和广东西部沿海高速公路从学校的东北两侧通过。校园内20万平方米的人工湖波光涟漪,自然绿化和人工绿化环境达校区总面积80%以上,松林、相思林、荔枝林、竹林成片分布,浅潭碧水点缀其中,宁静、典雅,是读书求学的理想场所。
校名更迭
北京理工大学是“以理工为主,工理管文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其前身是1940年创办的延安自然科学院,李富春、徐特立、李强等著名的老一辈革命家、教育家、科学家先后担任院长。1950年9月,中法大学校本部及数理化三个系并入学校,中法大学建于1920年,是中国建立较早的著名大学,它的加入大大加强了学校的教学科研力量。1952年1月1日启用新校名北京工业学院。1988年4月2日,更名为北京理工大学。
延安自然科学研究院
延安自然科学研究院(1939年5月-1939年12月),延安1939年5月在延安南门外杜甫川,创办了延安自然科学研究院延安自然科学院(1940年1月-1943年11月);1940年1月将延安自然科学研究院改名延安自然科学院延安大学自然科学院(1943年10月-1945年12月),延安、张家口等地;1943年10月延安自然科学院并入延安大学,成为延安大学自然科学院。晋察冀边区工业专门学校(1946年1月-1946年12月),张家口、辗转华北办学。1946年1月 延安大学自然科学院与晋察冀边区工业职业学校合并成为晋察冀边区工业专门学校。
晋察冀边区工业学校
晋察冀边区工业交通学院(1947年1月-1947年11月),河北省建屏县(现名平山县)
1947年1月晋察冀边区工业专门学校与晋察冀边区铁路学院合并成为晋察冀边区工业交通学院。
晋察冀边区工业学校(1947年12月-1948年8月),河北井陉1947年12月 晋察冀边区工业学校<--晋察冀边区工业交通学院-->其他系科调走(其中原延安自然科学院生物系于1947年3月参与组建北方大学农学院(现中国农业大学)。
华北大学工学院
1948年9月 晋察冀边区工业学校与北方大学工学院合并成立华北大学工学院;
1949年11月 华北大学工学院(高职部)--> 国立北平高级工业职业学校(现北方工业大学和西安理工大学以及今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1950年9月 华北大学工学院<--中法大学本部及数理化三个系;
1951年12月 华北大学工学院<--西南工业专科学校(曾叫中央工业专科学校)航空科。
北京工业学院
1952年1月1日更名为北京工业学院(1952年1月1日-1988年4月1日)北京
1952年8月 北京工业学院(采矿系、冶金系)-->北京钢铁学院(现北京科技大学);
1952年8月 北京工业学院(有色金属方面学科)-->中南矿冶学院(现中南大学);
1952年8月 北京工业学院(航空系)-->北京航空学院(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952年11月 北京工业学院<--东北兵工专门学校部分系及教师学生;
1961年7月 北京工业学院(火炮、自动武器、炮弹等专业)-->太原机械学院(即华北工学院,已更名为中北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1988年4月北京工业学院更名为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历史上孕育了多所高等学校,是国内若干所重点大学组建的重要源头:
1949年北京理工大学(华北大学工学院)抽调高职部参与组建今北方工业大学和今西安理工大学以及今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1952年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工业学院)抽调航空系组建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952年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工业学院)抽调采矿系、冶金系参与组建今北京科技大学;
1952年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工业学院)抽调有色金属方面学科参与组建今中南大学;
1961年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工业学院)抽调火炮、自动武器、炮弹等专业援建今中北大学。
发展历程
作为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一直受到国家重视和支持。是“七五”、“八五”和“九五”期间国家重点投资建设的14所高校之一。北京理工大学一直立足国防事业,是中国高技术人才尤其是国防高级人才的摇篮。
1949年8月,华北大学工学院(北京理工大学前身)迁京,划归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领导,为重工业建设和发展服务。
1950年,华北大学工学院面向北京、天津、上海、武汉四个地区第一次公开独立招生。以本科为主,学制定为五年,是新中国第一个五年制大学。
1951年3月,为建设好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所新型的、正规化的重工业大学,担负起为重工业建设培养高级专门人才。重工业部将北京机床总厂的第一分厂,调配给学校作实习工厂。
1952年3月8日,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下发了《关于北京工业学院今后发展的方向及方针任务》的文件,决定北京工业学院“逐步发展为国防工业学院或国防工业大学,并使之成为中国国防工业建设中新的高级技术骨干之重要来源”。指定北京工业学院(北京理工大学前身)为国防院校,北京理工大学成为中国第一所国防院校,由国防科委、重工业部领导。这是北京理工大学历史上的标志性事件。由此,北京工业学院成为新中国第一所国防工业学院,进一步明确学校的任务是为国防建设服务。
1953年,开始研究生教育。
1956年,学校培养出第一批五年制高等兵工专业的工程技术人才。
1957年学校初步建成基本配套的火炮、自动武器、引信、坦克、雷达等14个常规兵器专业,为迅速培养中国自己的国防建设人才,满足国防生产的需要,起了重大的作用。
1958年以后,随着国防科学技术的发展,根据国家统一规划,又建设了一批国防急需的火箭,导弹方面的专业,并培养出大批从事尖端科技的人才,输送到国防科研和工业部门,为中国的”两弹一星”上天作了重要贡献。
1952年至1957年到1957年为止,学校已建立了6个系,14个兵工专业,全院师生员工达7806人,比1953年增加了2.34倍。新中国第一所兵工高等院校已经起步和发展壮大,屹立在祖国的首都。
1959年,成为国家首批颁布的16所全国重点大学之一。
“文化大革命”中,中国边境受到威胁,学院军工科研和生产的任务更重,全院共承担了110多种科研任务,有57项完成或取得了重大成果。其中红箭-73反坦克导弹武器系统,J-201反坦克导弹,1974式全自动双管37毫米高射炮,大型天象仪,三米焦距远程照相机,74式1.2米地炮测距机,8701高能混合等,都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完成或基本完成,在1978年前定型而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的项目。有的项目已达到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家空白,为祖国争得了荣光。
1969年,北京工业学院划归第五机械部(又称兵器工业部)领导。
1978年,恢复研究生教育。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国防科技工业的战略转移,实行军民结合,平战结合的方针,北京理工大学主动适应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需要,将以军工业为主的专业结构调整为“以军为本,以民为主,军民结合”的格局;在专业内涵上,由军工产品型发展为军民结合的工程科学技术型;本科培养目标由面向产品的设计应用型人才转变为面向工程应用领域的研究发展型人才,使学校的军工特色在新的历史时期得以保持和发扬。
198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的单位之一。
1983年,经原国防部长张爱萍上将钦点,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贷款支持的中国14所著名大学之一。
1984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首批22所试办研究生院的大学之一。
1991年,从原机械电子工业部中分离成立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学校划归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领导。
1992年,经中央指定,成为国家首批确立的14所副部级高校之一。
1992年,创建北京理工大学科技园。
1999年,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改制为兵器工业集团,同时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成立,北京理工大学划归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领导。
1994年10月,北京理工大学通过211预审,成为全国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的15所大学。
1994年,经教育部批准的具有MBA学位授予权的首批26所院校之一。首批具有EMBA(高级经理人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授予权的30所院校之一。
1999年,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签订国防生培养协议,开始招收国防生。至今共招收和选拔国防生千余名。在校国防生700余名,分布在10个学院,20多个专业。
2000年9月,成为第10所进入国家建设世界一流和高水平大学的985工程院校。由北京市政府、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共同重点建设。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组部部长曾庆红和刘华清等出席出席了北京理工大学建校60周年庆祝大会。
2003年10月,经科技部、教育部批准,北京理工大学科技园成为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
2004年,成为教育部指定全国34所考研自行确定复试录取线的高校。
2000年到2004年科研经费到款情况的统计,连续五年,北京理工大学的总科研经费都有超过50% 来自国防科工委、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和军工集团的项目。
2010年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出席了北京理工大学建校70周年庆祝大会并发表讲话。他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坚持正确的办学方针,承继优良传统,不断开拓创新,突出重点,强化特色,着力培养高素质人才,着力提高研发水平,努力把北京理工大学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理工大学,为提升中国国防科技水平、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学校制定的“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中,明确提出了到2040年建校100周年之际,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具有延安精神和国防科技特色的世界一流理工大学的发展目标。
据统计,从1956年到1963年间,学校毕业生总数为6564人,有5981人到部队、国防工业企业、院校工作,占全部毕业生的91%。仅“十五”期间,就有各类毕业生5000余人投身国防系统建功立业;2006年又有1000余名毕业生到国防系统就业,超额完成国防任务25%。北京理工大学是全国地方高校生招收国防生最多的学校,国防生主要集中在军工生产及信息处理等相关专业,毕业后人才主要向部队总参谋部输送。这些充分反映了服务国防、面向军工是学校的办学重点,体现了北京理工大学的国防军工特色。
师资力量
北京理工大学注重师资队伍的培养与建设,经过多年的努力,师资队伍的结构明显改善,整体水平显著提高,队伍相对稳定,后备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队伍已经形成良好的发展态势。
历任领导
现任领导
北京理工大学名誉校长:王越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教授
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张炜
北京理工大学现任校长:胡海岩中科院院士、教授
作为国务院首批批准授予博士、硕士学位的单位,学校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2个,博士学位授权点97个,4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5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3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4个国防特色学科,3个一级北京市重点学科,4个二级北京市重点学科,2个交叉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4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14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专业学位授权点,61个本科专业; 拥有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重点学科点专业实验室、 3个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8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个教育部部门开放实验室、4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级教学基地, 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另建有国家大学科技园。北京理工大学拥有“985工程”二期科技创新平台(I 类)三个,平台数居国防科工委(现工业与信息化部)属高校第一北京理工大学名,并拥有科技创新平台(II 类)两个,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有1个;建化学物理、信息科学、车辆、智能机器人、生命科学等五个学科特区。全校有各类学生40312人,其中全日制在校生21926人(包括本专科学生14548人,硕士生7600人,博士生5000人,留学生281人),成人、夜大、函授学生6909人,远程教育学生11477人。
多年来,北京理工大学始终坚持独立办学,办精品大学的方针,2003年度,学校学科精品度名列全国高校的第10名;在2002年和2003年全国一级学科的评估中,有8个学科名列全国高校相同学科的前10名,其中兵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名列第1名;在2005年由国家人事部组织的全国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评估工作中,北京理工大学参评博士后流动站“兵器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排名第1,“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名列第4。
学校党委解放思想、探索创新,以激情进取、科学发展的昂扬斗志大力推动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先后高质量、高水平的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和工信部的“研究生教育优秀工程评估”、“党建创优工程评估”、“办学水平提升工程评估”,并多次获评“北京市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学校的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明显提升,已成为国防科技工业重大领军人才培养国防武器装备研制重要基地,是一所文化底蕴深厚的、有较高国际声誉的、生机勃勃的、发展后劲强的高水平大学。
当前,学校正进一步凝练70年办学经验,树立“引领之雄心、育才之恒心、报国之决心”,一切从提高教学质量出发,一切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出发,一切从奉献伟大祖国出发,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努力培养高素质人才,大力增强科学研究能力,进一步突出国防科技办学特色,着力打造优秀的北理工文化,努力向“世界一流理工大学”的宏伟建设目标挺进!
重点学科
学校拥有“985工程”二期科技创新平台(I类)三个,平台数居国防科工委属高校第一名,并拥有科技创新平台(II类)两个,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1个;建有化学物理、信息科学、车辆、智能机器人、生命科学等5个学科特区。2003年度,学校学科精品度名列全国高校第10名;在2002年和2003年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有8个学科名列全国高校相同学科前10名,其中兵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名列第1名;在2005年由国家人事部组织的全国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评估工作中,北京理工参评博士后流动站“兵器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排名第1,“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名列第4。
科研成果
学校有教职工3504名,共有专任教师1976人,其中具有教授、副教授(含研究员、高级工程师)1500人,教师中有全职工作的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13人,国家“千人计划”教授11人(其中长期项目6人、短期项目2人、青年项目3人),“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5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24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入选者19人,教育部“新世纪(含跨世纪)优秀人才”92人,享受政府津贴专家6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8人,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17人,博士生导师500余人。此外,拥有教育部创新团队7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12个。
北京理工大学每年承担科研项目超过1000项,科研经费每年都有大幅度增长,如2008年、2009年科技总经费连续突破10亿元,稳居全国高校前列。北京理工大学牵头研制的仿人机器人“汇童”和学校机械与车辆学院完成的纯电动汽车设计和研制,被评选选为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成就。“十一五”以来,学校已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14项,其中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4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5项,作为参加单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4项、二等奖1项,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在60周年国庆阅兵的30个装备方阵中,学校参与了22种装备的设计和研制。
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
机电工程与控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车辆传动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汽车动力性及排放测试国家重点学科点专业实验室、
颜色科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学科点专业实验室、
信号采集与处理国家重点学科点专业实验室、
阻燃材料研究国家重点学科点专业实验室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电工电子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程训练中心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
国防科工委重点实验室
车辆动力系统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
多元信息系统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
先进加工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自动控制系统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清洁车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环境科学与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智能信息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复杂系统的智能控制与决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信息光学基础实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部门开放实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国家地位和国防定位
国家对著名大学的定位——985工程首批重点共建协议对各大学的定位及合同拨款额:
1、“世界一流大学”
北京大学18亿(教育部拨款)
清华大学18亿(教育部拨款)
2、“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
南京大学12亿(6亿+6亿) (教育部拨款+省拨款) 1999年7月26日
复旦大学12亿(6亿+6亿) (教育部拨款+市拨款) 1999年7月27日
上海交通大学12亿(6亿+6亿) (教育部拨款+市拨款) 1999年7月27日
浙江大学14亿(7亿+7亿) (教育部拨款+省拨款) 1999年11月8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9亿(3亿+3亿+3亿)(教育部拨款+中科院拨款+省拨款)1999年7月25日
西安交通大学9亿(6亿+3亿) (教育部拨款+省拨款) 1999年9月11日
哈尔滨工业大学10亿(3亿+3亿+4亿)(教育部拨款+国防科工委拨款+省拨款)1999年11月14日
北京理工大学10亿(3亿+3亿+4亿)(教育部拨款+国防科工委拨款+市拨款)2000年9月23日
历届英才
北京理工大学在建校70多年来,培养毕业生18万余人,校友中产生了35名院士、110余位省部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和40余名将军。
政界的部分著名校友
党和国家领导人:
李 鹏:第十三、十四、十五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原国务院总理、原全国人大委员长
曾庆红:十六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原国家副主席
李富春:第八届政治局常委,原国务院副总理
邹家华:第十四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原国务院副总理、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
倪志福:第十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第十一、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
叶选平:第七、八、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省部委领导同志:
李 强(原国家外贸部部长)
蔡 诚(原国家司法部部长)
曾宪林(原国家轻工业部部长)
赵东宛(原国家劳动人事部部长)
黄毅诚(原国家能源部部长)
戚元靖(原冶金工业部部长)
林汉雄(原国家建设部部长)
崔乃夫(国家民政部原部长)
何光远(原国家机械工业部部长)
谢绍明(原科技部副部长)
何华生(原电子工业部副部长)
卢文俊(原国家计算机工业总局副局长)
王敏清(原中央保健局局长)
汪导河(原中央机要局局长)
张俊九(原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
令狐安(原中共云南省委书记)
阮崇武(原海南省委书记)
洪虎(原吉林省省长)
陈传书(原民政部党组成员)
王云龙(原重庆市人大主任)
邹竞蒙(原国家气象局局长)
陈玉田(原河北省委常委)
王昕(原山西省副省长、现任人大副主任)
武衡(原国家计委副主任)
李华(国家计委原副主任)
徐驰(原国家经委副主任)
李苏(国家化工部原副部长)
彭士禄(原国家水电部副部长)
李彦(原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
余健明(原国家计委副主任)
张今强(原国家电子工业部副部长)
王金城(原国家电子工业部军工总监)
贺光辉(原国家体改委原副主任)
杨铿(原国家机械工业部原副部长)
刘雅芝(原国家劳动部副部长)
鲍克明(原国家航天工业部副部长、原海南省常务副省长)
封明为(原北京市副市长、政协副主席)
魏敏学(吉林省副省长)
范伯元(原北京市副市长兼北京工业大学校长)
现任政界领导
冯长根(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
吕锡文(北京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李士祥(北京市副市长)
赵凤桐(中共北京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
方新(中科院党组副书记)
杜玉波(教育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
许勤(深圳市市长)
陈建军(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局局长)
军队中的部分著名校友
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三部部长贾朝群中将;
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副部长李伦中将,延安自然科学院1941级学生;
原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水电指挥部主任贺毅少将,延安自然科学院学生;
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北京军区空军司令员刘玉堤空军中将,抗大工程队1941级学生;
原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外事局局长邓佑生少将,毕业年限不详;
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河北省军区司令员陈玉田少将,毕业年限不详;
原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副主任张学东中将,北京工业学院1956级学生;
原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副主任郝岩中将,北京工业学院1958级学生;
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兵种部副部长孙德信少将,北京工业学院1958级学生;
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司令部参谋长尚学琨少将,北京工业学院1960级学生;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刘振起空军上将,北京工业学院1965级学生;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副校长庄钊文少将等。
按军衔列表
上将:刘振起
中将:韩延林、郝岩、贾朝群、赖仪一、李伦、刘玉堤、张学东
少将:陈彬、陈波、陈玉田、崔军、邓佑生、樊邦奎、黄先祥、贺毅、姬建民、蒋教平、刘隆和、陆晋荣、吕一山、秦少、邱明、邱志明、任恩华、宋振铎、尚学琨、孙德信、田克、王永仲、王绍仁、吴东满、肖顺旺、徐克俊、张少泉、张弛、张德强、张桓、张泽明、张兆垠、朱和平、庄钊文
著名校友
王小谟: “中国预警机之父”。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范伯元:原北京工业大学校长
龚克:南开大学校长( 原 天津大学校长 清华大学副校长)
赵跃宇:湖南大学校长
张文栋:太原理工大学校长
仪垂杰:青岛理工大学校长
郭永新:辽东学院院长
张君安:西安工业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
刘建勋:西安工业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
关一凡:华侨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
庄钊文: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少将
杨勇平:华北电力大学副校长
韩 焱:中北大学副校长
商界管理人才
凌玉章:原东南汽车集团公司董事长
欧亚平:香港百仕达集团控股主席,
李晓鹏:中国工商银行总行副行长
陈彤:新浪全球资深副总裁兼总编辑
焦开河: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
温 刚: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
杨 卓: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
曾 毅: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
石岩: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
徐留平: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兼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李守武: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兼总会计师
尹凌青: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
王忠夫:中国普天信息产业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中国普天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郭振甫: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
翟亚伟: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毛 明: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所长
承文: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
科技中坚
作为中国高技术人才尤其是国防高级人才的摇篮,北京理工大学创造了新中国多个第一:
1956年,诞生中国第一套电视发射、接收设备,经邮电部的批准,北京理工大学使用电视一频道,电视发射机频率为49.75兆赫,从此北京理工大学拥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电视第一频道使用权,让“中国电视第一频道”永久落户北京理工大学。
1958年,中国“第一枚现代火箭”(代号:代号为“505”的“东方1号”二级固体高空探测火箭)由北京理工大学研制成功。9月8日下午中国第一枚二级固体高空探测火箭,在河北省宣化靶场发射升空。
1958年,中国“第一台大型天象仪”在北京理工诞生。
1959年,中国第一辆坦克(L/ZTZ-1959,即59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11张)式中型坦克)研制成功,并装备部队。
1960年8月17日,内蒙古某军团靶场发射单级火箭,并成功回收火箭携带的仪器仓。这是中国航天史上首次成功的对火箭进行回收实验。
1962年,参与研制中国第一辆轻型坦克(L/ZTQ-1962,即62式轻型坦克),研制成功并装备部队。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第一部低空探测雷达在北京理工开机、中国第一台20公里远程照相机诞生于北京理工。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第一代反坦克导弹在北京理工大学研制成功(265-I型反坦克导弹,J-201/202型反坦克导弹,红箭-73)。
2005年,自主知识产权代表国际高水平的仿人机器人“汇童”在北京理工哇哇坠地(国家科技部“十五”863计划先进制造与自动化领域机器人技术主题的重点项目)。
2008年,自主研制的“2008北京奥运纯电动客车BK6122EV”从北京理工大学驶出。
北京理工大学培育了第一艘核潜艇总设计师、“中国核潜艇之父”彭士禄院士,
第一枚大型运载火箭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史上赫赫有名的“长征三号”大型运载火箭总设计师谢光选院士。
95式枪族总设计师,轻武器专家朵英贤院士,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代号“921工程”——“神舟飞船”系统,包括七大系统即:航天员、飞船应用、载人飞船、运载火箭、发射场、航天测控与通信、着陆场,北京理工大学校友是其中一重要的骨干力量,“神舟”飞船的三个系统总设计师、三个系统副总设计师同出于北京理工大学,他们是:
“神舟五号”运载火箭系统的总指挥黄春平,副总设计师王爱书、航天发射系统的总设计师张泽明、飞船发射场系统总设计师徐克俊、航天测控与通信系统的副总设计师孙宝申、飞船应用系统的副总设计师李相荣。
北京理工大学还培养了中国第一部三坐标雷达主设计师、雷达设计专家王小谟院士,火炸药专家徐更光院士、雷达专家毛二可院士、光学专家周立伟院士、火箭发动机专家崔国良院士、轻武器专家朵英贤院士、火箭导弹发射技术专家黄先祥院士,特种车辆专家苏哲子院士以及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戚元靖、中科院院士吴一戎等两院院士和被誉为“中国地热学之父”的任湘、大科学工程“HT-7U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项目总工程师翁佩德等著名科学家。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绽放的“五环”、“笑脸”、“大脚印”,2009年建国60周年文艺晚会上“60”“和平鸽”等高科技焰火就出自北京理工大学机电学院烟火技术专业。烟火专家赵家玉教授任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焰火团队专家组组长、主火炬点火团队的主要成员、国庆六十周年焰火团队专家组组长、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式焰火团队专家组组长。
校园文化
校训校风
欧阳中石书北理工《校训》北京理工大学原校训为:“团结、勤奋、求实、创新”。2010年8月26日,为了迎接70周年校庆,北京理工大学党委在广泛征求全校师生员工和校友的意见基础上,确定了学校的新校训。这就是“德以明理,学以精工”。德以明理,是指道德高尚,达到以探索客观真理作为己任之境界;学以精工,是指治学严谨,实现以掌握精深学术造福人类之理想。这一校训既是建校70年来几代师生员工崇德尚行、学术报国的真实写照,又是新的历史时期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努力的方向。校训由欧阳中石先生所题,并悬挂于中心教学楼入口处。8月26日同时确定学校的校风为“团结、勤奋、求实、创新”,学风为“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徐特立老院长)。
校徽
校徽周围标明了由赵朴初先生题字的“北京理工大学”中文字体及英文翻译。
校徽中心的标志以“培养人才、培育和平”立意,同时表现青青校园的人文气息。标志根植于中国教育的传统文化,整体造型为顶天立地的大树形,以“树人”表达教育的理念,同时寓意栋梁之材。
发展国防科技是学校的使命,也是学校的特色,发展国防科技不是为了战争,而是为了保家卫国,是为了和平。标志最下方是勇猛的鹰,展翅高飞,到顶端演变成口衔橄榄枝的白鸽,寓意和平是建立在自己强大的基础上,热爱和平是学校永恒的追求 。
标志以大树和白鸽为显形,标志主色为绿色,突出表现学校的人文气息,而冲天白鸽的昂扬气势,象征学校不断进取,不断发展。
标志下方的宝塔山和延河大桥以及1940的字样,表示北京理工大学源自1940年由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办的延安自然科学院,北京理工大学的根在陕西延安。
校歌
北京理工大学校歌《延河情》原为李功达词,樊昕曲。其后歌词稍作修改,由吕远重新谱4/4拍曲,新校歌相对较为强劲。而原6/8拍的优美校歌旋律则改用新词,成为校园文化宣传的一首歌曲。
歌词如下:
清清的延河水 抚育我茁壮成长
悠悠的岁月长 磨练我意志如钢
团结勤奋 为祖国和平播撒希望
求实创新 为中华富强造就栋梁
前进 向前进
北京理工大学振起腾飞的翅膀
前进 向前进
北京理工大学的未来充满希望
足球队
北京理工大学足球队在全国大学生足球联赛中屡获殊荣,同时也是中国足球甲级联赛中唯一一支业余足球队,因球员全部为学生而绰号“学生军”。
北京理工大学足球队成立于2000年9月,这支队伍的前身是人大附中BTV三高足球俱乐部一队。1997年他们作为继健力宝之后,中国第二支出国留学的少年球队远赴墨西哥进行为期两年的足球训练,回国后,参加了中国足协举办的1999年的“全国足球乙级联赛”,与职业队进行了正式的对话。
2007年03月09日,爱国者与富有传奇色彩的北京理工大学足球队正式签约合作,在这个名为“团队精神,自强不息——爱国者和北理工联合打造爱国者大学生足球队” 的新闻发布会上,爱国者公司与北京理工大学足球队正式签约,宣布华旗资讯旗下的资助民族品牌爱国者正式冠名该球队,二者将会深度合作,为宣扬团队精神和“体育回归教育”理念而共同努力。后与贵人鸟集团签约合作,并正式更名为“北京贵人鸟大学生足球队”。2011年3月24日下午,中视体育娱乐有限公司与北京理工大学足球俱乐部战略合作暨361°、AOC赞助签约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转播北理工足球队主场比赛的部分场次。同时,民族体育用品品牌361°首次踏足职业足球赛事领域,成为北理工足球队的主赞助商,球队也正式更名为“北京361°大学生足球队”。
对外合作
学校已经与6大洲49个国家和地区的180多所高校签订校级合作协议,开展了广泛的学术交流。与世界100多家企业和大学开展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及合作。并先后与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亚琛工业大学、俄罗斯鲍曼国立技术大学、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美国伊利诺理工大学等40多所合作院校签订学生交换协议,形成了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全球性网络。学校积极与省市地方政府、大型企业开展科技合作,特别是与军工企事业系统建立了产学研联合体,与中关村发展集团合作共建的中关村国防科技园已开工建设。
每年都有数十位外国专家来校讲学或合作研究,每年来校访问的外刘先明在北京理工大学讲文化创新国专家、学者有500多人次。学校聘请了如王大珩、英国皇家学会原主席S. G.Parter爵士、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原校长迪特舒曼博士等220余位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为名誉教授、顾问教授和兼职教授。同时,学校每年派出300多位教师、学生出国交流、学习及合作科研。1995年以来,已培养来自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日本等国留学生1800余人,每年还为约 150名各国大学生举办了短期汉语及专业培训。同时,学校坚持“立足国防、面向全国、服务地方”的服务面向定位,积极与省市地方政府、大型企业开展科技合作,先后与北京、云南、吉林、辽宁省人民政府、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及全国40多个地市人民政府签订了省校、市校合作协议,与百余企事业单位特别是军工企事业系统建立了产学研联合体,形成了稳定持续的合作关系,探索了学校与地方政府、企业合作的新机制。
研究生院
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始于1953年,1978年恢复研究生教育,198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的单位之一,1984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首批22所试办研究生院的大学之一。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设有综合管理办公室、培养办公室、学科建设与学位办公室和研究生工作部,负责全校学科建设、研究生招生、培养、学位授予、研究生德育和管理、博士后及访问学者接收与管理工作。研究生院不断探索“以学生为本”、全面提高培养质量的研究生教育制度,经过多年的努力,已形成一整套系统、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与运行机制,在1999年12月,被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为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先进集体。
北京理工大学已形成了“以工为主、工理文协调发展”的多学科研究生教育体系,已成为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之一。学校学科涉及10个学科门类,有1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61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4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MBA/EMBA和工程硕士(包括16个工程领域)2个专业学位授权点;有11个国家重点学科,25个部级重点学科;17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重点学科点专业实验室。有15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320名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远程教育
一)招生计划
各校外学习中心招生专业、层次和招生计划详见。
二)报名条件
1、报考专科的考生应具有高中毕业或相当于高中毕业文化程度(同等学力者需年满18周岁);
2、报考专科起点本科的考生必须具有国民教育系列的大专或以上毕业证书。
三)报名方法
1.报名时间:2012年11月10日至2013年2月27日
2.报名地点:学校各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其地址、联系人和联系电话详见(点击查看)。
3.报名须持:
(1)本人身份证明(身份证、军人证或护照)原件和复印件;
(2)毕业证书原件和复印件,同时,专升本的考生还要提交在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上下载的《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可在招生老师指导下进行);
(3)国家统一组织的高等教育入学考试成绩单、准考证(两年有效)原件和复印件(没有成绩单的考生可参加我校自主入学测试);
(4)1寸近期免冠照片2张,另带电子照片一张(标准为:150×210像素,大小不超过10K字节,蓝色背景);
(5)考生填写报名申请表(报名表可网上下载,也可到校外学习中心领取),持上述材料到所在校外学习中心报名。[1]
院系设置
北京理工大学设有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宇航科学技术学院、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工与环境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理学院、管理与经济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设计艺术学院、软件学院、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外国语学院,共13个学院。
专业介绍
专业介绍 | ||||
专业类型 | 专业名称 | 专业层次 | 专业名称 | 专业层次 |
工学类 | 通信工程 | 本科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本科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本科 | 工业设计 | 本科 |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本科 |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 本科 | |
机械电子工程 | 本科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本科 | |
热能与动力工程 | 本科 | 自动化 | 本科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本科 |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 本科 | |
信息工程 | 本科 | 软件工程 | 本科 | |
环境工程 | 本科 | 安全工程 | 本科 |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本科 | 制药工程 | 本科 | |
交通运输 | 本科 | 交通工程 | 本科 | |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 | 本科 | 飞行器动力工程 | 本科 | |
武器系统与发射工程 | 本科 | 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 | 本科 | |
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 | 本科 | 特种能源工程与烟火技术 | 本科 | |
地面武器机动工程 | 本科 | 信息对抗技术 | 本科 | |
工程力学 | 本科 | 生物工程 | 本科 | |
车辆工程 | 本科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本科 | |
电子封装技术 | 本科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 本科 | |
生物医学工程 | 本科 | 航天运输与控制 | 本科 | |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 | 本科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本科 | |
电子信息工程 | 本科 | 能源化学工程 | 本科 | |
物联网工程 | 本科 | |||
文学类 | 艺术设计 | 本科 | 英语 | 本科 |
日语 | 本科 | 德语 | 本科 | |
法学类 | 社会工作 | 本科 | 法学 | 本科 |
理学类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本科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本科 |
应用物理学 | 本科 | 化学 | 本科 | |
应用化学 | 本科 | 材料化学 | 本科 | |
统计学 | 本科 | 生物技术 | 本科 | |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 本科 | 理论与应用力学 | 本科 | |
管理学类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本科 | 工业工程 | 本科 |
工商管理 | 本科 | 市场营销 | 本科 | |
会计学 | 本科 | 公共事业管理 | 本科 | |
经济学类 | 经济学 | 本科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本科 |
收费标准
学校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分专业招生计划、专业介绍、奖贷学金政策等详细信息见当年报考指南。北京理工大学新生学费标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其中:外语类专业:英语、德语、日语专业,学费标准每人每年6000元; 艺术类专业:学费标准每人每年10000元;部分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类、法学、经济学、公共事业管理、会计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社会工作、工业工程专业学费标准每人每年5000元;软件工程专业:前两年学费标准每人每年5500元,后两年学费标准每人每年12000元;其余各专业:学费标准每人每年5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