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地址
吉林省延吉市公园路977号
邮编:133002
校容校貌
校园风光
延边大学景色优美:
教学设施
学校综合办学条件优良,基础设施完备。学校数字化建设成绩显著,建设了完善的教务管理、科研管理系统,以及教育在线、学生在线、实验室与设备信息网等业务网站,提高了教育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学校现有教学用计算机6376台,多媒体和语音室座位19308个;全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共15,000余台件。学校图书馆建筑面积32000余平方米,有普通阅览席位4500个,电子阅览席位550个。拥有各类纸质图书212万余册,中外期刊3000余种,电子图书236万余册。多功能体育馆、游泳馆以及各种球类运动场等公共服务设施一应俱全,为全校师生员工的学习、工作、生活提供了便利条件。
教学力量
规模概述
延大人始终坚持发扬“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传承文化、突出特色,民族团结、共教共学,广泛交流、多边合作”的优良办学传统,坚持多元文化融合与创新的理念,形成了加强多元文化教育、培养具有跨文化素质民族人才的鲜明办学特色,为国家培养了10万名具有跨文化素质与能力的各民族高级专门人才,为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延边大学学校发展史上规模最大的校区扩建工程已经竣工,集中办学的宏伟蓝图全面实现,延边大学将迎来全新的发展时期。展望未来,全校各民族师生员工将继续秉承“求真、至善、融合”的校训精神,认真践行“边缘觉醒,质量为本,突出特色,学术立校”的办学理念,坚持从边缘走向中心,团结奋斗,锐意进取,努力把学校建设成国外有一定影响、国内有重要地位,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
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2,740人,其中专任教师1,937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有1,225人,副高级以上921人,博士生导师77人,硕士生导师681人。聘请了包括杨振宁博士在内的300多名国内外著名专家担任我校的名誉教授、兼职教授和客座教授。现有教育部聘任长江学者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教育部教指委成员2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人,全国劳动模范2人,荣获全国首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1人,全国模范教师和优秀教师5人,列入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2人。学校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7人;获得宝钢教学奖特等奖提名奖1人,优秀奖9人;获得曾宪梓教师奖和霍英东教师奖19人。吉林省特聘教授、首席教授为首的省部级各类专家、学术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等100余人。
2010年度各学院聘请专家计划表
姓名 | 聘请属性 | 国籍 | 所属部门 | 拟担任课程或研究课题 | 来华日期及期限 |
全寅初 | 计划内 | 韩国 | 朝韩学院 | 语言 | 2010,3---2011,2 |
朴英宰 | 计划内 | 韩国 | 人文学院 | 历史 | 2010,3---2011,2 |
罗伯特 | 计划内 | 英国 | 外语学院 | 语言 | 2010,3---2011,2 |
施缪尔 | 计划内 | 新西兰 | 外语学院 | 语言 | 2010,3---2011,2 |
佐佐木利子 | 计划内 | 日本 | 外语学院 | 语言 | 2010,3---2011,2 |
佐佐木,胜司 | 计划内 | 日本 | 外语学院 | 语言 | 2010,3---2011,2 |
谢尔盖 | 计划内 | 俄罗斯 | 外语学院 | 语言 | 2010,3---2011,2 |
求巴耶夫 | 计划内 | 俄罗斯 | 外语学院 | 语言 | 2010,3---2011,2 |
小林恒夫 | 计划内 | 日本 | 外语学院 | 语言 | 2010,3---2011,2 |
玛格丽特 | 计划内 | 荷兰 | 外语学院 | 语言 | 2010,3---2011,2 |
柳秀衡 | 计划内 | 韩国 | 艺术学院 | 小提琴 | 2010,3---2011,2 |
李荣旭 | 计划内 | 韩国 | 美术学,院 | 摄影 | 2010,3---2011,2 |
李成九 | 计划内 | 韩国 | 美术学院 | 绘画 | 2010,3---2011,2 |
李熙丙 | 计划内 | 韩国 | 艺术学院 | 艺术 | 2010,3---2011,2 |
张哲勇 | 计划内 | 美国 | 医学部 | 语言 | 2010,3---2011,2 |
岩田孝则 | 计划内 | 日本 | 医学部 | 语言 | 2010,3---2011,2 |
张真姬 | 计划内 | 美国 | 医学部 | 语言 | 2010,3---2011,2 |
金承钝 | 计划内 | 韩国 | 体育学院 | 剑道 | 2010,3---2011,2 |
施包罗 | 计划内 | 加拿大 | 农学,院 | 科技 | 2010,3---2011,2 |
崔俊清 | 计划内 | 英国 | 农学院 | 科技 | 2010,3---2011,2 |
皮特,欧都奈尔 | 计划内 | 加拿大 | 农学院 | 科技 | 2010,3---2011,2 |
金南信 | 计划内 | 韩国 | 理学院 | GIS工程与设计 | 2010,9---2011,7 |
洪德元 | 计划外 | 美国 | 经济管理学院 | 旅游英语 | 2010,3---2011,2 |
金钟国 | 计划外 | 韩国 | 工学院 | 工学 | 2010,3---2011,2 |
小池,健司 | 计划外 | 日本 | 成人教育学院 | 日语 | 2010,3---2011,2 |
娓原英之 | 计划外 | 日本 | 外语学院 | 日本经济 | 2010,3---2010,7 |
李汉湋 | 计划外 | 韩国 | 外语学院 | 2010,3---2011,2 |
院系设置
延边大学院系设置
院级单位 | 下设单位 | 简介 |
延边大学,护理学,院 | 护理学(含本科和专科以及中专) | 延边大学于2001年8月正式创办了护理学院,是国内较早开办本科护理教育的高等院校之一。 |
延边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生物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建筑学、工业设计、国际经济与贸易、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市场营销、英语、韩国语、德语和护理学专业。 | 经过二十年的建设与发展,学院已跻身成为推动东北亚地区繁荣与发展的“科学圣殿”,校园内汇聚了来自世界13个国家和地区的300余名优秀教职员工。学生的组成也呈现多国性,除了中国学生以外,还有来自韩国、美国、日本、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以及蒙古的留学生和交换学生。为了突出国际化教育特色,学院用中、韩、英三种语言授课,并通过每年暑期组织开展的“英语寝室/韩国语寝室/德语寝室”活动,切实提高了学生们的跨文化交流合作能力。 |
延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 社会学(社会人类学方向)、历史学(含师范、非师范)、汉语言文学(含师范、非师范)(简称中文系) | 延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正式成立于 2005 年 4 月。她是以原师范学院政治系、历史系和中文系为主体组建的新学院。 |
延边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 政治学类(政治学与,行政学,思想政治教育,国际政治) | 延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成立于2012年3月,原延边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更名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原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政治系更名为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学科专业合署共建。 |
延边大学马克思学院 | 思想政治教育(原政治学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和基础教研部合并) | 延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于2012年3月 |
延边大学理学院 | 物理学(光通信与信息、物理教育)、化学教育、应用化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统计学、地理科学、地理信息系统 | 学院成立于2005年4月,是由原理工学院的化学系、物理系和师范学院的数学系、地理系组建而成。现设有化学、应用化学、物理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统计学、地理科学和地理信息系统等7个本科专业;有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无机化学、高分子物理化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基础数学、理论物理、光学、人文地理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有有机化学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
延边大学工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字媒体技术、电气信息类(通信工程、电子信息与工程)、机械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建筑工程方向)、化学工程与工艺、工业设计、建筑学 | 延边大学工学院创建于1993年1月,其前身是1949年创办的延边大学理工学部 |
延边大学农学院 | 动物医学,生物技术,园林,园艺,动物科学,食品科学,农学,农林经济管理,环境科 | 延边大学农学院,座落在风光旖旎的国家级旅游名胜区长白山北麓,东北亚金三角腹地--素有“苹果梨之乡”的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龙井市,北与俄罗斯接壤,南与朝鲜毗邻,东与日本隔海相望。 |
延边大学医学院 | 临床医学,(免费定向),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麻醉学,预防医学 | 延边大学医学院前身是1948年10月1日成立的延边医科专门学校。1949年4月成立延边大学时,合并成为延边大学医学部。1958年8月从延边大学分立为独立的延边医学院。1996年,延边地区五所高校正式合并,延边医学院成为延边大学医学院。 |
延边大学药学院 | 药学,类(药学,药物制剂,) | 边大学药学院前身延边医学院药学专业创建于1976年10月,是吉林省最早设立的高等药学院校。 |
延边大学中医学院 | 中医学 | 延边大学中医学院成立于2005年4月,其前身为延边大学医学院中医系(1991年成立)。 |
延边大学法学院 | 法学 | 延边大学法学院创建于2003年7月,其前身是1986年建立的延边大学经济法律系。 |
延边大学师范学院 | 教育技术学,心理学,小学教育 | 师范学院是延边大学历史最悠久的学院之一,是一所以培养基础教育师资、管理人员、研究人员为已任的学院,是一所兼具朝鲜族以及延边地区教师培养与培训的教师教育机构,是中国朝鲜族以及延边地区教师培养与培训中心、基础教育研究与服务中心。 |
延边大学体育学院 | 体育教育,运动训练 | 体育学院的前身为1958年建系的体育系。五校合并后于1998年成立体育学院,由师范学院代管;1999年11月从师范学院拨离出来,正式独立,受学校直接领导。 |
延边大学朝鲜-韩国学学院 |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朝鲜语,言文学),新闻学,朝鲜语 | 延边大学朝鲜—韩国学学院成立于2005年。其前身是1949年延边大学成立时的朝鲜语言文学系和成立于1972年的朝鲜语系。 |
延边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 | 对外汉语,汉语言(汉韩翻译方向) | 汉语言文化学院成立于2000年4月,其前身为汉语系,经过半个世纪的建设已发展成为拥有汉语言文学专业、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中心、华文教育基地、《汉语学习》编辑部等在内的教学和科研实体。 |
延边大学外国语学院 | 英语,英语(零起点)(招日语生),日语,日语(零起点)(招英语生),俄语 | 外国语学院是一所专门培养语言类外语复合型人才的学院,是师范教育和综合教育为一体并且担负着全校大学外语教学的学院,外国语学院前身为延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的一部分。 |
延边大学艺术学院 | 音乐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表演,舞蹈学,表演(戏剧表演,含播音主持方向) | 延边大学艺术学院创建于1957年,是中国唯一培养朝鲜族专门艺术人才的高等学府。学院现设有音乐系、舞蹈系、美术系、戏剧系、文化基础部、体育教研部等6个教学机构。 |
延边大学美术学院 | 艺术设计(平面设计、装潢、服装)、美术学(师范)、绘画(雕塑、国画、摄影、油画) | ??学院现设有美术学、绘画、艺术设计等3个专业,开设有油画、中国画、雕塑、美术教育、装潢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服装艺术设计、摄影等8专业方向。 |
延边大学成人教育学院 | 延边大学成人教育工作开始于1956年7月,几十年来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教育规模从小到大,不断发展,为东北三省及内蒙古东部地区的民族经济和文化、卫生及教育事业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 |
延边大学少数民族,预科班 |
科研机构
中朝韩日文化比较研究中心 | 东北亚研究院 |
民族研究院 | 女性研究中心 |
朝鲜—韩国学研究中心 | 语言研究所 |
高教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 | 亚洲研究中心 |
东北边疆地区国情调研基地 | 长白山,生物资源,与功能分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医药开发研究中心 | 精细化工研究所 |
学术刊物
延边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延边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 | 延边大学,农学,学报 |
东疆学刊 | 汉语学习 |
校园文化
校训
求真、至善、融合
“求真”即指崇尚学术、追求真理。
“至善”即指完善人格、造福人类。
“融合”即指多元共存、融汇创新。
校徽
延边大学学校的校徽由一组中心图案和三组文字组成:中心图案中的红色圆圈图形象征太阳,蓝色几何图形象征腾飞的巨龙,两个图案相结合构成延边大学朝文校名简写“??”的艺术字体,并以奔向太阳腾飞的巨龙意喻不断向更高目标迈进的奋斗精神。三组文字分别为学校创建年份“1949”,朱德委员长亲笔题写的汉文校名“延边大学”,英文校名“YANBIAN UNIVERSITY”。
校风
“自强”:边缘觉醒,发愤图强
“和合”:贵和尚中,融合共兴
“日新”:天天更新,努力向上
校旗
学校的校旗旗面呈长方形,其长与高之比为3:2,旗面左上方缀校徽,旗面为淡黄色。
教学成果
教学方面
延边大学“学校实施了“人才质量工程”,加强多元文化教育与创新教育,在本科生教育方面,构建了多样化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多样化需要,学校从2004年起就着手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开展按类招生后期分流培养模式改革;师范类“软分割、硬分流、模块制”改革,使学生增加了第二次选择的机会;中外联合合作培养改革,使学生有机会赴国外40多所知名大学、国内10余所“985工程”高校学习;主辅修与双学位培养,使全校的学生有了学习韩国语、日语、俄语和其它应用类专业的可能,从制度上保证学生可以按照个性化要求开展个性培养。在研究生教育方面,通过实施论文三审制与盲审制、学位课程综合考试制、中外联合培养双重学位研究生机制、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等,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十一五”以来,学校获得省(部)级以上教材奖16项;培育出朝鲜-韩国当代文学、基础朝鲜语(韩国语)等国家精品课程3门,19门省级精品课、60门省级优秀课程;建成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1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卓越医生人才培养计划;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4项、省级教学成果奖40项。2002年、2008年,学校连续两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
科研方面
学校依托区域优势和特色,搭建起创新学科平台,“十一 五”至2012年,学校科研经费达到30883.13万元。学校先后承担了国家“863”项目、科技部重大专项、农业部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58项,省部级项目312项,地厅级项目861项,国内外横向课题231项,发表学术论文13193篇。其中国际三大科技文献检索论文(SCI、EI、ISTP)1112篇,CSSCI论文580篇,获得省级以上各类科研奖项165项,著作445部,获得专利116项。学校的重大科研成果不断涌现,2012年,农学院尹熙俊教授课题组成功克隆出国内首例单体红色荧光蛋白转基因五指山小型猪,此项研究达到了国际同类先进水平,为进一步开展异体器官移植及治疗性克隆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通过“211工程”三期建设,形成了朝鲜-韩国语言文学与文化、朝韩日经济与东北亚地区国际合作、中朝韩日关系史、长白山天然植物化学、生殖与消化系统肿瘤分子病理学、延边黄牛生产与疫病防制、量子调控研究等7个研究方向稳定、结构合理、团结创新的学科建设团队,为下一步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研成果产出奠定了雄厚基础。
办学历史
延边大学成立于1949年3月20日,地处有“教育之乡”美誉的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首府延吉市,是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综合性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西部开发的重点建设院校、吉林省和教育部共同重点支持建设大学。
1957年9月前曾隶属于国务院高教部,之后划归吉林省所属。建校初期,学校设有文学部、医学部和农业专科,后来经过院系调整,将原有的学部和农业专科发展成为师范学院、医学院和农学院。
1958年8月,为了更好地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医学院、农学院、工学院从延边大学中分离出来,成为各自独立的延边大学、延边医学院、延边农学院、延边工学院。
1959年3月,延边工学院又并入延边大学。
1983年1月成立了延边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1988年6月成立了吉林艺术学院延边分院。
延边大学1995年被列为吉林省重点综合性大学。
1996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延边大学、延边医学院、延边农学院、延边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吉林艺术学院延边分院等延边五所高等院校正式合并为新的延边大学,同年10月,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建立的第一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延边科技大学(筹)并入。学校先后通过了“211工程(21世纪100所重点学校)”部门预审和立项审核,被确定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2001年,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西部开发重点建设院校。
2005年被确定为吉林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同重点支持发展的综合性大学。
知名人物
历任领导
朱德海1949.3 ~1972 延边大学 校长
林民镐 1949.3 ~1970.7 延边大学 党总支书记 第一副校长
裴克 1956.3 ~1981.1 延边大学 副校长 第一副院长
金文宝1955.12~1963.7 延边大学 党委书记
朴奎灿1958.9 ~1982.2 延边大学 党委书记 校长
李羲一 1963.7 ~1983.11 延边大学 党委书记
卢基舜 1948.10~1957.6 延边医科专科学校、校长,延边大学医疗系主任
朴景汉 1949.4 ~1985.10 延边大学农学部长 延边大学农学院副院长、院长
朴文一1979.7 ~1998.10 延边大学 党委副书记、书记、校长
申铉武 1986.12 ~1992.6 延边大学 党委书记
孙东植1998.10 ~2003.1 延边大学 校长
金熙政1996.6 ~2006.10 延边大学 党委书记
金柄珉2003.1~2012.6 延边大学 校长
朴永浩2012.6~今 延边大学 校长
李勇2006.10~2012.1.16延边大学 党委书记
金雄2012.1.16~至今延边大学党委书记
知名校友
张德江——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李德洙——原国家民委主任、统战部副部长
全哲洙——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全国工商联党组书记、第一副主席
李龙熙——中共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委副书记、州长,州政府党组书记(副部级)
张廷延——前中国驻韩国大使
马忠生——原国防部外事办公室亚洲局局长,少将
金振吉——中共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吉林省副省长、省政府党组成员
叶晓阳——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外事局局长
朴键一——中国社科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所长助理、外交与安全研究室主任
林民镐——延边大学创始人之一
金熙德——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
陈清奇——著名的中国旅美化学家和药学家
杨永平——著名肝病专家
赵云清——著名企业家、著名的成功学大师、励志大师,云清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总裁,我要成功网CEO
杨宗伟——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河北省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院长
洪延姬——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博士生导师,教育部第二届全国高校教学名师
吴立格——中国首支维和警察防暴队医疗负责人,联合国和平勋章、公安部和平荣誉奖章获得者
金光镇——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公安部一级英模
蓝军——中共松原市委书记
吴玉珩——吉林省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党组副书记
祖伟——黑龙江省畜牧兽医局局长,党组书记
安玉祥——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副主任
彭永林——辽源市常务副市长
赵龙——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秘书长
赵玉民——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学科专家
金东云——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闵光道——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副州长
赵龙——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秘书长
邓昆——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杨如军——辽源市社会保险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
姜文杰——延边州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朱海波——中国医学科学院博士生导师
张云影——吉林省星火科技专家特派员,吉林省农业综合开发科技示范项目首席专家
孙晓波——中国医学科学院博士生导师
金宁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博士生导师
董方言——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吉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副院长兼中药研究所所长
马克仁——敦化市医院院长
金哲浩——珲春市医院院长
赵龙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奖获得者
赵成日——中国首届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优秀著作奖获得者
许莲顺——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获得者
全顺子——国家一级编剧
朴忠禄——第三届中国朝鲜族文学批评奖获得者
韩元国——一级编剧
韩锡润——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奖,第一届叶圣陶奖获得者
郭志友——作家,吉林英才奖获得者
张律——电影导演
咸顺女——国家一级演员
朴瑞星——国家一级作曲
林晶——著名歌唱演员
李承淑——全国政协常委,国家一级舞蹈编导
金龙珠——国家一级演员,文化部“文华奖”获得者
卞英花——CCTV西部民歌电视大赛原声民歌独唱组金奖获得者
柳元武——一级作家,全国第一届、第二届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获得者
林元春——一级作家,全国第一届、第二届少数民族文学奖获得者
李元吉——一级作家,中央民族大学教授
李相珏——全国第二届少数民族文学奖获得者
李善姬——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获得者
李惠善——一级作家,全国第五届少数民族文学奖获得者
金英今——著名朝鲜族女作家,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获得者
金勋——一级作家,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奖获得者
金学泉——一级作家
金庚石——高级编辑,全国第一次职工曲艺文艺汇演创作二等奖获得者
金得万——中国杰出人民艺术家
张硕宙——黑龙江朝鲜语广播电台台长
曾毅——光明日报吉林记者站站长
孙治堂——延边日报社常务副社长兼副总编辑,州记协常务副主席
秦占国——新华社主任记者,新华社多媒体数据公司总经理
林永万——黑龙江省朝鲜民族出版社社长、总编
金永勋——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朝语部副主任、译审
李虎恩——原吉林省足球队(延边足球队)主教练
禹光勋—一级作家,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获得者
朱山玉——全国优秀教师
邢友——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吉林省劳动模范、吉林省特级教师
刘臣——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模范教师
李元实——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党的十七大代表
金顺福——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第五届吉林女杰
金洪国——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
金德新——全国少数民族先进个人
崔贞玉——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人民教师”奖章获得者
安炳浩——原北京大学东方学系教授,著名朝鲜语言专家
郭哲洙——延边一中校长兼书记
石曙光——长春建筑学院院长
延边大学高林波——吉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
朱玉兰——东北师范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
张志文——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博士生导师
张永鹤——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
杨定乔——华南师范大学 化学与环境学院 有机化学研究所所长
张福贵——吉林大学博士生导师,教育部第三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许文燮——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
李无未——厦门大学博士生导师
文日焕——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生导师
孙连坤——吉林大学博士生导师
盛玉麒——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
权吉浩——著名作曲家,中国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
朴香淑——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
刘先国——中山大学博士生导师
刘亢丁——吉林大学博士生导师
李明刚——南开大学博士生导师
金一——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
金基石——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生导师
姜银国——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
崔勋——南开大学博士生导师
崔京浩——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
崔宗均——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
安虎森——南开大学博士生导师
李秀林——吉林敖东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永香——公主岭市国文医院院长
郑权——吉化总医院院长兼党委书记
王贵——吉林省公主岭市中心医院副院长
李威——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吉林省神经病学学科带头人
李红梅——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一试验训练基地后勤部521医院院长
陈文一——青岛市儿童医院、妇产医院院长
黄文明——龙井市中医医院院长
李光宁——延边眼耳鼻咽喉科医院副院长
严日——延边妇幼保健院院长
韩吉男——原延边妇幼保健院院长
阿里郎——又名阿里郎组合,被誉为“内地音乐第一组合”
金美儿——2008年CCTV星光大道总冠军
王生宁——青年词作家,歌词评论家,策划撰稿人。第十六届亚运会亚残运会音乐主创,主题歌《你让世界从此不同》词作者等
学校大事件
1948年 | 中共吉林省委讨论同意在延边建立一所民族大学的提案,暂定校名为“东北朝鲜人民大学”,并报请中共中央北局批准。 |
1949年 | 2月 东北行政委员会在批复中将校名定为“延吉大学”。筹委会向东北行政委员会递交报告,建议将“延吉大学”校名 改为“延边大学”。 3月 开始招生。 延边医科专门学校并入延吉大学。 3月20日 在斯大林剧场举行开学典礼。4月1日定为校庆日。中共延边地委决定:朱德海兼任延吉大学校长、林民镐为副校长,申报上级批准。 4月 东北行政委员会批复同意将“延吉大学”改名为“延边大学”。 |
1950年 | 1月 北人民政府教育部关于《延边大学院系、专业调整方案》作出指示。 4月1日 举行庆祝建校一周年活动。 11月 延边大学校舍从延吉市河南街迁至公园街。医学部从龙井迁到延吉市公园街。 |
1951年 | 4月 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延边大学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 6月 任命朱德海为延边大学校长,林民镐为副校长。 |
1952年 | 1月 延边大学教育工会召开会议,吴泰镐当选主席。 9月 师范学部第一届毕业生到北京参观学习。团中央书记胡 耀邦同志接见全体同学。 10月 师范学部举行第一届毕业生典礼。 11月 学校制定《延边大学教学改革计划》(草案)。 |
1953年 | 3月 中共延边大学总支委员会召开第一次党员大会。石东洙当选为总支书记,尹承南为副书记。 7月 医学部和农业专科举行首届毕业生典礼。 8月 校刊《延边大学》创刊。 |
1954年 | 4月1日 举行建校五周年庆祝大会。 7月 中央高教部决定,延边大学为中央高教部部属学校。 8月 我校郑判龙等4名同志首批出国留学。 |
1955年 | 2月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达赖喇嘛和全国政协副主席班禅额尔德尼·却吉坚赞等200余人来校参观。 5月 经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0次会议通过,任命朴奎灿为延边大学副校长。 12月 中共吉林省委批准,成立中国共产党延边大学委员会,任命金文宝为中共延边大学委员会书记。 |
1956年 | 5月 学校制定《延边大学教育工作12年规划》。 7月 经中央高教部批准,开办函授教育,在师范学部增设函授教育科。 12月 国务院任命裴克为延边大学副校长。 |
1957年 | 1月 学校召开学术委员会,讨论通过《延边大学科学研究工作暂行规定》,并讨论通过了1957年度科学研究工作计划。 3月 延边大学教育工会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 4月 延边艺术学校开始进行筹建工作。 延边大学首次召开科学研究报告会。 6月7日 延边大学医疗系主任、著名医学(生化学)博士卢基舜教授逝世。 10月5日延边艺术学校在州委党校举行建校典礼。10月5日定为建校日。 12月 经中央卫生部同意,延边医院为延边大学附属医院。金载英为第一副院长。 12月 《中朝两国文化协定》在京签定。其中规定,延边大学与朝鲜平壤师范大学建立校际关系。 |
1958年 | 1月 党委决定恢复分院制,成立师范学院、医学院、农学院、确定了各学院领导班子名单,并报省委批准。 3月 中共延边大学召开第四次代表大会。金文宝代表前届党委作《总结一年来的工作情况》的报告。金文宝为党委书记。 4月 召开共青团延边大学第四次代表大会,并选出第四届委员会。 8月 中共吉林省委批准同意延边大学呈报的《延边大学名称不变及分立为四个学院的请示报告。 8月16日举行“延边大学”、“延边医学院”、“延边农学院”、“延边工学院”分立大会。 9月 中共吉林省委批准朴奎灿为延边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金裕勋为副校长、李钟植为党委副书记;崔秀汉为延边医学院院长、张逸民为党委书记;崔载权为延边农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林民镐 为延边工学院院长、洪圣福为党委副书记。 |
1959年 | 3月 省委批准延边工学院并入延边大学。 4月1日 延边大学、延边医学院、延边农学院在延吉市联合举行庆祝建校十周年大会。 5月 中共吉林省委批准朱德海为延边大学校长(兼),林民镐为第一副校长,朴奎灿、金裕勋为副校长。 6月 中共吉林省委批准金文宝为延边大学党委书记。 |
学校简介
延边大学据学校官网介绍:延边大学地处享有“教育之乡”美誉的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首府延吉市,学校综合办学条件优良,基础设施完备,校园占地317公顷。学校设有21个学院,拥有12大学科门类的71个本科专业。学校拥有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2个省级优势特色重点建设学科,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5个省级特色专业;学校拥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5个;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4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98个。另有11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学科涵盖了理、工、农、医、文、史、经、法等12大门类。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2573人,其中本科生17,000余人,博士、硕士生3600余人,还有来自30个国家的500多名留学生,构成了多元文化荟萃的大家庭。
学校对外交流广泛,校际合作紧密,每年派出百余名教师出国访学进修,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我校已与美国、英国、加拿大、俄罗斯、日本、韩国等22个国家和2个地区(香港,台湾)的296所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与交流关系。先后与美国匹兹堡大学、俄罗斯远东大学、日本明治大学、韩国首尔大学、朝鲜金日成综合大学等世界知名高校建立了校际关系。我校在韩国忠北大学建有一所孔子学院。
特色专业
朝鲜语言文学
朝文系设有朝鲜语言文学(综合)专业、朝鲜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学制4年。设有朝鲜语、朝鲜文学、比较文学与中国文学、文学理论教研室。培养高等和中等学校朝鲜语言文学教师和从事朝鲜语言文学及文化工作的各类专门人才。学科专业创建于1949年。在党的教育方针的指引和民族政策的关怀下,经过50多年的风风雨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1994年确定为吉林省重点学科, 1996年确定为“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并于2002年成为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取得了学科建设的重大突破。本学科在国内已成为朝鲜语言文学学科的高级人才培养基地和重要科学研究基地,成为朝鲜语言文学学科信息、情报基地和学术交流中心。
法律专业
法学院创建于2003年7月,其前身是1986年建立的延边大学经济法律系。二十年来法学院先后招收法学专业、国际经济法专业本、专科学生,现在每年招收本科生100多人。经过二十年的发展,法学院已成为吉林省法学教育与研究的重点基地之一。早在1986年8月,法学院的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12月,民商法学专业又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法学院在全面建设法学专业的基础上,力求办出自己的特色。现在初步显示的特色是:在宪法与行政法学专业中,民族自治地区法律制度研究具有多年学术积淀和优势,这是法学院基础最雄厚的学科,它已被列为学校重点发展的学科。另外,近几年来,法学院利用地域优势和教师的语言优势,在日本、韩国、朝鲜法律的比较法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