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学院

基本信息

办学类型:普通本科 所在地: 江苏

性质类别:综合类

通讯地址: 南京市雨花台区铁心桥龙西路10号

邮政编码: 210012

联系电话: (025)52897066、52897064、52897076

电子邮箱: E-mail:admission@sju.js.cn

学校网址:http://zsb.sju.js.cn         http://www.sju.js.cn

学院简介

*全国先进民间组织 *江苏省5A级社会组织三江学院

*江苏省文明单位 *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状

*江苏省平安校园 *江苏省高等学校和谐校园

*江苏省高等学校文明学校 *江苏省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先进集体

*江苏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 *江苏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中国民办高校综合实力十强校

三 江 学 院

(中国 南京)

招生代码:1911、1625

江苏首家民办本科高校

三江学院地处六朝古都、历史文化名城——南京,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置的江苏省首家民办本科普通高校,也是全国最早成立的四所民办本科高校之一。三江学院创办于1992年, 2002年2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高校。2006年5月通过江苏省学士学位授权单位评审。2007年5月作为全国首家民办本科高校接受了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08年3月以良好的成绩通过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学校现有铁心桥主校区、东校区和南校区,一校三区,坐落于南京城南牛首山麓新秦淮河畔,欧式校舍,典雅壮丽,与青山绿水融为一体,绿化率达70%。校舍面积42万平方米,千兆光纤校园网覆盖整个校园,图书馆藏书260多万册。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8000余人,设有19个院(系)、36个本科专业、31个专科专业,涵盖了文、工、经、管、理、艺等学科门类。全校建有基础教学实验室8个,专业实验室117个,部分实验室已达到国内同类高校的先进水平。

办学理念先进

在20年的办学历程中,三江学院弘扬三江师范学堂“俭朴、勤奋、诚笃”的优良传统,坚持“学用结合、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坚持公益性办学方向,依靠制度创新,规范内部管理。2012年3月28日《光明日报》16版形象总结为“民办不私有”、“办学不营利”。2011年我校成为江苏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建立现代大学制度”项目的试点高校。我校全面推进二级院(系)和职能部门目标管理责任制,明确人才培养责任,增强办学自主权,建立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健全学校、院(系)两级质量保障体系。通过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为不断提高办学水平提供了发展动力。

师资力量雄厚

我校坚持多元化发展方针,大力实施“青蓝工程”,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广开贤路,抓好急需人才引进培养。学校选聘高水平中青年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提升专业带头人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凝聚了一批教学科研团队。我校共有专任教师873人,其中副教授以上职称418人。2011年启动了“青年骨干教师赴境外研修项目”。连续3年,我校自有专职教师都以年均两位数的规模晋升高级职称。2011年我校教师发表学术论文209篇,其中核心期刊65篇,SCI、EI、ISTP三大权威机构检索论文18篇。获得专利数48项。2011年,获得省级教改课题4项、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31项、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基地1个、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我校还充分利用位于南京市区的区位优势和重点高校众多的资源优势,择优选聘大批水平较高教师来校长期兼职授课,大幅度增加兼职教师中实践经验丰富的行业企业人员的比重,形成了多元化的教师队伍,较好地满足了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

办学特色鲜明

坚持应用型培养定位,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求,坚持“学用结合、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确立“面向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建立了“以应用知识为基础的理论教育体系”、“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实践教育体系”和“以职业素养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体系”。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人成才,大力加强党建带团建工作,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推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了学生的全人格成长。强化实践育人环节,积极开辟政产学研用等校内外合作育人渠道。我校先后与南京市地方政府以及中科院软件研究所等开展深入合作,与西门子公司等共建共享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含建设点)和12个“联合实验室”,与江苏软件园、印度塔塔信息集团等共建6个“卓越人才培养教改班”。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明显提高,近年来参加省级以上学科竞赛获奖300多项。2011年,我校学生参加省级以上学科竞赛获得各类奖项共90个;获得省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单篇5篇,团队1篇。

生活设施完善

校园生活服务设施齐全,现代化的图书馆,为学生提供了优质高效的信息服务;开放式多功能体育馆,能满足学生各种健身锻炼需求;每间宿舍均装有空调,享受公寓化生活,置身于集餐饮、超市、医疗、储蓄、洗理一体的生活环境;使用校园“一卡通”,实现零现金消费。学生宿舍24小时有人值班,确保生活安全;条件优越,每间房间都配有电话、宽带网络接口等,每个学生拥有单独的书桌和衣柜。

国际交流广泛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开展与国外大学的交流与合作,与美国纽海文大学、恰达河齐技术学院、新西兰怀卡托理工学院、荷兰赛克新大学、马来西亚英迪大学、韩国大佛大学等十几所国外大学建立了学术交流和友好合作关系,开展了近10个本、专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就业前景良好

学校坚持以生为本,认真贯彻执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学校推荐”的毕业生就业政策,采用积极向用人单位推荐与毕业生自主择业相结合的方式。近年来,每年稳定向我校招聘应届毕业生的企业及事业单位达500多家。学校先后与西门子公司、摩托罗拉公司、飞思卡尔公司、中电光伏、印度塔塔信息技术(中国)有限公司等一批国内外著名企业单位签署了校企合作协议,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办学。目前已建立“中电光伏班”、“软件测试班”、“塔塔班”等校企合作育人教改班,着手把行业要求和职业素养等融入培养内容,努力按照行业标准、企业要求培养“适销对路”的应用型人才,为学生就业创造更多机会。近三年来本专科生平均就业率分别达到97.26%、97.35%、97.41%,我校培养的学生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较高,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和好评。三江学院本、专科学生毕业后颁发由国家教育部统一电子注册的《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证书》,本科生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普通高等学校学士学位。

奖助学金完善

学校设有新生奖学金、学年奖学金、优秀贫困生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企业奖学金等多种奖学金,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部分院(系)还设有企业奖学金,用以奖励优秀学生和优秀贫困生。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在校期间可参加学校组织的勤工助学活动。

招生咨询联系方式

1、咨询电话:(025)52893319、52896352、52896387、52896334、52896327、52896376、52896322、52896467、52896935、52896445、52896423(以上电话6月11日-8月30日开通)

(025)52897065、52897064、52897076(以上电话常年开通)

2、学校网址:http://www.sju.js.cn 招生网:http://zsb.sju.js.cn

网上咨询:http://wszx.sju.js.cn 录取查询:http://lqcx.sju.js.cn

E-mail:admission@sju.js.cn 三江微博:http://weibo.com/sjuzsb

3、地址:南京市雨花台区铁心桥龙西路10号 邮编:210012。

院系设置

英语系 系科简介

英语系是1993年三江学院创建时首批设置的系科之一,目前设有英语(本科)和商务英语(专科)两个专业,学生人数近千。2010年起,英语系将停止招收商务英语专科生,仅招收英语本科生。

英语系一直以来始终坚持“以教学质量为生命线”的办学思想,在各个教学环节严格要求,狠抓质量,注重培养学生扎实的语言基本功,使学生在听、说、读、写、译等方面达到较熟练的水平,同时增设贸易、商务等领域的课程,拓展学生的知识和就业面。

系主任简介

宋文伟 副教授 英语系系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曾任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副主任。

师资力量

目前,英语系共有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60余名,大多数毕业于或来自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河海大学等重点高校,其中教授4名、副教授20名。英语系学术指导委员会成员大多为全国和江苏省英语界知名人士。此外,英语系每年还聘请来自英语国家的外籍教师若干名。

英语系有多名教师入选省级及校级“青蓝工程”培养计划,其中楼毅、何艳群老师入选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

2003年以来,已有5名教师参加江苏省高校青年教师授课竞赛并取得优异成绩,其中陶潇婷老师获一等奖。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简介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设有对外汉语汉语言文学、新闻学、广播电视编导(艺术类)四个本科专业。文学院以培养应用型文科人才为目标,强调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基本技能与实践的结合。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读写练”和“古代汉语”两门课程,分别获得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江苏省优秀课程二等奖。新闻学被评为省级重点建设学科,去年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

院长介绍

笪佐领 教授 三江学院副院长,三江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图书馆馆长。原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全国普通高校教育教学评估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研究会理事,省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专家委员会委员,省教师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省教师教育研究会理事长。

师资力量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几年来已形成一支由专兼职教师组成的结构合理的、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的、稳定的师资队伍。

在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任课的有笪佐领、包忠文、高小方、石坚、丰家骅、王希杰、黄自由、周明、苏支超、丁伯铨、俞为民、孙蓉蓉、王同书、刘静生、陈鸿祥、钱旭初、尉天骄、唐建清、王雄、余斌、毕春富、孙力、林晓鸣、韩雪临、王建军、刘万年等教授、副教授。其中有博士生导师6名,硕士生导师15名。

法律系系科简介

法律系建立于1999年,十一年来已向社会输送八届法学专业和法律事务专业专科毕业生907人,现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经济法方向)本科在校生286人、法律事务专业专科在校生110人,2010年继续招收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经济法方向)本科生和法律事务专业专科生。

系主任简介

许江教授 法律系系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法学会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理事、江苏省法学会理事、江苏省法学会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江苏省法官培训学院教授、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特邀咨询员。

师资力量

法律系有一支结构合理的、高水平的、稳定的专职教师队伍。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人、讲师10人(博士1人、硕士9人;兼职律师6人)、助教2人(均为硕士)。

法律系还有一支实力雄厚的兼职教师队伍。其中:来自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江苏警官学院的教授5人、副教授2人;来自江苏省人民检察院、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江苏省律师协会的高级检察官1人、高级法官1人、高级公证员1人、高级律师1人。

商学院简介

商学院成立于2006年8月,下设三个系:工商管理系、财务与会计系、市场营销系;现有市场营销和财务管理两个本科专业,另外还有工商管理、连锁经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和市场营销六个专科专业。全院目前在校生本专科学生合计1727名,是三江学院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的学院。

商学院是顺应国家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趋势逐步发展起来的,三江学院创立时,就创办了市场营销和会计两个专科专业。2002年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后,市场营销本科专业开始招生。2005年财务管理专业升格为本科专业。2006、2009年5月,市场营销和财务管理两个专业分别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省学位委员会的评审,取得了学士学位授予权资格。十六年来,为社会输送本专科学生共4000多名。

院长介绍

朱元午 教授 商学院院长,兼任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会计学会首批个人会员、中国财务学年会顾问、江苏省首批注册咨询专家;河北光大会计师事务所首席顾问和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多所院校的名誉教授和客座教授等。先后出版专著和教材10余部,在权威刊物和其他刊物发表学术论文约80余篇。

师资力量

商学院目前拥有一支结构较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52名,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6人,讲师17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有34名;另我院亦有相对稳定的外聘专业教师42名,他们大都来自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航天航空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财经大学等南京著名高校。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学院简介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是三江学院最早成立也是重点建设和发展的学院之一,已有15届共2411名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历届毕业生平均就业率都在96%以上。经过17年稳步发展,学院综合实力明显增强,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已成为省级示范中心建设点,“嵌入式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已获江苏省立项,《C语言程序设计》被评为江苏省二类精品课程,其课件获全国多媒体课件三等奖。随着社会对软件人才需求的急剧增加,学院抓住机遇与香港新华科技集团和江苏软件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成立软件学院,校企结合共同培养地方社会急需的软件人才。学院现有三个本科专业(网络工程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二个本科专业方向(软件工程NIIT方向、软件工程服务外包方向),一个专科专业(计算机应用)。其中,三个本科专业采用“2+2” 模式培养人才,即前两年实行宽口径教学,后两年按专业实施模块化教学;NIIT方向采用“1+2+1”人才培养模式;服务外包方向采用“3+1”人才培养模式。

院长简介

王芝庆 教授 三江学院理事、副校长兼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软件学院院长,原东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副系主任、系统室主任、校计算机中心副主任、硕士生导师。

师资力量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主要来自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解放军理工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共有专兼职教师70余人,其中具有副高职称以上的有35人,专

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占90%以上。

建筑系系科简介

建筑系创办于1993年,最初设有《建筑设计专业》,大专三年制,至2002年共招收学生364人。2003年升为本科,更名为《建筑学》专业,学制四年。从2007年起,招收五年制本科生,目前共有13个班级,在校学生402人。建筑系位于三江学院4教楼5、6两层,建筑面积3360m2。

系主任简介

李孝宋 教授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系本科。哈尔滨工业大学结构力学研究生,导师王光远院士。俄罗斯国立莫斯科建筑大学研究生,因提出“结构自减振理论”获得俄罗斯科学博士学位。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长期从事教学、设计、研究工作,曾任设计院院长、多家设计单位总工、顾问等职。主持完成设计工程项目30余项。

师资力量

我系教师队伍由专任教师、专聘教师、兼职教师三部分构成:专任教师17人(其中职员4人)、退休专聘教师13人、兼职教师26人。教师多为东南大学与南京工业大学建筑系退休教师组成,他们毕生从事建筑教育与建筑设计工作,经验丰富、学识渊博、身体健康。其中著名教授有:

1,温秀教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加拿大滑铁卢大学访问学者,曾指导学生完成太阳能住宅设计竞赛获安大略省一等奖。

2,杨永龄教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美国伊利诺斯大学建筑硕士,原东大建筑设计教研室主任。

3,韩秀琴教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曾多次荣获国家级、部省级优秀工程设计奖。

4、卫兆骥教授:担任建筑软件ACAD、3DMAX、PHOTOSHOP等课程。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访问学者,主修建筑设计与建筑CAD。回国后曾任建筑部建筑CAD技术顾问、东南大学国家专业(建筑CAD)实验室主任。

5、胡仁禄教授:1964年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任职于北京有色冶金设计总院。1979年调入东南大学任教,专注于人居环境设计、研究和教学工作。1989年由联合国人居中心资助,赴比利时鲁汶大学国际研修班进修。

6、贺镇东教授:东南大学建筑系毕业,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7、徐敦源教授:1955年毕业于现东南大学建筑系。长期从事建筑设计教学、设计实践及设计研究工作。1987年任东南大学建筑系教授、副总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介绍

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创办于1995年,1996年招收首届学生(专科)。2002年,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招收本科生。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下设电气工程系、自动化系等九个部门。本科专业设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科专业设有电气自动化技术(省特色专业)。14年来共培养本专科毕业生 1647名,目前共有学生939名。从2005年起,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原常熟开关厂)每年在我院设立奖学奖教金15万元。

院长介绍

王锁萍 教授 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院长南京邮电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师资力量

我院拥有一支以专任教师为主,专任与外聘教师相结合的稳定、雄厚的师资队伍,其中专任教师34人(教授3人,副教授6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以上的教师16人(其中博士后1人,博士1人)。

外聘教师多为东南大学、河海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著名重点高校中的资深教授、副教授,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水平很高。

土木工程学院简介

三江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成立于2006年上半年,下设两个本科专业和一个专科专业。

土木工程学院凭借着正确的办学理念、雄厚的的师资力量、严谨的治学态度、求实的工作作风已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院长介绍

黄安永 教授 土木工程学院院长,东南大学物业管理研究所所长,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原党委书记,江苏省房地产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江苏省建筑工程招标投标评审委员,硕士研究生导师。

师资力量

土木工程学院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教师主要来自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河海大学等名校。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博士生导师吕志涛教授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河海大学博士生导师吴中如教授为三江学院名誉教授并担任学科专业建设顾问。聘请南京市房地产管理局常务副局长郭宏定教授,东南大学博士生导师、工程项目管理研究所所长成虎教授等担任学科专业建设的顾问和授课。副院长康清梁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留美博士,曾任河海大学建筑工程系副主任、学科主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会第四届理事,1995年被公派到赞比亚大学讲学两年。

旅游学院介绍

三江学院旅游学院的前身是旅游学系,成立于1998年,是三江学院重点建设和发展的院系之一。旅游学院下设旅游管理和涉外旅游两个系,共九个专业,招收本、专科学生。还设有旅游资源开发研究所,旅游综合实训中心。

院长介绍

沙润 教授 旅游学院院长。南京师范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

江苏省旅游学会常务理事,南京市旅游规划建设专业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旅游规划、旅游景观和旅游教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出版著作、教材10余本。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曾主持获得江苏省和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多项,参与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并获江苏省师德先进个人、江苏省和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

师资力量

旅游学院已建立了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现有教师30人,其中教授和副教授占教师总数的53.8%。

郑云波 教授 三江学院旅游资源研究所所长。原东南大学旅游系主任、原三江学院旅游学院院长,国务院特殊津贴享有者。主持编制多项旅游规划,专著有:《风景区规划与建设》、《旅游文化学》等。

康泰 教授 旅游学院副院长,江苏省旅游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旅游行业教育培训专家、国家导游资格考评委员,国家高级导游员。江苏省教育厅职业技能大赛旅游首席专家。

王芳 旅游学院副院长,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国家导游资格考评委员,“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曾获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奖、“钱钟韩”奖教金,并多次获评“优秀教师”。

余子萍 旅游管理系主任,“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毕业于东南大学,具有多年旅游实践工作经验。曾获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奖,并在授课竞赛和教案评比中多次获奖。

高明 涉外旅游系主任,国家导游资格日语考评委。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长期在南京中国国际旅行社和江苏海外旅游公司任副总经理等职。

许盘清 教授 三江学院旅游资源研究所副所长。旅游历史地图专家,主持多项海外协作与省级科研项目,代表作有《地图三国》等多部。

教师中既有来自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的著名教授,也有旅游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

日语系简介

三江学院日语专业创立于1996年,2000年独立设置为日语系。2002年申报“日语”本科专业获教育部批准,是我校首批获得批准的本科专业和学士学位授予资格的专业之一。目前,在学科设置上保持着“日语”(本科)和“商务日语”(专科)两个专业。日语系历经14年的发展,已向社会输送11届毕业生,培养出大批具有扎实专业基础知识、熟练语言技能和独立工作能力的高水平的日语人才,得到了社会、教育界等各方面的认可。毕业生除可获得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外,通过考试还可获得日语专业四、八级,国际日语能力考试一、二级等专业技能证书。毕业生可以在在外贸、外事、旅游、出版、新闻、金融、教学等多领域担任译员、业务员、基础日语教员、管理人员等工作。

主任简介

揭侠 教授 日语系系主任,南京国际关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兼职教授,长期从事日语教学与研究工作,担任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日比较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师资力量

日语系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业教师55名,其中专任教师48名,日本籍外教7人。专任教师(不含外教)中教授6人,副教授15人,讲师22人(教授、副教授占43%,讲师占45%)。专任教师(不含外教)中博士4名,硕士22名,本科11名,博士与硕士学历者占70%。

●专业负责人

揭侠教授,主要研究成果有:专著《日语修辞研究》;编译著《每日赠言》《日本中小学生作文选》等十余部计200余万字;学术论文《夏目漱石的中国观》等30余篇。

沈俊,男,汉族,现任日语系副主任兼党总支书记。南京大学日语语言文学硕士。研究方向:日语语言及日本文学,主讲日语精读、日语文学史等课程。主要科研成果:《中岛敦研究》、《日语惯用型小辞典》等。曾获得省级青蓝工程,校优秀教师等称号。

文化产业管理学院简介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文化已经成为推动经济与社会全面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党的十六大提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决策后,全国各地掀起了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热潮,将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来培育。三江学院与时俱进,着眼于学校的长远发展,瞄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结合三江学院自身的优势,成立了我国第一所文化产业管理学院,为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

文化产业管理学院院长为南京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博士生导师顾江教授。南京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现有研究人员50余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5人、博士生20余人,曾主持过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等项目。研究中心拥有产业经济学博士、硕士授予权,先后培养文化产业研究方向博士、硕士、MBA、EMBA等200余人。文化产业管理学院以南京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为依托,形成了师资及相关资源方面的全方位优势整合。

目前,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在校生700多人。学院始终秉持“以学生为本位、以质量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路,努力为文化企业、文化市场、文化产业管理部门、文化事业单位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

院长介绍

顾江 教授 现任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化部---南京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南京大学文化产业发展研究所所长,美国伊利若斯大学客座教授(1999.7-2001.8),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教授(2004.11-2005.2)。曾主持多项国家级重点研究项目和城市文化产业规划项目,已出版专著与教材26部(含合作),在各种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

文化产业管理学院目前已形成了一支经验丰富、实力雄厚、朝气蓬勃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学院现有专职教师15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2人,讲师7人,其中3人拥有博士学位,5人拥有硕士学位。

艺术学院简介

三江学院艺术学院成立于2003年,目前设有艺术设计系、动画系和美术系三大系科,其中艺术设计系设有艺术设计专业(平面设计方向)、艺术设计专业(环艺设计方向)、艺术设计专业(摄影与设计方向);动画系设有动画专业(二维动画方向)、动画专业(三维动画方向);美术系设有绘画专业(油画方向、中国画方向)、绘画专业(动漫原创方向)。主要面向艺术类学生招收本科生。2010年预计招生490人,其中艺术设计(平面设计方向)120人 、艺术设计专业(环艺设计方向)120人、艺术设计专业(摄影与设计方向)30人,动画专业(二维动画方向)80人,动画专业(三维动画方向)80人,绘画专业(国画、油画方向)30人。

院长介绍

邢小刚 副教授 三江学院艺术学院院长、三江学院艺术设计研究所所长。著名画家、江苏省包装协会设计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工艺美术协会设计师分会常务副会长。曾任教于台湾东海大学。

师资力量

三江学院艺术学院择优聘请南京艺术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教育学院等南京地区重点高校中教学经验丰富,艺术造诣深的教授和本院的中青年教师共同任教。其中正、副教授占教师总数的60%。

机械工程学院

学院介绍

机械工程学院创建于2004年,几年来发展迅速,在原有数控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两个专科专业基础上,增加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和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本科专业,于2006年招收本科生。目前机械工程学院已形成了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教职工队伍,已建有3000多平方米的实验室,拥有机械CAD实验室、数控综合实验室、发动机实验室及机械教学实验室,已投入设备费用近千万,拥有数控铣、数控车、加工中心等先进加工设备。在校生人数已达1000余人。

院长介绍

赵敖生 教授 机械工程学院院长,硕士研究生导师,原东南大学机械工程系系主任、国家教育部《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制造业信息化理事会理事、江苏省工程图图学会理事。

师资力量

机械工程学院具有一支较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大部分来自于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工程学院等重点高校和现代化企业,具有丰富的教学和生产实践经验。现全院拥有专兼职教师达40余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和高级工程师20余人。

聘请南京工程学院副院长史金飞教授担任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聘请埃斯顿自动化公司董事长吴波、南京工程学院张思弟教授、东南大学张文锦教授等兼任学科带头人及从事教学工作。学院教师重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素质教育三大培养体系。广大教师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教书育人,关爱学生。

经济学院 简介

经济学院于2005年4月成立,是三江学院第一个经济类系学科,目前经济学院设有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与专科专业,07年增招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专转本)以及国际金融专科专业, 现有在校生930名。经济学院办学宗旨是:面向学生就业市场,切实保证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培养经济应用人才。

院长简介

周敏倩教授 经济学教授,现为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生导师,江苏省经济学会理事。

师资力量

经济学院师资力量较为雄厚,现有专职任课教师年轻、学历较高、教学质量较好、受到学生欢迎。另聘请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我省重点高校及财经类高校的具有良好教学效果的教师,其中,多数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

风景园林学院简介

风景园林学院是在2007年全校圆满完成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优化专业结构与布局、创建品牌特色专业的形势下应运而生的。学院成立之初,得到校领导和省农林厅、省建设厅和市园林局等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和扶持。办学三年来,学院确立了以“人格修养、专业知识、职业能力”三位一体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已面向江苏、浙江、山东、上海、福建等省市招生,设有园林技术、园艺技术两个专业。

院长介绍

汤庚国 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教学副院长。现任中国林学会树木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高等学校林科园林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林业局植物新品种复审委员会委员;江苏省花木协会常务理事;江苏省职业技能鉴定专家委员会委员。

师资力量

风景园林学院已拥有一支较高水平的专业师资队伍,分别来自南京林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科院中山植物研究所、东南大学等著名院所,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科研水平。现有教师22名,其中教授6名、副教授8名、讲师8名,具有博士学位者10名。

专业介绍

专业介绍
专业类型 专业名称 专业层次 专业名称 专业层次

工学类 电子信息工程 本科 建筑学 本科


土木工程 本科 网络工程 本科


软件工程 本科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本科


电子科学与技术 本科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本科


自动化 本科 通信工程 本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本科



文学类 汉语言文学 本科 广告学 本科


新闻学 本科 英语 本科


日语 本科 对外汉语 本科

法学类 法学 本科



理学类 微电子学 本科



管理学类 财务管理 本科 旅游管理 本科


市场营销 本科 工程管理 本科


文化产业管理 本科



经济学类 国际经济与贸易 本科



历史沿革

1992年东南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的四位退休教授发起并创办三江大学;

1993年6月江苏省政府同意三江大学筹建并试招生;

1995年4月由原国家教委批准正式建校;

1999年学校定址于雨花台区铁心桥;

2002年2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高校,定名为三江学院。

2006年5月通过江苏省学士学位授予权评审。

2007年5月我校作为全国首家民办本科高校接受了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2008年3月以良好的成绩通过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学校在创建时确立了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领导和管理体制。原南京工学院院长钱钟韩教授出任首任董事长,著名美籍华裔社会活动家、美国国际合作委员会主席陈香梅女士任名誉董事长,原南京大学校长匡亚明教授出任名誉校长,并亲笔题写了“唯实求真、开拓创新”的校训,东南大学陶永德教授担任首任校长。2003年根据《民办教育促进法》精神,学校在原董事会基础上改组成立理事会,由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原江苏省教委主任、东南大学党委书记陈万年教授任理事长、校长、党委书记。2011年4月,原南京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董新华教授任三江学院校长。2014年1月,经三江学院理事会投票决定,原副校长陈云棠教授任三江学院校长。

学校领导

   陈万年,男,中共党员,1941年1月出生,江苏溧阳人, 本科学历,教授,现任三江学院理事会理事长。

1965年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电子工程系毕业留校任教,历任党支部书记、教研室主任、系党总支副书记、校党委副书记、书记。1990年起,任中共江苏省委高等学校工作委员会书记、中共江苏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书记、江苏省教育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2000年起,任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常委。2003年9月起任三江学院理事会理事长、校长、党委书记。2013年3月任现职。

其间,1992年-2002年当选为两届中共江苏省委委员;1998年-2002年当选为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2002年-2007年当选为第十届省人大代表,江苏省第十届人大常委。

陈云棠,男,汉族,1953年4月生,江苏常州人,中共党员,教授,现任三江学院理事会理事、校长、党委副书记。

1978年1月,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留校任教,历任党总支副书记、党总支书记、校党委委员、教务处常委副处长、教务处处长。2005年4月任三江学院理事会理事、副校长、党委副书记,2014年1月任现职。

主要兼任教育部本科评估专家、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第五届常务理事、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民办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江苏省徐霞客研究会副会长等职。曾获南京大学先进工作者、南京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南京大学奖管金一、二等奖多次。日本名古屋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等高校访问学者,被聘为三峡学院、黄河科技学院等高校客座教授。

长期担任《普通地质学》、《古生物地史学》、《地球科学概论》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参加“长江中下游奥陶系及有关动物群”“新疆塔里木盆地志留系、泥盆系地层研究”等国家“七五攻关”课题研究。承担国家和省级新世纪教改工程等科研项目20多项,发表在《南大学报》、《江苏高教》《中国大学教育》等刊物的学术论文50多篇,出版《创新人才培养理念与实践》专著l部。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江苏省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全国多媒体教学软件大赛奖、江苏省多媒体课件一等奖等20多项。

丛懋林,男,1951年出生,汉族,江苏如东人,研究生学历,法学硕士,中共党员。现任三江学院理事会副理事长、常务副校长、党委书记。

曾任农业机械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江苏省委组织部省级机关干部处副处长、市县干部处副处长、综合干部处处长、青年干部处处长、干部一处处长,江苏省委组织部部务委员,江苏省教育厅党组成员、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江苏省党建学会副会长,江苏省高校党建学会会长,第十届江苏省政协委员、教育文化委员会副主任。2013年2月任三江学院党委书记,2014年1月任现职。

笪佐领,男,1949年1月出生,江苏涟水人,汉族,中共党员,研究员,现任三江学院理事会理事、党委副书记、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图书馆馆长。

1976年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后于南京大学高等教育学专业获教育学硕士学位。1976年至1984年在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任中国现代文学助教、讲师。1985年至2001年在南京师范大学教务处工作,任副处长、处长,晋升为副研究员、研究员职称,研究生导师。2002年至2007年为南京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董事长,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副董事长。2008年至2010年为南京师范大学副校级调研员,曾任金肯职业技术学院院长。2008年12月任三江学院副校长,兼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图书馆馆长。2011年5月任三江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兼图书馆馆长。2014年1月任现职。

曾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评估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理事、中国西部地区教育顾问,江苏省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专家委员会委员、高等教育学会副理事长、教师教育学会理事长、教师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会副主任等职。现兼任江苏省教育评估院顾问、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副理事长、江苏省教育学会顾问、江苏省教师教育学会理事长。先后承担过《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读》、《中国现代文学史》、《电影文学》、《艺术概论》等本科生课程和《高等教育研究》、《公共事业管理》等研究生课程,曾发表过中国现代文学、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及教育管理方面的论文80余篇,主编、编著、参编过教材、著作10余种。

武正林,男,1951年2月出生,江苏扬州人,汉族,中共党员,研究员。现任三江学院理事会理事、副校长、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1975年起在南京机电学校任教,1985年起历任南京机电学校副校长、党委副书记。2000年起历任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教代会执委会主任。2011年至今任三江学院副校长、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现兼任中国高教学会学生工作研究分会常务理事、江苏省高教学会学生管理研究会副理事长、江苏省高教学会国防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江苏省高教学会辅导员工作研究会副理事长、江苏省教育系统纪检监察研究会常务理事、江苏省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研究会理事长。

曾获南京市先进人民教师、江苏省九五教育科研先进个人、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曾主持教育部、中国高教学会、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高教学会课题9项,主编教材7部,发表论文30篇。科研成果曾获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教育部职教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规划首批研究与开发项目三等奖、江苏省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创新奖一等奖、全国高校学生工作优秀学术成果一等奖。

周更生,男,江苏兴化人,汉族,硕士学位,研究生学历,副研究员,中共党员,现任三江学院理事会理事、副校长、党委委员、工会主席。

1996年7月参加工作,先后任三江学院团委书记、学生工作处副处长、党委办公室主任、党委组织部部长、党委统战部部长、党校副校长、学生工作部部长、校长办公室主任、理事会办公室主任,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任三江学院校长助理,2011年8月任现职。

兼任江苏省高校后勤管理研究会常务理事、江苏省高校党建研究会理事、江苏省教育基本建设学会理事。南京市下关区第14届人大代表、南京市雨花台区第17届人大代表。长期从事民办高等教育管理的实践与研究,主持中国高教学会“十一五”规划研究项目1项,主要参与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2项, 主持江苏省青年精品社科研究课题1项;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等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个人专著1部,主要参与编辑出版著作1部,曾获得江苏省高校党建创新成果奖、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秀科研成果奖、江苏省高校学生管理创新成果奖。

工作以来,曾获得“全国优秀团干部”、“江苏省思想政治教育先进个人”、“江苏省高校优秀党务工作者”、“江苏省高校工会工作先进工作者”、“江苏省优秀共青团干部”、“江苏省大学生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多次被评为三江学院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

吴中江,男,中共党员,1955年5月出生,江苏建湖人,研究生学历,二级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三江学院副校长。

2005年前在盐城师范学院工作,先后担任教育技术中心主任、计算机系主任、教务处长,2005年底,在江苏省厅级领导干部公开选拔中脱颖而出,担任南京工程学院分管教学、科研工作副院长,2008年10月当选为南京工程学院党委常委。2014年1月任现职。

长期从事计算机应用学科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发表论文20多篇,出版教材5部,主持研究课题10多项,获各类奖项10多项。近年来重点开展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课题的研究,完成教育部课题1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课题(含子课题)3项、江苏省教育厅课题2项。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

目前兼任教育部本科评估专家,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理事,全国应用型高校专门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产学研促进会常务理事,中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理事,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理事,江苏省高校教育技术研究会常务理事。

黄安永,男,中共党员,1950年5月出生,广东省广州市人,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三江学院副校长、土木工程学院院长。

1977年2月任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教师,先后担任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团委书记、副主任、副书记、副院长、党委书记、校纪委委员等职。2009年6月担任三江学院土木工程学院院长,总支委员、书记。2014年1月任现职。

1996年在全国高校最早成立了物业管理研究所,开展对物业管理、房地产领域的理论研究。先后完成20多项部、省、市及企业科研。中物协任命第一批全国招投标专家,参加主持了全国第一个物管公开招投标,先后近30多次参加国家、省、市重大项目物业管理招标,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14部专著教材。

建设部专家库成员之一、世界华人不动产学会理事、亚卅房地产峰会专家委员会特聘专家、江苏省社科联第七届理事会成员、江苏省房地产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江苏省建筑工程招标投标评审委员、江苏省房地产价格评估专家委员会委员、南京市房地产协会常务理事、南京建筑业协会和南京物业管理协会高级顾问、大连市房地产协会特邀咨询委员,还担任三所学校的客座教授等。

师资力量

培养一流的人才,需要一流的教师。三江学院是由南大、东大两校的离退休教授联合在宁重点高校的教师共同创办的。学院的师资力量十分雄厚。系主任都是来自于南京各个大学的硕士生或博士生导师,在他们自己的学术领域中大都属于权威,有的还是领军人物,其中来自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著名学府的占2/3。在他们的带领下,有大批的高层次教师前来三江任教。三江学院现有教职工800余名(包括外籍教师),多来自南京著名大学,其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52%。在青年教师中,博士生、硕士生占有大半,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科(专业)结构日趋合理。此外,学院还聘请了一批国内相关学科和专业的学者、知名人士担任名誉教授和客座教授。

科研成果

学校重视加强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并取得明显成效,部分专业已具备承接科研项目的能力。我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专科)已成为江苏省特色专业;中文系的《关于“读写练”的构想和教学实践》、土木工程学院的《关于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的实践》等教改项目获得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中文系的《古代汉语》被评为江苏省高等学校二类优秀课程;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的《C语言程序设计》被评为江苏省高等学校二类精品课程;《经济数学方法》、《电网调度自动化与配网自动化技术》被评为江苏省精品教材。2004年2月,我校成为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单位之一,是全国参与试点工作的唯一的民办高校。

学校重视学生实践能力 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突出实践教学,加强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努力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 质的应用型人才。 学校先后与西门子公司、摩 托罗拉公司等一批国内外著名企业签署了校企合作协议,积极开展 产学研合作办学。学校已成为全国自动化系统工程师认证(ASEA)培训中心和ASEA技能测试中心 首批授权单位,知识产权管理专业(独立本科段) 自学考试 主考院校资格,并成立全国CAD培训网络华东中心南京培训点。近年来,学校加大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力度,目前建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73个,基础教学实验室8个,专业实验室52个,部分实验室已达到国内同类高校的先进水平,其中西门子自动化示范实验室、飞思卡尔(MCU/DSP)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影视传播实验室、日本文化室以及商学院实验实训中心等实验室都很有特色。实践教学与实习基地建设为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得到了加强。近三年来,我校学生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特等奖1人、一等奖3人、二等奖9人;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获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江苏赛区集体二等奖两次;获全国英语演讲比赛一等奖、二等奖数十名;在江苏省大学生日语演讲比赛、华东地区日语演讲比赛、江苏省普通高校非理科专业高等数学竞赛、江苏省工科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竞赛、江苏省第一届大学生艺术展演艺术设计比赛、江苏省电脑网络大赛等竞赛中也都捷报频传;2004、2005年我校获得江苏省本专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一等奖、二等奖、团体奖多项,获奖总数位居同类院校前列。近三年来学生就业率分别为94.0%、94.5%、96.3%,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和一致好评。

学校相关

合作交流

学校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突出实践教学,加强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努力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学校先后与西门子公司、摩托罗拉公司等一批国内外著名企业签署了校企合作协议,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办学。学校已成为全国自动化系统工程师认证(ASEA)培训中心和ASEA技能测试中心首批授权单位,知识产权管理专业(独立本科段)自学考试主考院校资格,并成立全国CAD培训网络华东中心南京培训点。

学校积极开展与国外大学的交流和合作,曾先后与江苏省教育国际交流服务中心签订了“江苏国际预科专修学院(研究生预科项目基地)”的合作协议;与美国恰达河齐技术学院、新西兰怀卡托理工学院、加拿大布鲁克大学、荷兰塞克新大学、印度班加罗尔大学、英国中央英格兰大学,法国巴黎第十三大学等十几所国外大学建立了学术交流和友好合作关系,并开展了近20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五星级社团

青年志愿者协会

会长:樊艳

青年志愿者协会奉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原则。本着“立足校园走向社会”的口号,通过组织和指导三江学院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

《三江青年》杂志社

社长:周云红

《三江青年》是由共青团三江学院委员会主办,由《三江青年》杂志社全程编写制作、承办的团刊,是三江学院第一份学生刊物。融合团学、时事、学习、生活、文学、休闲、人物访谈等诸多内容为一体的综合性校园权威性杂志。

英语协会

会长:吴雨薇

英语协会汇集了三江学院英语爱好者

科技文化协会

会长:宋庆云

科技文化协会是三江学院学生组成的群众性科学文化团体。

羽毛球协会

会长:张启明

羽毛球协会汇集了三江学院羽毛球爱好者,本协会成立的宗旨: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互相提高、弘扬体育精神。

知名校友

南通海灏电子有限公司卞在新副总经理无锡华美电缆有限公司华健总经理

2012年10月19日下午,学校在行政楼5楼贵宾接待室举行了校友捐助学科建设签约仪式。参加签约仪式的有校长、党委副书记董新华教授,校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张燕副教授,三江学院无锡校友会会长、无锡华美电缆有限公司华健总经理,南通海灏电子有限公司卞在新副总经理,以及校相关部门有关人员。
会议由学科建设办公室张燕主任主持。张主任简要介绍了两位捐助校友的基本情况及他们捐赠款项的主要用途。董新华校长首先对两位年轻校友对母校的关注和支持表示欣赏和感谢,并对他们在校时的学习状况,毕业后的就业、创业以及所在公司的发展情况等进行了详细的了解。董校长指出,大学阶段最重要的教育其实是对学生素质的教育,也就是使学生在走向社会之前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从目前我校各地不少校友的身上,我们都收获到了学校教育耕耘后的喜悦。他还谈到,目前学校在各地的校友会已纷纷建立并起来,校友会作为一个平台和桥梁,在增进校友和学校感情、促进校友信息和资源共享方面正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两位校友在谈话中都提到,毕业后的这几年是他们不断追求事业成功的一个艰苦过程,也是对在校期间所学知识的验证和升华的过程。正是在这几年的摸爬滚打过程中,让他们进一步体会和感受到了母校对自己的精心培育和母校作为心灵家园的亲切和熟悉。他们表示会继续关注学校的发展,与学校的进步息息相连。
据悉,目前我校学科建设共获得校友捐助11万元,其中无锡华美电缆有限公司华健总经理捐助6万元,南通海灏电子有限公司卞在新副总经理捐助5万元,同时在10月20日校庆当日还与扬州市江洲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丁爱军总经理签订了企业文化建设与战略规划的横向科研合同。

创立了南京第一个高校联盟,成为南京最大的一个高校活动组织,毕业于13届高职院营销与策划班,毕业后在无锡自主创业,成立了注册资金50万的广告公司并创立了无锡阿福社区网,立志成为无锡最大的门户。

办学理念

钱钟韩教授在学校创建时曾挥毫写道:“弦歌不绝、学海无涯、泽被三江、志兴中华”,可谓是“三江传人办三江”,为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三江传人肩负着历史的重任。在十四年的办学历程中,三江学院弘扬三江师范学堂“俭朴、勤奋、诚笃”的优良传统,坚持“以生为本、德育优先、规范管理、以质取胜”的办学理念,艰苦创业,百折不挠,三易校址,历经凤凰西街的创立、北崮山的创业以及铁心桥的快速发展三个阶段,现已成为一所环境优美、教学设施完善、全国有影响的民办普通本科高等学校。

学校规模

校舍建筑总面积近40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面积25.4万平方米,运动场地面积近4.2万平方米,学生宿舍面积近11.7万平方米,现代化的图书馆藏书106万册(其中电子图书2707GB。

学校现有铁心桥主校区、东校区、南校区和吉山校区(在建)四个校区。铁心桥主校区坐落于南京城南雨花台区牛首山麓新秦淮河畔,位于二水三山之间,“南望牛首,东望方山,北望紫金”“大江雄浑,秦淮澄清”(均选自原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创作的《忆江南》一诗),欧式校舍,典雅壮丽,与青山绿水融为一体。

收费标准

九、学费标准及奖助金措施

学费:13000元/年 (艺术类 14000元/年,国际课程实验班18000元/年、中外合作办学19000元/年) 住宿费: 1100-1600元/年。

学校设有新生奖学金、学年奖学金、优秀贫困生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企业名人奖学金等多种奖学金,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

相关新闻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 5682 次

  • 更新时间: 2015-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