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理工大学

学校概况

昆明理工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创建于1954年,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行业特色、区域特色鲜明,经济、管理、哲、法、文、艺术、医、农、教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是云南省规模最大、办学层次和类别齐全的中西部重点大学。主体为本省一本,在全国大部分省份可招一本的高校,属中国著名大学之一。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称中西部小211工程)。卓越计划入选高校。“2011计划”入选高校。

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称小211工程)。2012-2013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是东盟大学联盟(AUN:ASEAN UniversityNetwork)26所高校之一。是GMS六国大湄公河次区域学术与研究联合体(GMSARN)中8所发起院校中唯一的中国大学。西部高校研究生招生交流协会的西部十八所著名大学之一。是十年期“中日据点大学城市环境合作项目”13所中国大学之一。是中西部区域内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最高的研究型大学,是中国两岸四地各区域创建综合研究类重要影响力“中国高水平大学”的生力军。是入围首批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昆明理工大学)6所高校之一。学校现有呈贡、莲华、新迎三个校区,占地面积4300余亩;主校区为呈贡校区,位于昆明市呈贡大学城,占地面积3200亩。

学校现有25个学院、1个教学部、4个研究院和1个直属三甲医院,设有研究生院;有93个本科专业,在全国设有近40个函授站,有72个夜、函大本专科专业;全日制在校本科学生27803人,博士、硕士研究生9302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在学校设立“后备军官选拔培训办公室”,现有近300名国防生在读。学校设立城市学院,专门培养高等职业教育普通本科生。

学校有教职工3824人,其中,专任教师2254人,教授、副教授职称107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1人,兼职两院院士23人,博士生导师18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7人,中央组织部“千人计划”创新人才短期项目1人,余正涛1人入选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首批“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计划。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73人,享受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人员 16人,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人才27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54人、后备人才45人,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16人,云南省“百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和“高端科技人才引进计划”各12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7人,省级教学名师17人,云南省高等学校名师工作室12个。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学者1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学者4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3名,全国十佳优秀科技工作者提名奖1名;院士工作站4个;两院院士候选15人次(杨斌(1次)、秦德先(2次)、张鹏翔(2次)、王飚(2次)、孙家聪(在确定的最后关头就去世,李四光的优秀学生)、屈维德(中国著名机械振动专家,我国第一颗东方红一号卫星振动设计测试,确定的关键时刻去世)、李梦庚、李启衡、刘纯鹏、刘北辰、刘邦瑞、常鹏北等)。

昆明理工大学校园风光近60年的建设发展,依托红土高原丰富、独特的资源,形成了以地质、采矿、矿物加工、有色冶金等为主体的、具有特色和优势的“大有色”学科体系。现拥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级重点一级学科23个、省级重点二级学科52个、省院省校合作共建重点学科9个、博士后流动站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8个、二级学科博士点4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74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27个和工商管理硕士(MBA)、艺术硕士(MFA)、建筑学硕士、农业推广(农业信息化领域)硕士、工程管理硕士5个专业学位授权点。

学校已建成国家精品课程8门、省级精品课程32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国家双语示范课程2门、省级双语示范课程5门、国家教学团队3个、省级教学团队9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2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2个、国家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1个、首批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8个、省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1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7个;省级小语种人才培养示范点1个、国家精品教材1部、省级精品教材4部、省级优秀教材11部、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3部、省级“十二五“规划教材17部;有5个专业通过国家专业评估、3个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其中,冶金工程专业在教育部组织的2012年度全国高校学科评估中排名第4位;是教育部质量工程“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入选学校,共有112个项目获国家资助、10个项目获云南省资助;获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44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2项,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项目3项,省级高等学校本科实践教学能力提升工程项目2项;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规划”学校,2012-2013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图书馆藏书275万册、中外文电子图书220万种,中外文纸质期刊累计5500种,网络数据库130个,是“全国研究级文献收藏单位”和“西南地区有色金属专业文献信息中心”,国家教育部设立部级科技查新工作站(理工类编号L32)。

昆明理工大学校园风光学校拥有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技术转移示范中心、国家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等国家级平台;国家认可实验室;教育部省部共建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环保部工程中心、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重点实验室、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工程实验室、省工程研究中心、省部级检验站、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省级产学研联合开发中心、云南省能源效率中心、云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云南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云南省社科研究基地等省部级平台40个,教育部创新团队、云南省创新团队、云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培育团队13个,甲级资质的设计研究院1所。

近几年来,学校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不断提高,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34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4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1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260项,出版论著910部,专利授权2247项;2011年科研经费规模达5.62亿元。2012年科研经费规模达6.77亿元。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篇,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3篇;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4名,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提名奖1名;2012年,有色真空金属冶金创新团队入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之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2012年12月,“复杂有色金属资源综合利用协同创新中心”和“西部典型行业污染控制协同创新中心”被正式认定为2012年度云南省“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成为全省首批认定的八个协同创新中心之二。

学校注重对外合作与交流,与美国、德国、法国、英国等30多个国家的6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友好合作交流关系;在面向周边国家的工程及管理人才长期培养、国际技术转让,面向发达国家的高水平合作研究方面,逐渐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和影响力。经国家汉办批准在瑞典设立布莱金厄理工学院“孔子学院”和老挝苏发努冯大学孔子学院;在老挝、泰国、越南设立了国外多处办学点;在亚欧合作、中国与东盟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等重要国际区域合作机制中,作为中国高校代表发挥了积极作用。

今天的昆明理工大学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昆工人将秉承“明德任责、致知力行”的校训,昆工人的共同梦想(昆工梦)就是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内涵式发展,进一步增强核心竞争力,努力把昆明理工大学全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

校容校貌

昆明理工大学校园风光昆明理工大学拥有呈贡、莲华、新迎三个校区,总占地面积4300余亩。

呈贡校区

呈贡校区位于昆明市呈贡大学城,占地面积3200亩,为主校区。

莲华校区

莲华校区位于昆明市区内,占地面积680亩,原校本部所在地。昆明理工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真空冶金国家工程实验室及部分学院保留在莲华校区。

新迎校区

新迎校区是城市学院所在地,位于昆明市区内,占地面积420亩。

学校领导

党委书记:周荣

党委副书记、校长:张英杰

党委副书记:孙书行

党委副书记:张劲松

副校长:罗黎辉

副校长:田军

副校长:杨保建

副校长:王华

纪委书记:李莉

副校长:程赫明

副校长:牛治亮

副校长:易健宏

校园文化

昆明理工大学校徽校训:明德任责,致知力行

校风:励精图治,求实奋进

教风:德高业精,教书育人

学风:勤奋,博学,实践,创新

办学理念:以特色创品牌,以质量求生存以改革促发展,以服务获支持

学校传统:艰苦奋斗,求真务实

学校精神:根植红土,情系有色,坚韧不拔,赤诚报国

校训释义:

“明德”:出自《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致知”:出自《大学》:“致知在格物”;

“力行”:出自《朱子语录》:“论先后,当以致知为先;

论轻重,当以力行为重”。“致知力行”出自1922年成立的东陆大学(云南大学前身)校训“自尊、致知、正义、力行”。昆明理工大学2004年50周年校庆时,提炼了校训,昆工作为东陆大学一个重要后继者,结合理工大学特质,亦继承了部分该校训。

学术期刊介绍: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于1959年10月,原名《昆明工学院学报》,1999年10月与原《云南工业大学学报》合并为《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刊期为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刊号为ISSN 1007-855X/CN 53-1123/T,邮发代号为64-79;主要设有“地学与矿业工程”,“有色金属冶金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机械、电子信息与自动控制”,“能源与动力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化学与化学工程”,“数学与力学”8个栏目。本刊现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科学引文数据库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以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美国《化学文摘》和《剑桥科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波兰《哥白尼索引》、《中国数学文摘》、《中国物理学文摘》、《中国无机化学文摘》、《电子科技文摘》以及同方、万方、维普、龙源、华艺等数据库收录期刊;2003年获“《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2004年获教育部“优秀编辑出版质量奖”,2006年获云南省“优秀期刊提名奖”,2007年获云南省“高校优秀学报编辑部”称号,2009年获云南省“优秀期刊奖”。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创刊于2001年1月,刊期为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刊号为ISSN 1671-1254/CN 53-1160/C;主要设有“生命·工程伦理”、“东南亚·南亚研究”、“哲学·法学”、“管理·经济”、“艺术·传媒”、“教育·文化”6个栏目。本刊坚持按照“繁荣学术,突出质量,彰显特色,注重效益”的办刊理念和“一个核心(学术性),两个重点(办刊质量和办刊特色),三个关系(学报与学校的关系、学报与教学科研的关系以及学报与学科建设的关系),四条途径(办刊风格特色化、编辑队伍专业化、传播途径网络化、管理工作机制化)”的办刊思路,不断致力于刊物的改革、建设与发展,现为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遴选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收录期刊、科学引文数据库(SCD)收录期刊以及同方、万方、维普、华艺等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2003年获中国学术期刊首届“《CAJ-CD》执行优秀期刊奖”,2006年获云南省“优秀期刊提名奖”,2009年获云南省期刊评选“改革创新奖”、“生命·工程伦理”栏目获“优秀栏目奖”。

学校排名

中国校友会网2013中国大学排名(理工类):

名次全国名次学校名称地区类型总分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综合声誉
125大连理工大学辽宁理工67.7720.0315.2825.43
227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理工67.6119.1414.8126.53
334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理工65.7713.0912.6420.14
435华东理工大学上海理工65.7615.928.9822.1
540武汉理工大学湖北理工64.6612.798.1116.04
651南京理工大学江苏理工63.899.496.5517
788太原理工大学山西理工62.084.974.526.62
8101昆明理工大学云南理工61.876.224.490.4
9135上海理工大学上海理工61.152.413.930.86
10146西安理工大学陕西理工61.053.013.040.17
11156长沙理工大学湖南理工60.933.671.580.32
12157成都理工大学四川理工60.922.471.812.75
13163兰州理工大学甘肃理工60.883.551.470.16
14166浙江理工大学浙江理工60.863.7410.68
15169长春理工大学吉林理工60.842.592.120.37
16171河南理工大学河南理工60.822.482.160.25
17173哈尔滨理工大学黑龙江理工60.82.362.240.17
18207桂林理工大学广西理工60.572.70.640.01

相关新闻

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与云南师范大学相继研究部署进一步推进校风教风学风建设

2013年10月以来,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师范大学相继召开会议,专题传达学习省委书记秦光荣,省委常委、省委高校工委书记李培对学生家长《致云南民族大学党委的一封信》的重要批示精神,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全面分析和研究部署推进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工作。

昆明理工大学着眼于推动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注重建章立制,构建长效机制。坚持以党建引领全局发展,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着力抓好质量提升、特色学科、人才强校“三大战略”﹔开放办学工程、科技创新工程、信息化建设工程、投融资工程“四项工程”﹔本科教学质量提升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研究生百门核心课程建设计划等“九个计划”。

知名人物

院士风采

院士

戴永年戴永年(1929.2.9-)云南通海人。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有色金属真空冶金专家,现任昆明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有色金属冶金”国家级重点学科和云南省“真空冶金”重点学科带头人。

王希季,白族,教授,云南大理上末人,中国著名的航天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著名空间返回技术专家,是中国空间技术的开创者之一。是中国火箭探空技术学科和航天器进入与返回技术学科的创始人之一,1999年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1937年—1938年肄业于昆华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原昆明理工大学之云南工学院前身之一部)。

张国成,云南昆明人。著名的稀土冶金专家,中国稀土冶炼分离研究的学科带头人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1956年,昆明工学院冶金专业毕业。

殷之文,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著名材料科学家。1942年毕业于原昆明工学院采矿系、冶金系之前身,我国功能陶瓷的首创者,在国际功能材料科学界有广泛的联系和声誉。先后被选为国际铁电体顾问委员会委员,国际陶瓷科学院院士。

徐祖耀,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毕业昆明工学院采矿冶金系。

彭金辉,彝族,1992年毕业于昆明理工大学冶金系,获博士学位。2013年当选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

候选人

屈维德,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著名机械振动专家,我国第一颗东方红一号卫星振动计算与测试,中科院与中国工程院候选人,1999年确定的关键时刻去世

孙家聪(在1997年确定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最后关头去世,李四光的优秀学生)

秦德先(2次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

张鹏翔(2次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

王飚(2次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

杨斌(1次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

院士工作站

工作站名称建站单位合作单位
干勇,院士工作站昆明理工大学钢铁研究总院
付贤智,院士工作站昆明理工大学福州大学
郝吉明,院士工作站昆明理工大学清华大学
柳百成,院士工作站昆明理工大学清华大学
维克多,费多罗维奇,契霍特金院士工作站昆明理工大学俄罗斯南俄国立技术大学,俄罗斯自然科学院
王陇德,院士工作站昆明理工大学,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中国预防医学会
黎介寿,院士工作站昆明理工大学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李兆申,专家工作站昆明理工大学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上海长海医院

知名校友

杨保建政界

杨保建,78级有色金属,云南省人大副主任,民革中央常委,全国政协常委。

刘北辰,56级机械,九三学社中央常委,全国政协常委,人大常委,云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刘邦瑞,43级采矿冶金系。九三学社中央常委,云南省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等职务。

罗黎辉,云南省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常委,全国政协委员

郑心穗,73级金属学及热处理专业。民革中央常委。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政协副主席。

苏正国,59级机械系.任第九届全国工商联常委,全国政协委员,云南省政协副主席、省工商联会长。

龙潜,周恩来的秘书,昆明工学院副院长,中国历史博物馆馆长、党委书记

李汉柏,77级水电建筑专业。云南省副省长。

王德学,81级采矿系硕士学位,担任国家安监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李江,78级炼钢。担任云南省组织部部长,副省长等。

张田欣,97级管理工程研究生。任文山州委书记,昆明市市委书记等。

李新华,72级化工系。任云南省副省长。

竺良甫,建国初期机械专家。民盟副主委。第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车荣福,81级采选系采矿,广西党委常委、南宁市市委书记,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等。

丁绍祥,1993年管理硕士,云南省党组成员、副省长。

刘圣华,86级矿机专业,黄石市副市长。

贺毅,外语系,云南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杨军,临沧市副市长,市委宣传部部长。

杨福生,78级采选系采矿专业,1997级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红河州委副书记、州人民政府州长。

潘祖和,金属压加,云南财大党委副书记。

王俊强, 81级自动化控制系。云南省政府副秘书长。

帅江, 87级环境工程系,贵阳市两管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

杨光成,78级化工系。十五十六大代表,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交通厅党组书记、厅长。

何天淳,81级机械,1985年硕士,云南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云大校长。

肖正学,采矿系,西南科大党委副书记、校长,中国工程爆破协会常务理事。

夜礼斌,管理研究生。云南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昭通市委书记。

朱洪,1982年化学系,文山出入检局副局长。

陈亚东,84级选矿工程专业。贵州省都匀市党组书记。

王树芬,79级有色金属冶炼专业学习。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

罗建川企业界

罗建川,81级采矿专业。中国铝业执行董事/总裁。

刘凤山,87年选矿专业。华新集团董事长、总经理。

肖同友,69级炼钢,全国人大代表、南钢董事长、党委书记。

敖宏,82级冶金系。中国铝业副总经理。全国青联常委、中央企业青联副主席.

王永选,80级采矿和环境工程两个专业。中矿金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段华生,65级机械,云南云内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党委书记

俞瑞方,83级机械,红云红河集团副总裁。

叶世兴,85级机械。玉溪烟草局(公司)党委书记、局长、经理,云南红塔集团党委副书记。

李穗明,83级机械,红塔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裁。

张嘉滨,83级机械。云南烟草科学研究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郭忠诚,昆明理工大学恒达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中国表面工程协会电镀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曾获教育部第五届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田永,82级有色冶炼。云南冶金总公司副总经理、云南铝业公司总经理、云南省工业经济联副会长。

王长勇,97级研究生班。昆钢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董事长。

余自甦,82级铸造专业。攀钢(集团)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

张嘉滨,85级机械系。昭通市烟草公司经理,昭通市烟草专卖局局长,昭通卷烟党委书记、厂长。

李勇,78级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专业。中国有色第十四冶金建设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

王继光,88级机械制造工艺设备专业,2001级“矿物加工”工程硕士。攀钢(集团)矿业公司经理。

寇伟,83级电力系电厂热能动力,云南华能澜沧江水电有限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

吴云红,87级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专业。水电十四局副局长。

高盈孟, 82级水工建筑专业华能澜沧江水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他盛华, 78级化工机械专业,2000年工商管理研究生。云南石化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

董华,82级化工机械。云天化董事长总经理;国家氮肥工业协会副理事长、云南企业联合会副会长。

付军,85级采矿,1985年至1988年采矿硕士。云铜副总,云轻纺总经理,云南医药集团党委书记。

邹韶禄,云锡公司党委副书记、常务副经理,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公司经理、党委书记等职务。云南铜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

路东尚,82采矿工程系,研究生学历。山东招金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中国黄金协会副会长。

董英,82选矿专业。云南冶金集团总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郝蜀东,71采矿专业。昆钢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兼任昆明钢铁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

科技界

李梦庚,是我国著名的锡冶金专家,现代锡冶金火法精炼技术奠基人,连续螺旋结晶机的发明者,被美国冶金专家誉为“20世纪锡冶金最重要的发明之一”。曾获全国科技大会、冶金部科技大会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多项奖励。

刘纯鹏,国家科委冶金学科组成员,中国金属学会有色冶金物理化学学术委员、及重有色冶金学术委员,云南省科委专家顾问组副组长,云南省第四、五、六届政协委员等职。美国著名团体TMS(会员)。

魏一鸣昆明工学院毕业,获昆明工学院硕士。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北京理工管理与经济学院院长、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

毕谦,57级机械系;于1981年作为访问学者,赴美国进修一年半。曾先后担任昆明工学院基础部建力系系主任;兼任云南省力学学会理事长,省地震学会常务理事等职务。

常鹏北,创建了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电渣冶金研究室,解决了电渣冶金、等离子冶金等方面的重大问题。在高温超导、纳米级材料、超细锑白、炼锡新方法等方面的研究中也取得较大成绩。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平台 名称

依托单位

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复杂有色金属资源清洁利用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国土资源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真空冶金国家工程实验室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

微波能工程应用及装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非常规冶金与节能减排中央与地方共建特色实验室

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
国家大学科技园昆明理工大学
国家,生产力促进中心昆明理工大学
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昆明理工大学
有色及稀贵先进材料科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共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非常规冶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共建)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

中西部优势矿产资源高效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共建)

西部重点成矿区带矿产地质及地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国土资源工程学院国土资源工程学院
冶金节能减排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共建)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
云南省,计算机应用,重点实验室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云南省,新材料科学,与工程制备与加工重点实验室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云南省有色金属真空冶金重点实验室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
云南省特种冶金重点实验室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
云南省,微波能应用,及装备技术工程实验室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
云南省工程研究中心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
云南省,工业废气,净化及资源化利用工程研究中心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云南省矿产资源预测评价工程实验室国土资源工程学院
云南省内燃机重点实验室交通工程,学院
云南省先进成型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云南省冶金节能减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
云南省,智能电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电力工程,学院
云南省抗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云南省工程抗震研究所,建筑工程学院
云南省,特种设备安全,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机电工程学院,质量发展研究院
云南省汽车,连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交通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云南省精密机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机电工程学院,沈机,集团
云南省铜矿物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土资源工程学院
云南省,智能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交通工程学院
云南省自动化,物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交通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及自动化学院
云南省纸质包装,印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化学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云南省食品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化学工程学院,质量发展研究院
云南省,钛冶金,及化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
云南省钛材应用产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云南省,硅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云南省生物柴油制备与检测技术研发中心云南省,煤焦油,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国土资源工程学院
云南工业,资源循环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亚太环保,有限公司
云南省工业废气净化及资源化利用工程研究中心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云南省工业废气净化及碳一化工研发中心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云南省能源计量测试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机电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及自动化学院
云南省矿物管道输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信息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国土资源工程学院
云南省柴油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交通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云南省载货汽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交通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云南省肿瘤,转化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昆华医学院,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中国有色,地质调查,中心西南地质调查研究所国土资源工程学院
中国地质学会云南省科协“科普教育基地”中国铝业公司联合工程实验室国土资源工程学院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微波冶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能源高效利用重点实验室

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
云南镁技术研究院,云南省食品安全研究院冶能学院,国资学院化工院,质量院
云铜冶金研究院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
云南省地方立法研究院法学院
云南省肿瘤转化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昆华医学院,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云南省,出生缺陷,与,遗传病,研究重点实验室昆华医学院,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云南省,分子诊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昆华医学院,生命科院,云南第一人民医院
云南省,分子医学,研究中心昆华医学院,生命科院
云南计算与技术研究院理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丘成桐,工程数学中心(CEM),昆明理工大学工程数学中心理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昆工—北大,微处理器,工程研究中心信息工程及自动化学院
昆明理工大学—明导—北京大学EDA(,电子设计自动化,)联合实验室信息工程及自动化学院
昆工—清华大学生物工程研究中心生命科学学院
昆明理工大学——清华大学,生物资源,开发工程研究所生命科学学院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昆明理工大学天文信息技术联合实验室

昆明理工-沈机集团昆机精密数控机床实验室

昆明理工-深圳中金岭南有色金属股份公司粉体材料工程联合实验室

云南省能源效率中心

信息工程及自动化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

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

云南省生产力促进中心昆明理工大学
云南消防,司法鉴定,中心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
云南省汽车及发动机产品司法鉴定中心交通工程学院
云南省现代化管理与,新型工业化,研究基地管理与经济学院
云南省高校,智能交通系统,工程研究中心交通工程学院
云南省高校复杂铁资源清洁冶金重点实验室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
云南省高校医学分子诊断工程研究中心昆华医学院,云南第一人民医院
云南省高校硅冶金与硅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
云南省高校结构健康诊断重点实验室理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云南省高校先进材料的力学行为与微结构设计重点实验室建筑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云南省高校,环境土壤科学,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云南省高校先进成形,制造工程,研究中心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云南省高校非常规冶金重点实验室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
云南省高校工业节能与能源新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
云南省高校环境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云南省高校制浆造纸工程研究中心化学工程学院
成矿动力学与,隐伏矿预测,昆明理工大学重点实验室国土资源工程学院
电力工程系统保护与控制昆明理工大学重点实验室电力工程学院

工业废气净化与资源化昆明理工大学重点实验室

磷煤化工固体废物资源化综合利用昆明理工大学重点实验室

环境土壤科学昆明理工大学重点实验室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流固耦合昆明理工大学重点实验室建筑工程学院

内燃机先进技术昆明理工大学重点实验室

昆明理工大学云内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发动机产品研究与开发试验中心

昆明理工大学云内内燃机产品开发研究院云南省认证企业技术中心

昆明理工大学德国FEV公司国际科技合作基地FEV发动机高原实验室

交通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云南省,矿山机械,产学研中心机电工程学院,国土资源工程学院
云南省,动力机械,产学研中心交通工程学院
云南省矿业开发产学研联合研究开发中心国土资源工程学院
金属先进凝固成形昆明理工大学重点实验室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特种粉体,材料与技术昆明理工大学重点实验室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离子液体,冶金昆明理工大学重点实验室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
微波冶金昆明理工大学重点实验室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
智能信息处理,昆明理工大学重点实验室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冶金节能减排与新能源昆明理工大学重点实验室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
国家环境保护工业资源循环利用工程技术(昆明)中心亚太环保有限公司,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国家,先进钢铁材料,研究中心昆明理工大学分中心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国家矿物管道输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国土资源工程学院
海外有色金属,资源开发利用,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昆明理工大学等
电子散热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昆明理工大学等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研发基地及产学研联盟昆明理工大学等
贵金属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昆明理工大学等
复杂有色金属资源综合利用协同创新中心昆明理工大学等

工业生态修复及废弃物资源化协同创新中心

西部典型行业污染控制协同创新中心

汽车连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协同创新中心

活塞和缸套产品协同创新中心

中俄超硬材料先进制备技术联合实验室

昆明理工大学-韩国庆尚大学航空机械部件及材料成型海外研究室

昆明理工大学-东京大学硅材料国际合作研究室

昆明理工大学等

昆明理工大学等

昆明理工、中国兵器装备公司云南西仪

昆明理工、中国兵器工业集团 成都银河动力

昆工、俄罗斯自然科学院 南方国立技术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庆尚大学

昆工、东京大学可持续材料国际研究中心

科研成果

截止到2014年4月,学校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289项,出版论著989部,专利授权3300项,三大检索论文500余篇,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和国内外著名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00篇左右。

2009~2014年,学校承担了各类科研课题672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1项、“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执行突出贡献奖1项、云南省第三届“兴滇人才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11项、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创新成果奖1项、中国技术市场金桥奖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项,国家社科基金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70项,国际合作项目6项,地方政府及企事业单位委托等科研项目64项,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10项。

办学条件

办学实力

昆明理工大学校园风光昆明理工大学办学历史悠久,上世纪50年代初1954年底前建立的著名“中国九大工学院(即北京工业学院、大连工学院、华中工学院、华南工学院、南京工学院、东北工学院、成都工学院、昆明工学院和山东工学院)”之一,建国初毛主席亲题名建设的五所工学院(即北京工业学院、大连、华中、华南和昆明工学院)之一。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全国院系调整,1954年9月,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成立昆明工学院,先后隶属中央高等教育部、冶金工业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和云南省。昆工曾与原隶属于冶金部的东北工学院(现东北大学)、中南矿冶学院(现中南大学)3校,被誉为矿冶方面全国三强,并称“矿冶三强”。东北大、中南大均从当年的“学院”荣升为“211工程”院校和“985工程”院校。而一向以冶金、材料、矿业、机械振动等领域著称的昆明理工大学由于国家政策一直未能迈入“211”行列。

昆工名气和实力超部分211工程大学,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全国大学百强之列,已具备了进入国家“211工程”大学的条件和实力。冶金工程是昆工的优势特色学科,有色金属冶金是国家重点学科,在真空、微波、等离子、电渣、生物和粉末等新型非常规绿色冶金的领导者;机械是昆工建校初期的三个重要学科之一,已经成为发展最好、最具特色的重点学科,在机械振动学领域有深厚的学术积淀,承担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振动问题的计算与测试,编著了第一部《机械振动手册》等著作;材料是是云南省新材料人才培养基地和材料领域科技创新基地。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有着极强的地域区位优势。冶金、地质资源、矿业和材料均是所在领域重要的中国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矿业、环境、管理、经济和力学学科具有全国先进水平;水利水电、建筑、土木、电力、化工、农工、矿产普查与勘探、信息光学、激光、微光成像、光电子、珠宝具有先进水平;旅游地质学领域在世界自然遗产研究具有领先水平;交通内燃机有特色;生命科学领域具有较强劲的新生力;新建设整合的医学学科领域,具有云南省优势水平;质量发展研究是全国少有的研究学科;科技哲学、知识产权、生命和工程伦理、刑法、环境法学、东盟、传媒艺术学、工业设计等社会学科均取得不俗成绩。据不完全统计,云南省80%以上工业企业的技术及管理骨干均由昆工培养;国家大型矿业企业、烟草、电力、生物、化工等企业的技术管理骨干中,占有很大比重。在研究生招生中俗称“调剂小清华”,“小清华”等美誉。昆明理工大学进入以国家急需、世界一流为目标的“2011计划”(211和985的发展和延续)和中西部高教振兴计划项目。2012年12月由昆明理工大学牵头成立的“复杂有色金属资源综合利用协同创新中心”获批成为2011协同创新中心。

相关设施

博物馆

昆明理工大学博物馆内部昆明理工大学矿物数字博物馆,也称昆明理工大学地学博物馆,前身是建立于五十年代初期的昆明工学院地质陈列室,是我国拥有全球岩矿标本和古生物化石标本最齐全的博物馆之一。每年接待国内外专家学者,昆明及各地中小学生到馆内参观,是学校的窗口和进行学生素质教育和科普宣传的重要基地,同时也为科研服务。在藏品的继承关系上,则可追溯到早期的云南大学(东陆大学)和西南联合大学;是我国高校中建立较早且拥有全球岩矿标本和古生物化石标本较齐全的博物馆之一。被中国地质学会授予"地学科普基地"、云南省人民政府授予"云南省科学普及教育基地"。岩矿和古生物化石标本为目前国内一套最完整的、在中国地学教育史和中国标本实物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标本,因此具有很高的珍贵性、科学性和历史价值。在国家教育部科学技术司网上公共资源建设大学数字博物馆建设工程支持下,立项建设昆明理工大学矿物数字博物馆。1000件"世界岩矿标本"数字化建设。后续本矿物数字博物馆将建设成一个完整的矿物网站,囊括迄今为止发现的四千多种矿物,体现我国矿物学研究水平。

图书馆

昆明理工大学图书馆图书馆现有馆舍面积近5.5万平方米,全馆馆藏纸质文献总量270余万册(含院系资料室),中外文报刊5500多种,学科范围涵盖社会科学、人文艺术、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各个方面,载体类型包括纸质文献、电子文献和其他载体文献,为全国研究级文献收藏单位之一,被国家有关部门确定为“西南地区有色金属专业文献信息中心”。2004年被教育厅评为先进图书馆。莲华校区图书馆馆藏文献达150余万册,现期报刊2000多种,各种资料4000多份,涉及语种有中、英、法、德、俄、日等,文献类型包含了图书、期刊、科技报告、学术会议录、技术标准、产品样本等。以国土资源、矿业、冶金、材料、经济管理等专业为重点,特别是有色金属及其相关学科文献在广度和深度上达到较高的收藏水平,被确定为”西南地区有色金属专业文献情报中心”。

科技园

根据科技部、教育部关于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的总体部署,经各高校申请,科技部、教育部初审,2009年11月19日,科技部、教育部在北京组织有关专家对通过初审的7家大学科技园进行了评审,昆明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顺利通过评审。 国家大学科技园是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是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的综合性平台,一流国家大学科技园是一流大学的重要标志。

昆明理工大学长期以来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学科优势,综合办学实力得到快速提升。昆明理工大学已成为云南规模最大、办学层次和类别齐全的综合性大学。

院系设置

根据2014年8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设有24个二级学院,教学部1个,本科专业96门。

二级学院24个:国土资源工程学院,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电力工程学院,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工程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交通工程学院,现代农业工程学院,法学院,社会科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理学院,管理与经济学院,国际学院,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城市学院,医学院,成人教育学院,津桥学院。

教学部1个:体育课部。

27个二级学院

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昆明理工大学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昆明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昆明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昆明理工大学电力工程学院昆明理工大学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昆明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昆明理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昆明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昆明理工大学交通工程学院昆明理工大学现代农业工程学院
昆明理工大学法学院昆明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昆明理工大学理学院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昆明理工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昆明理工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昆明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昆明理工大学城市学院(会计学院)
昆明理工大学成人教育学院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昆明理工大学楚雄应用技术学院
昆明理工大学医学院昆明理工大学航空学院(筹)昆明理工大学东盟国际学院(筹)
1个研究生院和1个教学部
昆明理工大学研究生院昆明理工大学体育课部
4个研究院
昆明理工大学质量发展研究院云南省质量发展研究院昆明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发展研究院
云南省知识产权发展研究院云南省地方立法研究院云南省食品安全研究院
3个附属医院
昆明理工大学附属医院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昆华医院)昆明理工大学附属红河第三人民医院昆明理工大学附属,西双版纳,人民医院
几大实验中心
昆明理工大学,人文素质,社会科学教育,中心昆明理工大学语言实验中心昆明理工大学,教育技术,与网络中心
昆明理工大学物理实验中心昆明理工大学,化学实验,中心昆明理工大学机械设计实验中心
昆明理工大学工程数学中心昆明理工大学,工程力学实验,中心昆明理工大学,电工电子实验,中心
昆明理工大学工程实训中心昆明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实验中心昆明理工大学计算机实验中心
昆明理工大学分析测试研究中心昆明理工大学地矿实验中心昆明理工大学冶金实验中心
昆明理工大学化工实验中心昆明理工大学,环境工程实验,中心昆明理工大学土木实验中心

学科建设

根据2014年8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级重点一级学科24个,博士后流动站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8个,省级重点二级学科5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4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9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74个。

国家重点学科1个:有色金属冶金。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门:环境工程。

省级重点一级学科24个:矿业工程,地质工程,测绘工程,安全工程,冶金工程,材料工程,机械工程,工业工程,工业设计工程,环境工程,工业工程,项目管理,物流工程,水利工程,动力工程,电气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技术,仪器仪表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生物工程,化学工程,交通运输工程。

博士后流动站8个:冶金工程博士后流动站,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力学博士后流动站介绍,机械工程博士后流动站,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矿业工程博士后流动站。

一级学科博士点8个:材料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力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

一级学科硕士点39个:金融,城市规划,应用统计,农业推广,税务,兽医,国际商务,风景园林,保险,林业,资产评估,临床医学,审计,口腔医学,法律,公共卫生,社会工作,护理,警务 ,药学,教育,中药学,体育,军事,汉语国际教育,工商管理,应用心理,公共管理,翻译,会计,新闻与传播,旅游管理,出版 ,图书情报,文物与博物馆,工程管理,建筑学,艺术,工程。

序号

学科名称

排名

1冶金工程4
2矿业工程7
3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12
4城乡规划学19
5安全科学与工程19
6建筑学24
7环境科学与工程26
8艺术学理论31
9设计学33
10风景园林学36
11哲学40
12材料科学与工程41
13化学工程与技术42
14土木工程46
15食品科学与工程47
16工商管理50
17数学56
18物理学59

教学建设

根据2014年8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国家精品课程8门,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31门,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7门,国家级特色专业7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本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国家教学团队3个,省级教学团队9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精品教材4门。

国家级精品课程8门:材料工程基础,碎矿与磨矿,有色重金属冶金学,电力工程信号处理应用,组织行为学,理论力学,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机械制造工程训练。

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项目规划。

省级精品课程31门:轻稀贵金属冶金学,管理学,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基础,生物检测技术,材料工程基础,碎矿与磨矿,建筑设计,植物纤维化学,高层建筑设计,冶金设备基础,化工原理,电力工程信号处理应用,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钢结构基本原理,有机化学(工科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自动控制原理,组织行为学,程序设计与计算机语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工程制图及计算机绘图,市场营销学,现代化学基础,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机械制造工程训练,材料科学基础,金工实习及机械制造基础系列课程,地质学基础,有色重金属冶金学,大学物理,高等数学

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7门:材料科学基础,分子生物学,环境毒理学,微观经济学,道路交通系统建模与仿真,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人文地理学。

国家级特色专业7门:冶金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水利水电工程,建筑学,环境工程,矿物加工工程。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环境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工程实训中心、电气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机械设计实验教学中心,电气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物理实验中心,昆明理工大学计算中心等。

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教学团队,有色金属冶金学课程教学团队,废物资源化及综合利用教学团队。

省级教学团队9个: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教学团队,有色金属冶金学课程教学团队,工商管理教学团队,基础力学教学团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工程训练”教学团队,电力工程信号处理应用教学团队,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教学团队,管理学经济学公共必修课程教学团队。

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基于材料专业ACD特性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冶金工程培养精英兼顾一般双层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省级精品教材4门:管理学概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简明教程(英文版),土木工程材料。

教学质量

教学工作及人才培养

获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112项;新增“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3篇;从2009级本科生起实行完全学分制;本科生年终就业率均保持在90%以上,研究生年终就业率超过95%。自2012年起,学校所有专业在云南省内均为一批录取,生源质量大幅提高。

科技创新

昆明理工大学校园风光“十一五”以来,学校科研规模由2005年的1.5亿元增至2010年的4.56亿元,增长了200%;学校获国家“973”、“863”、科技支撑及其它重点、重大科技项目 22 项,获国家级科技项目199 项、省部级科技项目438 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32项,比“十五”期间增长了59%;获授权专利584项,比“十五”增长了484项;出版专著318部,发表论文6763篇,被SCI收录211篇、EI收录356篇、ISTP收录270篇,分别比“十五”增长了102%、194%、176%。建成省部(教育部)共建重点实验室2个,共建省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在建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省部级工程技术中心1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省部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个,新增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个。申报获准建设国家大学科技园和国家技术转移示范中心。

学校自筹资金进行两轮重点学科建设,第一轮投入5786万元,第二轮从2008年起五年内投入5亿元。博士后流动站由4个增至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由2个增至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由27个增至41个,硕士点由44个增至127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由18个增至27个;新增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4个;国家级重点(含培育)学科由1个增至2个,新增省级重点学科8个。大力实施创新团队建设计划,投入经费2515万元立项建设3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27个校级创新团队和11个校级重点实验室;投入1310万元建设12个学术团队。

人才强校战略

6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人入选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4人享受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17人被授予“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称号,36人入选“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12人被授予“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称号,8人分别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云南省优秀教师”称号和“云南省教育功勋奖”。

附:国家级质量工程项目、教学成果奖及相关项目汇总(2001-2012)

类别级别教师,专业,课程,中心,教材所属学院入选年度
教学名师国家级宁平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07
教学团队国家级废物资源化及综合利用教学团队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08
教学团队国家级有色金属冶金学课程教学团队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2009
教学团队国家级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教学团队机电工程学院2010
教学成果国家一级创建及规范,再生资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探索与实践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09
教学成果国家二级面向跨世纪人才培养,致力多层次数学教材的改革和建设理学院2001
教学成果国家二级材料工程专业学生工程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材料与冶金工程学院2005
教学成果国家二级新世纪大机械类人才培养模式大,基础平台,下的多特性模块教学改革与实践机电工程学院2005
精品课程国家级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06
精品课程国家级机械制造工程训练机电工程学院2006
精品课程国家级理论力学建筑工程学院2007
精品课程国家级组织行为学管理与经济学院2008
精品课程国家级有色金属冶金学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2009
精品课程国家级电力工程,信号处理应用电力工程学院2009
精品课程国家级材料工程基础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0
精品课程国家级碎矿与磨矿国土资源工程学院2010
精品视频公开课国家级组织行为学(,段万春,)管理与经济学院2012
精品视频公开课国家级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宁平)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13
双语示范课国家级项目规划管理与经济学院2008
双语示范课国家级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理学院2009
特色专业国家级冶金工程材料与冶金工程学院2007
特色专业国家级建筑学建筑工程学院2007
特色专业国家级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机电工程学院2008
特色专业国家级矿物加工工程国土资源工程学院2009
特色专业国家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管理与经济学院2009
特色专业国家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力工程学院2009
特色专业国家级水利水电工程电力工程学院2010
特色专业国家级环境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10
专业评估国家级建筑学建筑工程学院2005
专业评估国家级土木工程建筑工程学院2007
专业评估国家级英语文学院2007
专业评估国家级城市规划建筑工程学院2008
专业评估国家级给水排水工程建筑工程学院2011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国家级环境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08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国家级矿物加工工程国土资源工程学院2011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国家级采矿工程国土资源工程学院2009
精品教材国家级《设计数学》机电工程学院2007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工程训练中心工程实训中心2006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冶金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材料与冶金工程学院2008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环境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材料与冶金工程学院2009
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国家级昆明理工大学-云南电网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建工集团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昆明理工大-云南省水利水电勘测院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昆明理工大学-云南铜业(集团)有限公司昆明理工大学-云南沃森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昆明理工大学-云南西仪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冶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昆明理工大学-华能澜沧江水电有限公司昆明理工大学-昆明云内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昆明理工大学-昆明钢铁控股有限公司昆明理工大学-攀钢集团有限公司昆明理工大学-北京中软国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各学院2011
国家,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国家级昆明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科技产业集团2011

卓越计划

本科层次学科领域名单

学校名称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昆明理工大学080201冶金工程
昆明理工大学080205Y材料科学与工程
昆明理工大学080305Y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昆明理工大学08060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研究生层次学科领域名单

学 校

学科代码

学科名称

授权类别

昆明理工大学430102机械工程工程硕士
昆明理工大学430105材料工程工程硕士
昆明理工大学430106冶金工程工程硕士
昆明理工大学430108电气工程工程硕士

发展规划

在人才培养方面,各类学生人数达到84500人。其中研究生 17000人(博士研究生2000人、硕士研究生15000人),本科生40000人,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学生25000人;各类留学生总人数达到2500人,成为中国面向东南亚与南亚国家高等教育合作的主要基地和国家示范院校。同时,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保持和提升各类人才的优良声誉。在师资队伍方面,专任教师达到3000人,其中具有教授、副教授职称人员达1650人;聘请校外教师达到800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人数达到1800人以上,在专任教师中的比例达到60%以上。培养国家级教学名师4名、建成国家级教学团队10个、建成国家科技创新团队2-3个、新增院士或学术大师级拔尖人才4-5名。在学科发展方面,建成5~8个优势学科群、20个左右优势学科,使博士后流动站达到1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达到1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达到50个、专业学位类别达到20种,国家重点学科达到6个、优势特色重点学科群达到6个、省级重点学科达到38个,本科专业控制在100个以内。科技创新方面,科技实力处于全国高校先进行列,科研规模达到8.5亿元,年均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励30项,国家级科技条件平台增加到5个、省部级科技条件平台增加到25个,每年转化专利技术40项,科技企业总数达到80个,全资、控股企业总产值达4亿元,力争培育科技企业上市3个。

社会评价

昆明理工大学校园风光学校在全国高校为第一完成单位获2009年度国家三大科技奖励项目统计排序位列第6位,与东南大学复旦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14所高校并列第11位。在全国高校获2009年度国家三大科技奖励项目统计排序中,与北京交通大学河海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湖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19所高校并列第16位(其中学校位列第11位)。

学校在《2010中国大学评价》编制的2010年中国大学综合实力排名中名列第100名。

学校在武书连2011中国大学工学100强排名第68名。

学校在中国校友会网2011中国大学科学贡献力排行榜排名第56名。

学校在2011中国大学国家重大技术发明奖排行榜排名第28名。

学校在武书连2012中国大学工学100强排名第67名。

学校在中国校友会网2012中国大学综合排名第101名。

学校在中国校友会网2012中国大学重大技术发明奖排行榜排名第29名。

学校在中国校友会网2012中国大学重大科技奖励排行榜排名第43名。

学校在中国校友会网中国两岸四地大学三星级大学,入选区域内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最高的研究型大学,是中国两岸四地各区域创建综合研究类“中国高水平大学”的生力军。

学校特色

办学特色

1、熔铸“红土精神”锤炼“有色人才”

昆明理工大学校园风光红土高原坤厚载物,孕育了有色金属王国。发轫红土的昆明理工大学,肩负为云南经济社会建设和全国有色矿冶行业培养人才的双重使命,不畏有色矿冶及西部边疆的艰苦条件,立足云南、融入云南,面向全国、服务行业,弘扬“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优良传统,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熔铸了“根植红土、情系有色、赤诚报国”的“红土精神”,凝练成“明德任责,致知力行”的校训,贯穿于人才培养体系建设,造就了10余万名具有“红土精神”的“有色人才”,勤奋实干、敬业奉献,回馈社会、报效祖国。

2、“有色金属”学科专业建设改革独树一帜

在近60年的办学实践中,大力促进有色矿冶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不断进行专业延伸拓展,构建了“大有色”学科专业体系。形成了以地质找矿、采矿、矿物加工、有色冶金、有色金属新材料加工与制备等为特色和龙头学科,以机械加工、自动控制、环境保护、资源再生与利用等为支撑学科,以水利电力、民族民居建筑学、土木建筑、交通运输、生物化工、信息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为拓展延伸学科的“大有色”学科专业体系。

历史沿革

昆明理工大学

1952-1953年间重庆大学有色金属科、贵州大学工学院矿业机械系、西昌技艺专科学校部分教师并入云南大学工学院

1954年9月云南大学工学院独立建院,命名为昆明工学院

1960年9月昆明工学院(机械系)分建云南机械学院1960年9月昆明工学院(煤炭系)分建云南煤炭学院

1961年9月昆明工学院(化工系)分建昆明工学院滇南分院

1961年9月云南机械学院并入昆明工学院

1961年9月云南煤炭学院并入昆明工学院

1961年9月昆明工学院罗茨分院并入昆明工学院

1961年9月滇南大学冶金机械系并入昆明工学院

1961年9月滇西大学采矿机械系并入昆明工学院

1961年9月云南铁道学院并入昆明工学院

1961年9月甘肃工业大学(现兰州理工大学)钢铁冶金并入昆明工学院

1963年9月滇南大学化工系并入昆明工学院

1994年9月云南化学专科学校并入

1994年9月电子科技大学昆明分部并入

1994年9月重庆建筑工程学院(现重庆大学)昆明分部并入

1995年2月昆明工学院更名为昆明理工大学

1999年10月云南工业大学并入昆明理工大学

2004年云南省分析测试中心并入昆明理工大学

2010年7月成立昆明理工大学质量发展研究院

2010年11月成立云南省知识产权发展研究院

2010年入选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称小211工程)

2011年1月成立昆明理工大学附属昆华医院(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2012年6月云南省人大法制委、云南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与昆明理工大学合作建立云南省地方立法研究院

2012年,学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称“中西部小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成为中西部24省重点建设的100所大学之一

2012年12月,“复杂有色金属资源综合利用协同创新中心”和“西部典型行业污染控制协同创新中心”被正式认定为“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

2013年4月,国家科技部公布了2012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入围名单,昆明理工大学校获批“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资助,成为全国首批18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之一,高校仅有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昆明理工大学6所。

2012-2013年度获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3年12月,国家级超硬材料先进制备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被认定为科技部国际合作基地。

2014年2月11日,科技部和云南省人民政府联合下文正式批准建设“省部共建复杂有色金属资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云南省第一家依托高校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

特色专业

采矿工程

矿业工程在2013年1月教育部发布了第三轮全国高校学科评估结果(2009-2011)中排名第7,省级重点建设专业。培养掌握固体矿床开采基础理论和现代科技知识,能从事矿床开采设计、施工、生产管理和科学研究,并能从事岩土工程领域技术与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