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分布
北京北京大学、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中央民族大学、
江苏 南京大学、苏州科技大学、扬州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徐州师范大学、
辽宁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辽宁师范大学、辽宁大学、渤海大学、辽宁工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沈阳师范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大连大学、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东华大学、上海海洋大学、
山东 山东科技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山东师范大学、
河北 河北科技大学
山西 山西大学、山西财经大学、山西农业大学
天津 南开大学、天津农学院、天津理工大学、
吉林 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延边大学、吉林农业大学、
广东 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东海洋大学、华南师范大学、韩山师范学院、
河北 河北大学、华北电力大学、河北农业大学、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
福建 厦门大学、漳州师范学院、
陕西 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江西 江西农业大学、江西中医学院、井冈山大学、上饶师范学院、江西农业大学、
贵州 贵州大学
青海 青海大学
宁夏 宁夏大学
新疆 新疆大学、新疆农业大学
院校排名
2013-2014年环境科学专业排名
排 序 | 学校名称 | 水 平 | 开此专业学校数 |
1 | 南京大学 | 5★ | 203 |
2 | 北京师范大学 | 5★ | 203 |
3 | 北京大学 | 5★ | 203 |
4 | 中国海洋大学 | 5★ | 203 |
5 | 厦门大学 | 5★ | 203 |
6 | 东北林业大学 | 5★ | 203 |
7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5★ | 203 |
8 | 河海大学 | 5★ | 203 |
9 | 昆明理工大学 | 5★ | 203 |
10 | 河南师范大学 | 5★ | 203 |
11 | 同济大学 | 4★ | 203 |
12 | 浙江大学 | 4★ | 203 |
13 | 大连理工大学 | 4★ | 203 |
14 | 复旦大学 | 4★ | 203 |
15 | 吉林大学 | 4★ | 203 |
16 | 南开大学 | 4★ | 203 |
17 | 湖南大学 | 4★ | 203 |
18 | 华东师范大学 | 4★ | 203 |
19 | 中山大学 | 4★ | 203 |
20 | 山东大学 | 4★ | 203 |
就业状况
环境科学工作 该专业学生毕业后,除少数人进入研究生层次继续深造之外,大多数人进入各级环境理论研究机构和生产部门担当研究或咨询人员。在大气、海洋、交通、工业、农业、医学、军事等领域均有广泛分布,在对污染治理、环境规划、人口问题等重大课题上发挥骨干作用。其工作性质涉及学科体系的理论研究、生产生活中的实际运用等方面。
环境科学是一门新兴的科学,近二三十年来发展极为迅速,它几乎与自然、社会的一切学科有联系。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更加密不可分,故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领域相当广泛。我国处于经济政治改革的转型时期,社会生产方式需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其中涉及到节约能源、提高效益,就不得不与环境问题挂钩。可持续发展战略计划作为国家基本国策之一,也迫切要求环境科学的相应发展,故国家加强了这方面的扶持力度,理论方面的许多项目被列为重点研究项目。国家对该专业毕业生采取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原则,从现状来看,不论选择从事环境理论研究和在生产部门从业,都是很不错的,收入中等,并随工作单位的不同享有不同的其他待遇。该专业高层次人才会有相当丰厚的待遇,并且从整个环境事业来看,从业人员的收入正在日渐提高。
70年代以来,人们在控制环境污染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某些地区的环境质量也有所改善。这证明环境问题是可以解决的,环境污染的危害是可以防治的。
随着人类在控制环境污染方面所取得的进展,环境科学这一新兴学科也日趋成熟,并形成自己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它将从分门别类研究环境和环境问题,逐步发展到从整体上进行综合研究。例如关于生态平衡的问题,如果单从生态系统的自然演变过程来研究,是不能充分阐明它的演变规律的,只有把生态系统和人类经济社会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才能彻底揭示生态平衡问题的本质,阐明它从平衡到不平衡,又从不平衡到新的平衡的发展规律。人类要掌握并运用这一发展规律,有目的地控制生态系统的演变过程,使生态系统的发展越来越适宜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通过这种研究,逐渐形成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的相互关系的理论,环境科学的方法论也在发展。例如在环境质量评价中,逐步建立起一个将环境的历史研究同现状研究结合起来,将微观研究同宏观研究结合起来,将静态研究同动态研究结合起来的研究方法;并且运用数学统计理论、数学模式和规范的评价程序,形成一套基本上能够全面、准确地评定环境质量的评价方法。
环境科学现有的各分支学科,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这些分支学科在深入探讨环境科学的基础理论和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的过程中,还将出现更多新的分支学科。例如环境生物学在研究污染对微生物生命活动和种群结构的影响,以及由于微生物种群的变化而引起的环境变化方面,将导致环境微生物学的出现。这种发展情况将使环境科学成为一个枝繁叶茂的庞大学科体系。
由于环境科学的内容较复杂,课程体系除自然环境外,近来也比较注意社会、经济、法律和文化方面的问题,在综合分析技术上,强调数学、系统分析、电子计算机模拟。
环境相关单位的人才缺口相当大,不仅仅对高、中等人才有着迫在眉睫的需求,对于普通上岗人员的需求也是相当巨大。在环境问题引起人们重视以后,环境规划、环境管理、土地利用、城市规划等方面需要综合性的环境科学的专业人员比较多,所以环境科学体系,亦以这方面的人才培养为重点。所以总体来说,对这个行业而言,就业范围既广,人才需求量也大,国家政策也支持,是相当有发展前途的新兴行业。
培养目标
环境科学 该专业培养有扎实的环境科学理论基础与较强的专业实践技能,有创新思维能力,具备国际视野,理工结合的环境科学类应用型人才。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环境科学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4.熟悉国家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可持续发展、知识产权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5.了解环境科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状况;
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主干课程
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流体力学、控制理论和测试技术。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相近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 能源动力系统及自动化 工程物理 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
主干学科
动力工程与工程规物理、机械工程、传热学、工程热力学。
主要课程
生态学、环境学、环境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环境生物学、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学、环境质量及评价、环境管理与环境法、环境信息系统等。
实践环节
结合自然地理学、生态学、环境工程、环境监测等课程进行教学实习等,一般安排10--20周。
修业年限
四年
授予学位
理学学士
相近专业
环境科学 生态学资源环境科学 应用气象学
从事工作
毕业后主要从事环境保护方面的研究工作
研究人员——从事环境科学研究、环境监测、评价、管理和规划等工作;
环境工程师——从事环保产品的开发,或进行环境工程和给水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和管理;
教师——担任大中专学校相应专业的教师;
公务员——在中央和地方、各工业部委的环境科学研究部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