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分类
工学(代码:08)
0801力学(可授工学、理学学位)
0802机械工程
0803光学工程
0804仪器科学与技术
0805材料科学与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学位)
0806冶金工程
0807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0808电气工程
0809电子科学与技术(可授工学、理学学位)
0810信息与通信工程
0811控制科学与工程
081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可授工学、理学学位)
0813建筑学
0814土木工程
0815水利工程
0816测绘科学与技术
0817化学工程与技术
0818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0819矿业工程
0820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0821纺织科学与工程
0822轻工技术与工程
0823交通运输工程
0824船舶与海洋工程
0825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0826兵器科学与技术
0827核科学与技术
0828农业工程
0829林业工程
0830环境科学与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农学学位)
0831生物医学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医学学位)
0832食品科学与工程(可授工学、农学学位)
0833城乡规划学
0834风景园林学(可授工学、农学学位)
0835软件工程
0836生物工程
0837安全科学与工程
0838公安技术
拥有工学(代码:08)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的高校(2007年批准)
力学
机械工程
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光学工程
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
北京理工大学
浙江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仪器科学与技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天津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天津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浙江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中南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冶金工程
北京科技大学
东北大学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浙江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电气工程
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
浙江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重庆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
信息与通信工程
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东南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
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东北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浙江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建筑学
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
天津大学
东南大学
土木工程
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
哈尔滨工业大学
同济大学
浙江大学
湖南大学
中南大学
水利工程
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
天津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测绘科学与技术
武汉大学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
天津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吉林大学
成都理工大学
矿业工程
北京科技大学
中南大学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大庆石油学院
纺织科学与工程
轻工技术与工程
华南理工大学
交通运输工程
北京交通大学
同济大学
东南大学
中南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船舶与海洋工程
上海交通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兵器科学与技术
北京理工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军械工程学院
核科学与技术
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农业工程
林业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
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
上海交通大学
东南大学
浙江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四川大学
重庆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
二级学科
拥有工学国家二级重点学科(不含一级学科覆盖)的高校
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
固体力学
浙江大学
四川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流体力学
天津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同济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河海大学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大连理工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山东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上海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机械设计及理论
北京科技大学
天津大学
东北大学
同济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精密仪器及机械
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
重庆大学
材料物理与化学
南京大学
材料学
北京化工大学
燕山大学
同济大学
东华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重庆大学
材料加工工程
吉林大学
钢铁冶金
上海大学
有色金属冶金
中南大学
工程热物理
重庆大学
热能工程
北京科技大学
东南大学
动力机械及工程
北京理工大学
天津大学
流体机械及工程
化工过程机械
北京化工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电机与电器
河北工业大学
沈阳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天津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海军工程大学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哈尔滨理工大学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中国矿业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物理电子学
北京理工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电路与系统
西北工业大学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天津大学
吉林大学
南京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通信与信息系统
北京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天津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浙江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解放军理工大学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北京理工大学
同济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东南大学
山东大学
湖南大学
中南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天津大学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南京理工大学
导航、制导与控制
哈尔滨工程大学
第二炮兵工程学院
计算机系统结构
华中科技大学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吉林大学
复旦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武汉大学
计算机应用技术
东北大学
东南大学
浙江大学
四川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城市规划与设计
重庆大学
岩土工程
中国矿业大学
重庆大学
河海大学
四川大学
结构工程
北京工业大学
天津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东南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解放军理工大学
桥梁与隧道工程
北京交通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四川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同济大学
化学工程
浙江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四川大学
化学工艺
太原理工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矿产普查与勘探
中国矿业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中南大学
地质工程
长安大学
东北大学
重庆大学
安全技术及工程
后勤工程学院
发酵工程
江南大学
皮革化学与工程
四川大学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
大连理工大学
轮机工程
大连海事大学
海军工程大学
水声工程
西北工业大学
飞行器设计
哈尔滨工业大学
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空军工程大学
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
西北工业大学
兵器发射理论与技术
第二炮兵工程学院
核能科学与工程
西安交通大学
核技术及应用
北京大学
四川大学
农业机械化工程
吉林大学
浙江大学
农业水土工程
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
江苏大学
木材科学与技术
环境科学
北京大学
南开大学
南京大学
环境工程
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
大连理工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同济大学
浙江大学
湖南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食品科学
南昌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学科介绍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精密仪器设计制造以及测量与控制方面基础 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测量与控制领域内有关技术、仪器与系统的设计 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精密仪器的光学、机械与电子学基础理论,测量与控制理论和有关测控仪器的设计方法,受到现代测控技术和仪器应用的训练,具 有本专业测控技术及仪器系统的应用及设计开发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机械学、电子学、光学、测量与控制、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
3.掌握光、机、电、计算机相结合的当代测控技术和实验研究能力,具有本专业测控技术、仪器与系统的设计、开发能力;
4.具有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
5.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主干学科: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精密机械与仪器设计、精密机械制造工程、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微型计算机原理与应用、控制工程基础、信号分析与处理、精密测控与系统、工程光学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军训、金工、电工、电子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一般应安排40周以上。
主要专业实验:测试与检测、微型计算机与接口、控制、光学光电等专业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开设院校:重庆工商大学、贵州大学、昆明理工大学、西安理工大学、陕西科技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五年)、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天津理工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河北理工大学、燕山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辽宁大学、沈阳工业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沈阳化工学院、辽宁工学院、哈尔滨理工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大学、东华理工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山东大学、郑州大学、武汉化工学院、湖北工业大学、湘潭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西工学院、华北电力大学、东北电力学院、吉林大学、成都理工学院 、南京邮电学院、桂林电子工业学院、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大连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国计量学院、华侨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五年)、哈尔滨工程大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大庆石油学院、长江大学、西南石油学院、西安石油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北大学、沈阳理工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清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天津大学、东北大学、吉林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重庆大学、四川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安徽理工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河南科技大学、天津科技大学、河北科技大学、河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河北大学、太原科技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烟台大学、山东工程学院、湘潭大学、湖南科技大学、重庆邮电学院、西安工程科技学 院、陕西理工学院、西安邮电学院、兰州交通大学等。
热能与动力工程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热能工程、传热学、流体力学、动力机械、 动力工程等方面基础知识,能在国民经济和部门,从事动力机械(如热力发动机、流体机械 、水力机械)的动力工程(如热电厂工程、水电动力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空调工程)的设 计、制造、运行、管理、实验研究和安装、开发、营销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的基础理论,学习各种能量转换及有效利用的理论和技术,受到现代动力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动力机械与热工设备设计、运行、实验研究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工程力学、机械学、工程热物理、流体力学、电工与电子学、控制理论、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
3.获得本专业领域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
4.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要的专业知识,了解其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
5.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主干学科: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
主要课程: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控制理论、测试技术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军训、金工、电工、电子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一般应安排40周以上。
主要专业实验:传热学实验、工程热力学实验、动力工程测试技术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开设院校:青岛科技大学、四川工业学院、贵州大学、昆明理工大学、西安理工大学、甘肃理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五年) 、天津理工大学、天津商学院、河北工业大学、河北理工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鞍山科技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佳木斯大学、黑龙江商学院、哈尔滨理工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南京化工大学、江苏大学扬州大学、东华理工学院、集美大学、景德镇陶瓷学院、南昌大学、山东大学、河南理工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湛江海洋大学、仲恺农业技术学院、五邑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西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大连水产学院、上海水产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东北电力学院、上海电力学院、武汉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河海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兰州交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五年)、哈尔滨工程大学、江苏科技大学、江苏石油化工学院、石油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沈阳航空工业学院、西北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吉林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湘潭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重庆大学、四川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太原科技大学、青岛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津城市建设学院、沈阳工业大学、沈阳化工学院、苏州大学、南京工程学院、山东建筑工程学院、郑州大学、武汉化工学院、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河南科技大学等。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工程热物理及核工程技术基础知识,能在各相关领域从事核工程及核技术方面的研究、设计、制造、运行、应用和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 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工程热物理、核工程、核技术的基础理论,受到核工程、核技术方面的实践训练,具有从事核工程、核技术的实验研究、设计建造、运行管理的基本能力。
主干学科: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核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控制理论、测试技术、核物理、核反应堆、核能与热能动力装置、热工设备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军训、金工、电工、电子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一般应安排40周以上。
主要专业实验:核电子学、核物理、核辐射测量、核电站模拟、反应堆控制等专业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开设院校: 成都理工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中南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东华理工大学、四川大学、南华大学等。